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分配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成本分配是「把一項成本或者一組成本分配和再分配給一個或幾個成本目標」。 進行成本分配,主要是基於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決策、成本計算和財務評價的需要,也是基於財務報告和合理確定成本補償標準的需要。
成本分配包括以下基本步驟:
確定成本對象。企業必須確定向什麼部門、產成品或工序分配成本。成本對象常常是企業中的分部。如果企業中的一個分部被授予一些決策權,並成為成本對象,那麼會計系統將對該分部進行業績評價。
歸集共同成本並分配到成本對象中。
選擇成本分配基礎。成本分配基礎是與將要分配計人成本對象的共同成本有關的作業指標。共同成本通常是通過成本分配基礎分配計入成本對象。成本分配基礎能夠大致反映成本對象對共同資源的消耗方式。
成本分配基礎的理想標準是成本與分配對象的因果關系。成本分配對象的存在是成本分配得以發生的基礎。目前大多數的成本分配,特別是那些間接費用的分配,都是建立在因果關系很不明確的分配標准上的。我們只有不斷探索成本分配對象與所發生成本之間的因果關系,取得更有效的分配標准,採取更科學的分配方法,才能最終解決成本計算失真的問題。
現行的成本分配基礎和成本分配方法是建立在非常脆弱的假設基礎上的,對各種間接成本的分配、歸集、再分配,使各項成本都失去了它們的個性,再也看不清成本項目與分配對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果長期維持現狀,那麼成本的精確計算只能是一句空話。
成本分配的首要目標是使成本信息精確合理;其次,成本分配在正確計算成本的基礎上,要有助於經濟決策,有利於激勵員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⑵ 成本核算包括哪些方面
在進行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先確定成本對象。
所謂的成本對象,就是需要計量成本的任何事項,也就是當我們在考慮成本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想找到某個特定事項的成本,這個「事項」就是成本對象。比如企業生產的某種產品、提供的某項服務、運營中的某個部門,都可以作為成本對象進行成本核算。
確定成本對象之後,就可以對成本進行歸集。
所謂的成本歸集就是通過會計系統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成本數據的收集。在這過程中,需要收集與產品相關的不同類別的成本,比如不同原材料類別的成本、不同人工類別的成本以及監督成本之類的間接生產成本。
因此,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構成成本的各種不同類別,才能完整的把成本進行歸集。成本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成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直接/間接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階梯式成本/混合成本、製造成本/非製造成本。
將成本進行歸集以後,接著需要把成本分配給指定的成本對象。
在分配過程中,直接成本的分配問題不大,可以直接追溯到產品或服務中,但是對於間接製造成本,比如監督成本,其中涉及到多種產品的監督,那麼應該以什麼比例或方法把監督成本分配給某個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呢,這裡面就涉及到成本的分配方法。
分配方法的不同,將直接導致產品成本核算的差異,而成本核算的差異又將決定產品盈利性和業績表現,從而影響企業的各種管理決策。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管理決策至關重要。
⑶ 什麼叫不可避免成本
不可避免成本(unavoidable cost) 是成本按決策方案變動時某項支出是否可避免的分類。與可避免成本相對應。
⑷ 成本的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范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按與收益的關系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13、按與現金支出關系,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
14、按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
15、按數量變化關系,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18、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19、按性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22、按成本在生產經營中資產的流動性,可分為運營資本和資本成本。
(4)不可分配的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會計管理學中的成本: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產量范圍內不受產量變動影響,一定期間的總額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資、固定資產折舊、取暖費、財產保險費、職工培訓費、科研開發費、廣告費等。
固定成本的穩定性,是針對成本總額而言的,如果從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來看則正好相反。產量增加時,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將會減少;產量減少時,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將會增加。
2、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的產量范圍內其總額隨產量變動而正比例變動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費等。
單位成本的穩定性是有條件的,即產量變動的范圍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會與產量成正比,屬於變動成本,如果產量很低,不能發揮套裁下料的節約潛力,或者產量過高,使廢品率上升,單位產品的材料成本也會上升。
3、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之外的,介於兩者之間的成本,它們因產量變動而變動,但不是成正比例關系。
4、半變動成本
半變動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數的基礎上隨產量正比例增長的成本。例如,電費和電話費等公用事業費、燃料、維護和修理費等,多屬於半變動成本。
5、階梯式成本
階梯式成本,是指總額隨產量呈階梯式增長的成本,亦稱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例如,受開工班次影響的動力費、整車運輸費用、檢驗人員工資等。
6、延期變動成本
延期變動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范圍內總額保持穩定,超過特定產量則開始隨產量比例增長的成本。例如,在正常產量情況下給員工支付固定月工資,當產量超過正常水平後則需支付加班費,這種人工成本就屬於延期變動成本。
7、曲線成本
曲線成本是指總額隨產量增長而呈曲線增長的成本。這種成本和產量有依存關系,但不是直線關系。
⑸ 常見的成本有哪些
產品成本的生產成本分為以下四個成本項目:(1)直接材料。(2)直接工資。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3)其他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其他支出。(4)製造費用。製造費用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種費用。
成本控制的方法:
1、定額制定。定額是企業在一定生產技術水平和組織條件下,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的消耗達到的數量界限,主要有材料定額和工時定額。成本控制主要是制定消耗定額,只有制定出消耗定額,才能在成本控制中起作用。工時定額的制定主要依據各地區收入水平、企業工資戰略、人力資源狀況等因素。在現代企業管理中,人力成本越來越大,工時定額顯得特別重要。在工作實踐中,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成本控制需要,還會出現動力定額、費用定額等。定額管理是成本控制基礎工作的核心,建立定額領料制度,控制材料成本、燃料動力成本,建立人工包干制度,控制工時成本,以及控制製造費用,都要依賴定額制度,沒有很好的定額,就無法控制生產成本;同時,定額也是成本預測、決策、核算、分析、分配的主要依據,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2、標准化工作。標准化工作是現代企業管理的基本要求,它是企業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它促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各項管理工作達到合理化、規范化、高效化,是成本控製成功的基本前提。在成本控制過程中,下面三項標准化工作極為重要。
第一,計量標准化。計量是指用科學方法和手段,對生產經營活動中的量和質的數值進行測定,為生產經營,尤其是成本控制提供准確數據。如果沒有統一計量標准,基礎數據不準確,那就無法獲取准確成本信息,更無從談控制。
第二,價格標准化。成本控制過程中要制定兩個標准價格,一是內部價格,即內部結算價格,它是企業內部各核算單位之間,各核算單位與企業之間模擬市場進行“商品”交換的價值尺度;二是外部價格,即在企業購銷活動中與外部企業產生供應與銷售的結算價格。標准價格是成本控制運行的基本保證。
第三,質量標准化。質量是產品的靈魂,沒有質量,再低的成本也是徒勞的。成本控制是質量控制下的成本控制,沒有質量標准,成本控制就會失去方向,也談不上成本控制。
第四,數據標准化。制定成本數據的採集過程,明晰成本數據報送人和入賬人的責任,做到成本數據按時報送,及時入賬,數據便於傳輸,實現信息共享;規范成本核算方式,明確成本的計算方法;對成本的書面文件實現國家公文格式,統一表頭,形成統一的成本計算圖表格式,做到成本核算結果准確無誤。
3、制度建設。在市場經濟中,企業運行的基本保證,一是制度,二是文化,制度建設是根本,文化建設是補充。沒有制度建設,就不能固化成本控制運行,就不能保證成本控制質量。成本控制中最重要的制度是定額管理制度、預算管理制度、費用審報制度等。在實際中,制度建設有兩個問題。一是制度不完善,在制度內容上,制度建設更多的從規范角度出發,看起來像命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制度建設要從運行出發,這樣才能使責任人找准位置,便於操作。二是制度執行不力,老是強調管理基礎差,人員限制等客觀原因,一出現利益調整內容,就收縮起來,導致制度形同虛設。
頻道。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常見的成本有哪些?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⑹ ()不能計入產品成本的是
不能計入產品成本的是「D」管理費用。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商品或者提供勞務的成本。產品成本應當與所銷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勞務而取得的收入進行配比。產品成本又分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它們是與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相對應的一組概念。
產品成本是與產品成本直接相關的,已經確定了歸屬期和歸屬對象的各種直接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期間費用、不能直接歸屬於某個特定產品成本的費用。
(6)不可分配的成本有哪些擴展閱讀:
成本費用的做賬方法
一、基本建設領用材料,計入產品生產成本
有些企業將不屬於產品成本的費用支出列入直接材料費等成本項目.如企業為調節基建工程成本和產品生產成本,通過人為多計或少計輔助生產費用的錯誤做法,達其目的。
例如某生產企業將自營建造工程領用的材料,直接列入"直接材料費"作"借:生產成本,貸:原材料"的帳務處理,這樣處理,把不應計入成本、費用的支出計入了成本、費用,虛減了利潤,違反了成本、費用開支范圍.
二、福利費用開支記入成本項目
有些企業違反成本、費用開支的范圍,將應由福利費開支的費用列入成本項目,加大成本、減少利潤,如某企業將福利部門人員的工資,列入成本項目"直接人工費".作"借:生產成本,貸:應付工資"的帳務處理.
三、福利部門接受勞務,不作轉帳結算
有些企業將輔助生產車間為職工醫院、食堂、學校等部門提供的水、電、汽、加工修理等費用全部轉嫁給基本生產車間和企業管理部門.如果企業輔助生產車間向職工食堂提供水電,共計50萬元,企業作"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50,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50"的帳務處理,按規定應在"應付福利費"帳戶內列支.這樣一來,使產品成本虛增了50萬元,"應付福利費"帳戶則漏計50萬元.
四、把對外投資的支出計入成本、費用項目中
有些企業以材料物資的方式,向其他企業進行投資時,不反映在"長期投資"科目中,而把減少的材料列入成本、費用項目中.如某機床生產廠以自己的鋼材向某汽車製造廠進行投資,作"借:生產成本,貸:原材料"的帳務處理.這樣,一方面加大了產品成本,減少利潤,少交所得稅;另一方面也隱瞞了投資收益,再次少計利潤,少交所得稅.
五、修理費用,重復計入生產成本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固定資產的修理費採用預提的方法,計入成本費用,但有些企業為控制利潤實現數額,將車間固定資產修理費用重復計入生產成本.例如某企業每月預提3萬元固定資產修理費用計入生產成本,但企業為了壓縮超額利潤,又將實際支出的45萬元設備修理費全部計入生產成本.年終將預提修理費用結轉下年度.這樣處理的結果,使企業生產成本虛增了36萬元,利潤虛減了36萬元.
六、多期材料,一期分攤根據權責發生制的原則
會計核算應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界限,但有些企業違反規定,將不屬於本期產品成本負擔的材料費用支出一次全部列入本期成本項目.例如,某企業1999年3月購入原材料100噸,計12萬元.當月領用該原材料2.5噸,但企業卻將12萬元全部計入產品成本,由此造成該企業少計當月利潤的後果.
七、虛計費用,調節成本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產品成本和當年利潤,有意將不應計入本帳戶的費用計入本帳戶或者將應計入本帳戶的費用轉移計入其他帳戶.如某企業為了壓縮當年利潤,於12月份以修理車間的名義,虛領材料,計入製造費用帳戶,月份終了分配計入產品成本.由此行為,造成企業本期利潤虛減的結果.
八、回收物資,帳外處理
有些企業將回收的廢料收集起來,不去沖減當月的領料數,而作為帳外物資處理.這樣的結果使企業不僅沒有如實反映產品生產中材料的實際消耗,而且也相對加大產品的直接材料費成本,少計利潤,少納稅金.例如某企業將職工交回加工後餘下的邊角余料,不辦理交庫手續,不填廢料交庫單,不沖減當月的領料數.
九、生產費用分配,張冠李戴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當年損益,將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在盈利產品和虧損產品之間進行不合理分配,造成盈虧不實.例如某服裝廠生產男裝、女裝和童裝,1999年10月該企業女裝和童裝的銷售要好於男裝,該企業在分配間接費用時,按規定的分配標准計算出各種產品應分配數額後,有意將應分配計入虧損產品的製造費用,加計在盈利產品中.
十、未用材料,不作退庫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本期損益,對車間領用原材料採用以領代耗的辦法,將投入產品生產的材料全部計入產品成本,期末有剩餘材料,不管下期是否需用,均不作退庫處理.如某企業基本生產車間10月份多領用原材料20多萬元,期末車間未辦理材料退回和"假退料"手續,財會部門也未作扣減材料費用的帳務處理.由此,該企業造成多計費用少計利潤的結果.
十一、改變分配方法,調節當年盈虧
企業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目標在產品費用和本月發出的生產費用,應在各種產品的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企業應當根據產品生產的特點選擇適合本企業的分配方法,但有的企業為了調節本期盈虧,往往改變已經選用的分配方法,並且在會計當期不作披露.
十二、虛估約當產量,調整本期損益
有些企業利用約當產量估算的特點,採用多計(少計)在產品數量的手法,虛增(或虛減)利潤,來調節當年損益,例如某製造企業年末在產品300件,在產品完工程度為60%,約當產量為180件,但在分配費用時約當產量僅為200件,相應地使完工產品少計成本,隨著產品的銷售,也就自然少轉了產品銷售成本,導致利潤增加.
十三、期間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或生產成本計入期間費用
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當年利潤,將發生的費用計入生產成本;或採用將應計入生產成本的費用計入期間費用.例如某企業為了實現計劃利潤目標,12月份將應計入"管理費用"帳戶的10萬元無形資產攤銷擠入了"製造費用"帳戶,月末分配製造費用時,將上述費用全部分配計入了"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帳戶,由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共同負擔,這樣,就造成少計期間費用,虛增利潤的結果.
十四、已銷產品不結轉成本
有些企業對已銷產品不作成本結轉,只記收入不記成本;或者相反,對未銷售產品視為銷售、多轉成本.例如某企業2000年5月銷售產品1萬件,成本80萬元,銷售收入100萬元,該企業財務人員在進行帳務處理時,只記收入100萬元,不轉成本80萬元,由此造成虛增利潤80萬元.
十五、隨意改變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方法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在某一個會計年度內,一般只能確定一種計價方法.方法一經確定,不能隨意變更.如確實需要改變計價方法的,必須在會計報表附註中進行披露.有些企業出於調節當年損益的需要,在年度中間隨意改變既定的計價方法。
例如,某企業發出商品一直採用先進先出法,但在11月份時,材料市場價格上漲,該企業為了壓低年末利潤,遂改用後進先出法核算出庫產品的實際成本,並且在年末的會計報表附註中並未披露.
十六、隨意調節成本差異率
有些採用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在結轉產品成本差異時,通過調高或壓低成本差異率的方式,多計算或少計算結轉的產品成本差異,以達到虛減或虛增利潤的目的.例如某企業為了壓低利潤,有意提高產品成本差異率,多轉產品銷售成本,以達到虛減利潤的目的.
十七、不按比例結轉成本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採用分期收款銷售方式銷售產品,按合同約定日期確認銷售收入,在每期實現銷售的同時,應按產品全部銷售成本與全部銷售收入的比率,計算出本期應結轉的銷售成本.有些企業為了調節當年損益,在分期收款銷售的產品實現收入時,人為地確定結轉產品銷售成本的比率,多轉或少轉銷售成本,以虛增或虛減利潤。
如某企業年初銷售一批產品價款500萬元,成本400萬元,在一年內分四次收款,每次收款比率為25%,按季度收款,在4月份本應收取款項125萬元,結轉成本100萬元,但該企業為了體現上半年的利潤,採用人為少轉成本的方法,結轉成本80萬元,來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十八、任意擴大開支范圍,提高費用標准
按照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各項開支均有標准,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存在著許多亂花、亂攤、亂計費用的問題.有些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違反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任意擴大開支范圍和提高開支標准,從而提高企業費用水平,減少當期利潤.如某企業領導人將其家屬的"遊山玩水"費用列為本單位職工的差旅費來報銷,使該企業虛增管理費用,虛減利潤.
十九、期間費用,轉作待攤處理
有些企業為了實現既定利潤目標,就採用將本期發生的期間費用總額中,轉出一部分數額列作待攤費用的作假手法來達到目的.如某企業年計劃利潤300萬元,1-11月份已實現利潤270萬元,尚需實現30萬元的利潤才可達到計劃,但該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預計12月份至多能實現利潤20萬元.為了完成300萬元的利潤目標,該企業財務人員從管理費用中轉出10萬元計入"待攤費用"帳戶,並結轉下年度掛帳,從而使當期利潤達到既定目標.
二十、利用"匯兌損益"帳戶人為調節利潤水平
會計制度規定對外幣帳戶,應採用月初或業務發生當日市場匯率作為記帳匯率,由於匯率變動而引起的匯兌損益,可以採用集中結轉法或逐筆結轉法進行計算結轉,一種方法選用後1年內不得變更.但有些外幣業務較多的企業,為了達到調節利潤的目的,採用多種方法人為調整匯兌損益.例如某企業為了調低年末利潤,就有意在期末按低於帳面匯率的期末匯率計算期末人民幣余額,使當期發生匯兌損失,減少當期利潤等.
二十一、混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企業向銀行借款用於購建固定資產,對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前而支付的借款利息記入財務費用.企業用借款進行在建工程,在固定資產尚未交付使用前發生的貸款利息,應計入固定資產的造價.但有些企業,為了調節利潤,故意混淆記入成本與費用的界限。
例如某企業1999年1月1日向銀行借款用於自營營業大廳,期限3年,該營業廳於2000年1月1日竣工並交付使用.但企業在2000年2月的帳務處理中,依然作:"借:在建工程,貸:長期借款"的會計分錄,少計財務費用,以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
二十二、將利息收入轉作"小金庫",不沖銷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包括利息凈支出,匯兌凈損失以及金融機構手續費以及籌集生產經營資金發生的其他費用等.但有些企業在實務操作中,違反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將利息收入轉作"小金庫",不沖銷財務費用,而虛增期末利潤.如某企業出納人員將每期的利息收入不作帳務處理,不在"銀行存款"與"財務費用"帳簿上進行反映,而是提取後存入部門"小金庫",留待日後部門搞職工福利之用.
二十三、不按規定攤銷無形資產和開辦費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的無形資產和開辦費的攤銷都應記入"管理費用",作"借:管理費用,貸: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的帳務處理,但有些企業為了調節期末利潤,人為地多攤或少攤無形資產(或開辦費),從而多計或少計費用,以達到其目的.
二十四、壞帳損失不按規定提取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採用備抵法核算壞帳損失的企業,應於期末計提壞帳准備,計入管理費用.作:"借:管理費用,貸:壞帳准備".有些企業為了調高或調低期末利潤,就會於期末人為地提高(降低)提取比例,或變動提取依據(應收帳款)的數額,以增加或減少期間費用,來達到目的的.
二十五、把應計入成本的運輸費列入期間費用
按照有關規定,企業購入固定資產、專項投資用的材料和設備的運輸費應計入設備或材料的成本,作為其原值的組成部分;但有些企業卻將這部分運輸費列入期間費用而增大了本期利潤.
二十六、職工醫葯費、記入管理費用
根據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企業職工醫葯費開支應在"應付福利費"列支,有些企業為減少福利費開支,往往將部分葯費擠入管理費用.從而虛減了當期利潤.如某煉鐵廠自1999年12月份開始在報銷職工醫葯費時,作"借:管理費用,貸:現金"的帳務處理,將醫葯費全部擠入了管理費用,違反了國家有關制度的規定.
產品成本----網路
⑺ 不能計入產品成本,需合理分配計入各種產品成本費稱為
製造費用,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月末結轉到生產成本。
⑻ 相關成本包括哪些無關成本又包括哪些
成本按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無關成本兩種。
一、相關成本是指對企業經營管理有影響或在經營管理決策分析時必須加以考慮的各種形式的成本。相關成本主要包括機會成本、付現成本等。
二、無關成本是指過去已經發生,或雖未發生但對未來經營沒有影響的成本。也就是在決策分析時,,可予舍棄,無須加以考慮的成本。如沉沒成本、歷史成本、不可避免成本、不可遞延成本與共同成本等都屬於這一類,在各個備選方案中,項目相同、金額相等的未來成本,也可視同無關成本。
⑼ 成本費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
企業的要素費用按與生產工藝的關系分類分為直接生產費用與間接生產費用。按其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分類分為直接計入費用與間接計入費用。直接費用可能是直接計入費用,也可能是間接計入費用。
直接計入的要素費用直接計入某種產品。而間接計入的要素費用分配關鍵是找到一種合理的分配標准。合理的分配標准與所分配的費用多少有密切的聯系,因而分配結果比較准確合理,而且還應是比較容易取得的資料,計算也應比較容易。分配間接計入費用的分配標准主要有三類:1 成果類:如產品的重量、體積、產量、產值等;2 消耗類:如生產工時,生產工人的工資、機器工時、原材料消耗量等。3 定額類:如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等。
分配時先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一單位分配標准應負擔的費用額。然後再根據各種產品的分配標准額乘以費用分配率,即可求得每種產品應分配的間接計入要素費用。
部門費用的核算
部門費用是指企業為商品產品的生產提供產品、勞務或直接從事生產組織管理工作的生產部門所發生的費用。包括輔助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
關於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可劃分為兩種情況:根據輔助生產車間生產的特點,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是,即產品性生產和勞務性生產。產品性生產如自製材料、工具、模具等,其特點是產品的生產與耗費可以分布在不同的時點。而勞務性生產其生產與耗費不能間斷,必須同時進行。如供電、維修、運輸等。
對於產品性生產的輔助生產成本可先計算出其產品的單位成本,然後再按各部門領用耗費多少進行分配。對於勞務性生產的輔助生產成本可採用直接成本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等方法進行分配。關於部門費用中的製造費用,應重點理解按年度計劃分配率法。採用這種方法,不論各月實際發生多少製造費用,每月各種產品中的製造費用都按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但在年度內如果發現全年的製造費用與實際數可能發生較大差額時應及時調整計劃分配率。採用這種方法製造費用的總賬和明細賬月末會有餘額,而且余額所在方向不固定,即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在貸方。這個余額就是全年製造費用的實際發生數與計劃分配額的差額,一般應於年末計入12月份的產品成本。生產損失的核算
生產損失是指在正常的生產下,為了獲得合格品而不可避免的、連帶發生的資金耗費。主要包括廢品損失和停工損失兩部分。在這兩部分損失中,除個人責任事故和非正常損失外,其餘都要由本期生產的同種產品或同類合格品的成本負擔。
1 廢品損失是指生產過程中發現的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以及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扣除回收的廢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後的凈損失。
廢品損失的核算應專設「廢品損失」科目核算。可修復廢品的修復費用直接計入該科目,不可修復廢品的生產成本應先從生產成本賬戶中結轉出來計入生產成本。由於廢品損失屬於成本開支范圍的一項內容,因此計算出實際的費用損失之後,還應再轉入生產成本賬戶。
2 停工損失是指生產車間或車間內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全部費用。包括停工期間發生的原材料費用、工資及福利費用和製造費用等。應由過失單位或保險公司負擔的賠款,應從停工損失中扣除。
為簡化核算工作,停工不滿一個工作日的,一般不計算停工損失。
在產品成本核算
約當產量法、按定額成本計價法、定額比例法三種方法。
1 約當產量法:所謂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是將尚示完工的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或投料程度折算成完工產品的數量。
2 定額比例法:是指企業分別成本項目,按照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定額耗用量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成本費用的一種方法。先計算出每一單位定額應分攤的費用即費用分配率,然後用費用分配率乘以完工產品或在產品的定額,分別計算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生產成本。
3 按定額成本計價法:是指月末在產品成本按其數量和事先核定的在產品單位定額成本來計算在產品生產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將在產品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差異全部轉嫁給了完工產品,因此如果在產品數量較多採用這種方法就不太合理了。
以上這三種方法是難度相對較大的方法,對此作了特別的提示。再次提醒大家要認真理解掌握每一種方法的優點及其缺陷,才能在實際工作中採用適合自己企業實際情況的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