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單台完全成本怎麼算
1.完全成本是會計改革前的成本計算方法,簡單的說,以工廠為例,就是把現在的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都包括到產品成品中。
2.而會計改革後,摒棄了完全成本法,改為了製造成本法,把過去完全成本中含有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統統作為期間費用,直接結轉本年利潤,體現當期的損益,不直接參與產成品成本的費用分配了。
B. 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怎麼計算成本
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組成。其中固定成本是無法避免要付出的代價,而變動成本是隨著產量或銷量的增加而近似正比例變動的成本。所謂完全成本法就是把兩部分成本合起來記入成本。而變動成本法只看後者。完全成本法理論上是大於變動成本法的。
C. 公司如何節約成本
一是降低采購成本。采購成本是企業購進原材料的關鍵費用。現在采購原材料裡面的漏洞多,如同樣價格的產品,開發票時,把采購價格提高一些,填寫在發票里,然後到財務報賬。還有些采購人員用假發票來作賬。更有些采購時,有價格優惠與折扣,采購人員隱瞞這種價格差異,按市場價購給企業,自己謀取私利。再者,現在的原材料采購價格其實是受市場因素波動的,因此,企業在降低采購成本時,要派誠信的、有議價能力的采購人員去采購。企業方可以與原材料供應方簽訂長期供應合同,以減少價格波動,來降低企業采購成本。還可以,提供各種技術與幫助,來使原材料供應方降低成本,以達到我企業降低成本之目的。
二是降低時間成本。例如一件產品一分種可以生產出來,但是企業多花了二分鍾才生產出來。這無形中就增加了時間成本與人工成本。時間不可以重來,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但是我發現我國的企業,浪費時間這個成本,真得很厲害。完全沒有時間觀念。作決策拖拖拉拉,執行拖拖拉拉,交貨期拖拖拉拉,檢驗與審核拖拖拉拉。這一拖拉,時間成本就增加了。把時間成本計算在產品成本里,產品就不具有了價格優勢。時間成本是指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產差額。而企業中的時間成本是為了達到某種生產目的,佔用或使用如資金、材料而引起的應當支付費用。也就是說這種時間成本,是實實在在的金錢成本,而不是虛擬成本。打個比方,本來一個月可以辦好的事情,拖了兩個月,這兩個月里,同樣要付員工工資。而且事情是同樣的事情。有時,由於時間擔擱了,機會錯過了。這拖的兩個月,浪費了三種成本,一是時間成本,二是人工成本,三是機會成本。如果換算成金錢,不是一筆小數目。在中國企業時,浪費時間成本是一種很普通的現象。國人以浪費時間成本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真是管理的悲哀。浪費時間不但是浪費金錢,更是浪費生命。
三是降低流通成本與庫存成本。流通成本包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包裝成本、加工成本、配送成本等。流通成本,從宏觀來講,包括運輸成本、保管成本、管理成本三成本。運輸的方式包括,陸運、水運(河運與海運)、空運、管道運輸。每種運輸方式,各有優缺點。最好的降低運輸成本的方法,是掌握各種運輸信息。進行最低成本的最優化組合,來降低成本。例如,可以水運加陸運,空運加水運等等。不管採用哪種方式,都要計算時間、成本,還有產品完好度,距離遠近來降低運輸成本。對於庫存成本,最好的方式是採用准時生存JIT的管理方式。在我國實現JIT無庫存管理方式,存在一定難度,因為中國的企業缺乏誠信問題較普遍。JIT要求貨物准時到達,並且零庫存。要求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之間緊密配合,這不是一般企業能做到的。如果實行不了JIT,那麼也要盡量縮小庫存量,減少庫存管理費用。例如,實行庫存ABC制度。還有要求原材料與半產品及時供應。還有一個方法能減少庫存成本,本企業也沒有必要建設倉庫。那就是庫存外包。把自己的原材料與產品外包給有庫存優勢的企業,利用其它企業的剩餘庫存能力來解決本企業庫存難題,以降低與減少庫存成本。如果本企業有倉庫庫存能力,那麼,要實行科學管理來降低管理費用,例如用先進的機械來搬運貨物,減少搬運成本與人工成本。或者在采購方面運用經濟訂貨批量模型(EOQ)來降低庫存,運用EPQ是降低庫存成本比較好的方法之一。EOQ能夠做到優化采購數量,盡量降低庫存,使庫存成本減少。
四是降低經營成本。經營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與其它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有直接材料成本、直接工資成本、間接材料成本、間接工資成本、其它直接支出、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等。降低經營成本,有幾個方法可以借鑒;一是盡量採用高科技的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高科技設備包括採用機器人技術。但是有個前提條件是,企業方要培訓出專業的設備維修與維護人員。高科技設備,能夠以更少的員工,生產出更多的產品。二是用高熟練度與高技能的知識型員工。當知識運用在生產運營上,能產生更多的價值。三是把一些非核心業務外包,讓有優勢的企業承擔本企業的產品製造,本企業專注於核心的能力、設計、營銷方面。四是提高員工的培訓力度與水平。培訓要培育員工們的實用與實戰技能,而非其它的東西。五是運用先進的管理方式來管理企業。以上五個方面,做得好,皆能降低經營成本。好與不好,成本降不降得下來,這就要看企業高管們的管理水平了。
五是降低管理費用與人工費用。現代企業中,管理人員的設置要本著少、精、乾的原則來配置。少是盡量壓縮高管的數量。精是精兵政簡的意思。干是很有才乾的意思。先要減少高管的人員配置。高管的薪酬高,往往是員工們的幾倍,幾十倍,甚至於幾百倍。減少高管的職位數,有助於減少管理費用與人工費用。例如,一家企業其實只要董事長一人,沒必要設副董事長。總裁一人,管運營的副總裁一人,管人力資源的副總裁一人,管營銷的副總裁一人。如果企業的規模很大,最多增加管財務的副總裁一人,與管信息與技術的副總裁一人就夠了。高管配置是,董事長1,總裁1,副總裁3。財務與信息技術,可由總裁與其它副總裁兼職。其它的企業職能一樣的可以由這幾位高管兼顧。少一位高管,就少一大筆要付的人工費用。現代企業中,要減少層級來減少管理人員,以前一個管理人員要管幾位員工。高科技時代,一個管理人員可以管理幾十到幾百名員工。
增加管理人員的管理輻度。減少管理層級,增大管理輻度,就可以減少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與基層管理人員。可以為企業降低與減少一大筆管理費用與人工費用。僧多粥少,僧少粥就多,就是這個道理。有些高管們會納悶,這么少的管理人員,如何監督這么多的企業員工。其實,這種觀念要轉變一下。我們的員工是我們的企業內部顧客。我們要把我們監督者的身份轉身為教練者身份。對於員工們進行團隊管理,或者利潤中心管理。對員工們進行充分授權,讓每一個員工們,既是一線決策者,又是監督者,更是管理者。對員工們的監督不是管理者監督員工,而是制度監督員工們,或者是員工們自己監督自己,或者是團隊成員間的相互監督。這樣做我們,既可以調動員工們參與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又能為企業省下一筆可觀的金錢。降低人工成本,不能靠降低員工們的工資福利待遇。員工們要生活,要吃飯。他們會比較同行業企業的工資標准,如果本企業高於本行業其它企業工資,就會高興與滿意,如果本企業低於其它企業標准,就會不高興與不滿意。提高員工們的滿意度是我們高管們與企業主們應該做的。其實可以這樣做,在規定的工作時間內,增加工作任務與工作量,就可以了。當然,不能讓員工們加班加點,畢竟,自己的員工們,企業更應該好好愛護與關懷。對於沒有工作經驗與實習的員工們,或者見習期的員工們,如果他們為了求得工作機會而不要工資,企業不能答應這種情況,而應該給予他們最低工資待遇,企業是有人性關懷的組織,不應該做血汗與剝削的榨血機器。反對一切剋扣、拖欠、降低員工們工資福利待遇的行為。外國有企業只有幾十名員工,卻能每年創造幾十億美元的利潤收入,請問中國的企業,又有幾家能夠做到這點?強大的企業,不是因為規模大,員工多,就叫強大企業;而是成本低,員工少,創造的利潤最多,才是強大的企業。
六是降低辦公費用與營銷費用。辦公場所要用到紙、筆等辦公物品,卻不知道這些幾角與幾元的東西,日積月累起來,就是一筆龐大的開支。所以,節約成本,要從小處做起。可以推行無紙化辦公,為企業節省大量的辦公費用。打一場電視廣告,往往廣告費用最少都要幾十萬元,有的廣告費用達到了幾億,甚至於幾十億元。企業靠賣產品,一分一角賺得不容易,何苦要貼這么多錢,陷入廣告中?這些巨額費用的廣告效果能否達到預計的效果,顯而易見是有水分的。因此,企業營銷要打廣告,可選擇影響力大,受眾廣,效果好,低價格的廣告載體,並且選擇好的廣告商合作。打廣告要做到花錢少,效果好,影響力大,營銷費用就省下了很多。企業一樣存在「三公消費」,可以從「三公消費」著手來降低成本與節約成本。
D. 全面成本管理都有哪些途徑方法
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成本管理:
(一)成本動因分析與作業成本計算
傳統成本管理側重產品的生產成本。隨著服務業的興起到繁榮,技術革新的發展,服務成本比重的上升已不容忽視。傳統的成本管理無法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扭曲的成本分配會產生錯誤的決策和不準確的估價,而全面成本管理則運用成本動因分析進行作業成本計算,以便更精確地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
成本動因理論認為成本在本質上是一種函數,是各種獨立或交互作用著的因素(自變數)合力驅動的結果。在全面成本管理中,動因是引起資源利用量、作業產出、成本和收入變化的因素。全面成本管理利用成本和成本對象的關系來幫助增加成本分配的精確性。成本與成本對象直接或間接相關,間接成本是不容易精確地追溯到成本對象的成本,直接成本是那些易於精確地追溯到成本對象的成本。而可追溯性是一種通過因果關系以經濟合理的方式直接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的能力。可追溯到成本對象的成本越多,成本分配的精確度也越高。因此建立的可追溯性是構建精確成本分配方式的關鍵因素。
在全面成本管理中,向成本對象追溯成本可以有兩種方式:直接追溯和動因追溯。直接追溯法即識別並向成本對象分配與成本對象有特定的或實物性聯系的成本。動因追溯法利用動因來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盡管不如直接追溯法精確,但是只要因果關系正確,那麼動因追溯法也是非常准確的。
動因追溯方式用兩種類型的動因來對成本對象追溯成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資源動因計量作業對資源的需求並用來向作業分配資源成本。作業動因計量成本對象對作業的需要,並被用來向成本對象分配作業成本。動因追溯模型是作業成本計算,這是成本分配方法的核心。作業成本計算向成本對象分配成本是首先向作業對象追溯成本,其次是向成本對象追溯成本。
(二)作業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計算源於商品成本計算的准確性動機,但其實際意義已完全超越了最初的設計要求,它直接深入到企業的價值鏈重構,乃至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的重構。但是作業成本計算僅僅只是認識價值鏈的基礎,只有作業成本管理才能改造和優化企業價值鏈。
作業成本管理就是利用作業成本計算所提供的信息,將成本管理的起點和核心由「商品」轉移到「作業」層次的一種管理方法。作業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企業是一個為最終滿足顧客需求、實現投資者報酬價值最大化而運行的一系列有密切聯系的作業的集合體,企業生產商品或提供勞務消耗作業,作業消耗資源,而資源消耗的同時又是價值的積累過程,即價值從一個作業轉移到下一個作業,最後全部累積到最終的商品或勞務上,最終商品或勞務既是全部作業的集合,也是全部價值的集合。因此,作業鏈同時又表現為價值鏈。從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的顧客那裡收回的價值,形成企業實現的收入。收入補償完成各有關作業所消耗資源價值總和後的差額,即為企業利潤,但實際上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增加轉移給顧客的價值,為企業帶來利潤,作業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管理深入到每一作業,盡可能消除不能創造價值的作業,防止資源的消費,最大限度地提高從顧客那裡回收的價值,以實現預定的經營目標。
作業成本管理按作業分析、成本動因分析、業績計算三步驟循環進行。作業成本管理的設計與運行必須考慮作業分析、成本動因分析和業績計算三個方面的要求,並按次序組織銜接,循環進行。
作業成本管理將企業視作為滿足顧客需要而設計的一系列作業的集合體,企業商品凝聚了在各個作業上形成而最終轉移給顧客的價值,作業鏈同時表現為價值鏈。從而將成本管理的著眼點與重點從傳統的「商品」轉移到了「作業」,以作業為成本分配對象,這樣不僅能夠合理地分配各種製造費用,提供較為客觀的成本信息,而且能夠通過作業分析、追根溯源,不斷改進作業方式,合理地進行資源配置,實現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因此,作業成本管理能夠很好地適應高新經濟技術環境對成本管理的客觀要求。
推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途徑:
1、宣傳推行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
成本管理要「以人為本」,充分挖掘人的潛力和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符合經營者、所有者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共同利益。企業只有獲取利潤,才能求得生存,並增加投資,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以求得發展,廣大職工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必須將全體員工都動員起來,真正做到全員重視成本,全員抓成本管理。從宣傳發動工作抓起,加強成本與市場、成本與效益、成本與產品競爭能力、成本與員工利益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使職工真正樹立成本競爭觀、成本效益觀,學習邯鋼「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先進經驗,更好地推行全面成本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2、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形成全員抓成本管理的網路
企業的各級領導幹部要像八十年代推行全面質量管理那樣,下大力氣,花大功夫推行全面成本管理,才能抓出實效。為加強全面成本管理,企業應組建成本管理機構,配備精幹、得力人員,堅持專業管理和群眾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形成全員抓成本管理的網路,使成本管理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真正形成人人關心成本的新局面。
3、運用科學的方法推行全面成本管理
科學技術可以大幅度地降低成本。企業可以通過科技開發,對影響成本較大的因素進行技術攻關,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可以採取開現場會、辦培訓班等形式,對職工進行全面成本管理的培訓,使大家掌握降低成本、加強成本管理的方法。我們既要宣傳過去在企業行之有效的一些成本管理經驗和方法,又要介紹一些國內、國外先進的成本管理理論。據國際失業與就業委員會與中國國際人才發展交流協會的調查測算,中國加入WTO後,每年國內生產總值將提高近3個百分點,相當於300多億美元,而國內生產總值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又可帶來400萬個就業機會。然而,加入世貿所產生的影響並不均衡。就時間分布看,近期造成的沖擊較大,從部門看,對缺乏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沖擊更大。因此,我們要加強「量本利分析」、「目標成本管理」、「全面經濟核算」、「成本策劃」、「價值工程」、「線性規劃」、「網路計劃技術」、「財會電算化」等知識培訓,學習西方戰略成本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並鼓勵職工結合企業實際運用這些方法,加強成本管理。
4、制定切實可行的全面成本管理方法
從成本管理的角度看企業產品成本高、經濟效益低的原因,主要是責任不清,措施不力,管理不嚴等。企業應針對這些問題,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保證體系,實現成本費用管理目標責任制,從廠長(經理)到科室、車間班組、個人都承擔成本費用的責任,將成本費用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建立橫向分解落實到企業內部有關科室、縱向落實到車間班組個人的管理網路,並把成本管理目標責任制同經濟責任制掛鉤,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把目標成本完成好壞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獎優罰劣,形成企業算總賬、車間部門算分賬、班組算細賬、個人算小賬、全廠一盤棋的體系,一級保一級,人人有指標,個個抓落實還可以採取成本倒演算法制定成本指標,堅持高標准、嚴要求,步步擰緊螺絲,擠干水分,做到有效產品成本到位,無效產品停止生產。還要加強成本和效益的審計工作,對違規違紀、弄虛作假、虛報瞞報、亂擠成本的行為做出嚴肅處理,保證成本的真實性。
E. 如何建立全成本獨立核算的工作機制
成本控制實際上是一個全員參與、個體控制的過程。說它全員參與是指企業的每一個人都會影響成本控制的結果,但成本控制的重點不是這些單個的個體,而是這些個體的直接領導者--作為"兵頭將尾"的部門經理們。 現代企業對部門經理的職能界定上最主要的一項就是:對本部門的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如果部門經理們真正對本部門實施了有效的成本控制,實際上就實現了整個企業的成本控制目標。 因此實行以部門為單位的"部門核算"方法是一個有效的工具。 部門核算是一種針對部門進行的經濟控制考核方法,也是一種充分授權部門經理的經濟核算方法。主要內容是:對各部門下達全年度的成本、利潤指標,在這個指標的控制下,部門經理可以自行決定本部門收支項目,公司指定財務、行政、審計等部門(或者是一個專門的項目小組)定期對其進行監督檢查、費用稽核,定期進行公布,年終進行匯總,兌現獎懲,部門經理在整個部門的費用上有充分的自主權,但同時也承擔完全的責任。 為刺激部門經理和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一般的核算辦法中都包含這樣的信息:凡年度成本低於預算、利潤高於預算的部分按比例進行獎勵,獎勵的方法是按照一定比例進行部門提留,反之進行相應懲罰。年度費用的控制結果將直接影響部門經理下一年度的薪資待遇,企業通過對部門經理的控制、員工本身的控制意識增強以及員工--部門經理間的自覺監督實現了成本控制的目標。 部門核算的指標包含經濟收支但不局限於此,可以有其他指標,比較常用的有:薪資、嘉獎、員工帶薪休假等; 部門核算優點是充分授權部門經理,極大地調動了中層管理人員、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心,成本利潤與個人(部門)利益掛鉤,每個部門、每個主管、每個員工都會密切關注成本利潤,追求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潤,從而實現公司經營成本降低和利潤最大化。 可以說部門核算解決了兩個問題:部門主管不管和沒有依據管的問題,沒有制度就沒有執行的依據,部門主管怎樣來管?為什麼管?往往會導致這樣的問題:部門主管做"好好先生"--只要員工申請就簽字,或者部門主管想控制,但有依據嗎?沒有。 實施部門核算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問題是:怎樣確定部門的預算,預算高了失去核算的意義,預算低了部門會難以運轉,關鍵是確定這個"度",要想處理好這個問題,關鍵的就是發動財務、行政部門(成本運行部門)的力量,同時在制定這個指標時考慮縮小執行周期,比如一個季度。在第一、二個(甚至更多)考核周期內依照實際進行微調,需要一段試運行。 具體的預算指標的確定方法及比重: 1、人員辦公費用70%; 2、設備設施維護(折舊)25%; 3、其他不可預見支出5%; 綜上所述,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務就是:明確部門經理的職責許可權,將其對本部門費用的成本控制任務作為考核和監督部門經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來明確說明,通過部門經理的控制以及員工的普遍監督達成目標,實現公司內的"成本控制"目的。 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的成本控制,一般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的費用控制難題,這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常有裨益。
F. 如何實行全員成本管理
實行全員管理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考慮,其中一方面,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於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應該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市場需求分析、相關技術的發展態勢分析,以及產品的設計;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護及處置。另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非物質產品日趨商品化。與此相適應,成本管理的內涵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資本成本、服務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MBA、EMBA及CEO必讀12篇等商管教育均將成本管理包含在內。成本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系統而全面、科學和合理,它對於促進增產節支、加強經濟核算,改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G. 公司的全面成本分析應該怎樣做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
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
,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
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
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
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
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
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
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
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
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
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
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
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
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
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③標准工資和工時定額的設定方法是否妥當?
④是否做過必要的差異分析?
⑤多餘的二線人員是否進入一線工作?
(3)車間經費分析要點
①車間經費預算編制的狀況如何?其預算是否有彈性?
②標准值的確定是否妥當?
③是否積極地控制實際發生的車間費用?
④在差異分析後是否作出必要的處理?
(4)企業管理費分析要點
①管理費中各部分費用是否必要、是否合理?各部分費用的結構是否合理?
②管理費的預算和企業的需要是否平衡?
③管理費的使用是否嚴格按照預算執行?
④是否定期對實際使用中的差異進行分析和尋找原因,並提出必要的糾正措施?
如果要更徹底地了解影響成本項目的原因,還可以對管理費用的各個具體項目再做分析。對於不同
行業,有些費用或許不存在,比如,對於信息服務、軟體、互聯網、公關、媒體等行業的企業,車間的
經費則不存在,可能會換成其他項目費用,比如,印刷、刻錄一類的費用名目。
二、成本的形成過程分析
企業的實際總成本、各經營領域的實際成本和各單位產品的實際成本均是在投入、轉換、產出過程
中形成的。
第一,描述與成本水平問題有關主要工作流程的現狀(預計的)。
各部門、各項工作均有工作程序(例如,設計部門從新產品的經濟、技術可行性研究分析開始,直至
產品設計定型的流程,備件從接受訂貨、制定計劃,直至生產、庫存、發運的流程)。
第二,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其基本方法是:運用價值工程的方法對於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進行分析。具體分析關鍵環節的要點
如下:
(1)描述部門功能
①該部門在組織機構中將處於何種地位?
②該部門會由哪些工作人員組成,以及人數多少?
③該部門將承擔的任務或功能有哪些?
④該部門的每項功能將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以人/年計算)?全部功能將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
(2)描述部門各功能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①每個功能各由哪些活動組成?活動方式是什麼?
②每個功能將提供什麼產品或服務?
③每個功能的產品或服務將向誰提供?哪些部門是其「用戶」?什麼時間可能提供?頻率會是多少?
④每個功能會與上游哪些「供應」部門發生聯系?輸入要素是什麼?
⑤每個功能的承擔者是誰?其人數與姓名?所需用的工作時間是多少人/年?
(3)描述部門各功能的成本
①每個功能的人工費用將是多少?
②每個功能的設備費用預計是多少?
③每個功能的辦公用品、辦公設備費用預計是多少?材料、工具費用是多少?
④每個功能的其他費用可能還有哪些?分別是多少?
⑤每個功能的年總費用是多少?
⑥部門各功能的年總費用是多少?
H. 完全成本法下銷售成本怎麼算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收入-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利潤
完全成本法」,也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實用性
採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雖然固定性製造費用只是同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有關,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聯系,但它仍是產品最終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應當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這樣就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缺點
不利於成本管理 由於完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給成本管理帶來了問題: 一是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計算工作量,影響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和准確性; 二是產品成本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使成本控制工作變得復雜。
全成本法是一種生產導向型成本法。由於固定性製造費用在短期內往往不會發生變化,單位產品固定製造費用與產量成反比關系,即產量越高,單位產品固定製造費用就越低,單位產品成本也就越低,這會刺激企業生產更多的產品來降低單位產品成本。此法下的產品成本符合傳統的成本概念及會計准則。
I. 如何做成本
成本核算程序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生產費用支出的審核。對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支出,應根據國家、上級主管部門和本企業的有關制度、規定進行嚴格審核,以便對不符合制度和規定的費用,以及各種浪費,損失等加以制止或追究經濟責任。
(2)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開設產品成本明細賬。企業的生產類型不同,對成本管理的要求不同,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也就有所不同,應根據企業生產類型的特點和對成本管理的要求,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和成本項目,並根據確定的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產品成本明細賬。
(3)進行要素費用的分配。對發生的各項要素費用進行匯總,編制各種要素費用分配表,按其用途分配計入有關的生產成本明細賬。對能確認某一成本計算對象耗用的直接計入費用,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資,應直接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及其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賬;對於不能確認某一費用,則應按其發生的地噗或用途進行歸集分配,分別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廢品損失」等綜合費用賬戶。
(4)進行綜合費用的分配。對記入「製造費用」、「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和「廢品損失」等賬戶的綜合費用,月終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進行分配,並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以及有關的產品成本明細賬。
(5)進行完工產品成本與在產品成本的劃分。通過要素費用和綜合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的分配,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均已歸集在「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賬戶及有關的產品本明細賬中。在沒有在產品的情況下,產品成本明細賬所歸集的生產費用即為完工產品總成本;在有在產品的情況下,就需將產品成本明細賬所歸集的生產費用按一定的劃分方法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劃分,從而計算出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6)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品種法、分批法下,產品成本明細賬中計算出的完工產品成本即為產品的總成本;分步法下,則需根據各生產步驟成本明細賬進行順序逐步結轉或平行匯總,才能計算出產品的總成本。以產品的總成本除以產品的數量,就可以計算出產品的單位成本。 [編輯本段]房地產開發成本核算程序房地產開發成本的核算是指企業將開發一定數量的商品房所支出的全部費用按成本項目進行歸集和分配,最終計算出開發項目總成本和單位建築面積成本的過程
開發產品成本的核算程序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核算開發產品成本時應遵循的步驟和順序。其一般程序是:
1、歸集開發產品費用
由於開發規模的不同,房地產開發的成本歸集對象也是不同的。對於小規模的開發,如單幢或幾幢房屋的開發,這個問題比較容易解決,可以將全部開發量作為成本歸集對象,設立一個成本核算單位。但是對大規模的開發,如街坊改造或小區開發,就必須科學地確定成本歸集對象。在這種情況下,成本核算不能過細(台以單幢為單位),因為許多直接開發費用很難分攤到每幢房屋,這樣做勢必會增加工作量,使核算工作繁瑣化。相反,成本核算也不能簡單地以小區為核算單位,因為一個小區從開始建設到完全建成往往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而其中所開發的商品房卻是陸續完工出售的,這樣做勢必使成本核算資料滯後,失去其成本結算和管理上的作用。本文以為:應該以房地產開發項目的工程內容和工期進度作為確定成本歸集對象的主要依據,對大的開發項目應該按不同的開發期進行分塊,便於費用的歸集和成本結算,充分發揮成本核算的作用。
(1)在項目開發中發生的各項直接開發費用,直接計入各成本核算對象,即借記「開發成本」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貸記有關賬戶。
(2)為項目開發服務所發生的各項開發間接費用,可先歸集在「開發間接費」賬戶,即借記「開發間接費」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貸記有關賬戶。
(3)將「開發間接費」賬戶歸集的開發間接費,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計入各開發成本核算對象,即借記「開發成本」總分類賬戶和明細賬戶,貸記「開發間接費」賬戶。
通過上述程序,將應計人各成本核算對象的開發費用,歸集在「開發成本」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之中。
2、正確劃分成本項目
客觀地反映產品成本的結構,便於分析研究降低成本的途徑。按現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開發成本」作為一級成本核算科目,企業應在該科目下,根據自己的經營特點和管理需要,選擇成本項目,並據此進行明細核算。選擇成本項目不能太多,對於發生次數較少、特別是單筆發生的費用,應盡量合並。而對金額較大、並陸續發生的費用應單獨設立科目核算。
為核算開發企業的開發成本,企業可根據其本身經營開發的業務要求,設置下列賬戶:
(1)「4301開發成本」賬戶。
本賬戶核算房地產開發企業在土地、房屋、配套設施和代建工程的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本賬戶借方登記企業在土地、房屋、配套設施和代建工程的開發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貸方登記開發完成已竣工驗收的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借方余額反映未完開發項目的實際成本。本賬戶應按開發成本的種類,如「土地開發」、「房屋開發」、「配套設施開發」和「代建工程開發」等設置二級明細賬戶,並在二級明細賬戶下,按成本核算對象進行明細核算。
(2)「4302開發間接費」賬戶。
本賬戶核算房地產開發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為開發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工資、福利費、折舊費、修理費、辦公費、水電費、勞動保護費、周轉房攤銷等。本賬戶借方登記企業內部獨立核算單位為開發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貸方登記分配計入開發成本各成本核算對象的開發間接費。月末本賬戶無余額。本賬戶應按企業內部不同的單位、部門(分公司)設置明細賬戶。
按現行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會計制度規定,間接費用應作為期間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本文認為,這樣處理,對部分費用來說,有悖於會計的配比性原則。該原則要求:企業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聯的成本、費用,應當在同一會計期間內予以確認和計量。比如,為項目貸款而支付的利息以及項目的前期銷售費用,這些費用的特點是數額較大、受益對象明確,如果在受益對象實現銷售之前,就將其列入損益類科目進行核算,勢必會形成虛假的財務成果,不能客觀地反映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
3、計算並結轉已完開發產品實際成本
計算已完開發項目從籌建至竣工驗收的全部開發成本。並將其結轉進入「開發產品」賬戶,即借記「開發產品」賬戶,貸記「開發成本」賬戶。
4、按已完開發產品的實際功能和去向,將開發產品實際成本結轉進入有關賬戶。
即借記「經營成本」、「分期收款開發產品」、「出租開發產品」、「周轉房」等賬戶,貸記「開發產品」賬戶。
房地產開發成本核算的最終目的是計算出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可銷售面積的開發成本,以便企業結出經營利潤。可是現在房地產開發企業較普遍存在的現象是重視工程決算而忽視項目決策,因為工程決算在施工完成後進行,時間性比較明確,而且涉及到工程款的支付,比較實際,不易拖拉,而項目決算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顯得遙遙無期,比如小區個別配套沒有完成(不影響銷售),計劃中的公建設施暫時不能實施,或者押金的收回久拖不決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整個開發項目的完全建成,進而影響項目決算。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本文以為完全可以通過「預提費用」科目將尚未實施的工程預算預提計入成本,以便項目決算能按計劃進行,以後待工程完成後再按實際支出調整項目成本。由於這部分工程內容通常在項目總投資中所佔的比例很小,所以對項目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一般不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J. 什麼是製造成本什麼是全部成本二者有何區別 有沒有自己總結的 ,不是百度的
有區別的,製造成本是購買原材料所費資金,而全部成本則比較廣,它不僅包括製造成本,還包括其運往銷售地的運費和其他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