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管理業績評價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戰略投資收益率,階段性
戰略成本計劃目標下降率
戰略投資實際回收期
戰略產品的單件目標實際價格與計劃價格比率
⑵ 中小企業的成本控制都包括哪些內容
成本控制主要是控製成本形成的各個環節,主要有:
材料成本——采購價格和質量是材料成本控制的關鍵
人工成本——因事設崗,避免高才低用,耗用過多的人工費
生產成本——廢品和次品是產生成本高的主要因素,材料消耗應有定額控制
輔助成本——關鍵是合理生產布局,加工路線不要往復,工藝要科學,應用價值工程原理
成本控制除了環節控制外,還可以配有指標控制,可以用倒扎方法確定零部件定額成本,把指標下給工人,配以獎勵機制。
總之,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涉及多學科,且是一項綜合治理工程,是全體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
⑶ 成本會計主要分析哪些指標
1.成本核算。
--這是成本分析的基礎,成本核算產出的數據能否跳出報財務報表服務於成本分析與控制,關鍵看你司用何種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的方法核算,標准成本制度雖然近來被創新產業吐槽頗多,但主流製造業企業還是在用它做成本分析與控制,可鑒於民企的普遍特點(如LZ列的第3點),標准成本制度恐怕會用得走了樣,如果標准都粗放或不準確,不能代表管理者合理的計劃和預期,那麼差異分析就沒什麼用了~ 如果核算不用標准成本,那麼成本分析的重要基礎就來源於是否有合理細致的成本計劃,以及做成本計劃的邏輯。所以不論是成本分析,還是財務其他什麼方面的分析,「計劃」都是非常重要的職能,計劃職能的成熟度直接關系著你是否有足夠的「基準」供你分析。
2.倉庫收發的管控。(我司把生產放在第一位,賬面游戲,財務和倉管自己玩)
--這點是關於存貨分析的,存貨是工廠財務管控分析的一項重要工作。不知道你司是怎麼管控倉庫的,我覺得這還是要從存貨流轉整套流程的完善做起(從材料入庫到成品發貨每一個移動事項都是一個子流程),如果流程不改進,那財務只能是case by case地去管控,這種管控都是事後的、查漏補缺型的,對改進績效沒有太大作用。
3.跑車間,BOM的核對(技術部試產後,定了BOM之後就一概不理會。)
--括弧里的內容證明LZ公司的生產控制職能(ECC或PMC)的管理基礎差,BOM准確度居然還需要財務去參與推進核對。。。這也證明以此為基礎運行標准成本制度相當有難度。不過這現象在國內企業中挺普遍的,不僅民企,有的國企也是,我曾到一個地方性國企(規模挺大挺知名的)調研製造成本的核算過程,他們是ERP上線以後幾年,產品的工藝路線卻從沒維護過,定額工時數據成了束之高閣的擺設,到底有沒有按最新的工藝條件和生產效率進行評估修正,財務不得而知。難怪我以前做成本管理咨詢時在一些並購國內企業的財務盡職調查報告中都讀到類似的披露——「產品成本計算所依據的各項資源消耗的定額數據粗放或陳舊,導致生產成本分析結果粗略和可信度不高」。
4.5S的推進。
--這個靠譜,5S是精益製造生產管理模式中的一部分,叫做可視化工廠,外資的製造工廠一般都比較重視。但以你司前3點的描述,推5S貌似超前了點吧,建議你們先把基礎管理控制工作做好了(如改進第2-3條,好好整合倉儲、采購、計劃和PMC職能的流程)再搞那些高大上的玩意是正途。我曾在另一個挺知名的汽車國企聽財務總監侃侃而談他的計劃,什麼方面要推進搞作業成本法,什麼方面要推進價值工程,我真挺無語的,其實他們公司AP的核銷還搞得不清不楚呢,因為他們公司這么大了,別說沒有集成的ERP,就連財務核算系統也只上了一個用友的總賬模塊,我真不知道以這種數據和管理基礎他怎麼去推作業成本法和價值工程。。。
5.刁難采購。
--路子是對的(我以前也經常干這事),不過願聞其詳LZ是怎麼刁難的:我是2樓斑竹提到的《500強企業財務分析實務》一書的作者,書中第5章大多是來自我原來在某外資製造工廠從事成本與存貨管理工作5年的經驗總結,可供樓主參考,具體方法你不一定能用,原因就是我上面解釋的那些,民營企業管理成熟度的差距造成很多先進的管理控制方法不能直接用。但是希望可以給樓主些啟發,就是在考慮怎麼做成本分析之前,怎樣去完善運營部門的基礎管理工作,從這方面入手給業務部門提建議,而不是象那位汽車國企的財務總監一樣跳過這些「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去搞那些高大上的東西。
⑷ 什麼是成本指標
成本指標是指企業為了實現最終的利潤目標,與收入目標所對應的成本支出,就稱為績效目標的成本指標。是指設計方案採用後,礦山在生產和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所支出的費用總和。它是最重要的一項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能夠比較集中地反映出企業資源利用情況、技術裝備和利用程度、原材料消耗情況、勞動生產率和管理水平。
拓展資料
企業文化:
1、首先,要有哲學的方法,從中國企業文化的現實出發,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把握企業文化各種現象之間的本質聯系。依據實踐經驗,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進行科學的概括、總結。其次,要通過實踐把所認知的企業文化的本質及一般的特徵去偽存真,從而確定企業文化的本質。第三,要認識到企業文化不是單一的因素構成的,找出企業文化最基本的決定性的因素及其與諸因素的關系。第四,要看到企業文化這個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動態過程,在發展中形成,並在社會歷史發展中豐富和變化。
2、企業文化的內涵具體包括如下一些因素:價值觀、行為准則、企業經營管理哲學、經營理念、企業精神等構成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為生產經營管理而形成的觀念的總和。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企業管理理論,它強調管理中的軟要素,其核心涵義是企業價值觀。
3、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類型等的比例關系和位置關系。它表明各個要素如何鏈接,形成企業文化的整體模式。即企業的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形態。
⑸ 全面成本控制都有哪些內容
全面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所有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成本形成中的全過程、企業內所有員工參與的成本控制。與傳統成本管理觀念相比,全面成本控制在深度、廣度和指導思想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變:
1、實行相對成本節約;
2、擴大了成本控制的空間范圍;
3、增大了成本控制的時間跨度;
4、充分發揮成本控制的效能。
企業應圍繞財富最大化這一目標,根據自身的具體實際和特點,建立管理信息系統和成本控制模式,確定以成本控制方法、管理重點、組織結構、管理風格、獎懲辦法等相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體系,實施目標管理與科學管理結合的全面成本控制制度。
全面成本控制的內容:
(1)全部成本控制
全部成本控制是指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包括料、工、費各項支出進行嚴格監督和限制,不僅對變動成本要進行控制,對固定成本也要進行控制。
(2)全過程成本控制
全過程成本控制是指對產品設計、工藝、采購、製造、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對構成產品生產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控制,也要對生產前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後的銷售、使用所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3)全員成本控制
全員成本控制是指發動企業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廣大生產員工樹立成本意識,參與成本的控制。成本是一項綜合性的指標,涉及設計、技術、采購、生產、銷售、管理等各項工作,要真正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必須調動和組織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積極性,應通過建立經濟責任制,把企業的專業成本控制工作和群眾性成本控制工作結合起來,上下聯系,明確每個員工、每個部門在成本控制中的職責。各項費用定額,費用開支標准,成本目標和降低成本的措施,應廣泛發動全體員工討論,使成本控制工作成為全體員工自己的工作職責,並付諸行動。
⑹ 成本控制一般包括哪幾個方面
按成本形成過程劃分1、產品投產前的控制 2、製造過程中的控制3、流通過程中的控制按成本費用的構成劃分1、原材料成本控制2、工資費用控制 3、製造費用控制4、企業管理費控制
⑺ 風險成本控制指標和社會責任指標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商業銀行建立了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層層分解落實到具體部分作為績效薪酬發放的依據。商業銀行績效考核指標包括經濟效益指標、風險成本控制指標和社會責任指標。
其中,經濟效益指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選取;風險成本控制指標至少包括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案件風險率、杠桿率等;社會責任指標一般包括風險管理政策的遵守情況、合法性、監管評價及道德標准、企業價值、客戶滿意度等。
⑻ 工業企業成本管理的指標有哪些
生產費用和成本分析內容:
成本總額分析——按產品分別進行成本總額分析;按成本項目進行成本總額分析。影響企業成本總額的因素:生產規模、技術裝備、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原材料和燃料的價格水平、市場佔有率、勞動者文化水平和技術熟練程度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等。
可比產品成本分析——可以比較的產品去年與今年、上期與本期、本企業與先進企業等等。
因素分析法——產量變動對成本的影響、品種結構變動的影響、單位成本變動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等等。
成本習性分析——變動成本的影響和固定成本的影響。
單位成本分析——成本項目分析(材料、工資、製造費用等)。
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影響——產量變動、質量變動、勞動生產率變動、材料消耗變動。
邊際利潤分析法——按照成本習性,即銷售成本與銷售數量之間的依存關系,將銷售成本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依靠邊際利潤來分析各因素變動對產品銷售利潤影響的方法。能將成本變動對利潤的影響與銷售數量變動對利潤的影響嚴格區分開來。
成本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存貨平均余額——反映企業存貨的庫存時間和轉移速度。該指標直接影響企業獲利能力。
⑼ 成本控制標準的類型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