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建立成本控制機制
擴展閱讀
進口的葯水成本得多少錢 2025-01-16 03:40:04
石油樓房子怎麼樣 2025-01-16 03:25:53

如何建立成本控制機制

發布時間: 2022-02-23 12:21:21

❶ 如何建立全成本獨立核算的工作機制

成本控制實際上是一個全員參與、個體控制的過程。說它全員參與是指企業的每一個人都會影響成本控制的結果,但成本控制的重點不是這些單個的個體,而是這些個體的直接領導者--作為"兵頭將尾"的部門經理們。 現代企業對部門經理的職能界定上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對本部門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如果部門經理們真正對本部門實施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實際上就實現了整個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 因此實行以部門為單位的"部門核算"方法是一個有效的工具。 部門核算是一種針對部門進行的經濟控制考核方法,也是一種充分授權部門經理的經濟核算方法。主要內容是:對各部門下達全年度的成本、利潤指標,在這個指標的控制下,部門經理可以自行決定本部門收支項目,公司指定財務、行政、審計等部門(或者是一個專門的項目小組)定期對其進行監督檢查、費用稽核,定期進行公布,年終進行匯總,兌現獎懲,部門經理在整個部門的費用上有充分的自主權,但同時也承擔完全的責任。 為刺激部門經理和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一般的核算辦法中都包含這樣的信息:凡年度成本低於預算、利潤高於預算的部分按比例進行獎勵,獎勵的方法是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部門提留,反之進行相應懲罰。年度費用的控制結果將直接影響部門經理下一年度的薪資待遇,企業通過對部門經理的控制、員工本身的控制意識增強以及員工--部門經理間的自覺監督實現了成本控制的目標。 部門核算的指標包含經濟收支但不局限於此,可以有其他指標,比較常用的有:薪資、嘉獎、員工帶薪休假等; 部門核算優點是充分授權部門經理,極大地調動了中層管理人員、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成本利潤與個人(部門)利益掛鉤,每個部門、每個主管、每個員工都會密切關注成本利潤,追求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潤,從而實現公司經營成本降低和利潤最大化。 可以說部門核算解決了兩個問題:部門主管不管和沒有依據管的問題,沒有制度就沒有執行的依據,部門主管怎樣來管?為什麼管?往往會導致這樣的問題:部門主管做"好好先生"--只要員工申請就簽字,或者部門主管想控制,但有依據嗎?沒有。 實施部門核算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確定部門的預算,預算高了失去核算的意義,預算低了部門會難以運轉,關鍵是確定這個"度",要想處理好這個問題,關鍵的就是發動財務、行政部門(成本運行部門)的力量,同時在制定這個指標時考慮縮小執行周期,比如一個季度。在第一、二個(甚至更多)考核周期內依照實際進行微調,需要一段試運行。 具體的預算指標的確定方法及比重: 1、人員辦公費用70%; 2、設備設施維護(折舊)25%; 3、其他不可預見支出5%; 綜上所述,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務就是:明確部門經理的職責許可權,將其對本部門費用的成本控制任務作為考核和監督部門經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來明確說明,通過部門經理的控制以及員工的普遍監督達成目標,實現公司內的"成本控制"目的。 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的成本控制,一般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的費用控制難題,這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常有裨益。

❷ 怎樣做好成本控制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業根據一定時期預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標,由成本控制主體在其職權范圍內,在生產耗費發生以前和成本控制過程中,對各種影響成本的因素和條件採取的一系列預防和調節措施,以保證成本管理目標實現的管理行為。
一、
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目標成本管理
目標成本法是一種以市場為主、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在產品規劃、設計階段就著手努力,運用價值工程,進行功能成本分析,達到不斷降低成本,增強競爭能力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
目標成本是在產品生產准備前下達給技術、生產等職能部門的產品成本控制目標,即產品在市場上可能接受的銷售價格減去合理利潤和稅金後所能允許發生成本的最大限額。目標成本計演算法的思路是建立一種通過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的估算而得出的目標成本,以便使人們從期望的競爭狀態回到能保證目標利潤
實現的經營成本和生產效率上來。目標成本計演算法通常以顧客願意支付的價格為基礎確定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計算方法。目標成本計算應以顧客為導向,它以顧客認可的價格、功能、需求量等因素作為出發點。正是由於這個原因,目標成本計算又稱為「價格驅動成本計算」,它與傳統的「成本加成計算價格」相對應。
目標成本計算始於對產品價格的計算。產品價格綜合考慮了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產品的功能、性質及市場競爭力。目標成本管理的關鍵在於確定目標成本,成本預測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①扣除法。首先確定企業的目標利潤,然後再從產品銷售價格中扣除應繳納的產品銷售稅金和本單位目標利潤,其餘額就是需要努力實現的目標成本。
②經驗估演算法,也叫調查研究法。它是對同樣產品,採取同行業先進企業以及本企業的歷史先進水平或上年度的實際成本,結合在計劃期內各種變化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根據預測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及其保證程度,估算出產品目標成本。
③高低點法。根據成本習性將企業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用一定時期歷史資料的最高業務量與最低業務量的總成本之差與兩者業務量之差進行對比,先求出單位變動成本,然後再求得固定成本總額的方法。④回歸分析法。根據過去若干期的成本資料,利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出回歸直線,確定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然後再講行成本預測.
目標成本法的執行,與產品生命周期密切相關,特別是在產品規劃、設計、生產階段,目標成本法的作用更加明顯。具體包括下面幾步:
第一,產品規劃階段。由企業產品開發委員會對市場的產品需求狀況和消費傾向等問題進行調研。
第二,產品設計階段。在此階段,目標成本法強調價值工程法的運用。根據產品規劃書,設計出產品原型。結合原型,把成本降低的目標分解到各個產品構件上。
第三,試生產階段。在試生產階段一旦發現產品成本超過目標成本要求,就得重新返回設計階段,運用價值工程進行再次改進。只有在目標成本達到的前提下,才能進入最後的生產。
最後,生產階段。進人生產階段後,目標成本法轉向成本維持,保證正常的生產條件,維持既定的水平成本。
(二)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法又叫作業成本計演算法或作業量基準成本計算方法,是以作業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准確地計入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將所有作業成本分配給成本計算對象(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作業成本法的指導思想是:「成本對象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三)責任成本控制
責任成本是指特定的責任中心(如某一部門、單位或個人)在其所承擔的責任范圍內所發生的各種耗費。從實質上來說,責任成本制度是企業內部的一種管理制度。具體說,就是要按照企業生產經營組織系統,建立責任成本中心,按成本責任的歸屬進行成本信息的歸集、控制和考核,從而將經濟責任落實到各部門、各單位和具體執行人。責任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1)建立責任中心。實行責任成本制度,要求企業根據其組織結構特點按照分工明確、權責分明、業績易辨的原則,合理劃分責任中心。責任中心可從不同角度劃分,西方責任會計中劃分的責任單位主要是利潤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資中心。我國責任會計理論對責任單位也有不同的劃分形式,從責任會計核算與控制內容劃分,可將責任單位分為成本費用責任單位、利潤責任單位、成本資金責任單位和收入資金佔用單位。
(2)建立內部結算制度。內部結算是指在企業內部模擬銀行結算方式,對各責任單位的經濟事項運用貨幣形式進行交換的管理方式。建立這種制度的目的,是為企業內部各責任中心之間轉移產品或勞務確定合理的內部價格,為各責任中心考核提供依據。建立內部結算制度的關鍵是制定內部結算價格和選擇內部結算方式。
(3)編制責任預算。責任預算是企業總預算在各個責任中心進行合理劃分而編制的預算。作為責任會計的重要環節,責任預算具有重要作用,它是控制企業及各責任單位活動的標准,是考評各責任單位業績的依據,也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手段。
(4)進行責任控制。責任控制是責任會計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以各責任單位的責任指標為基礎,以責任預算為依據,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收入、成本、利潤、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控制。各責任中心應實行自上而下的控制,各責任中心也應加強自我控制。
(5)建立健全責任成本核算制度。為了及時報告責任中心責任預算的執行情況,分析實際與預算的差異,企業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責任成本核算制度。
(6)進行責任考核。可以根據責任中心的業績報告,分析與其責任預算的差異,並查明原因,實行獎懲。通過評價和考核,可以總結成功的經驗,查找存在的缺陷,為下一期預算編制提供參考資料。責任成本考核應公平合理,不但能激勵各責任中心的積極性,也能通過適當的懲罰約束和控制不當行為,以實現責任中心權責利的統一。
(四)標准成本控制
標准成本法亦稱標准成本系統、標准成本會計,是指圍繞標准成本的相關指標而設計的,將成本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成本控制系統[150]。標准成本系統最初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隨著其內容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被西方國家廣為採用,目前已成為企業Et常成本管理中應用最為普遍和有效的一種控制手段。
標准成本具有以下特點:以產品成本為對象,融成本計劃、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為一體,突出成本控制在系統中的核心地位;成本差異揭示及時,按管理區域分類計算、分析和控制各種差異,責任分明;不強調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反映成本差異旨在改進管理,降低消耗。
一個完整的標准成本系統,主要有標准成本的制訂、成本差異的計算與分析和成本差異的處理三部分組成。實施標准成本系統一般有以下幾個步驟:
①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結合生產特點制定成本中心;
②正確制定單位產品標准成本(成本標准);
③揭示實際消耗與成本標準的差異;
④根據實際產量和成本標准計算產品的標准成本;
⑤積累實際成本資料並認真匯總計算實際成本;
⑥通過標准成本和實際成本的比較,算出標准成本的差異,分析成本差異的原因;
⑦進行標准成本及成本差異的賬務處理(納入會計簿記體系的單位才有);
⑧向成本負責人提供成本控制報告,評價考核各責任部門、人員的業績。
二、
成本控制的步驟
雖然控制對象各有不同,控制工作的要求也各不一樣,但控制工作的過程基本是一致的,大致可分為四個步驟:
(1)確定控制標准,即確定評定工作績效的尺度。管理者應以計劃為基礎,制定出控制工作所需要的標准。
(2)衡量工作成效,即通過管理信息系統採集實際工作的數據(與已制定的控制標准中所對應的要素),了解和掌握工作的實際情況。在這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獲取信息的質量問題,做到信息的准確性、及時性、可靠性、適用性。
(3)分析衡量的結果,即將實際工作結果與標准進行對照,找出偏差並分析其發生的原因,為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作好准備。這是控制中最需理智分析的環節,是否要進一步採取管理行動就取決於此。若分析結果表明沒有偏差或只存在「健康」的正偏差,那麼控制人員就不必再進行下一步,控制也就到此為止了。
(4)採取管理行動,糾正偏差。糾正偏差的方法不外乎兩種:要麼改進工作績效,要麼修訂標准。
三、
成本控制的原則
(一)經濟原則
經濟原則是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發生的成本,不應超過因缺少控制而喪失的收益。
1.實用性:成本控制要能起到降低成本、糾正偏差的作用,具有實用性;——成本控制系統應能揭示何處發生了失誤,誰應對失誤負責,並能確保採取糾正措施。
2.例外管理:對正常成本費用支出可以從簡控制,而格外關注各種例外情況;
3.重要性:對成本細微尾數、數額很小的費用項目和無關大局的事項可以從略;
4.靈活性:成本控制系統應具有靈活性。面對出現的預見不到的情況,控制系統仍能發揮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則
成本控制系統必須個別設計,要適合特定企業的特點、適合特定部門的要求、適合職務與崗位責任要求、適合成本項目的特點。
(三)全員參加原則
有效控製成本的關鍵,是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四)領導推動原則
成本控制涉及全體員工,並且不是一件令人歡迎的事情,必須由最高當局來推動。

❸ 如何制定成本控制目標

一些企業要做到科學的控製成本,首先就是要正確地認識「成本」的意義,進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製成本。
一、成本控制在於把錢花得恰到好處
麥肯錫曾這樣評價中國企業:「成本優勢的巨人卻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其實,成本控制是一門花錢的藝術,而不是節約的藝術。如何將每一分錢花得恰到好處,將企業的每一種資源用到最需要它的地方,這是中國企業在新的商業時代共同面臨的難題。
傳統的成本管理是以企業是否節約為依據,片面從降低成本乃至力求避免某些費用的發生入手,強調節約和節省。而國際公司則認為,以節約成本控制基本理念的企業只是土財主式的企業,他們除了剝削工人和在原材料上大打折扣以外,沒有什麼過人之處。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現代企業應有的成本控制戰略及方法。企業要想有長期效益,就只能從戰略的高度來實施成本控制。換句話來說,不是要削減成本,而是要提高生產力、縮短生產周期、增加產量並確保產品質量
單純地削減成本,把成本的降低作為唯一目標,並不能得到有遠見的企業家的贊同。單純地追求削減成本,一般簡單的做法都會考慮降低原材料的購進價格或檔次;或者減少單一產品的物料投入(偷料);或者考慮降低工藝過程的工價,從而達到削減成本的目的。這樣是十分危險的,會導致產品質量的下降、企業勞力資源的流失、甚至失去已經擁有的市場。
二、成本控制需要建立科學機制
要做到合理控製成本,該如何做呢?我們來看看跨國企業是如何建立成本控制體系的:
第一步:戰略目標指導成本控制目標
方向正確等於成功了一半,成本控制也一樣。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不斷的降低成本,獲取更大的利潤。所以,制定目標成本時首先要考慮企業的贏利目標,同時又要考慮有競爭力的銷售價格。由於成本形成於生產全過程,費用發生在每一個環節、每一件事情、每一項活動上,因此,要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到各個部門甚至個人。
1.企業項目分析
各個部門以營銷目標導向,進行年度工作的項目立項,列出為實現目標所需要做的各類項目,同時對項目進行任務分解,再對時間、成本、性能每個環節進行分析,對比成本與收益。比如市場部明年為了達到既定的目標,需要完成多少市場宣傳及推廣的項目,項目逐一分解成任務後,對每個任務所需要的費用進行合理預算,同時對產生的收益進行估算。
2.進行行業價值鏈分析
行業價值鏈:是企業存在於某一行業價值鏈的某個點,包括與上、下游與渠道企業的連接點,如供應商產品的包裝能減少企業的搬運費用,改善價值的縱向聯系也可以使企業與其上、下游和渠道企業共同降低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優勢。
3.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分析
競爭對手的價值鏈和本企業價值鏈在行業價值鏈中處於平行位置,通過對競爭對手價值鏈的分析,可以測算出競爭對手的成本。然後,自己企業與之相比較,就找出了與競爭對手在任務活動上的差異,揚長避短,爭取成本優勢。
第二步:成本控制四步執行法
1.減少目標不明確的項目和任務
在企業目標清晰的情況下,每個項目及任務都是為實現目標所服務的。項目立項分析後,可以把目標不明確的項目與任務削減掉。
2.明確各部門的成本任務
實行「全員成本管理」的方法。具體做法是先測算出各項費用的最高限額。然後橫向分解落實到各部門,縱向分解落實到小組與個人,並與獎懲掛鉤,使責、權、利統一,最終在整個企業內形成縱橫交錯的目標成本管理體系。
3.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
沒有數字進行標准量化,就無從談及節儉和控制。伴隨著成本控制計劃出台的是一份數字清單,包括可控費用(人事、水電、包裝、耗材等)和不可控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原料采購、利息、銷售費用等)。每月、每季度都由財務匯總後發到管理者的手中,超支和異常的數據就用紅色特別標識。在月底的總結會議中,相關部門需要對超支的部分做出解釋。為了讓員工養成成本意識,最好建立《流程與成本控制SOP手冊》。手冊從原材料、電、水、印刷用品、勞保用品、電話、辦公用品、設備和其他易耗品方面,提出控製成本的方法。當然,有效的激勵也是成本控制的好辦法,所以,成本控制獎勵也成為員工工資的一部分。
4.成本管理的「提前」和「延伸」
「提前」就是加大技術投資,控制采購成本;「延伸」就是將上下游整合起來。當今的市場競爭,是實力的競爭,人才的競爭,產品和服務質量的競爭,也是成本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成本決定一個企業的競爭力。在確保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是企業逐步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途徑,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基礎。企業管理者要轉變傳統狹隘的成本觀念,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運用現代的先進成本控制方法以加強企業的競爭力,迎接各方的挑戰。

❹ 成本控制的方法

一、從成本中佔比例高的方面著手
控製成本自然是要控制產品的全部成本,從成本產生全過程、全方位來控製成本,包括設計、采購、製造、營銷與管理各個環節都要置於企業成本控制范圍之內。成本分為材料費、人工費和管理費等幾個方面,視企業產品的不同,企業成本控制首要的是控製成本的主要方面,從占成本比例高的材料、人工等方面著手。
二、從創新方面著手
從創新著手來降低成本,從技術創新上來降低原料用量、價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材料,從工藝創新上來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的損耗量、提高成品率或一級品率,從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創新上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設備利用率以降低單位產品的人工成本與固定成本含量,從營銷方式創新上來增加銷量、降低單位產品營銷成本。
三、從關鍵點著手
采購原料的價格成為企業成本的控制關鍵點;降低存貨,加速資金周轉成為該企業的成本控制關鍵點;提高成品率、降低廢次品成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升級換代快的產品,產品設計可能成為成本控制關鍵點;材料成本低,營銷費用高的煙、酒、化妝品等,營銷費用可能成為成本控制的關鍵點。
四、從可控制費用著手
生產經營過程中可以人為進行調控的如材料用量、機物料消耗量、材料進價、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資金佔用費等可控費,我們花力氣去控制才有意義。從可控制費用著手進行成本控制,才是企業的成本控制之道。
五、從激勵約束機制方面著手
發揮每個成本相關者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是企業成本控制必須解決的問題之一,建立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與之相關的激勵與約束機制,靠制度,用激勵與約束的方式來調動員工控製成本的主觀能動性,將節約成本與控制者的切身利益聯系起來,利用獎懲的辦法將企業被動成本控制轉換為全員的主動成本控制。

❺ 如何有效控製成本

企業有效控製成本方法如下:
一、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
企業在成本管理時,首先應該抓成本的基礎管理工作。基礎工作是基石,是實施成本控制的「標准」,是過程式控制制、差異分析、糾正差異、業績考核的基礎。但實際中大部分國有企業成本控制沒有落到實處,只是在喊口號、流於表面形式,成本並未真正得到有效控制。如材料消耗過大,工時定額不準,費用開支詳細程度不夠。企業做好成本管理的基礎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完善定額標准:(1)人力資源部門組織修訂和完善工時定額標准;(2)技術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材料消耗定額;(3)經濟運行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工具、能源消耗定額,要組織檢查、補充、安裝計量標准。其次,企業綜合管理部門要組織修訂和完善管理流程和制度。此外,財務部門要組織成本習性的劃分標准和確定成本費用的開支范圍和標准。
二、努力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成本控制的重點在運營過程中,企業應從降低設計成本、采購成本、質量成本、銷售成本、工作流程、資金佔用、減少庫存七個方面,來努力降低總的運營成本。
1、控制設計成本
一個產品成本的80%左右決定於設計階段,因此要重視設計成本的控制工作。首先開發部門的每個工程技術人員都要樹立成本控制的思想,從設計階段開始就要考慮工藝、製造、采購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加強與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的協調合作,全面熟悉客戶需求、了解市場價格,利用價值工程的原理,從功能——成本分析入手,考慮功能的合理性、必需性,堅持「合適就好」的原則;第二,技術開發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要認真總結以前一些的成功經驗,運用價值工程的原理,重新審視企業的功能——成本配置問題,為進一步參與市場競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第三,技術開發部門要牽頭做好下一代新產品的功能——成本分析工作;第四,各部門要利用價值工程原理,重新審視工藝、工序的增值性。
2、控制采購成本
通常情況下,采購成本占總成本的50%~80%,是傳統成本管理的重點。控制采購成本企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利用科學的決策分析方法,合理決定經濟訂貨量或經濟批量、決定采購項目、選擇供應單位、決定采購時間;第二,進一步推進集中采購制,建立原材料、輔料、低值易耗品、辦公用品、對外服務的統一采購平台,實現價格、供應商等資源共享;第三,推進直供製,逐步取消中間供應商;第四,建立采購責任制,強化采購人員、審價人員的責任意識;第五,整頓輔料、零星物資采購價格,采購價格要在前一次采購銷售價格的基礎上逐步下降;第六,探索建立采購獎罰制度,獎罰要與領導、個人掛鉤;第七,加強技術攻關力量,降低采購成本。
3、控制質量成本
改善質量和降低成本是相容的。質量是成本的基礎。要打破提高質量增加成本、降低成本損害質量的舊觀念,改進質量,事實上會帶動成本的降低。提高產品質量必須貫徹「以預防為主」的精神,適當增加檢驗費用和預防費,可以大幅度減少因質量不好而造成的損失。改進質量成本,要加強工作過程中的質量,才能減少廢品損失、減少工作、減少重工時間、減少資源耗用,因而才能降低營運總成本;企業各部門進一步加強製造質量成本的控制,把質量成本的控制范圍擴大到服務、設計、管理、研究領域;健全各職能部門的質量成本管理體系,設置職能部門工作質量目標。
4、控制銷售成本
銷售部門在擴大銷售成果,提高市場佔有率的同時,要強化銷售費用的使用效率,相對降低成本。首先,銷售部門要研究、推進大銷售、大服務的營銷體系,以規模經營降低成本;其次,銷售部門要認真研究國家、各地方的稅收政策,合理進行分公司的稅收策劃;第三,銷售部門要利用布點論的相關知識,探討銷售分公司布點的合理性;第四,銷售部門要利用經濟決策方法,降低運輸成本。第五,銷售部門要利用成本最優決策,提高廣告費的使用效率。
5、優化工作流程
工作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流程或步驟所構成,從原材料采購開始,到最終產品或服務為止,每一個流程中應增值後再送到下一個流程,每一個流程都包含著人力資源或機器磨損,若不從事有價值增加的運作就是一種浪費。因此,各單位要按照價值鏈的管理方式重新審視工作流程的增值活動,減少工作中無價值的行為,杜絕「六種浪費」:製造過多的浪費、運作的浪費、加工的浪費、搬運的浪費、等待的浪費、時間的浪費。
6、減少庫存
庫存不會產生任何附加價值,它不僅佔用空間、佔用資金,而且產生搬運和儲存需求,吞食了財務資產。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方面庫存的腐蝕、變質,會產生浪費;另一方面,技術進步,競爭對手產品的改進,產品將產生經濟磨損,會使產品一夜之間變成廢品。降低庫存需要從降低庫存數量,降低庫存單位價格方面著手。因此,應加大對庫存的管理力度,縮短生產線、減少在產品,科學預算銷售數量,決定庫存數量和結構,正確計算取得成本、儲存成本、缺貨成本,把存貨量和庫存金額控制在最佳的范圍之內。
7、減少資金佔用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泉,是企業最根本的資源。任何資金都是有成本的,無論是長短期借款、債券,還是股票、資本。任何資金都是有機會成本的,一筆資金投到股市就不能投到其它地方。減少資金佔用,可以減少資金成本或增加收益。因此,企業首先要推進資金集中管理,避免過於分散,規避風險;其次,職能部門要合理選擇營運資金政策、合理制定商業信用政策、清楚短期借款條件,合理預算現金流量,把各個環節的資金佔用降低最合理的水平。
三、根據經營目標,倒推分解,將成本目標落實到各層根據企業確定的目標體系和經營目標,並結合各業務板塊的實際情況,倒推分解、下達成本控制的具體目標。首先,各部門不能只有一個總的奮斗目標,要按責任會計的要求把目標成本層層分解為各個責任中心的責任成本,落實到各有關成本中心,將壓力傳遞到車間、班組、個人,真正做到「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其次,各級部門指標要形成一個多層次的成本控制網路,確保逐級目標的實現;第三,各部門在目標成本的制訂中,即要考慮自身的內部情況,又考慮企業的外部環境,合理選擇正確的標桿,制訂出最佳的目標成本;第四,凡是成本降低方案,無論大小,均要求量化成本降低目標。
四、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進行要使成本控制真正發揮效益,還必須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為此,企業應建立「人人節約、人人有獎」,「人人貢獻、人人獲益」的激勵機制。人力資源部門和財務部門首先要根據成本控制目標的量化目標和要求,完善績效評估制度;其次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加強組織激勵,確保成本控制有效開展;第三,建立「成本控制」個人獎勵基金,加強個人激勵,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關鍵是要將成本控制落到實處,成本控制與企業的基礎管理工作緊緊相聯。企業只有提高管理水平,開源節流,降低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才成為可能。

❻ 如何建立企業成本控制的考核機制

製造業企業的日常運行環節必將伴隨著成本的產生,以前原始成本控制往往關注於對生產過程的成本控制,造成了對於產品從設計、采購、銷售等流程的關注不夠。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以生產為導向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經難以迎合當今製造業企業發展的形勢。這種情況下主要會突出以下一些問題,我們來看一下。
1、設計環節的成本控制問題
產品的形成源於設計團隊的研發設計,是成本控制的關鍵點。設計階段成本控制常見的問題:設計人員經常性的不能把產品的功能與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很好的做結合,忽視了產品流向市場的最終目的——被市場所接受,帶來經濟效益。造成了產品看似功能趨近完美,但是不被大眾所認可,導致設計成本無謂的浪費。
設計人員不能把產品成本考慮周全,只是看中產品的表面成本,不注重潛在的成本,比如產品的運輸、儲存、包裝等等,造成最終附加成本過高。
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往往為追求新潮而忽略了成本問題,實際上很多產品是能夠利用現有設計以及相關設備來實現,不需要一次性的更新一些主要的功能和研發設備,導致成本浪費。
2、采購環節的成本控制
采購人員一提到成本控制,往往覺得控制采購成本就是盡量降低采購價格,並以此為業績考核,結果實際情況是不但沒能真正減少採購成本,反而造成了采購質量降低、物流成本增加,致使材料被迫不得不返工,最終還是造成了采購浪費。
企業往往認為采購成本控制是單一的采購部門的職責,沒能實現整個供應鏈的有效管理。沒有采購上下游部門的一同參與,光靠采購部門一個不能實現真正的成本控制。
與供應商的合作不充分。製造業企業在控制采購成本的時候,只是一味的壓低采購價格而不考慮供應商的利益,現實後果往往是削減了供應商的利潤。更嚴重的後果是如此一來,大多供應商純粹是為了短期合作,並沒有達到一種雙贏的局面,尤其是企業可能既沒有得到長期穩定且價格合理的貨源,而且還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庫存積壓,增加企業成本。
沒有形成對於采購部門人員成熟的評價和激勵機制。目前製造業企業對采購人員往往重視不高,缺乏公正有效的采購績效考核標准。同樣,對於供應商也只是從質量管理的角度進行審核,而沒有真正建立一個供應商資料庫來進行管理以及科學的評價體系。損失了與信譽良好的供應商進行戰略性的長遠合作的關系。
3、生產環節的成本
不得不說,製造業企業對生產製造階段的成本控制關注相比其他階段較多,但還是有一些問題的。一般製造業企業將產品的製造成本分為料、工、費三部分,且成本控制的重點在對於原材料的控制。不能合理的利用原材料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如不加以利用邊角料而直接丟棄等等。另外,企業在生產效率的把控上往往做的不好,生產效率低下,單位時間內的生產成本太高等,造成這些問題往往是由於缺乏對員工進行科學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此外,在各項費用上的管控也往往做得不夠,基本都是參照經驗主義,不夠准確。
4、銷售服務環節的成本控制
企業生產出的產品最終是要面向市場的,也就是銷售階段的形成。企業往往為了提高營銷服務的質量而忽視了成本控制。

❼ 怎麼控製成本,應該有怎麼的控制制度

以建築單位的成本控制談一下具體的改進措施:

1、建立一個完善的成本管理機構
要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成本控制體系。成本控制工作不僅要從技術下功夫,更要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的統一領導的機制。作為項目經理,首先應全面了解、掌握各專業的工序,設計的要求。由專人統一指揮,解決各施工班組的協調工作,這樣才有可能統籌各專業的施工班組,保證施工的每一個環節實施成本最低化,且有序到位,以達到可能實現的最低目標成本的要求。
2、建立成本控制責任制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制定一些工作指標來衡量管理人員的責任,或者以計劃進度的完成情況來制定進度目標,從而作為獎罰的依據,但往往忽略了成本管理的責任,總之,在項目施工管理中,各參建人員應該在原有的責任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成本管理的責任。使每一個人,特別是國有施工企業的幹部職工,都要有這樣的認識,抱著對企業和集體負責的主人翁意識為降低成本精打細算,為節約開支嚴格把關。所以,建立一個嚴密的成本控制責任體系,用統一的規范和責任來約束和指導工程參建人員的工作,保證施工項目達到預期的經濟指標,在項目施工中顯得尤為重要。
3、加強對幾個關鍵要素的控制。
對人工費、材料費、鋼管腳手架等設備的控制;對現場管理費用的控制。
4、建立考核制度和獎勵機制
制訂和完善成本管理責任制,制定出一系列規章制度,使成本控制的責任落實到施工管理的每個角落和每一個人。全面成本管理是全企業、全員和全過程的管理,亦稱」三全」管理。項目成本的全員控制有一個系統的實質性內容,包括各部門、各單位的責任網路和班組經濟核算等等,應防止成本控制中人人有責卻人人不管,成本控制的最終目標是獲得經濟效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對實施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行嚴格的考核獎懲。每個月組織有關職能部門和主那業施工隊負責人召開成本核算考核會議,對於費用節超情況進行分析說明,並提出具體的獎懲建議,然後根據施工生產任務完成情況、成本計劃實施情況,作出具體的成本 兌現和獎懲決定。同時,對於作業層的獎懲要進行記錄,作為項目竣工後最終考核依據。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❽ 企業如何進行成本控制

這個不同的企業,不同的行業成本控制方法是不同的,就是這樣子。

❾ 如何建立成本控制體系

1 構建采購成本控制體系的意義
采購成本是企業進行采購工作所發生的各種相關費用,它包括資金佔用成本、物流或運輸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庫存維持成本和因采購不及時帶來的缺貸成本。雖然不同企業的產品成本構成差異較大,但采購成本都占較大的比重,大約30%~90%企業應當對采購環節諸要素進行科學規范和有效管理,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找出並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成分,構建采購成本控制體系,通過確定最優「性價比」進行采購決策,實現減少採購支出、提高采購效率、擴展利潤空間、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
2 構建采購成本控制約束體系 規范采購行為項目管理者聯盟文章
(1)計劃管理:在保證無計劃不允許采購的前提下,以「完整、准確、及時」為原則,參照生產計劃、原始統計數據、消耗定額及其它內部資源制定采購計劃,充分發揮計劃的指導作用。
(2)采購管理: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四比」(質量、價格、服務、資信)、「三公開」(產品明細、廠家報價、采購結果)、「兩必須」(貨比多家、簽訂合同)、「一到底」(誰采購誰負責到底),做到采購程序公開、廠家參與機會平等、競爭有序。
(3)合同管理:①建立合同簽訂標准和審批程序,確定合同審查機制,避免合同欺詐。②對合同執行的時間、成本、質量情況進行追蹤管理,對合同變更和變化進行有效控制。③及時總結合同完成後的執行效率和供貨商的總體表現,為以後的采購決策提供依據。
(4)到貨驗收制度:凡是采購的物資必須經檢驗和驗收合格後,方可投入生產。物資驗收堅持質量優先和「責任追究下移」、「連帶責任上推」原則,保證每一級人員能夠認真負責、嚴格把關,杜絕由於物資采購質量引發生產事故的產生。
(5)供應商考核評估方法:①實行准入制度,嚴格供應商資格審查。②建立科學的供應商績效評估體系,通過質量、價格、交貨期、服務等基本評估要素定期進行綜合考評,淘汰績效較差供應商,③與評估為A級的供應商建立長期的雙贏合作夥伴關系,實施供應商激勵機制,促進供需雙方良性循環。
(6)資金與核算辦法:①加強資金管理,合理分配資金用途,防止有限資金被分散,提高資金利用率。②嚴格成本項目核算,進行獎懲控制,形成動力機制。③在保證效益最大化總目標的前提下,做到采購計劃與財務計劃的統一,實現財務對采購的有效監管。
3 完善采購組織建設 構建采購成本控制的組織保障體系
(1)加強生產、財務、倉管、采購等部門的聯系,建立采購需求的聯動機制。項目管理培訓
①生產計劃是編制物資采購計劃的重要依據,因此生產部門要緊緊圍繞生產運作計劃對生產諸要素進行反復綜合平衡,從時間和空間上安排與需求有關的品種、數量、速度、時間、庫存水平等指標。②倉管部門要積極協調存儲與采購的矛盾關系,確保合理庫存水平,全面核算倉儲成本,有效規避缺貸損失,為經濟批量的確立提供科學依據。③財務決策部門通過運用現金流分析確定企業的健康程度,規定財務計劃,在充分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兼顧風險和報酬基礎上,應對采購計劃設定一個資金預算目標,並力求二者高度統一。④采購部門將企業的生產計劃、合理的庫存水平、資金的現金流量配合有效結合起來,通過綜合分析制定出采購計劃和經濟訂購批量,實施采購。
(2)在采購部門內部建立有分工有合作、既能緊密銜接、又能相互制約的內部運行機制。①嚴格崗位責任制、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通過落實采購人員月度績效評估制度,有效激勵采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實現責、權、利完美的統一。②將采購、驗收、結算等職能劃分不同部門執行,建立決策層、管理層、現場層梯級樹狀管理模式,形成層層相連、上下銜接、左右協調管理體系。③建立由采購員、業務經理、中心領導組成的集體討論決策制,實現隱蔽的權力公開化、集中的權力分散化,確保物資采購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公開、透明。
(3)建立采購工作監督、評價與服務機制。在采購部門外部組建由使用單位、財務、法律、審計監察部門和企業領導組成的采購工作領導小組,對采購方式、采購過程、采購結果進行監督,檢查采購部門對有關采購的政策、規章制度和法律法規執行情況,查處違法違規活動,評價采購工作並提出改進意見,不斷加強監督部門對被監督部門的服務意識,促進企業的采購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
4 合理選擇采購方式 構建采購成本控制的運行體系項目管理論壇
(1)采購方式是企業獲取物資、工程、服務的途徑、形式與方法,它決定企業能否有效地組織、控制物品資源、以保證正常生產和經營以及較大利潤空間的實現。那種拘泥於定點采購、或迫於人情采購、或流於隨機采構、委託采購等做法在今天已不適應,企業必須改變其采購方式。
(2)現代化采購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現代化科學成果來完成采購過程的一種采購方式,解決了傳統采購方式下難以克服的時間和空間問題,使采購活動更加方便、快捷,提高采購效率,降低采購成本。
①MRP采購。根據主生產計劃、產品結構清單、產品及零部件庫存量,計算出所有零部件、原材料的生產計劃和采購計劃,然後按計劃進行采購。該種采購方式計劃細致、嚴格,市場響應靈敏、采購效率高。項目經理圈子
②JIT采購。滿足需求為依據的采購方法,需方根據需要,對供應商下達訂貨指令,供應商在指定的時間、將指定商品按品種、數量要求送到指定的地點。該種采購方式是一種直接面向需求的采購模式,既做到了靈敏的響應並滿足用戶需求,又使得用戶的庫存量最小。
③供應鏈采購。是一種供應鏈機制下的采購模式,采購不再僅是采購者操作,供應商的力量在加大,形成了所謂的供應商管理用戶庫存(VMI)。這種方法既能保證滿足用戶要求,又能使物資庫存量最小、浪費最小。
④電子商務即網上采購。是由采購人員通過上網,尋找供應商和所需品種,在網上洽談貿易,訂貸甚至支付貸款,然後經過送貨進貸環節,完成全部采購活動。此種采購方式利於優化企業管理資源,從為庫存采購轉變為為訂單而采購,有效地進行了采購流程再造,降低了企業庫存,易於使采購雙方形成戰略夥伴關系。項目管理培訓
5 與供應商建立合作夥伴關系 構建采購成本控制的風險防範體系
(1)實行供應商准入制度,制定供應商選擇標准和程序,明確科學規范的評審項目,審查供應商資質和合法有效證件,了解掌握供應商的質量、價格、服務、技術力量、科研水平、應變能力等指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目的談判,允許合格供應商准入並建立相應的信息檔案,淘汰不合格供應商。
(2)加強供應商績效考核的組織領導完善制度建設。為避免個人權力太大、主觀成分過多等消極因素影響,成立供應商績效考核小組,建立供應商績效管理制度,科學規范地進行供應商績效考核。
(3)建立供應商綜合評估體系,從品質、價格、服務、成本降低情況、交貨周期、反饋與溝通、履行合同的承諾與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打分,按得分高低評定ABC等級,實行末位淘汰機制,並將結果反饋給供應商,督促供應商採取相應的措施加以改進。進行動態管理,實現最佳采購環境。
(4)與優秀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實施價格折扣、柔性合同、商譽激勵、信息激勵、淘汰激勵等鼓勵政策,促進供應商提高供應的連續性、改進供貨質量、提升業績,達到「雙贏」共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