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淺談如何做好企業成本控制
主要從料工費三個方面加強管理。
② 如何有效控製成本
企業有效控製成本方法如下: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企業在成本管理時,首先應該抓成本的基礎管理工作。基礎工作是基石,是實施成本控制的「標准」,是過程式控制制、差異分析、糾正差異、業績考核的基礎。但實際中大部分國有企業成本控制沒有落到實處,只是在喊口號、流於表面形式,成本並未真正得到有效控制。如材料消耗過大,工時定額不準,費用開支詳細程度不夠。企業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定額標准:(1)人力資源部門組織修訂和完善工時定額標准;(2)技術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材料消耗定額;(3)經濟運行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工具、能源消耗定額,要組織檢查、補充、安裝計量標准。其次,企業綜合管理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此外,財務部門要組織成本習性的劃分標准和確定成本費用的開支范圍和標准。
二、努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成本控制的重點在運營過程中,企業應從降低設計成本、采購成本、質量成本、銷售成本、工作流程、資金佔用、減少庫存七個方面,來努力降低總的運營成本。
1、控制設計成本
一個產品成本的80%左右決定於設計階段,因此要重視設計成本的控制工作。首先開發部門的每個工程技術人員都要樹立成本控制的思想,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考慮工藝、製造、采購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加強與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的協調合作,全面熟悉客戶需求、了解市場價格,利用價值工程的原理,從功能——成本分析入手,考慮功能的合理性、必需性,堅持「合適就好」的原則;第二,技術開發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要認真總結以前一些的成功經驗,運用價值工程的原理,重新審視企業的功能——成本配置問題,為進一步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三,技術開發部門要牽頭做好下一代新產品的功能——成本分析工作;第四,各部門要利用價值工程原理,重新審視工藝、工序的增值性。
2、控制采購成本
通常情況下,采購成本占總成本的50%~80%,是傳統成本管理的重點。控制采購成本企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利用科學的決策分析方法,合理決定經濟訂貨量或經濟批量、決定采購項目、選擇供應單位、決定采購時間;第二,進一步推進集中采購制,建立原材料、輔料、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對外服務的統一采購平台,實現價格、供應商等資源共享;第三,推進直供製,逐步取消中間供應商;第四,建立采購責任制,強化采購人員、審價人員的責任意識;第五,整頓輔料、零星物資采購價格,采購價格要在前一次采購銷售價格的基礎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采購獎罰制度,獎罰要與領導、個人掛鉤;第七,加強技術攻關力量,降低采購成本。
3、控制質量成本
改善質量和降低成本是相容的。質量是成本的基礎。要打破提高質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損害質量的舊觀念,改進質量,事實上會帶動成本的降低。提高產品質量必須貫徹「以預防為主」的精神,適當增加檢驗費用和預防費,可以大幅度減少因質量不好而造成的損失。改進質量成本,要加強工作過程中的質量,才能減少廢品損失、減少工作、減少重工時間、減少資源耗用,因而才能降低營運總成本;企業各部門進一步加強製造質量成本的控制,把質量成本的控制范圍擴大到服務、設計、管理、研究領域;健全各職能部門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設置職能部門工作質量目標。
4、控制銷售成本
銷售部門在擴大銷售成果,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同時,要強化銷售費用的使用效率,相對降低成本。首先,銷售部門要研究、推進大銷售、大服務的營銷體系,以規模經營降低成本;其次,銷售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各地方的稅收政策,合理進行分公司的稅收策劃;第三,銷售部門要利用布點論的相關知識,探討銷售分公司布點的合理性;第四,銷售部門要利用經濟決策方法,降低運輸成本。第五,銷售部門要利用成本最優決策,提高廣告費的使用效率。
5、優化工作流程
工作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或步驟所構成,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到最終產品或服務為止,每一個流程中應增值後再送到下一個流程,每一個流程都包含著人力資源或機器磨損,若不從事有價值增加的運作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各單位要按照價值鏈的管理方式重新審視工作流程的增值活動,減少工作中無價值的行為,杜絕「六種浪費」:製造過多的浪費、運作的浪費、加工的浪費、搬運的浪費、等待的浪費、時間的浪費。
6、減少庫存
庫存不會產生任何附加價值,它不僅佔用空間、佔用資金,而且產生搬運和儲存需求,吞食了財務資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庫存的腐蝕、變質,會產生浪費;另一方面,技術進步,競爭對手產品的改進,產品將產生經濟磨損,會使產品一夜之間變成廢品。降低庫存需要從降低庫存數量,降低庫存單位價格方面著手。因此,應加大對庫存的管理力度,縮短生產線、減少在產品,科學預算銷售數量,決定庫存數量和結構,正確計算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把存貨量和庫存金額控制在最佳的范圍之內。
7、減少資金佔用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是企業最根本的資源。任何資金都是有成本的,無論是長短期借款、債券,還是股票、資本。任何資金都是有機會成本的,一筆資金投到股市就不能投到其它地方。減少資金佔用,可以減少資金成本或增加收益。因此,企業首先要推進資金集中管理,避免過於分散,規避風險;其次,職能部門要合理選擇營運資金政策、合理制定商業信用政策、清楚短期借款條件,合理預算現金流量,把各個環節的資金佔用降低最合理的水平。
三、根據經營目標,倒推分解,將成本目標落實到各層根據企業確定的目標體系和經營目標,並結合各業務板塊的實際情況,倒推分解、下達成本控制的具體目標。首先,各部門不能只有一個總的奮斗目標,要按責任會計的要求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為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成本,落實到各有關成本中心,將壓力傳遞到車間、班組、個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其次,各級部門指標要形成一個多層次的成本控制網路,確保逐級目標的實現;第三,各部門在目標成本的制訂中,即要考慮自身的內部情況,又考慮企業的外部環境,合理選擇正確的標桿,制訂出最佳的目標成本;第四,凡是成本降低方案,無論大小,均要求量化成本降低目標。
四、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進行要使成本控制真正發揮效益,還必須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為此,企業應建立「人人節約、人人有獎」,「人人貢獻、人人獲益」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部門首先要根據成本控制目標的量化目標和要求,完善績效評估制度;其次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強組織激勵,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開展;第三,建立「成本控制」個人獎勵基金,加強個人激勵,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關鍵是要將成本控制落到實處,成本控制與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緊緊相聯。企業只有提高管理水平,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才成為可能。
③ 如何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來源:財稅派-《加強企業財務成本管理的四項工作》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加強財務管理是實現從擴大外延再生產向內涵挖潛增效益轉變的必然選擇,也是企業擺脫困境,實現長足發展的必有之路。如何真正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強成本費用管理、控制工作
企業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產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競爭能力的強弱。控製成本、節約費用、降低物耗,對於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財務部門要發揮自身擁 有大量價值信息的優勢,運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測定成本最低、利潤最大的產銷量,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改變現行產品成本出現浪費後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 生產過程中抓成本控制的行為,從產品的設計、論證抓起,把技術進步、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成本浪費消滅在產品的「源頭」,實現財務部門抓 成本管理的事前參與和超前控制。
要重點抓好采購成本、銷售成本、管理費用等支出的管理,采購成本管理要重點抓好原輔材料的價格、質量結構和存量,要認真研究原輔材料的市場和采購策 略,按照貨比多家、比質比價、擇優選擇的原則進行采購;銷售成本控制重點放在銷售費用,壓縮庫存,清欠貨款,減少資金佔用和利息支出上;管理費用的控制重 點放在業務招待費、差旅費上,嚴格審批手續,真正把管理費用管好、控制好。
二、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
財務管理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編制並執行財務預算十分必要。企業財務預算是由銷售、生產、現金流量等各個單項預算組成的財務責任指標體系。
它以企業目標利潤為財務預算目標,以銷售前景為預算的編制基礎。綜合考慮市場和企業生產營銷諸因素,涵蓋了企業主要發展指標。
財務預算是財務預測和財務決策的具體化,是企業計劃的貨幣反映,也是組織實施財務控制的依據。財務預算一經確定,企業各部門要圍繞實現財務預算開展經 濟活動,企業決策執行機構按照財務預算的具體要求,按季分月滾動下達預算任務,財務部門按照預算方案跟蹤實施財務控制和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財務政策,及時 反映和監督預算的執行情況,適時實施必要的財務制約手段,把財務管理的方法策略全部融貫於執行預算的過程中,促進企業形成以財務預算為主對經濟行為進行定 量約束的格局。
三、利用信息化手段,使用專業的成本管理軟體
通過使用專業的成本費用預算軟體代替復雜的手工核算,友為成本費用控制及預算管理軟體輕松實現財務集中管控,數據集中、管理集中,報表的時效性等保障 基礎數據的准確性。
同時加強了費用預算管理,實現了管理會計的職能,提高了整個公司的財務管控能力和整體運營效率,同時提高風險控和績效控制制能力。
四、更新知識,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充分適應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
財務管理作用發揮如何,關鍵在於財務人員。必須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財務管理人員不僅要懂得會計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於理財,即如何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財會人員除了應具備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求熟悉國家法律、法規制度,對社會環境(包括政治因素、經濟因素、企業因素等)有一定的觀察力和預測能力,以及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
要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方面的作用,通過採用商品化會計軟體,使會計憑證的製作更加規范。入賬及時,數據准確,系統能夠自動生成會計報表,從而以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會計電算化的應用為盡快實現由記帳型向管理型的轉變,實現財務管理質的飛躍奠定了基礎。
④ 如何做好費用管控
彼得·德魯克說過「企業家就是做兩件事,一是營銷,二是削減成本,其他都可以不做」。成本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不可不談的話題,成本的高低往往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成本控制對每個企業來說都是管理的重點之一,企業成本控制應從何處作手,就自已多年的成本管理經驗,談一下個人的一點認識,供大家討論。一、從成本中佔比例高的方面作手控製成本自然是要控制產品的全部成本,從成本產生全過程、全方位來控製成本,包括設計、采購、製造、營銷與管理各個環節都要置於企業成本控制范圍之內。但如果企業控製成本不分輕重,全方位,不加區分地都花大力氣進行成本控制,往往達到的效果不一定就好。我們簡要地將成本分為材料費、人工費和管理費等幾個方面,視企業產品的不同,各項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例的高低也可能存在差異,但就一般而言,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例較高,一般佔到60%~80%份額,人工費用占份額相對材料少此,一般佔5%~10%,其他成本佔比例10%~15%,企業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製成本的主要方面,從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等方面作手,只要牢牢地控制住成本佔有比例較高的幾個部分,企業的成本計劃一般就不會被突破,成本控制的目標就也比較容易達到。三、從關鍵點作手
⑤ 如何做好成本管控
1、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企業在成本管理時,首先應該抓成本的基礎管理工作,基礎工作是基石,是實施成本控制的「標准」,是過程式控制制、差異分析、糾正差異、業績考核的基礎;
2、努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成本控制的重點在運營過程中,企業應從降低設計成本、采購成本、質量成本、銷售成本、工作流程、資金佔用、減少庫存七個方面,來努力降低總的運營成本;
3、根據經營目標,倒推分解,將成本目標落實到各層根據企業確定的目標體系和經營目標,並結合各業務板塊的實際情況,倒推分解、下達成本控制的具體目標;
4、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進行要使成本控制真正發揮效益,還必須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
⑥ 如何做好費用管控
費用控制,對於分子公司來說,好像就是集團總部想對費用控制的更死,管得更嚴。其實並非如此,一方面管理出效益,另一方作為集團總部來說,需要探討適合的費用控制模式,以達到在管理費用成本和費用控制的效果之間達到平衡。
模式一:總量控制、自由安排
年初集團總部下達收入預算目標和利潤預算目標,分子公司根據收入目標、利潤目標進行控製成本、費用。對於集團總部來說,優點是只控製成本、費用總額,操作簡單;對於分子公司來說,權力下放,有利於充分發揮分子公司生產經營的積極性。
同時,集團總部對於成本費用的控制過於粗放,對分子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不了解,可能會失控,或者分子公司的叛逃,感覺集團總部對其來說純粹是一個二傳手的統計功能。成本費用只控制總額,未能隨業務量變化而變化,缺乏彈性,有時候還會造成實際發展情況與之嚴重脫節,但還是依據歷史的總額控制,未免會產生很大的矛盾。
在計算上,集團總部根據收入和利潤目標倒推成本費用,對利潤目標制定的要求較高,要求有合理的利潤目標制定的方法,並且要求分子公司在利潤目標上與集團總部達成一致。
模式二:逐項控制、分項審核
分子公司向集團總部上報各種計劃,如出差計劃、辦公用品計劃、市場推廣計劃等,相應形成各項預算,集團總部逐項控制,分項審核。對於集團總部來說,按照費用項目逐項進行控制,可以對分子公司的管理活動進行源頭控制,可以對下屬分子公司的控制較為深入、細致,控制力度大。
但與此同時操作成本高,要求集團總部對子公司的計劃和活動了解具體、深入,如果管不到位,瞎指揮,就會收到下屬公司的嚴重鄙視,屆時就臉面掃地,對於下一步的控制和審核留下陰影,另外對下屬公司控制過於嚴格,容易影響下屬企業的積極性。
模式三:分類管理、分類控制
分類管理、分類控制將費用分為變動和固定兩大類分別設定方法進行控制。在應用實踐中,一般將預算中的變動部分認定為能給收入帶來直接影響的要素,如廣告費,宣傳,直接帶來訂單,對應相應的費用預算也直接與銷售收入或者利潤間接的對接,如廣告費用可以是銷售收入的15%,請客吃飯的招待費可以是銷售收入的2%等。固定部分就是指不能直接為銷售收入帶來利益的,可以說,即使沒有銷售收入,這個固定費用也是要花掉的。
對於下屬企業發生的非正常支出應於發生時報總部進行審批。按照費用與收入的關系,將費用分為變動與固定兩部分進行控制,實現了費用控制的彈性化,費用控制不會過於粗放。對於固定部分,參照歷史數據,包含既定的不合理性。如果企業的規模發生重大變化,企業的組織機構和人員都發生變化,原先屬於「固定」部分的費用也不再「固定」,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模式四:行業細分、比例核定
按照費用總額占收入(或者利潤)的一定百分比來核定管理費用。按照不同的行業分別確定費用占收入(或者利潤)的比重。也可以將不同的行業分成幾大類,進行管理。參考值可以為歷史數據、行業先進數據或行業平均數。若歷史數據與行業數據相差較大,每年在歷史基礎上上浮或下降幾個百分點,逐步達到目標。也可以根據自我情況,重新設計一套,適應發展。
比例核定操作簡單,成本較低,按照收入(或者利潤)確定費用,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此種方法比較適合成熟、穩定階段企業;但對於企業處於初創或衰退期,比例是不固定的,核定周期較短,運用起來就麻煩。
模式五:打包模式、核定利潤
相當於將企業承包給你經營管理者,預算不預算關系不大,但是你要上交利潤。你自己是純粹的利潤中心,與集團總部掛鉤不大,只要到年終獎利潤上交了就ok了。或者你做好預算之後,在集團總部進行備案,也就是備備而已。平時擁有絕對的資金自由支配。充分調動下屬公司的積極性,但犯錯誤的概率也是直線上升。
⑦ 怎樣做好成本管理
一、不應該消極地面對成本管理工作
在成本管理中常有二個認識誤區:
(一)盈利就是不賠錢;
從會計等式 利潤=收入-支出 (費用) 可以清晰地看出只要(收入-支出)的結果大於零那麼就意味著盈利,反之就是虧損。因此人們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公式左邊這個結果值是大於小於還是等於零上。而忽略了公式右邊那「兩位」。因此走進了「盈利就是不賠錢」的誤區。不賠錢就是盈利沒有錯,但如果原本屬於自己的收入沒收進,原本不該支出的你支出了,這部分就導致了盈利數額減小,縮水了,因此我認為應該樹立少收、多支、少盈利也是虧損的觀念。
(二)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本身我支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觀點。但問題是如何面對已經存在的事物,存在的確有其存在的理由,是主觀、客觀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世間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存在的可以消亡,不存在的可以產生。人最主要的任務是去改造世界。如果凡事放棄了主觀努力那麼一切都是被動的接受,這個世界還會如此多彩嗎?
說完以上二個認識誤區,話題也就回到了主題——不應該消極地面對成本管理工作。其實少計算結算收入,不嚴格控製成本支出,不積極彌補經濟漏洞等現象都是消極進行成本管理的具體表現。進而轉入下面的話題。
二、 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控制而非成本預測及核算
大家公認成本管理的內容包括: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這些內容涵蓋了成本管理的全過程。每個環節都很重要都應做到做好。但凡事都有重點,我認為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應該是成本控制環節。試想一下,即便你成本預測如何准確、計劃下達的如何周密,如果控制不利,那麼你核算的結果再精確,以只能作為分析的素材,最終得出不合格的考核結果。成本預測固然重要,它直接為計劃提供基本數據,是成本控制的基礎工作,但不管成本測算得如何准,它都不代表實際成本。我們的重點是去控製成本。最終目的是把實際成本控制在預定的計劃范圍內。
那麼我們在成本控制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施工的全過程對影響成本的各種因素加強管理,採取有效的措施減少消耗和支出,及時糾正浪費和不合理支出。回到上次提到的人工費虧損話題,「有沒有能夠合理的利用人工,合理的安排進度,工種間能不能合理的搭配,以及項目有沒有返工、窩工」是不是就是減少消耗,糾正浪費的問題呢?而「黑錢」、「回扣」是不是就是減少支出、糾正不合理支出的問題呢?
黎海明 「以包代管的模式我不認為是是管理利益的流失,我認為『退一步海闊天空』,這符合當前建築市場需求。」 的觀點,恰恰說明存在「盈利就是不賠錢」的認識。事實將證明以包代管的管理模式是錯誤的,它嚴重阻礙了建築企業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早晚有走到盡頭的一天。總包單位以這種又省心又賺錢的承包方式換來的是自身管理水平的停頓甚至倒退。如果僅把目光停留在現有國內建築市場的承包管理模式上,而不去思考,不去反思,不去追求更高層次的發展。那麼我們對成本管理的探討就完全失去了意義。(因為現在已經挺好了,建築界大小老闆都還在賺錢)
黎海明「在價的確定過程中,確實是有很多可以避免的地方,但是在實際上,『回扣』、『窩工』等風險以單價抬高為代價,其實是很難避免,過分扣刻追求這個的結果可能會更差。」的觀點,恰恰說明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的認識。「回扣」的問題事實存在,但合理嗎?應該讓它繼續存在下去嗎?海明對行業內的潛規則似乎甚以為然。但成本管理的終極目標會允許它存在嗎?可能有人會說我過於天真,一些東西永遠無法改變。對此我無話可說,但我堅信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再說一些題外話。海明說「閉著眼睛可以想像到各個分部各個分項各種工藝的施工景象,再輔之於造價的雙眼——你就能看到成本了」,我相信,但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可能單純憑借個人的經驗。你可以一眼看到成本,而很多人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