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會計都有哪些認知
擴展閱讀
windows10如何建工具欄 2024-11-14 13:06:10
歐式婚禮鑽石綉怎麼綉 2024-11-14 12:59:21

成本會計都有哪些認知

發布時間: 2022-02-02 06:28:08

❶ 成本會計有哪些基本職能

成本會計的職能,是指成本會計在經濟管理中的功能。成本會計作為會計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基本職能同會計一樣,具有反映和監督兩大基本職能。但從成本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看,隨著生產過程的日趨復雜,生產、經營管理對成本會計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成本會計的具體內容也在不斷發展。下面分別說明成本會計職能的基本內容。 (一)反映的職能 反映的職能是成本會計的首要職能。成本會計的反映職能,就是從價值補償的角度出發,反映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費用的支出,以及生產經營業務成本和期間費用等的形成情況,為經營管理提供各種成本信息的功能。就成本會計反映職能的最基本方面來說,是以已經發生的各種費用為依據,為經營管理提供真實的、可以驗證的成本信息,從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觀依據的基礎上。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經濟活動情況的日趨復雜,在成本管理上就需要加強計劃性和預見性。因此,對成本會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通過成本會計為經營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即除了要提供能反映成本現狀的核算資料外,還要提供有關預測未來經濟活動的成本信息資料,以便於正確地做出決策和採取措施,達到預期的目的。由此可見,成本會計的反映職能,從事後反映發展到了分析預測未來。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經營管理的需要,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應當指出的是,反映過去同預測未來是密切聯系的。要進行成本預測,首先必須了解能夠反映成本水平現狀和歷史的各項指標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才能據以分析未來的成本狀況,以及為實現預期的成本管理目標應具備的條件和應採取的措施。因此,對實際發生的生產經營耗費的反映,提供實際的成本資料,是成本會計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礎。 (二)監督的職能 成本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過控制、調節、指導和考核等,監督各項生產經營耗費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達到預期的成本管理目標的功能。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任何企業為了達到自己預期的經營目標,不僅要制定計劃、分配資源和組織計劃的實施,而且必須進行有效的監督,以使各項經濟活動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成本會計的監督是會計監督的重要組成內容,是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督的一個重要方面。 成本會計的監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監督。首先,成本會計應從經濟管理對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要求出發,對企業未來經濟活動的計劃或方案進行審查,並提出合理化建議,從而發揮對經濟活動的指導作用;在反映各種生產經營耗費的同時,進行事前的監督,即以國家的有關政策、制度和企業的計劃、預算及規定等為依據,對有關經濟活動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進行審查,限制或制止違反政策、制度和計劃、預算等的經濟活動,支持和促進增產節約、增收節支的經濟活動,以實現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其次,成本會計要通過成本信息的反饋,進行事中、事後的監督,也就是通過對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資料的檢查分析,控制和考核有關經濟活動,從中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出建議,促使有關方面採取措施,調整經濟活動,使其按照規定的要求和預期的目標進行。 成本會計的反映和監督兩大職能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沒有正確、及時的反映,監督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就無法在成本管理中發揮制約、控制、指導和考核等作用;而只有進行有效的監督,才能使成本會計為管理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資料,使反映的職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可見,只有把反映和監督兩大職能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更為有效地發揮成本會計在管理中的作用。

❷ 成本會計的內容包括哪些

成本會計的內容一般包括成本計量、成本記錄、成本報告。具體則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檢查。

❸ 淺論如何對成本會計理論的正確認識與理解

成本會計理論的正確認識
1)成本不能脫離生產力而論。一是從商品二重性入手闡述成本,並由價值代表社會平均必要勞動量,推導出成本的本質也是社會必要生產費的一部分;二是從抽象到抽象的推導不需深思熟慮,可以從形式邏輯推導得出。這種不加區分地將廢品損失斷定為不構成產品價值的說法,也是不遵從辯證邏輯而按照形式邏輯得出的推論。然而這小小之差卻會謬以千里。一部人類社會史,特別是科技發展史中,每一進步的標志不是生產什麼而是如何生產。人類進入工業社會,而生產力的提高總是和成本呈反比例而下降。科技總是從代用和縮微以及上規模這三方面促使成本飛速的下降。這些所謂一念之差,就是指過去只是從概念推導得出成本本質是必要生產費的一部分,卻未真正理解社會生產力才是區別必要與非必要生產費的關鍵,而生產力又可由人力推進而變動不居的。過去的成本文獻中再不涉及從必要費與非必要費二者的區別,以及如何從不同途徑謀求降低成本的措施的可能性。所以,可以這樣認為,成本會計除了提供信息外,更應把如何謀求降低和優化成本當成更主要的、重要的任務。
2)成本不屬於價值的基本范疇。在《資本論》中,對資本剝削制度的分析過程中,就是從分析資本主義社會中最普遍、最常見的商品的二重性入手;成本會計教材從分析商品二重性開始,依據馬克思關於價值w的公式進行的,即:W=C+V+m,若令成本為k,於是就有:w=k+m,也就是說:k=w-m。該式正說明:成本等於商品價值減剩餘價值。而這里的成本k值則是一個抽象值,也可以說它是成本的本質部分,即社會必要生產費的一部分,並非成本會計作為對象的現實的歷史成本。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也同時指出,成本具有一種假象,似乎它是價值本身的一個范疇。也指出了成本的這一范疇,同商品的價值的形成或同資本的增值過程而毫無關系。成本只是生產過程中的耗費,資本借生產耗費的過程來對勞動者實行剝削,但這種生產耗費與榨取的剩餘價值率和量的大小程度是毫不相關的。分析可見,藉助從商品二重性入手來解說成本,人們可以從根本上認識成本,消除一些誤會。
成本會計的目標性和獨立性問題理解
1)成本會計的目標。它是指成本會計工作應達到的目的和要求。實質上,成本會計目標就是一定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產物,它具有歷史性、時代性,反映特定環境對成本會計的要求。在不同歷史時期、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制度下,成本會計的目標也是有所不同的。它是由特定環境下成本會計的對象、內容、性質及其職能作用所決定的,尤其是成本會計職能的制約。所以,成本會計目標應該與職能相適應。在職能范圍內制定科學、可行、先進的目標,並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來體現其功能作用。①成本會計的基本目標。它是指成本會計的長期性、根本性、終極性目標,大家公認的觀點就是經濟效益。成本會計正是從費用成本的計量、記錄、計算和監督等方面著手,從而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並以經濟效益為最高目標。而成本會計的產生、發展,正是基於對費用成本的反映和監督,並基於對經濟效益的關注和追求,它與經濟效益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和特點。②成本會計的具體目標。它是指成本會計實踐中怎樣、如何提供會計信息。其中:a.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務對象。財務會計是一種對外報告會計,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企業所有者、債權人和有關部門。成本會計是一種對內報告會計,其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所決定的。b.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務內容,服務分對象不同,而所需求的會計信息也不同。服務對象的層次越高,所需求的成本會計信息越具有綜合性、全面性,反之也是如此。再者,企業內部管理過程中,有關管理部門很可能隨時要求成本會計提供特定的成本會計信息,內容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日常成本信息從不同角度進行組合、分類後,就可以形成全然不同的成本信息,就可以滿足不同目的需要。c.成本會計信息的服務方式。具體操作方式:一是通過憑證、賬簿、報表,提供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期間費用及其細節的賬內成本會計信息,且信息一般是定期、定向提供的。二是通過賬外的統計、計算提供(如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加工成本、邊際成本等)。該信息一般不定期、不定向提供。三是通過專題報告形式向特定對象提供有關成本信息。四是通過口頭匯報方式向有關方面提供成本信息(如年終決算後對職代會的成本費用報告,回答有關成本費用的咨詢等)。不管怎麼說,成本會計目標就是成本會計理論的最高層次,對成本會計假設、成本會計原則等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影響。
2)成本會計的獨立性。成本作為企業一定時期內生產特定種類和數量產品的資金耗費,無論何時、何企業都需要十分關注,在如今企業走向市場經濟的時代更不可忽視。是不是所有與成本有關的價值問題都可以納入成本會計之中呢?應該說不是。大家一致認為現代管理會計是從原來的成本會計中發展過來的,由此成本會計的職能就擴展為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等,從而形成了龐大的成本會計體系和內容,也造成了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的重復。現在有的高校已將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合並為成本管理會計。西方的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兩大分支,而在我國分成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三大分支。成本會計主要應致力於費用要素的反映和監督,它以完全成本核算、變動成本核算和標准成本核算作為其主要的內容。

❹ 談談你對成本會計崗位的認知

這是一個很煩,工作量很大的崗位。

❺ 成本會計要素有哪些

1.成本會計要素中,通常按照料(直接材料)、工(直接人工)、費(製造費用)核算的,這其中,材料和人工根據可追溯性(可以明確知道哪個成品消耗了)又稱為直接成本,像製造費用則無法明確知道哪個產品耗費了多少,需要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配。
2.管理人員的相關支出(工資及福利)因為無法直接分配到產品中,所以算製造費用。所以,c、d都要選的

❻ 求會計論文《重要性原則在成本會計中的運用分析》的選題背景和意義,還有文獻綜述

會計論文的結構與要求
論文的結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謀篇布局,是有規律可循的,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科學技術期刊編排格式》的有關規定。規范的會計論文結構一般應有論文的前置部分(多數要求中英文對照)、論文的主體部分、論文的文尾三大部分構成。前置部分主要包括標題、內容摘要(或稱內容提要)、關鍵詞,主體部分包括緒論(或引言)、本論、結論,文尾部分包括致謝、附註說明、參考文獻。簡單闡述如下:
編輯本段(一)標題
標題又稱題目、題名。它是以最確切、最簡明的詞語反映文中最重要的特定的內容的邏輯組合。 會計論文的標題,一般以一行式標題為主。也可採用雙行式標題,即正題和副題結合。正題提示論文的主旨,是對副題的提煉和概括,而副標題則是對正題的說明,以表明該論文論述范圍,是正題的基礎。 論文標題一般要滿足:一是准確概括論文內容,力求題文相符;二是標題要有創新、引人入勝,力求給讀者以深刻印象;三是盡量簡明扼要,使讀者一目瞭然,容易記住。
(二)內容摘要
內容摘要是對會計論文內容以第三者的獨立角度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內容摘要應與正文有等量信息。一般應有陳述的對象、方法、結論等,但側重於結論。內容摘要自身要能夠獨立成篇,是一篇可獨立使用的完整短文,以不超過300字為宜。若還有英文摘要,則中英文摘要必須完全對應。
(三)關鍵詞
摘錄關鍵詞是為了便於文獻標引與檢索,揭示出論文將圍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一般應選取3叫個詞作關鍵詞。如《論中國會計的國際化》的關鍵詞是:會計准則、會計實務、國際化。這三個詞就揭示出標題及論文的核心。
(四)正文
1.緒論或引言 緒論是會計論文的開頭。這一部分主要涉及兩項內容:其一是確立中心議題,其二是闡明所研究議題的背景、目的、價值和意義等。若會計論文篇幅較長,則在緒論部分還可把本論的部分內容作一簡明扼要的介紹,或將所論述問題的結論作一個提示。但必須簡潔明了,不要拖泥帶水。 2.本論 本論是會計論文的主體,作者在這部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或是詳細地闡述作者的研究成果,特別是提出新的創造性的見解。這一部分必須依據議題的性質來確定相應的寫作方式,或正面立論、或駁斥不同看法,從而達到論證論文觀點的目的。 3.結論 結論是論文全部內容的總結。結論是從全部材料出發,經過分析、綜合提煉而得來的具有創新的論文的總觀點,應表明作者什麼規律、原理,解決了什麼重要課題,對傳統的看法有哪些修正、補充、發展、證實或否定;還可以指出論文研究的不足之處,以及解決這一不足之處的研究方向,以引起同行的注意。這樣就實現了文章的首尾呼應,形成一個邏輯結構嚴謹、表述完整的有機整體。 (五)致謝 可在論文首頁或文章末尾標注出給完成論文提供幫助的單位或個人,並表達感謝之情。 (六)參考文獻 會計論文在文章末尾應列出參考文獻,註明此論文寫作時所參考或引用的其他成果。這一方面表明作者嚴肅的寫作態度出哪些是自己的觀點和研究的成果,哪些是他人的成果或刃同時也表明尊重前人的觀點或研究成果;指明引用資料的出處,便於檢索。參考文獻註明著者、書(題或篇)名、刊名(期)、頁次、出版年、出版地等。
編輯本段三、會計論文寫作
(一)資料搜集與整理
一般來說,主題確立之後,就會自然地進入考察或搜集、整理資料的階段。也可以說,這是論文寫作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影響論文的質量。有一位經濟學諾貝爾獎獲得者說過這樣一句話:「作為一位演化的學科,經濟學的進展方式是:考察資料、形成假說、檢驗假說,就經濟運行情況取得有時是勉強一致的意見。」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會計論文的撰寫程序。由此可見,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考察或搜集資料的重要性。 有了資料,論文才可「言之有物」。其實,大家平時就要注意搜集、積累和佔有材料:凡是你覺得特有利用價值的,就應把它搜集起來;積累材料要下大力氣,花苦功夫,日積月累;佔有材料應務求其多,力求其詳。當我們選定一個題目後,再進行目的性、針對性更明確的搜集,緊緊圍繞自己選定的主攻任務,時時聯系自己所研究的問題,去搜集那些有典型意義的與自己確定的中心論點關系最密切的材料。資料搜集與整理的主要工作是: 1.要圍繞自己的論題,到各種會計期刊、經濟期刊、相關論文集、會計報表、會計年鑒、政府文件以及其他文獻資料中搜集資料,並結合自己的論文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在這一過程中,要堅持「要全方位」的原則,即考察資料時,不僅要考察國外資料,而且要考察國內資料;不僅要考察當代的資料,而且要考察歷史的資料;不僅要考察外國學者的有關資料,而且應該和必須同時考察中國學者寫的有關資料。也就是說,必須圍繞著論文主題要盡可能地考察或搜集相關的資料。 同時,盡量「要上機」即搜集資料時動用現代的計算機設備來處理信息,如通過互聯網尋找所需資料並下載。目的是最大可能地節省時間,節約成本。 2.對搜集到的材料認真加以鑒別,區別出真偽、主次、輕重,表面和實質,典型和一般,本義和旁義等,真正做到理解材料和吃透材料,以便有重點、有計劃、有目-酌地加以利用。經過篩選,有的資料可用於總論點,有的用於分論點;有的用於敘述,有的用於論證;有的加以詳細闡述,有的用於旁證補充,以使論文充實豐滿。 3.消化搜集來的材料,即做到認真刻苦研究,實現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特別是對於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見解,要採取嚴肅科學的態度,合理借鑒或以此為起點開展新的研究。通過這一過程就可以對掌握的材料進行取捨,取捨的標準是能否為中心論點服務。 4.數據處理。數據是會計論文寫作的重要資料,對數據的處理主要包括:詳細列出有關數據;對某些數據根據需要進行整理和運算;保留科學的有代表性的數據;運用圖表顯示變化的規律和在不同變化條件下的數據狀態;對數據進行必要的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
編輯本段(二)會計論文寫作流程
完成會計論文的准備工作後,開始動手撰寫論文,會計論文寫作流程一般包括確定論文題目,草擬論文提綱,寫出初稿,反復修改直至定稿等內容。 A 選定論題范圍 選定論題范圍簡稱選題,是論文寫作的起點,即要選擇確定所要研究論證的學術問題,或在實際工作中碰到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要本著將客觀上的需要和主觀上的可能相結合的科學的選題態度。 論題不同於論文題目,論文題目是論文的標題,是從論題范圍中選擇出來的,研究的范圍比論題小。選擇論題范圍不是一件復雜的事情,因為論題范圍一般比較大,比較廣,是就某一領域、某一方面加以研究、探討。作者在寫作之前,應該先確定論文論題的范圍,具體的論文題目可以在整理、加工資料後再加以明確。 1.論題的來源。正確恰當地選擇論題范圍與論題的來源是密不可分的。論題可以從理論研討和社會實踐兩方面得來: 一方面,來自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新現象、新業務、新問題。 財會人員在實務工作中常常遇到各種各樣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對此進行研究,進行探討,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新辦法。比如,企業的存貨大量積壓,從而造成會計報告中的存貨的信息嚴重失真。再如,隨著企業股份制改造力度的加大,原有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需要進行改革。這樣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解決,由此圍繞著「會計信息失真」、「企業會計制度設計」、「現代企業制度下會計人員的職責」、「企業股份制改造」等展開了討論。 隨著會計環境的不斷變化,一些新事物、新現象層出不窮。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現,股票期權業務的開展,以知識資本進行的投資,資產重組概念的提出,通貨膨脹的加劇等等,這些都對原有的會計理論、會計實務提出了挑戰,也迫切要求有新的理論去指導實踐。 另一方面,來自科研領域中出現的新觀點、新問題。 人們在了解、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時,又發現了新問題,從而需要使原有的理論更加完善或擴展。例如,在探討研究受託責任會計時,財會人員往往只重視提供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信息,而忽視了對企業現金流量的反映,於是在1999年出台了具體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該准則實施後,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都掀起了一場關於現金流量表研究討論的熱潮,而《現金流量表》准則,也在2001年進行了修訂。由此可以看到,一些新問題需要研究、探討,形成比較成熟的理論,然後以理論為指導,在實踐中去實現它。 除此之外,我國良好有序的市場經濟正在逐步建立,而且我國也已經加入了wto,全球經濟一體化,要求我們的財會工作也要和世界接軌,接踵而來的一些新的經濟業務、經濟關系勢必要求我們的會計理論先行一步。比如,跨國企業會計、海外投資業務處理、金融保險會計、戰略管理會計等問題,都值得探討、研究。 2.選題的一般原則。客觀上講,要選擇有科學價值、有現實意義的論題;主觀上講,要選擇自己感興趣,有利於展開研究,自己可以駕馭完成的論題。 這里所說選擇有科學價值的、有現實意義的論題,主要是指:其一是要有理論價值,就是指那些對本專業、本學科的建設與發展能起先導、開拓作用,對各項工作起重要指導、推動作用的重大理論問題。其二是實用價值,就是指那些經濟發展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即選題應該著重考慮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和工作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和人們關注的熱點、爭論的焦點問題。 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創造性原則。即在財會專業的研究中、業務工作上有新的發現、新的創造。選擇會計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或會計工作實務中的新問題來研討。因為每一項新的發現、新的方法,都將使該領域科學的發展、改革、業務工作向前邁進一步。 (2)現實可行性原則。就是要根據自己的專業優勢、興趣愛好,並考慮基本的實際研究能力、資料積累,以及可能爭取到的指導、協調等條件去選題。愛因斯坦有一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應該在自己熟悉或有濃厚興趣的業務領域內選題。 (3)補充性原則。可以去選擇那些在財會學科的研究中、工作實踐中被忽視的領域和被忽視的環節,經過研究提出見解,填補空白。 (4)前瞻性原則。根據個人的能力,盡量去選擇那些尚無人問津,或是前人研究的成果或經驗,在未來經濟的發展中不再適用的問題,經過研究,將其發展、完善,使之更為豐富、完整。 3.選題的方法 (1)觀察事物,尋找問題,發現矛盾,探討解決方法。論文選題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即從會計實務中選題、從會計理論中選題及從會計實務和會計理論發展形勢中選題。在選題中尋找問題,發現矛盾,如從新事實與舊理論的矛盾中,從不同的觀點和流派的爭鳴中,從別人失敗的經驗中,從前人的不足、缺陷或漏洞中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選擇自己研究的課題。 (2)多方面探索和一方面選擇相結合。選題要將橫向空間考察和縱向時間考察相結合。根據財務會計專業的特點,所謂橫向空間考察,就是說要樹立科學的整體觀念,尋找與會計學科相交叉的學科領域,如會計學與管理學、會計學與其他經濟管理類學科、會計學與數學等,研究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找出學科結合部,探索用別的學科理論和方法去研究財務會計,運用多學科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財務會計學科領域。所謂縱向時間考察,就是要認識財務會計知識的層次性和不斷抽象上升到新的具體會計理論和實務水平的無窮性,樹立不斷開拓和追求新知識的科學態度,不斷提出財務會計新的研究課題。 (3)想像、聯想、直覺選擇的方法。直覺是科學上重大發現的先導,是經驗事項通向概念或假設的橋梁,研究重大課題大都是通過直覺選擇出來的代表創造成果的概念或初步假設。直覺是創造之母。愛因斯坦的科學創造原理模式為:經驗——直覺——概念或假設——邏輯——理論。 4.選題注意事項 (1)虛實結合,以實為主,既要有理論分析,又要有業務方法的探討。擬定的選題,必須結合實際,針對現實,以第一手資料為基礎,必須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最好是自己在學習上、工作中、生活里經常關心的問題,或是時常思考的問題,這十有八九會成功。 (2)難度適中,量力而行,即要探索新問題,又要考慮自己的專業基礎。 選題切忌過大、過難、過舊。選題過大,一是難以完成,二是不好駕馭。要選與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地位角度、業務專長相吻合的題目。選題難度過大,會受到時間、精力和資料的限制,是很難寫好寫完的,若無可奈何,臨時換題,時間更緊迫,不可能寫好,所以要選與自己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相一致,或者是相關相近的題目。選題過舊,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還會讓人覺得有被抄襲之嫌。 選題最好是略有點難度,難易適中,選擇具有時代感的題目。總之,選自己熟悉、有興趣,經常關心研究,有思想准備的題目。 (3)要有自己的見解,中心明確,避免綜合論述,拼湊成章。 選題時,要掌握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要了解該選題研究的現狀以及發展的趨勢。若是他人已解決了的問題,可以不必花力氣重復進行研究。另外,不要人雲亦雲,湊熱鬧,找「熱門」,要經過深入研究,冷靜地考慮,確有新見。 此外,還要考慮個人的時間、資料和研究能力。盲目選擇論題,一般說來是不會成功的。選擇自己獲取信息、尋找圖書資料方便的題目,考慮自己能利用哪些社會關系,到哪些單位調查研究,獲取哪方面的文書檔案、統計報表、數據資料比較方便,這樣有助於資料運用起來得心應手,有助於寫作的成功。 選題只要是自己有濃厚的興趣,結合工作實踐,能發揮業務專長,有佔有資料的條件,能得到指導,就一定能獲得成功。 總之,寫財會論文,首先要找資料,看文章,了解別人已有的觀點、目前存在的問題,啟發自己思考。關注並了解財務會計學科領域的學科帶頭人,著名的理論著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對於論文的寫作必不可少;其次,對各種材料必須消化吸收、融會貫通,針對實際工作中的矛盾和經驗,重點研究,形成自己的觀點,提出獨到的見解。看材料、寫文章,猶如春蠶吐絲,先吃進桑葉,經過咀嚼、消化,排除廢物,然後吐出蠶絲,做成美麗的蠶繭,進而織成五光十色的錦緞,切忌搞大拼盤,進行簡單的組合裝配。

❼ 成本會計應具備的能力有哪些

一、財稅方面知識和能力:掌握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中所有與成本核算有關的知識。掌握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相關稅法中與成本有關的知識。掌握財務分析的日常在成本中的運用。掌握現金流相關知識。掌握資料庫的運用。財務軟體中成本相關的知識。精通電子表等相關工具。

二、業務方面知識和能力:產品設計、生產的相關知識。生產工藝相關知識。財務分析能力,可以及時提供高質量的成本分析。

三、溝通能力相關知識和能力:成本與內部相關部門的溝通。如與研發部門溝通BOM中用料的成本分析,建議有綜合成本最低的料。與生產部門溝通某產品的超定額用量問題等。

當你對企業的成本了如指掌時,並可以按從企業的全局高度為成本管理提出有建議性的意見並帶來實際的收益。可以解決一切非正常業務。如新的稅法政策規定的相關規定。可以根據相關產品的生產工藝變化結合業務實質,事前及時的更新和制定企業的成本流程。並可以很好的與內部部門等進行有效溝通。

❽ 成本會計有哪些基本職能

成本會計的職能,是指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職能,沒有成本核算就沒有成本會計。成本會計的各個職能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的,並貫穿於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在全過程中發揮作用。
成本會計的職能,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在不斷地擴大
1、反映職能: 最初、最基本的職能。反映職能就是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耗費,運用專門的會計方法進行計量、記錄、歸集、分配、匯總,計算出各成本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2、計劃與預算職能:主要包括全部商品產品的成本計劃、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和生產費用預算。
3、控制職能:包括投產前的成本控制和投產後的成本控制。
4、分析、評價職能。
如果滿意我們的回答請記得[釆納],你的採納是我們答題的無限動力。

❾ 成本會計包涵哪些章節

圖書目錄

第1章 總論
第2章 工業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
第3章 費用在各種產品以及期間費用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第4章 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歸集和分配
第5章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概述
第6章 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第7章 產品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
第8章 其他行業成本核算
第9章 成本會計前沿
第10章 成本報表與成本分析

❿ 在成本會計中你是如何認識成本的

一、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二、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

三、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