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ABC成本法的實施步驟
ABC分析法的實施步驟
作業成本的實施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設定作業成本法實施的目標、范圍,組成實施小組;
作業成本的實施必須目標明確,即決策者如何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提供的信息。實施范圍是作業成本的實施的部門,作業成本可以在全企業實施也可以在獨立核算的部門實施,作業成本的實施主體必須明確。為實施作業成本必須組建作業成本實施小組,小組由企業的領導牽頭,包括企業的會計負責人以及相關的人員。國外作業成本實施時一般由企業內部的人員和外部的專業咨詢人員組成專門實施小組,外部專業的咨詢人員具有作業成本的實施經驗,使得實施可以借鑒其他實施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
(2)了解企業的運作流程,收集相關信息;
此步的目的是詳細了解企業的經營過程,理清企業的成本流動過程,導致成本發生的因素,各個部門對成本的責任,便於設計作業以及責任控制體系。
(3)建立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
在對企業的運作進行充分了解與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企業的作業成本核算模型,主要確定以下內容:企業資源、作業和成本對象的確定,包括他們的分類,與各個組織層次的關系,各個計算對象的責任主體,資源作業分配的成本動因,資源到作業的分配關系作業到作業產品的分配關系建立。
(4)選擇/開發作業成本實施工具系統;
作業成本法能夠提供比傳統成本豐富的信息,是建立在大量的計算上的。作業成本的實施離不開軟體工具的支持,軟體工具有助於完成復雜的核算任務,有助於對信息進行分析。作業成本軟體系統提供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構造工具,可以幫助建立和管理作業成本核算體系,並完成作業成本核算。
(5)作業成本運行;
在建立作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基礎上,輸入具體的數據,運行作業成本法。
(6)分析解釋作業成本運行結果;
對作業成本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與解釋,如成本偏高的原因,成本構成的變化等;
(7)採取行動。
針對成本核算反映的問題採取行動。如提高作業效率,考核組織和員工,改變作業的執行方式,消除無價值的作業。
企業是一個變化的實體,在作業成本正常運行後,還需要對作業成本核算模型進行維護,以使其能夠反應企業的發展變化。伴隨企業的運行,作業成本的運行、解釋和行動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② abc分類法與abc成本法是否一樣
二者是不一樣的。
ABC分類法是由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首創的;ABC成本法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傑出的會計大師、美國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ABC分類法又稱帕累托分析法或巴雷托分析法、柏拉圖分析、主次因素分析法 、ABC分析法、ABC法則、分類管理法、重點管理法、ABC管理法、abc管理、巴雷特分析法,它是根據事物在技術或經濟方面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排隊,分清重點和一般,從而有區別地確定管理方式的一種分析方法。由於它把被分析的對象分成A、B、C三類,所以又稱為ABC分析法。
ABC成本法又稱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演算法,作業成本核演算法,是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系統。
③ ABC成本法與製造成本法的異同
abc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不同之處:前者是以以作業量為基礎分配間接費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後者是以企業支持成本分攤的方法。
abc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ABC)指以作業為核算對象,通過成本動因來確認和計量作業量,進而以作業量為基礎分配間接費用的成本計算方法。在ABC下,作業成本可分為四個層次的產品單位成本。即①與生產單位產品有關的直接耗費,包括原材料、直接人工等。該層次的作業成本與產量成正比例關系。②生產批次成本。即與生產批別和包裝批別有關的資源耗費,包括生產某批次所需要的生產准備成本、清潔成本、質量成本等。該層次的作業成本取決於生產批次的多少。③產品維持成木。即與產品種類有關的資源耗費,包括獲得某種產品的生產許可、包裝設計等方面的成本。該層次的作業成本取決於產品的范圍及復雜程度。④工廠級成本。即與維持作業生產能力有關的資源耗費,包括折舊、安全檢查成本、保險等。該層次的作業成本取決於組織規模和結構。
傳統成本法
傳統成本法指企業支持成本分攤的方法,所謂支持成本指支持產品或服務完成的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之外的成本費用。
傳統成本計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根據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一般分為三部分,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再根據直接費用直接計入,間接費用分配計入的原則,對所發生的製造費用按一定的標准分配計入到相應的成本對象中去。傳統成本核算系統的主要局限性在於它運用了以數量為基礎的成本動因,而企業以不同數量、規格和不同復雜程度生產多樣化的產品組合時,這樣的分配比率將導致不準確的產品成本。而如今,許多企業採用了高度自動化的生產技術,以滿足客戶多樣化、小批量,並能快速、高質量地生產出個性化強、品種多、批量小的產品。隨著自動化技術的產生與發展,生產狀態由「多人操作一台機器」轉變為「一人操作多台機器」。因而,固定製造費用佔有的產品製造成本比例大幅度上升。在這種情況下,要求企業管理者對製造費用的核算作革命性變革,要求把成本核算的重點從直接人工轉移到製造費用的合理分配上,以便提高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④ 在管理會計中,abc成本法是指什麼
管理會計中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又稱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演算法、作業成本核演算法,是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系統.
ABC成本法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傑出的會計大師、美國人埃里克·科勒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編著的《會計師詞典》中,首次提出作業、作業賬戶和作業會計等概念.
1971年,喬治·斯托布斯教授在《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中,對作業、成本、作業會計和作業投入產出系統等概念做了全面系統的討論.
ABC成本法引入了許多新概念,右圖顯示了作業成本計算中各概念之間的關系.資源按資源動因分配到作業或作業中心,作業成本按作業動因分配到產品.分配到作業的資源構成該作業的成本要素(圖中的黑點),多個成本要素構成作業成本池(中間的小方框),多個作業構成作業中心(中間的橢圓).成本動因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分別是將資源和作業成本進行分配的依據.
ABC分析法的過程如下. 定義業務和成本核算對象(通常是產品,有時也可能是顧客和產品市場等).這一過程很耗時間.如果兩種產品滿足的是顧客的同一種需求,那麼在定義業務時,選擇顧客要比選擇單個產品更為恰當. 確定每種業務的成本動因(即成本的決定因素,如訂單的數量). 然後,將成本分配給每一個成本核算對象,對各對象的成本和價格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企業是一個變化的實體,在作業成本正常運行後,還需要對作業成本核算模型進行維護,以使其能夠反映企業的發展變化.伴隨企業的運行,作業成本的運行、解釋和行動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⑤ ABC成本法的簡介
ABC成本法又稱作業成本分析法、作業成本計演算法、作業成本核演算法。
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作業成本法在精確成本信息,改善經營過程,為資源決策、產品定價及組合決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上許多先進的公司已經實施作業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會計系統,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ABC成本法的產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傑出的會計大師、美國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科勒教授在1952年編著的《會計師詞典》中,首次提出了作業、作業帳戶、作業會計等概念。1971年,喬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業成本計算和投入產出會計》(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對作業、成本、作業會計、作業投入產出系統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統的討論。
這是理論上研究作業會計的第一部寶貴著作。但是,當時作業成本法卻未能在理論界和實業界引起足夠的重視。20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MRP、CAD、CAM、MIS的廣泛應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興起,使得美國實業界普遍感到產品成本處處與現實脫節,成本扭曲普遍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驚。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青年學者庫伯(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學教授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S Kaplan)注意到這種情況,在對美國公司調查研究之後,發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業為基礎的成本計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簡稱ABC法)。作業成本法在過去10年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新型的咨詢公司已經擴展了作業成本法的應用范圍並研發出相應的軟體。ABC成本法引入了許多新概念,下圖顯示了作業成本計算中各概念之間的關系。分配到作業的資源構成該作業的成本要素(圖中的黑點),多個成本要素構成作業成本池(中間的小方框),多個作業構成作業中心(中間的橢圓)。
⑥ ABC成本法的分析過程
ABC分析法的過程
ABC分析法的過程是:
1.定義業務和成本核算對象(通常是產品,有時也可能是顧客、產品市場等)。這一過程很耗時間。如果兩種產品滿足的是顧客的同一種需求,那麼在定義業務時,選擇顧客要比選擇單個產品更為恰當。
2.確定每種業務的成本動因(即成本的決定因素,如定單的數量)。
3.然後,將成本分配給每一成本核算對象,對各對象的成本和價格進行比較,從而確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