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大媒體是指哪些成本
擴展閱讀
緬甸產品出口到哪裡 2024-09-20 09:07:28

大媒體是指哪些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1-22 00:57:31

㈠ 什麼是媒體成本

媒體的傳播費用,對於廣告主來說,就是媒體成本

㈡ 影視廣告公司的成本主要是指什麼

廣告公司的成本,作者大致將其分為三大類來討論。其一是廣告公司為其客戶所花費的第三方(媒體與製作供應商)成本;其二,為廣告公司之人事成本;其三,則為廣告公司除人事成本之外的一切營運成本。
第三方供應商成本的控制
廣告公司的主業是代理(Agency),無論策略計劃、創意、製作、媒體策劃、媒體采買等,均是受「客戶」委託而行。實在應該把客戶改名為「主戶」,廣告公司正名為「代理」才能名副其實。廣告公司的收入,在創意製作上不過為客戶所支出的第三方供應商費用7%~12%;在媒體計劃與采購買上不過媒體凈花費額的4%~6%。由此可見,廣告公司實在是過路財神,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花費均是為客戶而支出的。因此,對於第三方供應商成本的控制實在是廣告公司立業之本。在這方面做得好的廣告公司更應該廣為向客戶宣傳,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並提高與客戶談判廣告公司傭金的籌碼。
既然是「代理」,當然是受客戶之命而行為。然而,客戶通常都會要求廣告公司了解客戶公司、產品各方面的需求(Requirements),提出廣告製作與媒體的各個方案,並期望這些方案是成本最少、效益最大的。所以,成本控制的第一步便是在廣告公司內部,建立起一個內部檢查的機制,在給客戶重要提案之前,能有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的審查或抽查,當然,這個機制可以與廣告公司的品質管理合二為一。許多廣告從業者看到這個建議或許會哈哈一笑,指為書生之見,在分秒必爭、真刀真槍的廣告戰中,如何能有時間與成本做品質與成本的審查呢?然而,作者認為此機制十分必要,只要每5件、10件、20件案子中能抽查1~2件,就能產生極大的教育作用,讓員工時時提高成本控制的警覺性,以免養成中低層員工客戶是冤大頭、笨蛋的概念。在抽查機制中當然要特別注意供應商的選擇與比價。廣告公司總經理應該身為己任,與財務總監一起,將這項「立業之本」的工作抓好,並騰出至少10%的工作時間來完成此項任務。
客戶不一定都是選擇成本最低的方案,質量、感覺、時效、可信度等都是客戶要考慮的因素。一旦客戶已經確定方案,並且書面批准,廣告公司的任務便是忠實地為客戶執行這個方案(如此方案時間較長,廣告公司也有責任隨時提出Alternative意見),將成本確實控制在批準的製作報價單或媒體計劃內。在方案執行完成後,更應該及時地向客戶提供一定的批准額度與實際發生費用的比較報告,已爭取客戶信任,並幫助客戶便於其管理總體的廣告預算。
廣告公司應集中眾多客戶的采買力量,盡量向第三方供應商爭取最低的價格,以降低客戶的廣告成本。在媒體方面,廣告公司都成立了特別的采買與攤牌隊伍來做這項工作。由於其十分專業,且涉及各廣告公司的基本策略,作者在此文中將不深述。然而,作者認為在對一個主要供應商談判時,價格(包括折扣)達成某個定量的返點、付款條件保證(例如廣告公司對媒體保證一年不少於某個量)等,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轉換的,所以成本控制在此應作為一個通盤的考量。往往許多采買經理只注重價格與返點,而犧牲了付款期限,造成廣告公司現金周轉上的困難。執行上,在每年與主要供應商談判時,應預先做好談判計劃與不同組合的評估,如此,一方面可以達成最有效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加強了廣告公司的內部控制。
通常有一些現金較緊張的供應商願意提供較好的現金折扣,帶來了廣告成本大幅的降低,廣告公司應依照與客戶合約的條件,或及早通知客戶此等現金折扣、或自己准備一些機動現金來為客戶創造利潤,特別注意在每季末或年底,中國的許多媒體是以「實收廣告費」作為考核廣告業務的依據,在此時,如廣告公司有計劃與各媒體協商推行現金折扣,當收事半功倍之效。
由於中國有營業稅、外匯管理辦法,以及關稅等有關稅費與規定,如果廣告公司對相關規定不熟悉,就無法替客戶作出合理合法的稅務規劃,造成不必要的費用增加。例如,拍電視廣告時,可以讓拍片商(Proction House)以及後期製作商直接向客戶發單收費,而不必由廣告公司轉發,廣告公司的收費單(Invoice)僅有傭金一項,如此可以在第三方費用上節省,造成近一成廣告製作成本的降低。對於廣告業務量大的客戶,例如寶潔、聯合利華等,更可以要求要求一些常用的供應商直接按月結方式與客戶結算,以達成合法避稅減低成本的目的。
人事成本的控制
廣告公司的人事成本一般說來占凈收入的50%~69%。有時在公司成立之初、或主要客戶有變動之時,也可能會高一些,但不應該是常態。廣告公司的總經理、創意總監可視為這個公司「基礎設施」的一部分(見「廣告公司如何盈利」一文)。這些人是不可少的,而對他們能力的要求也應是最高的,萬不可用低價的庸才來擔任,因此,只有在技術與合約談判上,找出公司與個人都能接受的方案。比如說,這些人的收入高,一定的稅務規劃,在合法的前提下應予考慮。再者,應盡量增加這些人員獎金及紅利與固定薪金的比例。
對於其他前線人員(策略計劃內、創意製作、媒體計劃與采買)人事成本的控制,首先是建立起廣告公司的成本會計制度,即對廣告公司最大的資源——「人的時間」建立起一個報告與監測制度,將每位員工花在不同客戶及廣告項目的時間與活動列出,並由部門負責人簽字批准,而財務部根據時間報表與員工工資核算花在每一客戶上之人事費用,進一步加入為客戶所花費之營運費用,與從客戶所收取之傭金與月費,即可製得「客戶利潤表」(Client Profitability Report)。廣告公司依據公司的策略可對每一客戶制定不同的人事成本指標,但一般說來應將直接人工成本(總經理、財務部、人事部等為間接人工成本)控制在客戶收入的35%以內。當廣告公司發現對某客戶人事成本有過高狀況時,應首先深入調查是否內部工作程序有效率、人事配置是否合理(有的創意總監喜歡自己美工繪圖,雖然可能質量較佳,但同樣的工作由人事成本較低的其他人員也可以完成得不錯)。如果工作程序是有效率的,人員配置也是合理的,而客戶利潤表仍然是虧損,通常來說都是因為客戶有特別要求,需要大量的加班或需要用更多的人員,此時,不妨與客戶開誠布公地討論,要求找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或服務內容。
員工時間表中,應當有一定的時間是用於學習、行政工作(Administration)、休假等,所謂「非客戶性時間」(Non-billable Hours)。普通應該是總時間的15%~20%為正常,如果此類時間比重過高,顯然有人浮於事的可能,不如考慮將一些職位轉為兼職。由於對時間有記錄,部門管理也容易因此而及早發現問題,對部門人力資源也能作更有效的配置。
時間表雖然非常有用,但仍是一個事後的概念。人力資源的特性是一旦閑置就浪費而不可能彌補。許多廣告公司因此在創意部有工作交通(Traffic)功能的設立,提前為不同的創意工作配置相應的創意人員,作者認為Traffic的工作排期概念事實上可推廣用之於其它的業務部門,將時間的管理放在一個「事前「的位置上。一旦人力資源的「時間」得到有效的管理,人事成本自然也就得到了控制。
以上談到了對於業務部門的人事成本管理,對於所謂的後勤部門,如人事、行政、財務、工廠等又應如何管理呢?作者認為這些部門與人員同樣也是公司「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在某一營運能力水平(Capacity Level)上,其成本的彈性是有限的。以作者經驗來說,後勤部門人事成本應占總人事成本的12%-18%左右。同時隨著社會分工的多元化,許多這些後勤部門所提供的服務也都有專業公司可以提供,管理者應至少每年仔細研究那一些工作可以外包,那些工作可以在部門內做。例如,電腦系統的日常維修、疑難解答等,外包可能便宜而又服務好;又如,許多人事檔案、大病統籌、住房公積金等對政府部門的業務,可考慮外包給專業公司。
人事成本中還有兩項值得特別注意。首先是臨時雇員(Freelancer)的聘用必須要有慎密的批准手續,尤其對於創意製作方面的工作,往往廣告公司內部就有人可以做而且此人已是工作未能滿負荷的閑置者,而負責該項目的經理往往「鍾情」於某些Freelancer,以重金禮聘,非此君不可。因此,這些人員的聘用必須要有Traffic 與創意總監的雙重認可(金額大時,需要總經理的批准)。其次,是招聘費的控制。由於資深廣告人員,尤其是外籍員工,往往身價不菲,獵頭公司所抽取之傭金,少則一個月工資,多則達三個月,達到數萬美金。然而,由於廣告界事實上是一個小的行業,資深員工彼此都互相認識,除非由於保密原因,否則應在內部建立一定的員工推薦介紹的獎勵機制,可能會大幅減少招聘費。
營運成本的控制
營運成本相對於人事成本與第三方供應成本的絕對值小,但成本控制的效應明顯。每節省一分錢,公司利潤也相應增加。營運成本的控制一半在於公司政策與程序的合理制訂與宣傳,一半在於這些政策的執行中,是否存在有效的執行組織與管理辦法。
營運費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客戶而發生,而客戶也願意支付的。然而,某些公司由於財務與行政上對於可向客戶開單「報銷」的費用要求繁瑣而不合理,很多業務人員往往偷懶,不願多花一道手續去向客戶申請批准「報銷」,而直接作為公司內部出差費,由部門主觀批准了事。當然這也可能是由於業務人員,甚至業務經理對於什麼可以向客戶收費什麼不可以,沒有應該的了解。也有一些客戶總監希望客戶在老闆面前說好話,免費地贈送一些原可收費的項目。作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第一,公司內部要有一定的培訓,灌輸給所有員工為公司合理收費的觀念,以及如有不明確之處先向財務部了解狀況的處理方法;第二,業務人員的年度考績必須與「客戶利潤表」有一定的結合,至少也需將「客戶利潤表」作為重要的參考。
各項營運費用政策的制定,應由具體的各業務單位負責。政策制定後,必須有相應的申請程序與申請機制。未經過這些程序的費用申請,除非總經理特別批准,否則一律不予以報銷。例如,公司的IT標准配備應由IT部門制定政策,而由IT(或與行政部門一同)統一采購。如個別經理有特殊需要,應實現通知IT部門,而不可自行采買後到財務部門報銷。如此,一方面各項花費符合公司政策,另一方面由於集中采買,在折扣和付款方面都有優惠。
「報銷」是一個「事後」的概念,對於一些主要的花費,如差旅費、宣傳費、設備購置費等,動輒成千上萬,事後報銷並不適宜。廣告公司應設立事前批準的差旅費批准制度與購買單(Purchase Order)制度來管理。
廣告公司有一些經常性的支出,如水電費、電話、傳真、郵寄、互聯網費用等,作者認為成本控制上,只需要每年預算時仔細審核一番,其後,每月觀察是否有大幅浮動即可。惟一要注意的是是否有新科技可取代或降低公司現採用之電話與英特網費用。往後的數年,這些「通訊」費用可能仍然十分驚人而需要仔細控制,但現在通訊費已經到了比較合理的階段了。
相對於經常性的支出,廣告公司有不少一次性的咨詢、顧問費、參展費等。這些費用是與某業務或項目(Project)直接相關的,可控性較強,數額也相對較大,作者建議管理階層在有信心達成公司的營運目標之下,行有餘力而為之。
營運成本中有一些與固定資產采購決策有關的大額而長期的費用,例如辦公室租金、裝修、折舊、電話系統與電腦伺服器系統的購置等,這些費用都是數十萬至數百萬,投資決策直接影響到公司未來數年的獲利能力。管理上要比購買單制度更為嚴謹,需要有各種可能性分析與比價(Competitive Biding),更需要總經理的親自參與管理。
結語
成本控制,事在人為。至此,成本控制的理論、手段與特別注意的地方已討論透徹,然而,管理階層如沒有適當的分工、授權與教育,成本仍然難達到合理的控制。廣告公司總經理必須責成財務總監對成本控制總司其責,並且對財務總監的業務推廣予以支持與尊重。公司可以有好的政策、好的組織與好的成本控制執行,但是如果總經理沒有成本控制的決心與毅力,凡事都予以「破例」或「特批」,則上行下效,公司制度如虛設,成本也就進入失控狀態了。

㈢ 四大媒體 是哪些

報紙:王者風范,威望與信賴,深度與含蓄,可保存性。(理性訴求)

雜志:穩定性。

廣播:傳播范圍廣,通俗易懂,背景聲音,製作成本與播出費用較低,及時性強。

電視:穿透力強,到達率高,已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文化深深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中了。

㈣ 自媒體需要哪些成本

自媒體運營過程中,需要運營者花費一定的精力和時間來進行創作,另外,還需要一些固有的成本來進行自媒體創作,具體的成本如下。

1.設備成本。自媒體視頻運營的收益比圖文要高,同時對於沒有寫作基礎的朋友來說,視頻運營起來更加的方便。對於視頻創作來說,首先需要一台電腦(高配),成本差不多在5000左右,內存16個G,硬碟1T2T左右最好,便於將拍攝的視頻保存下來,提高工作效率。

2.拍攝工具成本。想要更加專業的效果,可以購買專業的攝像機,沒有的話也可以選擇手機,現在智能手機的像素還是不錯的,等以後賺到錢了可以換更加專業的攝像工具。

3.創作時間成本。自媒體運營是一個長久的道路,如果你只是抱著想要玩一玩的心態,那我建議你還是不要做了,浪費時間不說,有沒有什麼成效。

既然你選擇做這個就要把它當成自己的事業去做,其次自媒體運營是一個不斷學創新的過程,想要做好自媒體你需要了解自媒體的平台的規則、創作技巧、運營思路、熟練掌握這些才能更好的運營自媒體。

㈤ 各種媒體的千人成本一般是多少

您這問得太籠統了點。一般說來雜志的千人成本最高,但人群相對精準;網路最低,互動性好;報紙中等,權威報紙的可信度高。具體數字要根據媒體的刊例價、折扣和涵蓋人群規模計算。

㈥ 自媒體具體費用有哪些

費用問題是整個運營過程中最大的核心。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人可以向你保證,自媒體在運營的過程中能給你帶來多大的曝光和流量,刷的流量花的包裝除外,但這種肯定不是一般公司或者能夠接受的一切答案。

㈦ 什麼是媒體媒體發展至今有多少分類

什麼是新媒體,我們且看各方定義: 美國《連線》雜志對新媒體的定義:「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熊澄宇教授:「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基礎之上出現和影響的媒體形態。」 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分眾就是區分受眾,分眾傳媒就是要面對一個特定的受眾族群,而這個族群能夠被清晰地描述和定義,這個族群恰好是某些商品或品牌的領先消費群或重度消費群。」 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以下摘自網路知道)------------------------ 近兩年來,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門話題。新媒體在業界的繁榮也使得學界對其研究進一步加強,2005年新聞傳播學核心期刊關於此論題的文章有數十篇之多,這些文章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新媒體進行了分析。本文將對2005年新媒體研究中的焦點話題做一個簡要的梳理。 一、何謂新媒體 對於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麼,到底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於傳統媒體而言的,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 也有專家提出:「只要媒體構成的基本要素有別於傳統媒體,才能稱得上是新媒體。否則,最多也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變形或改進提高。」「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電信網路基礎上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使用有線和無線通道的方式。」 還有學者把新媒體定義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 二、新媒體的特點 較之於傳統媒體,新媒體自然有它自己的特點。對此,吳征認為:「相對於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等等」。 周進指出,新媒體可以與受眾真正建立聯系,同時,它還具有交互性和跨時空的特點。同時,新媒體給媒體行業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節目專業化越來越強,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等。 郭煒華認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播狀態的改變:由一點對多點變為多點對多點」。「從傳播學的角度來分析,新媒體傳播有四個特點——每個人都可以進行大眾傳播;『信息』與『意義』無關;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大眾傳播的『小眾化』」。 有研究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新媒體近乎於零費用信息發布,對受眾多為免費,這對傳統媒體的新聞產品製作成本造成挑戰。」張毓強還以「倫敦爆炸案」為個案提出了新媒體的多媒體整合態勢。「市民威廉·達頓拍攝了手機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於圖片直播的方式『報道』了災難現場狀況。這些照片很快進入各大電視網的新聞頭條。在這次『報道』中,手機、博客、互聯網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將『第一時間、第一現場』權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體形式與媒體工具的結合,顯示出了巨大威力」。 三、聚焦幾種新媒體 研究2005年,學界除了對新媒體做了綜合的研究之外,還有一些文章針對新媒體中的一些具體形態進行了詳盡而獨到的分析。 1.手機媒體,開創媒體新時代 楊春蘭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機已不再單單是通訊工具,它還擔當起了『第五媒體』的重任」。 對手機廣播的研究不外乎「政策支持」和「運營模式」的探索,有學者就此分析了其典型的運行模式,並且提出在手機媒體產業鏈中,「內容提供商、移動網路運營商和終端設備製造商之間,如何相互合作發展是非常關鍵的。」 還有研究者則著重在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廣告互動上進行了一些探討,認為無論從技術上還是政策上來看,手機媒體成為新廣告媒介具有一定的可能性,並分析了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廣告之間的互動形式和廣告互動中存在的不足。 對於手機電視的發展趨勢,有學者卻認為,盡管新技術的狂熱崇拜者及追隨者們,堅信手機電視是新技術催生下的又一顆金蛋,但手機電視受到受眾心理、內容和媒介繁榮的制約,因此「手機電視是輔助媒介的主流想像」,「技術的指揮棒為人類指向的下一站,有可能是『技術的高地』,也有可能是『技術的漩渦』」。 有學者認為,「現在也許還沒有人認為手機報紙的用戶會趕上或超過報紙網路版或印刷版的讀者數量。但是,手機報紙確實是用一種21世紀的方式向渴望得到新聞又忙於行路的公眾提供了一種快樂閱讀的享受」。 2.IPTV,傳受互動進行時 IPTV即交互網路電視,一般是指通過互聯網路,特別是寬頻互聯網路傳播視頻節目的服務形式。 互動性是IPTV的重要特徵之一。有人指出,「IPTV用戶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據需要有選擇地收視節目內容」。 網路電視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業界人士提出,「網路電視不僅是電信運營商的一場盛宴,對節目製作商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然而,「在新媒體產業領域,廣播電視已不再享有原先的政策保護和市場壟斷優勢,與市場接軌的企業制度安排至關重要」。 數字交互電視是集合了電視傳輸影視節目的傳統優勢和網路交互傳播優勢的新型電視媒體,它的發展給電視傳播方式帶來了革新。有學者指出,數字交互電視「顛覆了電視觀眾的『受眾』定位與電視傳媒的『傳者』定位」,「數字交互電視的互動傳播,使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位置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規定的,而是不斷在互相共享的、移動的。」數字交互電視的發展還使得「大眾傳播研究的重心」轉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 3.數字電視,產業鏈有望增長 作為新媒體之一的數字電視同樣在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廣電總局正式將2004年定為「數字電視年」,並計劃2005年完成3000萬用戶的目標。2005年對數字電視的研究依然集中呼籲加快完善廣電政策的制定,以有利於數字電視產業鏈的增長。有人指出,「可以預見,快速增長的數字電視用戶將推動傳媒產業價值鏈的快速發展,雖然要實現市場意義上的盈利仍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育,但作為政府作用的體現,傳媒產業政策的放開、數字電視產業政策的推進為傳媒企業指明了發展道路,提供了新的發展平台。」 還有文章從實證調查入手,對數字電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浙江傳媒學院課題組通過市場調查數據說明:「數字電視點潛在用戶的經濟承受能力是影響數字電視發展前景的決定性因素」。 另外,還有學者提出了數字付費推廣的USP(Unique Sel l in gProposi t ion)發展模式,即認為數字電視應該有獨特的銷售主張,因為數字電視是「技術層面」和「內容層面」兩者合一的綜合體,而且必須以後者為核心,否則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老年人收視群體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有專家提出,老年受眾是付費數字電視的潛在用戶之一。因此付費數字電視要兼顧老年人,啟動老年市場。 4.移動電視,強制收視的是與非 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移動電視的發展迅速是人們所始料未及的,它具有覆蓋廣、反映迅速、移動性強的特點,除了傳統媒體的宣傳和欣賞功能外,還具備城市應急信息發布的功能。 對於公交移動電視來說,「強迫收視」是其最大的特點。有學者認為:「公交移動電視的強制性傳播使得受眾身在公交車上,沒有選擇電視頻道的餘地。這種受眾被動接收狀態,無疑會降低公交移動電視的收視率,然而目前尚無良策改變這種狀態」。 但也有人持相反的看法,他們提出:「傳播內容的強制性有利於拓展『無聊經濟』巨大利潤空間」,「移動電視正是抓住了受眾在乘車、等候電梯等短暫的無聊空間進行強制性傳播,使得消費者在別無選擇時被它俘獲,這對於某些預設好的內容(比如廣告)來說,傳播效果更佳」。 還有學者從另一個角度提出了這種強制收視的缺陷:「公交移動電視雖然為乘客提供了電視節目,但也必須保護乘客的公共利益」。 5.博客,顛覆傳統的傳播方式 從2002年博客正式在中國興起以來,學界對它的研究就沒有中斷過。2005年對博客的研究依然方興未艾,較之於以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且考量的角度更加多樣化。博客的發展使得有的研究者對其充滿了信心,「信息爆炸的互聯網也的確需要具備信息收集、闡釋、整理能力,同時提供個人想法的信息收集者,無論是否走向商業道路,無論是否代表個人或機構或政府組織,博客們有望成為公眾的網路信息代言人。」 還有學者對博客傳播中的傳者進行分析,認為博客實現了多重的傳播效果,「即橫跨人內傳播、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3種類型。」同時,還指出博客傳者的傳播動機與「外部環境的擠壓、內心需求和經濟利益的驅動」等幾方面的因素有關。 從傳播學角度對博客的研究中,有學者總結了博客的傳播模式及傳播性質,認為「博客突破傳統的網路傳播,實現了個人性和公共性的結合」。 對於博客的自由問題,有學者認為,博客的即時性、自主性、開放性和互動性為人們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話語自由,這種自由顛覆了「把關人」的概念,但事實上,博客世界裡的自由同時也帶了很多負面的東西,需要網民有自律的意識。 6.播客,新一代的廣播? 「播客」是2005年新聞傳播學術期刊上的又一個讓人們耳目一新的詞彙。「同21世紀初低調誕生的博客相比,播客似乎一問世就受到了人們的特別關注。」「通常指把那些自我錄制廣播節目並通過網路發布的人稱為播客。」 2005年8月,上海還舉辦了中國首屆播客大賽。對於「播客」的研究始終避免不了與「博客」的對比。有人認為,「如果說博客是新一代的報紙,那麼播客就是新一代的廣播。」 朱紅梅撰文主要從傳播學的角度對「播客」現象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她認為,播客實現了從文字傳播向音頻、視頻傳播轉化,增加了娛樂成分。播客還滿足了人們自我表達、張揚個性的需求,同時還加強了媒介匯流與互動。並且,播客將來會從業余走向專業,從免費走向收費,免費與收費播客共存。 四、簡短結語 總體上說,2005年學界對新媒體的研究比較充分,研究的文章也比較多,各主要核心期刊都開辟了相關的專題,但同時也有一些不足。相關的研究文章有30篇之多,但研究的重點基本上比較集中,話題相似,創新不多,一些文章給人以重復、雷同之感。一些學者所提出的觀點比較膚淺,有的提出了問題卻並沒有闡述解決途徑。 多媒體的英文單詞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兩部分組成。一般理解為多種媒體的綜合。 多媒體技術不是各種信息媒體的簡單復合,它是一種把文本(Text)、圖形(Graphics)、圖像(Images)、動畫(Animation)和聲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結合在一起,並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互動式操作的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計算機的使用領域,使計算機由辦公室、實驗室中的專用品變成了信息社會的普通工具,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管理、學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詢、商業廣告、軍事指揮與訓練,甚至家庭生活與娛樂等領域。 多媒體技術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集成性 能夠對信息進行多通道統一獲取、存儲、組織與合成。 (2)控制性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綜合處理和控制多媒體信息,並按人的要求以多種媒體形式表現出來,同時作用於人的多種感官。 (3)交互性 交互性是多媒體應用有別於傳統信息交流媒體的主要特點之一。傳統信息交流媒體只能單向地、被動地傳播信息,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實現人對信息的主動選擇和控制。 (4)非線性 多媒體技術的非線性特點將改變人們傳統循序性的讀寫模式。以往人們讀寫方式大都採用章、節、頁的框架,循序漸進地獲取知識,而多媒體技術將藉助超文本鏈接(Hyper Text Link)的方法,把內容以一種更靈活、更具變化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5)實時性 當用戶給出操作命令時,相應的多媒體信息都能夠得到實時控制。 (6)信息使用的方便性 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興趣、任務要求、偏愛和認知特點來使用信息,任取圖、文、聲等信息表現形式。 (7)信息結構的動態性 「多媒體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用戶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認知特徵重新組織信息,增加、刪除或修改節點,重新建立鏈 1.2 文件 表示媒體的各種編碼數據在計算機中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儲的,是二進制數據的集合。文件的命名遵循特定的規則,一般由主名和擴展名兩部分組成,主名與擴展名之間用"."隔開,擴展名用於表示文件的格式類型。 1.3 多媒體信息的類型及特點 (1)文本 文本是以文字和各種專用符號表達的信息形式,它是現實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種信息存儲和傳遞方式。用文本表達信息給人充分的想像空間,它主要用於對知識的描述性表示,如闡述概念、定義、原理和問題以及顯示標題、菜單等內容。 (2)圖像 圖像是多媒體軟體中最重要的信息表現形式之一,它是決定一個多媒體軟體視覺效果的關鍵因素。 (3)動畫 動畫是利用人的視覺暫留特性,快速播放一系列連續運動變化的圖形圖像,也包括畫面的縮放、旋轉、變換、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通過動畫可以把抽象的內容形象化,使許多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變遷生動有趣。合理使用動畫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聲音 聲音是人們用來傳遞信息、交流感情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之一。在多媒體課件中,按其表達形式,可將聲音分為講解、音樂、效果三類。 (5)視頻影像 視頻影像具有時序性與豐富的信息內涵,常用於交待事物的發展過程。視頻非常類似於我們熟知的電影和電視,有聲有色,在多媒體中充當起重要的角色。 1.4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 多媒體計算機系統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多種信息技術的集成,是把多種技術綜合應用到一個計算機系統中,實現信息輸入、信息處理、信息輸出等多種功能。 一個完整的多媒體計算機系統由多媒體計算機硬體和多媒體計算機軟體兩部分組成。 一、 多媒體計算機的硬體 多媒體計算機的主要硬體除了常規的硬體如主機、軟盤驅動器、硬碟驅動器、顯示器、網卡之外,還要有音頻信息處理硬體、視頻信息處理硬體及光碟驅動器等部分。 (1)音頻卡(Sound Card) 用於處理音頻信息,它可以把話筒、錄音機、電子樂器等輸入的聲音信息進行模數轉換(A/D)、壓縮等處理,也可以把經過計算機處理的數字化的聲音信號通過還原(解壓縮)、數模轉換(D/A)後用音箱播放出來,或者用錄音設備記錄下來。 (2)視頻卡(Video Card) 用來支持視頻信號(如電視)的輸入與輸出。 (3)採集卡 能將電視信號轉換成計算機的數字信號,便於使用軟體對轉換後的數字信號進行剪輯處理、加工和色彩控制。還可將處理後的數字信號輸出到錄像帶中。 (4)掃描儀 將攝影作品、繪畫作品或其它印刷材料上的文字和圖像,甚至實物,掃描到計算機中,以便進行加工處理。 (5)光碟機 分為只讀光碟機(CD-ROM)和可讀寫光碟機(CD-R,CD-RW),可讀寫光碟機又稱刻錄機。用於讀取或存儲大容量的多媒體信息。 二、 多媒體計算機的軟體 多媒體計算機的操作系統必須在原基礎上擴充多媒體資源管理與信息處理的功能。 多媒體編輯工具包括字處理軟體、繪圖軟體、圖像處理軟體、動畫製作軟體、聲音編輯軟體以及視頻編輯軟體。 多媒體應用軟體的創作工具(Authoring Tools)用來幫助應用開發人員提高開發工作效率,它們大體上都是一些應用程序生成器,它將各種媒體素材按照超文本節點和鏈結構的形式進行組織,形成多媒體應用系統。Authorware、Director、Multimedia Tool Book等都是比較有名的多媒體創作工具。

㈧ 大眾傳媒一般是指什麼

大眾媒體,又稱大眾傳媒,是指向大量受眾廣播之傳播媒體,同時是第三產業、知識產業和消息產業。

實現交流的技術手段各異:電台廣播、錄制音樂、電影和電視等廣播媒體通過電子途徑傳輸信息;報紙、書籍、宣傳冊和漫畫等紙質媒體採用實物傳播信息;公告牌、標志和招貼畫等戶外媒體則主要放置在商業建築、體育場館、商店和公交車上。公共演說和事件組織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形式的大眾媒體。數字媒體則包括互聯網和行動電話網路。

(8)大媒體是指哪些成本擴展閱讀:

大眾媒體共有5大特徵:

1、「包括生產和傳播的技術及制度方法」,這在媒體發展史上反應的很明顯,它們都有自己的商業用途。

2、包含「符號形式的商品化」,材料的生產依賴於其製造和銷售大量作品的能力。例如電台依賴其出售給廣告商的播出時間,而報紙則依賴於其出售的版面。

3、「隔離開信息的生產製造和接收」。

4、同製造者相比,它「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廣泛傳播」 。

5、「信息分發」——是一種「一對多」的交流模式,產品大量生產並分發給大量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