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築工程成本分析主要有哪些項目
建築工程成本分析主要有以下項目:
一、 基本情況的分析:工程基本情況介紹,預算收入情況,施工部位及施工產值完成情況,報告期和開工累計成本情況。
二、具體情況分析:分析各項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對降低成本的影響,採取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對降低成本的影響,環境因素、預算收入、工程質量對降低成本的影響、工期改變等對降低成本的影響。
三、明細項目分析:
1、材料費分析:分析材料采購個環節,分析材料的價差和量差因素,採取技術措施節約材料的實際效果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浪費,反映材料費的節超原因。以及按照01定額規定的其他材料費,如二次搬運費、工具費等的分析。
2、人工費分析:從價差和量差兩個方面分析人工費節、超原因,分析勞務合同的執行情況對人工費節超的影響。
3、機械費分析:分析現場機械的配備情況、使用情況,分析租賃價格與概算收入的差異,反映機械費的節超原因。
4、間接費用分析:分析項目部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等項目開支對間接費節超額的影響,分析臨時設施購置、搭建、攤銷等情況對間接費節超的影響。
Ⅱ 施工成本分析的依據有哪些
施工成本分析,就是根據會計核算、業務核算和統計核算提供的資料,對施工成本的形成過程和影響成本升降的因素進行分析,以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另一方面,通過成本分析,可從賬簿、報表反映的成本現象看清成本的實質,從而增強項目成本的透明度和可控性,為加強成本控制,實現項目成本目標創造條件。
⑴會計核算
施會計核算主要是價值核算。會計是對一定單位的經濟業務進行計量、記錄、分析和檢查、做出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實現最優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它通過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等一系列有組織有%考試大%系統的方法,來記錄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然後據以提出一些用貨幣來反映的有關各種綜合性經濟指標的數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營業收入、成本、利潤等會計六要素指標,主要是通過會計來核算。至於其他指標,會計核算的記錄中也是可以有所反映的,但在反映的廣度和深度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般不用會計核算來反映。由於會計記錄具有連續性、系統性、綜合性等特點,所以它是施工成本分析的重要依據。
⑵業務核算
施業務核算是各業務部門根據業務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核算制度,它包括原始記錄和計算登記表,如單位工程及分部分項工程進度登記,質量登記,工效、定額計算登記,物資消耗定額記錄,測試記錄等等。業務核算的范圍比會計、統計核算要廣,會計%考試大%和統計核算一般是對已經發生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而業務核算,不但可以對已經發生的,而且還可以對尚未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或尚在構思中的經濟活動進行核算,看是否可以做,是否有經濟效果。它的特點是,對個別的經濟業務進行單項核算。只是記載單一的事項,最多是略有整理或稍加歸類,不求提供綜合性、總括性指標。核算范圍不太固定,方法也很靈活,不像會計核算和統計核算那樣有一套特定的系統的方法。
⑶統計核算
施統計核算是利用會計核算資料和業務核算資料,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客觀現狀的大量數據,按統計方法加以系統整理,表明其規律性。它的計量尺度比會計寬,可以用貨幣計算,也可以用實物或勞動量計量。它通過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等特有的方法,不僅能提供絕對數指標,還能提供相對數和平均數指標,可以計算當前的實際水平,確定變動速度,可以預測發展的趨勢。統計除了主要研究大量的經濟現象以外,也很重視個別先進事例與典型事例的研究。
Ⅲ 施工項目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
A,B,D,E
答案解析:
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差額計演算法、比率法(相關比率法、構成比率法、動態比率法)等。
Ⅳ 施工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控制是通過經常及時的成本分析,檢查各個時期各項費用的使用情況和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分析節約和超支的原因,從而挖掘成的潛力。成本分析工作,每月末進行一次,將本月預算數與實際發生的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管理費分項進行對比,考核計劃成本的執行情況。著重分析預算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找出原因,制定調整措施,再進入成本控制循環,使項目成本始終保持在有明確目標的軌跡上。
Ⅳ 施工項目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 )。
【答案】A、B、D、E
【答案解析】施工項目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較法、因素分析法、差額計演算法、比率法等。其中,比率法包括相關比率法、構成比率法和動態比率法。
Ⅵ 施工成本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哪些
成本分析的方法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那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關分析法等三種。 1、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實際成本指標與不同時期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揭示差異,分析差異產生原因的一種方法。在對比分析中,可採取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對比,本期實際與上期(或上年同期,歷史最好水平)實際指標對比,本期實際指標與國內外同類型企業的先進指標對比等形式。通過對比分析,可一般地了解企業成本的升降情況及其發展趨勢,查明原因,找出差距,提出進一步改進的措施。在採用對比分析時,應注意本期實際指標與對比指標的可比性,以使比較的結果更能說明問題,揭示的差異才能符合實際。若不可比,則可能使分析的結果不準確,甚至可能得出與實際情況完全不同的相反的結論。在採用對比分析法時,可採取絕對數對比,增減差額對比或相對數對比等多種形式。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比什麼)分為: (1)比較會計要素的總量 (2)比較結構百分比 (3)比較財務比率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採用因素分析法的程序如下: (1)將要分析的某項經濟指標分解為若干個因素的乘積。在分解時應注意經濟指標的組成因素應能夠反映形成該項指標差異的內在構成原因,否則,計算的結果就不準確。如材料費用指標可分解為產品產量,單位消耗量與單價的乘積。但它不能分解為生產該產品的天數,每天用料量與產品產量的乘積。因為這種構成方式不能全面反映產品材料費用的構成情況。 (2)計算經濟指標的實際數與基期數(如計劃數,上期數等),從而形成了兩個指標體系。這兩個指標的差額,即實際指標減基期指標的差額,就是所要分析的對象。各因素變動對所要分析的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影響合計數,應與該分析對象相等。 (3)確定各因素的替代順序。在確定經濟指標因素的組成時,其先後順序就是分析時的替代順序。在確定替代順序時,應從各個因素相互依存的關系出發,使分析的結果有助於分清經濟責任。替代的順序一般是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代實物量指標,後替代貨幣量指標;先替代主要指標,後替代次要指標。 (4)計算替代指標。其方法是以基期數為基礎,用實際指標體系中的各個因素,逐步順序地替換。每次用實際數替換基數指標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計算出一個指標。每次替換後,實際數保留下來,有幾個因素就替換幾次,就可以得出幾個指標。在替換時要注意替換順序,應採取連環的方式,不能間斷,否則,計算出來的各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就不能與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異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5)計算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其方法是將每次替代所得到的結果與這一因素替代前的結果進行比較,其差額就是這一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 (6)將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影響程度的數額相加,應與該項經濟指標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即分析對象)相等。 上述因素分析法的計算過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設某項經濟指標N是由A,B,C三個因素組成的。在分析時,若是用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進行對比,則計劃指標與實際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N0=A0×B0×C0 實際指標N1=A1×B1×C1 分析對象為N1-N0的差額。 採用因素分析法測定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時,各項計劃指標,實際指標及替代指標的計算公式如下: 計劃指標 N0=A0×B0×C0-----------(1) 第一次替代N2=A1×B0×C0-----------(2) 第二次替代N3=A1×B1×C0-----------(3) 實際指標 N1=A1×B1×C1-----------(4) 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數額按下式計算: 由於A因素變動的影響=(2)-(1)=N2-N0 由於B因素變動的影響=(3)-(2)=N3-N2 由於C因素變動的影響=(4)-(3)=N1-N3 將上述三個項目相加,即為各因素變動對指標N的影響程度,它與分析對象應相等。 根據因素分析法的替代原則,材料費用三個因素的替代順序為產量,單耗,單價。各因素變動對甲產品材料費用實際比計劃降低8 000的測定結果如下: 計劃材料費用=250×48×9=108 000(元)-----(1) 第一次替代=200×48×9=86 400(元)------(2) 第二次替代=200×50×9=90 000(元)------(3) 實際材料費用=200×50×10=100 000(元)------(4)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降低8 000元的影響程度如下: 由於產量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86400-108000=-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的影響=(3)-(2)=90000-86400=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4)-(3)=100000-90000=10000(元) 三個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程度=-21600+3600+10000=-8000(元) 上述分析計算時,還可以採用另外一種簡化的形式,即差額計演算法。差額計演算法是利用各個因素的實際數與基期數的差額,直接計算各個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的影響程度。以上述經濟指標N為例,採用差額計演算法時的計算公式如下: 由於A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A0)×B0×C0 由於B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B0)×C0 由於C因素變動對指標的影響=A1×B1×(C1-C0) 〖例3〗以例2材料費用的分析資料為基礎,採用差額計演算法的結果如下: 由於產量增加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250)×48×9=-21600(元) 由於材料單耗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48)×9=3600(元) 由於材料單價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00×50×(10-9)=10000(元) 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的影響=-21600+3600+10000=-8000(元) 兩種方法的計算結果相同,但採用差額計演算法顯然要比第一種方法簡化多了。 3、相關分析法 相關分析法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4、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5、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幾種。 ● 相關比率法 由於項目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影響的,因而可以將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加以對比,求出比率,並以此來考察經營成果的好壞。例如:產值和工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它們的關系又是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都希望以最少的工資支出完成最大的產值。因此,用產值工資率指標來考核人工費的支出水平,就很能說明問題。 ● 構成比率法 又稱比重分析法或結構對比分析法。通過構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總量的構成情況及各成本項目占成本總量的比重,同時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關系(即預算成本、實際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關系),從而為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指明方向。 ● 動態比率法 動態比率法,就是將同類指標不同時期的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該項指標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速度。動態比率的計算,通常採用基期指數和環比指數兩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