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財務風險預警制度為什麼成本高
擴展閱讀

財務風險預警制度為什麼成本高

發布時間: 2022-02-01 14:47:06

1. 施工企業如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為了提高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中,應堅持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預警指標不宜過多。具體按以下五個順序實施;一是設計財務風險預警的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二是測算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預警標准值”;三是測算監測指標的實際值;四是根據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實際值和臨界值,做出預警警度判斷;五是提出預警 報告 。

今天學習啦小編要與大家分享:施工企業如何建立去財務風險預警體系?---財務控制 相關 論文 具體內容如下,歡迎參考閱讀:

【摘要】 本文針對施工企業面臨的來自外部和內部環境的各種風險因素,提出必須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具體對策。

【論文正文】

施工企業如何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

目前,由於建築市場尚不規范,工程招、投標管理沒有完全法制化、規范化,不正當的競爭依然存在。特別是工程投標依然採取各種手段進行惡性競爭。施工企業為了爭得施工項目,通常是以降低標價、提高標准、縮短工期或減少應有的費用項目等為代價承攬工程,造成施工項目到手後經營風險極大。

同時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偶然性的不可預見因素出現,也會給施工企業帶來一定的管理和經濟風險。隨著建築市場的不斷發展,投資主體的法人化程度不斷提高,許多業主在投標過程中增加了風險抵押或履約保證金的比例和數量,越來越多的業主要求履約保證金用貨幣資金支付,這樣又加大了施工企業貨幣資金的額外沉澱量。工程結算按比例付款和質量保證金制度又會積壓一定比例的應收工程款等等,最終都凝聚成財務風險。

加之由於施工企業向BOT、BT等投資經營領域發展,子公司需要母公司或其他成員企業為其借款提供擔保等等,又增加了投資和 融資 風險,使得施工企業的各種風險進一步增大。

施工企業面臨來自上述內外環境的各種風險因素,必須建立和完善自身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為了防範和規避風險,應通過計算財務預警指標和對企業的 會計 報表及其相關經營資料進行分析,以便及早發現和預測財務風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財務風險。

一、施工企業財務風險的表現形式

一是從企業的運營效益情況看。主要表現為企業營業額和利潤明顯下降,或營業額在增加,但利潤在下降,子公司經營狀況惡化,投入資本貶值。

二是從企業的資產結構看。表現為應收賬款大幅增長,未完施工迅速上升,資產質量不高,運營效率低下,潛虧風險增加。

三是從企業的償債能力看。表現為過度舉債,利息負擔沉重,到期債務喪失償還的能力,流動資產不足以償還流動負債,總資產低於總負債。

四是從企業現金流量看。表現為經營活動現金流入量低,缺乏償還即將到期債務的現金流,現金總流入小於現金總流出。

五是從企業發展能力看。企業盲目擴張,投資過多過濫,攤子鋪得過大,效益低下。

上述財務風險,是導致施工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的重要因素。只有針對可能造成財務危機的因素,建立財務預警指標體系,採取監測和預防 措施 ,才能有效防範財務風險,控制財務危機。

二、施工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建立

為了提高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在財務風險預警系統的建立中,應堅持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預警指標不宜過多。具體按以下五個順序實施;一是設計財務風險預警的核心指標和輔助指標;二是測算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預警標准值”;三是測算監測指標的實際值;四是根據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實際值和臨界值,做出預警警度判斷;五是提出預警報告。

(一)設計預警指標體系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重點和難點是預警指標的選擇和指標權重的確定。不同的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財務結構、資本結構也不盡相同;同一企業的不同 歷史 時期,財務風險存在和發生的特點也不一樣。根據施工企業所處的行業、規模和經營情況以及面臨的主要財務風險,財務風險預警指標應以變現能力指標和償債能力指標為基礎,以財務效益指標和資產營運指標為補充,重點突出變現能力指標。具體包括10個指標,總分100分:

1.財務風險預警核心指標佔70分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20分)、資產負債率(10分)、已獲利息倍數(10分)、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比重(10分)、流動比率(10分)、速動比率(10分)。

2.財務預警輔助指標30分

凈資產收益率(10分)、應收款項周轉率(10分)、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5分)、借款貨幣資金比率(5分)。

(二)測算財務風險預警指標的“預警標准值”

風險預警指標的“預警標准值”應以企業近三年各項財務指標實際值(按照2:3:5的比例)為基礎,參考同行業和同規模企業平均水平,參照財政部《企業效績評價》標准值,結合市場情況和金融環境等宏觀因素測算確定。

(三)計算指標的實際值和預警指標的得分

財務風險指標的實際值計算出來後,同區間表下達的標准值進行比較,採用內插法計算單項預警指標的得分,最後計算綜合得分就可以計算出該企業的財務風險評估得分。

(四)預警警度判斷

為了更加形象地標識企業財務風險所處的級次,應該把財務風險預警區間分為安全區(綠區)、預警區(黃區)、危機區(紅區)三個區域。指標在安全區,表示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小;指標在預警區,表示存在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指標在危機區,表示發生財務危機的可能性較大。根據財務風險評估得分,對照相應的預警區間就可以判斷出各企業的預警警度。

(五)提出預警報告

對於財務風險處於預警區和危機區的單位,應提出專題的財務風險分析報告,財務風險分析報告的內容包括:本單位財務風險所處的級次;指標當期值與上期變動情況以及發生異常變動的原因;指標處於預警區或危機區的原因分析;降低財務風險和改善財務狀況擬採取的措施和建議等等。

三 、建立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應注意的問題

財務風險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和運行,對企業的基礎管理和管理人員素質要求較高,必須做好基礎工作,否則,財務風險預警將成為空中樓閣。

(一) 高素質的管理團隊以及企業負責人的高度重視是企業財務預警指標體系運行有序、發揮作用的有力保障。制度的關鍵在於落實。對財務風險的控制是財務人員的責任,更是企業負責人的責任,同時還需要各個職能部門通力配合。

(二) 規范真實的財務會計信息是准確進行風險預警的前提。財務預警指標體系大量引用和分析企業的會計信息,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規范性將直接影響到財務預警指標體系的建立和運行效果。建立在虛假的財務數據基礎之上的財務風險預警肯定會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背離,根本談不上控制企業財務風險。

(三) 建立完善靈敏的財務信息系統。隨著ERP等財務軟體的成熟,財務信息系統在 企業管理 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離開財務信息管理系統,將大大降低企業財務預警效率和效果。

(四) 完善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立財務預警指標體系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財務預警的准確性。

(五)財務風險的分析要通過現象看本質

簡單地通過財務指標的計算和評分還不能完全說明企業真實的財務風險情況,在對企業進行財務風險評估時,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防止陷入教條主義,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使財務風險控制的各項措施真正發揮作用。

a("conten");

2. 如何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立
一、 定義
財務危機指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即企業無力支付到期債務或無力維持必要支出的一種經濟現象,包括從資金管理技術性失敗到破產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各種情況,破產則是財務危機的極端形式。
二、 財務危機信號
1. 早期財務危機信號
1.1 銷售的非預期下跌;
1.2 非計劃的存貨積壓;
1.3 平均收賬期延長;
1.4 財務預測在較長時間(連續三個月以上)不準確;
1.5 管理層重要人員或財務會計人員的突然/連續變更。
2. 中期的財務危機信號
2.1 交易記錄惡化
2.1.1 客戶藉以拖延或拒付貨款的理由不合理,甚至是在強詞奪理拖延償付;
2.1.2 客戶一向是按期付款的,而最近突然延期或拒付,並未有正當理由說明;
2.1.3 客戶承認財務狀況困難並請求延期付款。在這種情形下,首先應檢查與監督過去及當今的各項信息特徵,考慮是否有其它伴隨徵兆。如果是暫時性困難,如季節性企業的淡季資金短缺或超負荷經營等,尚可繼續與該客戶業務往來。如果發現客戶破產已無可挽回就應立即斷絕交易關系,以減少客戶破產帶來的損失;
2.1.4 違約後未作出償付承諾,在客戶違約後負責人不對償付作出書面承諾;
2.1.5 客戶與其債權人之間產生法律糾紛,債權人以法律手段要求償付債款,並且數額巨大;
2.2 拖欠應付款項。難以從供應商、金融機構或資本市場等融資渠道中,籌集必需的補充資金,用來維持日常支出或基本償債需求。
2.3 資產質量差,流動性下降,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明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使企業不能通過合理方式和價格將現有資產變現,資金供求矛盾難以緩解。
2.4 過度依賴集團公司支持(主要指資金支持);
3. 晚期財務危機信號
3.1. 企業凈資產小於或等於零。從資產存量角度看,企業總資產的賬面凈值相當或小於賬面記錄的負債金額。
3.2. 企業的經營性現金凈流量為負值。從現金流量角度看,企業的現金流入小於現金流出,並常伴有現金流量萎縮的情況,且這種現金流量的非正常情況處於長期的持續狀態。
3.3. 存在數額巨大的未彌補虧損。從可持續經營角度看,企業主營業務量持續負增長,市場銷售暗淡,盈利能力差。
三、 財務危機預防
1 定期召開會議,檢討預算與實際發生金額差異之所在,並提出具體的糾正措施,報集團財務部備案。
2 抓好有效控制點,密切關注可能會引發財務風險的「事故多發地帶」。
四、 財務危機處理
1 捕捉財務危機的早期信號。一旦出現早期的財務危機信號,分、子公司財務部應在一周內以書面形式正式向集團財務部報告,報告中應說明出現財務危機信號的原因、計劃採取的措施等。
2 重視財務危機的中期信號。如果企業出現中期財務危機的信號,分、子公司財務部應在24小時內口頭向集團財務部匯報,並在三日內形成書面報告,分析出現中度財務危機的歷史演變過程和原因、計劃採取的措施和消除財務危機的責任人等,該報告同時抄報所屬單位總經理、集團總裁和集團董事長。
3 如果出現晚期財務危機信號,分、子公司財務部除立即以口頭形式報告集團財務部、總裁和董事長外,應要求所屬單位總經理立即採取消除危機的措施,並重新審視預算編制依據、實際經營業績與預算偏離的原因,同時將財務重新審視預算及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報告、總經理針對財務危機擬採取措施的會議紀要或者備忘錄等,自發現危機信號起三日以書面形式報告集團財務部,同時抄報集團總裁和集團董事長。

3. 財務風險防範措施。

一是完善關聯財務職責;二是健全內控財務制度;三是規范財務風險意識。

1、完善關聯財務職責

當前, 財務關系界定不清是旗(縣)級供電公司財務經營風險難以控制的最大體制性障礙。

公司本部與基層所(站)之間、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主業與多經關聯單位之間在職能界定與劃分、資金管理和使用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權責不明等現象,直接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主觀上使得一些管理措施難以推行和有效落實。

2、健全內控財務制度

內控制度涉及企業方方面面,健全的內控制度猶如人體的「免疫系統」,具有自我抵抗風險、自我修正的能力。

一是原材料、備品備件等存貨呆滯積壓,無法變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電力技術更新快,淘汰存貨無法利用;

二是在不考慮用戶欠費影響的情況下,企業對外債權往往小於外部債務,導致資金周轉困難;

三是受市場信用環境制約,企業面臨的呆壞賬損失風險加大;有的單位工程規模及成本控制不嚴,寅吃卯糧,財務風險逐漸加大。

3、規范財務風險意識

企業內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決定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在實際工作中, 首先劃清主業與多經在資產、機構、人員以及業務范圍等方面的界線,改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亂局面。

其次規范主業與多經企業的業務關系,重點規范主業與多經企業的關聯交易,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實現資源互通、優勢互補。

在設備采購、委託承包工程、咨詢服務等業務中,嚴格按國家相關規定進行,在促進多經企業的健康發展的同時,也有效地防範了本企業的財務風險。

(3)財務風險預警制度為什麼成本高擴展閱讀

來自國有企業內部的風險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盲目決策造成的風險。有些企業負責人個人說了算,一拍腦袋就投資十幾億元,投資失誤後造成了國有資本難以挽回的損失浪費。

二是做假賬造成的風險。有些企業誠信缺失,虛報利潤,做假賬,往往導致嚴重的企業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要重點防範上述兩方面風險。要通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實行嚴格的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盡可能減少決策失誤帶來的風險。要完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努力確保財務的真實性。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經驗交流大會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組織召開。會上,50家國有企業獲得了「2012內部審計領軍企業」稱號,36家國內企業獲得了「2012內部審計示範企業」稱號。

4. 財務風險預警在國內外研究現狀,知道的幫忙分析下~

國外研究現狀 (1)一兀判別法Fitzpatrick在1932年用單個財務比率,研究發現判別能力最高的是股東權益/負債和凈利潤/股東權益f=}l;此外Secrist在1938年只利用資產負債表比率(balance-sheet ratio)這一個指標,比較倒閉銀行與正常銀行之間的差異的研究Beaver在1966年以Mann-Whitney-Wilcoxen在30個原始財務比率中尋找出最具區別能力的財務比率及其分界點,他選用了二分類法,突破性的發現了對財務失敗的定義不僅僅限十破產,還包括債券拖欠不履行,銀行超支,不能支付優先股股利等;離經營失敗口越近,財務指標的信息含量越高,誤判率越低,預見性越強。 (2)多兀線性判別法1968年Altman利用線性多兀區別分析法(LMDA)建立區別函數,即Z計分模型。克服了單變數模型中不同指標對同一公司分析得出不一致預測結果的現象。對進一步研究財務風險預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 Logistic模型1977年Martin認為Z計分模型,只能判斷樣本公司是否發生財務失敗危機,無法衡量其發生危機的概率。目_假設條件多,難以滿足。為此他以Logistic回歸分析法建立企業財務危機預警模型,最後發現25個財務比率中只有6個指標具有較強的預測能力。 (4)類神經網路模型Odom&Sharda1990年在Z模型5個變數的基礎上,使用類神經網路構建模型預測企業破產。研究表明訓練樣本有100%的判別正確率,保留樣本失敗類企業為81.75%,保留樣本正常類企業為78.18%,可見類神經網路具有較強的財務預測能力。 (5)其它統計分析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研究方法外,有人嘗試使用新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也有人嘗試使用新的變數進項研究,都取得了相應的成效。如Ohlson在1980年構建了Probit模型; Kim和 McLeod,Jr在1999年通過專家決策的方式構建了線性和非線性的破產預測模型,研究發現非線性模型的預測效果較好;2000年Fan和Palaniswami也對企業破產進行預測,利用的是支持向量機((SVM)的方法;同年Ga lindo和Temayo利用統計學和機器學的方法對銀行信用風險進行評價等等。 外國的研究成果為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和預防研究建立了基本的理論框架和方法體系。但外國預警方法的定量研究是缺乏定性分析。此外,由於法律的國家,如政治環境,經濟發展是不同的,他的一些發現可能不適用於我國的企業,所以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發展現狀、行業特點的預警方法,如修改,形成了我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1.2.2國內研究現狀 1、關於財務風險理論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開始進行財務風險的相關研究。余緒纓教授編寫的《公司理財》一書,認為財務風險是企業資本結構差異造成的企業支付本息能力的風險,企業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企業財務風險就會越大。如果企業沒有負債則認為不存在財務風險。學者們把這種風險稱為籌資風險或債務融資風險,也將其看做狹義的財務風險。湯谷良教授在《論財務風險管理》著作中對財務風險的定義,認為「財務風險發生在企業籌資、投資、收益分配等財務活動中,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作用,會使企業的實際收益與預期發生負偏離的可能性」。人們將這一定義可看做是對狹義財務風險的拓展。財政部的向德偉博士(1994)細致全面的分析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向博士認為「財務風險是一種微觀的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 2、關於財務風險預警指標與模型運用 吳世農、黃世忠第一次提出了分析企業破產的指標和預測企業破產的模型。1996年周首華等提出了F分數分析模型,融入了現金流量指標,彌補了Z模型的不足。陳靜在其一篇實證研究論文中使用27家被特殊處理和未被特殊處理的公司為對比樣本,分別對這些企業進行了線性回歸研究和單變數研究。單變數分析中,在負債比率、流動比率、總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這4個財務指標中,她發現流動比率和負債比率的判定準確率最高。陳靜在多兀線性判定分析中,發現在公司被處理的前3年能較好地預測公司財務困境的是由負債比率、凈資產收益率、流動比率、營運資本資產率、總資產周轉率6個指標構建的模型。寧宇之則認為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指標分析法,通過計算企業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預警企業財務風險:另一種是概率法,通過計算標准離差和標准離差率來預測風險的大小。肖艷(2004)將傳統財務指標與現金流量指標結合進行財務預警分析。實證結果表明這樣的預警指標提高了Logit預警模型的預測准確率。 2001年中國證監會北京證券辦針對上市公司年報中披露的有關信息設計了上市公司風險預警系統,提出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來判斷公司風險程度並將其做為分類監管的依據。定性指標中包括管理層人事變動及抵拆擔保事項等五項風險;定量指標主要包括資金風險、投資項目風險、關聯方佔用風險、對外投資風險等五類風險。此風險預警系統根據上市公司年報中的相關信息及以上指標,對監管的上市公司得出風險程度並劃分成A, B, C三類。但是該風險預警系統中同類重復指標較多,導致較大復計算量,目_該預警系統中所給出的風險判斷標准過多依賴主觀經驗;而且此風險預警系統不適用十非上市的國有企業風險預警的管理要求。

5. 財務風險預警與防範的研究意義

財務風險預警與防範的研究意義:

1、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領導者、經營者及財務人員必須提高財務風險的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提高警惕,密切注意,並加強管理。

才能減少各種不利因素造成的財務風險,使企業財務管理有序有效,保障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2、一系列的倒閉破產事件,大都是因為忽略了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有效防範和控制而導致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甚至資金斷流。

可見,如果一個企業想要實現可持續的長期發展,就必須要學會有效地防範和控制財務風險。

3、財務風險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也愈來愈大,現代企業必須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成因,建立完善風險控制機制,防範和化解企業發展中的各種財務風險,確保企業向著合理、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

(5)財務風險預警制度為什麼成本高擴展閱讀;

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防範方法:

1、合理確定財務結構經營風險

要合理確定債務資金與自有資金、短期資金與長期資金的比例關系,並隨著企業生產的變化而變化,使企業始終處於一種動態的管理過程中。合理確定企業一定時期所需籌集資金的數額是企業籌資管理的重要內容。

2、正確選擇籌資方式

一般來說,負債籌資資金成本相對較低,利息稅前支付,但償還風險相對較大,表現為能否及時足額地還本付息。

3、選擇適當的籌資時機

籌資機會是客觀存在的,能否把握籌資的機會,不僅影響到籌資的效益,而且關繫到籌資的風險。

企業在選擇籌資機會時要考慮以下幾點:要與企業經濟活動的周期和財務狀況相匹配、要與企業的股票行市相匹配、要與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相匹配。

4、採用不同渠道確定合理的籌資結構

企業籌集的資金,由於來源、方式、期限或成本的不同,其籌資風險也不同。企業全部資金來源通常可分為自有資金和借入資金、長期資金和短期資金、內部籌資和外部籌資、直接籌資和間接籌資。

5、加強財務監控機制,防範金融風險

由於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要防範金融風險,建立內控機制,必須強調發揮財務的管理和監督職能,健全財務監控機制。

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財會部門除了自覺搞好規范化、標准化、制度化建設以外,還必須通過特有的核算和監督手段,去調節、制約整個企業的營運過程,使之沿著健康的軌道運行。

網路-財務風險

6. 財務風險預警的概念

財務風險預警分析亦稱"破產預警分析",是指以企業的對務報表為依據,利用各種財務比率或數學根型,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檢,
預測企業對務失敗的可能性,並發出警戒信號的過程。

7.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如何建立

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七步走: 一、經濟效率 高低又直接體現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產運營指標有應收帳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產銷平衡率=產品銷售產值/工業總產值。 二、企業發展潛力 衡量企業發展潛力的指標有有銷售增長率和資本保值增殖率。這里採用經改進的功效系數法對企業進行綜合評價,對選定的每個評價指標規定幾個數值,一個是滿意值,一個是不允許值,設計並計算各類指標單項功效系數,運用特爾菲法等確定各個指標權數,用加權算術平均或者加權幾何平均得到平均數即為綜合功效系數,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業財務狀況。 三、財務彈性 是指企業為適應未預料的需要和機會,應該具備採取有效措施,改變現金流的流量與時間的能力。主要與企業營業活動所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有關。反映財務彈性的指標有:用於測定企業全部資產的流動性水平的營運資金與總資產比率,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實有凈資產與有形長期資產比率,應收帳款及存貨周轉率,其中:到期債務本金償付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本金 現金利息支出) 。(資產-負債-待處理資產損失-未禰補虧損-潛虧)/(固定資產凈值 在建工程 長期投資) 。 四、盈利能力 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能夠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指標有:總資產凈現率=(經營活動所產生現金凈流量 分得股利或利潤所收到現金 現金利息支出 所得稅付現)/平均總資產。銷售凈現率=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銷售收入凈額。股東權益收益率=凈利潤/平均股東權益。 五、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 從根本上講,企業發生風險是由於舉債導致的,一個全部用自有資本從事經營的企業只有經營風險而沒有財務風險。因此,要權衡舉債經營的財務風險來確定債務比率,應將負債經營資產收益率與債務資本成本率進行對比,只有前者大於後者,才能保證本息到期歸還,實現財務杠桿收益;同時還要考慮債務清償能力,即企業擁有現金多少或其資產變現能力強弱;債務資本在各項目之間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標有;長期負債與營運資金比,資產留存收益率以及債務股權比率。其中:債務股權比率=平均總負債/(平均股東權益的市場價值-無形資產-待處理資產損失)。 六、資產獲利能力 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獲利能力由以下兩個指標來衡量。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資產平均總額。 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第一個公式表示每一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第二個公式反映每耗費一元所得利潤水平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 七、償債能力 衡量償債能力的指標有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

8. 財務風險預警的特點

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財務風險,造成企業收入不確定性。建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很有必要,是積極的利好;能幫助企業衡量資產的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高低、未來發展潛力等。

9. 為什麼要進行財務風險分析

通過財務風險分析 可以知道公司的經營狀況 為領導者提供依據

10. 怎樣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大量實例說明, 企業陷入經營危機前是有徵兆的,如果將經營方式採用數據化,即通過對企業內外部經營情況資料的分析,形成一定的財務數據指標,企業經營者就可以根據財務數據指標,預先得知企業將面臨的潛在風險,這也就是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 首先將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情況同企業預定的目標、計劃和標准進行對比,對企業營運狀況做出預測,找出偏差,進行核算、考核、從而找出發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問題。當出現可能危害財務狀況的關鍵因素時,提醒經營者提前做好准備或採取措施,避免風險的發生或將風險危害降到最低。 其次對於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運用企業財務診斷技術對企業的風險程度做出判斷,尋找造成企業財務狀況惡化的原因,使經營者能夠掌握風險控制的主動權。 第三找出病根,對症下葯,糾正企業經營活動中出現的偏差或過失,將企業恢復到正常的經營軌道上,一旦發生財務危機,要阻止財務繼續危機下去。 第四通過記錄財務風險發生的原因、處理經過、解除危機的各項措施,以及處理後的反饋意見等,都作為未來類似情況的前車之鑒,經驗和教訓轉化為企業管理活動的規范,以免重犯相同或者類似的錯誤,進而加強了企業的免疫功能。 1、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編制現金流量預算就短期而言,企業能否維持下去,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盈利,而取決於是否有足夠現金用於各種支出。預警的前提是企業有利潤,對於經營穩定的企業,由於其應收,應付賬款及存貨等一般保持穩定,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一般應大於凈利潤。企業現金流量預算的編制,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特別重要一環,准確的現金流量預算,可以為企業提供預警信號,使經營者能夠及早採取措施。為能准確編制現金流量預算,企業應該將各具體目標加以匯總,並將預期未來收益、現金流量、財務狀況及投資計劃等,以數量化形式加以表達,建立企業全面預算,預測未來現金收支的狀況,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為期,建立滾動式現金流量預算。2、確立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 對企業而言,在建立短期財務預警系統的同時,還要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指標最具有代表性。獲利是企業經營最終目標,也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從長遠觀點看,一個企業能夠遠離財務危機,必須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企業對外籌資能力和清償債務能力才能越強。 3、結合實際採取適當的風險策略 在建立了風險預警指標體系後,企業對風險信號監測,如出現產品積壓, 質量下降,應收帳款增大, 成本上升,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指定相應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臨財務風險通常採用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策略。其中控制風險策略可進一步分類:按控制目的分為預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預先確定可能發生損失,提出相應措施,防止損失的實際發生。後者是對可能發生的損失採取措施,盡量降低損失程度。 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利用財務杠桿作用籌集資金進行負債經營是企業發展途徑。從大量負債經營實例,不難得出幾點教訓:企業經營決策失誤,盲目投資,沒有進行事前周密的財務分析和市場調研是造成失誤的原因,雖然適度舉債是企業發展的必要途徑,但必須以自有資金為基礎,如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過大,必然惡性循環。同時企業償債能力強弱是對負債經營最敏感的指標,只從償債能力看,負債比率越低,企業償債能力越強,但未必合理,如企業借款利率小於利潤率。企業應充分利用負債經營的好處。不同產業的負債經營合理程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是:第一產業為0.2左右,第二產業為0.5左右,第三產業為0.7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