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大學教育投資成本有哪些
擴展閱讀
我的世界怎麼把鑽石加速 2024-11-17 22:55:26

大學教育投資成本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3-01 19:01:48

A. 學校的成本有哪些

大學收的基本的費用就是學費和宿舍費,一般每學年費用在6000元以內。

除此之外,還有電費、水費、軍訓費、軍訓服裝費、保險費、班費等。這方面學校間差異較大,繳費種類、繳費金額會有較明顯的差距。

個別學校學生需自行繳納電費、熱水費等。書費一般也是由學生繳納,但一般不算在學費里,是要額外收取的。大一新生開學時參加軍訓也要繳納相關費用。每學年需交保險費,學校統一購買醫療保險等項目。

教育成本

教育的直接成果是培養出各種不同熟練程度的勞動力和專門人才。節約勞動時間的規律要求較少的教育勞動投入,獲得較多的教育產出,從而要求研究教育成本,進行教育成本核算

用公式表示為: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間接成本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有兩個構成要素,一個是來自學生方面的成本,一個是來自非學生方面的成本。西方有的學者認為,教育成本有教育服務成本和教育機會成本構成。

B. 你攻讀大學學位的機會成本有哪些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則是指大學教育資源在用於提供教育服務、培養學生時,所放棄的用於生產另一種產品的產量的價值。它是與教育實際成本相對應的一個概念。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可分為公共或學校的機會成本和個人機會成本。前者指教育資源因投入教育而損失的利益,包括房屋、建築、土地等資源資產的租金,非資本投入的資金收益(利息、投資收益)等;後者指個人因上學而放棄的收入、個人為接受教育而投入的資金及所損失的其他收益。

C. 辦學成本和教育成本、教學成本有什麼區別呢~~希望能得到大家幫助~~盡量得通俗易懂,回答好的話還有加分

辦學成本和教育成本、教學成本的關系,辦學成本包括教育成本等費用,而教育成本又包括教學成本等費用。可以說,它們是從大到小的分類。

詳見下面資料

1)哪些因素會導致高校辦學成本增加?
學校的地理位置-地皮成本
教學質量-花錢請名教
學校環境-花錢搞裝修
管理人員的多少-都是要工資的
還有各地的辦校注冊 水電 稅收 等都不一樣都需要考慮!
不過可以看當地的生活水平 各地學費都不一樣 可以適當的提高學費收入來減輕壓力,我說是適當啊不要亂來!

2)什麼是教育成本
教育成本是指從事教育活動所耗費的社會資源的總集合,其多寡之衡量通常要全部摺合成貨幣來加以計算。

教育成本的特點[1]
一、教育成本的主體是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又稱為人力資源成本,包括人力資源的引進成本、開發成本和人力資源的使用、管理、維護成本等方面的內容。按照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的觀點,就一般意義上講,人力資源成本包括人類在教育、保健、為取得良好的就業機會而進行的國內遷移所花費的支出,以及接受教育的成年人、接受培訓的工人所放棄的收入和其他提高人力質量的投入的總和。

教育機構及其各級各類管理和維護人力資源險、工資、福利、使用、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員成本占成本的絕大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與資本密集型產業相比,其生產率的增長一般較慢,並且是有極限的。以汽車產業為例,從過去年產幾千輛汽車,到現在年產幾百萬輛,生產效率提高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但勞動密集型產業生產率的提高不可能像汽車那樣。盡管班級授課制產生之後,教育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但其幅度是有限的。而且從目前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看,為了提高教學質量,降低生師比,縮小班級規模似乎是一種改革的趨勢,其結果是教育所耗費的人力成本不斷上升。

二、教育成本管理不以盈利為目的

教育部門的成本管理與企業的成本管理不同。企業消耗的成本必須能夠盈利,並且要以最少的費用獲得最大的利潤為目的,一個企業沒有盈利,很快就會破產和倒閉。而學校是非營利性機構,教育成本管理不以盈利為目的。即使私人提供教育經費,興辦學校也不應以盈利為目的,收費可以高些,但也只能略高於投資,這同經營普通產品不一樣。就是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也沒有一個國家把教育當作營利性事業。如美國可稱得上是市場經濟發展最完善的國家,但被美國社會和政府認可的大、中、小私立學校一般都是非盈利性的,公立學校更不必說。但在我國對此卻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是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國家正在大力提倡和鼓勵發展民辦教育。因此,不少企業家紛紛投資教育,這些民辦學校的興起,既改變了我國教育長期以來單一的國有體制,又對現有教育資源不足起到了良好的補充作用。但遇到的問題是:對投資教育的社會團體或個人來說,除了捐贈部分以外的那些投資是否可以有回報,如果有回報,是否違反了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原則呢?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的有關規定,在目前情況下,由於教育資源不足,國家又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資金來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對於政府以外的投資者,一是要鼓勵,因為,我們的教育需要更多的投資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二是要求他們不能以盈利為目的,因為教育雖然是產業,但它首先應該是公益事業,投資教育首先要想到的應該是為公益事業作貢獻;三是要允許他們有一定的回報,投資者投資教育獲得政府所允許的投資回報,不能算以盈利為目的。政府可以依法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決定投資者最高的允許回報率,如略高於銀行的利息率,決不容許他們有暴利,這仍然是堅持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原則。

三、教育單位成本呈遞增趨勢

從教育本身來看,教育是一個單位成本遞增的事業,教育單位成本遞增有其必然性。所謂遞增,就是教育培養每一畢業生的平均費用是不斷增長的。這是因為:第一,教育投資,主要用於支付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學生的助學金、獎學金等,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必須支出更多的教職員工的工資、福利等費用,學生的助學金、獎學金也會隨經濟發展而增長。第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培養質量更高的人才,培養這樣的人才必然要有更多的耗費。此外,教育產業與一般產業的不同之處在於,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員多數為素質較高的專業人才,而這些人才也正是其他部門和行業所需的人才,教育部門與其他行業的人才競爭更為激烈,教育部門的勞動力成本自然要上升。第三,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環境和條件必然要不斷改善,儀器設備也要不斷更新,這也就需要更多的投入。所以,教育的單位成本必然要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而增長。這同物質產品的生產不一樣。物質產品的生產發展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其單位成本就會降低。而教育的單位成本則是遞增的。第四,不斷深人的教育改革強調教育要增加學生的體驗機會,增加學生對知識創新方法與過程的掌握,重視學生主體在知識建構過程中的作用。這樣一種教育改革趨勢也會增加教育的單位成本。教育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教育的單位成本應當是遞增的,在校學生人均教育費用應逐年增長。

教育成本的分類[1]
一、教育的貨幣成本和機會成本

教育的貨幣成本為直接用於教育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摺合成貨幣表示的貨幣總額。一般分為社會貨幣成本和私人貨幣成本。社會貨幣成本主要是指政府直接支付的教育費用,以及社會集資、捐資的經費;私人貨幣成本主要是指學生右人及其家庭直接支付的教育費用。

機會成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機會成本是為達到特定的目標而失去或放棄的資源的價值。例如,用於教育的資源如果不用予教育,在其他最佳的使用狀態下的價值。狹義的機會成本是為達到特定的目標而損失的價值。如學校的固定資產損失的利息或租金收入、學生因上學而放棄的收入等。教育經濟學中的機會成本通常是狹義的機會成本。當然,因上學而放棄的收入對城市和農村的孩子來講,其差異是較大的,在農村家庭,決定孩子是否上學,不得不考慮到農村的兒童也是家庭的基本勞動力或輔助勞動力,也可以為家庭帶來一定的收益,所以農村的孩子在上學時,不僅面臨時間的機會成本,還面臨著由於上學而不再為家庭帶來收益的損失;而城市的孩子由於無事可做,損失的僅僅是時間。因此農村孩子教育投入的機會成本大於城市兒童教育的機會成本,農村家庭不太願意送子女受教育。

二、教育的社會成本和私人成本

教育的社會成本,亦稱「教育公共成本」。它是指國家和社會培養每名學生支付的全部費用,包括社會直接成本和社會間接成本。社會直接成本主要包括各級政府對教育支付的全部費用;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集資、捐資、捐贈支付的教育費用。社會間接成本主要包括達到法定勞動年齡段的學生如不上學而就業時國家可能獲得的稅收;教育所使用的土地、建築物、設備,如不用於教育而用於其他方面可能獲得的利息、租金收入(機會成本);用於教育的土地、建築物、設備免除或可能課征的稅收。

教育的私人成本,亦稱「教育的個人成本」。它指培養每名學生由學生本人、家庭、親友支付的全部費用,包括個人直接成本和個人間接成本。個人直接成本主要指由學生本人、家庭、親友為學生受教育直接支付的學費、雜費、書籍文具費、文體費、交通費、住宿費、生活差距費等;個人間接成本指達到法定勞動年齡的學生因上學而未就業可能放棄的就業收入,即機會成本。

三、教育的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教育的直接成本指社會與受教育者個人直接支付的教育費用。它又可分為教育的社會直接成本和教育的個人直接成本。教育的社會直接成本,指各級政府通過財政支付的教育費用,各種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集資、捐贈支付的教育費用;教育的個人直接成本,指學生本人、家庭、親友為學生受教育直接支付的學費、雜費、書籍文具費、文體費、交通費、住宿費、生活差距費等。

教育的間接成本指社會與受教育者個人間接支付的教育費用。它又可分為教育的社會間接成本和個人間接成本。教育的社會間接成本,指教育使用的土地、建築物、設備等如不用於教育而用於其他方面可能獲得的利息、租金收入,或用於教育而免除的稅收,達到法定勞動年齡的學生如不上學而就業時國家可能獲得的利息或收入。教育的個人間接成本指達到法定勞動年齡段的學生因上學而未就業可能放棄的就業收入。

四、教育社會平均成本和個剮成本

教育社會平均成本指培養一名學生社會平均的費用。由同一時期,一國或一地區培養每名同級同質學生的平均費用構成,如一國或一地區培養每名同專業同質大學生的社會平均費用,培養每名中學生、小學生的社會平均費用等。由於水平不同,不同學校培養每名同級同類同質學生的費用,即教育個別成本是不相同的。因此,教育個別成本低於或高於教育社會平均成本,表明教育投資使用效率的高低。

教育個別成本是指某一學校培養每名學生的費用。社會上總是有許多學校培養相同教育級別和類別的學生,由於他們的教育總投入量、教育管理水平不盡相同,培養每名同質的學生的費用也不相同。他們培養每名同質同類學生的費用,可能等於、高於或低於社會費用,表明他們教育投資使用效率的高低。

五、生均教育成本和邊際成本

生均教育成本是教育成本的綜合指標之一,指平均每名在校生所分擔的教育費用。可以學年表示,也可以全期表示。廣義指在同等教育條件下為實現或達到相同教育目標,培養一個學生所需的社會平均教育費用,即教育社會平均成本。狹義可以同級同類教育的每一所學校或教育實體在校生每人平均教育費用表示,即教育個別成本取決於教育投資總量、在校生人數和學制年限以及教育管理水平,最終取決於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一般而言,生均教育成本是呈上升趨勢的。

教育邊際成本,亦稱教育增量成本。它是根據增加1個學生導致總成本的增加量來估算的,因增加1個學生而追加的成本叫邊際成本。西方教育經濟學對於教育邊際成本和邊際效益的研究在於提高教育投資的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邊際效益小於邊際成本,不應追加教育投資;邊際效益大於邊際成本,應追加教育投資。這一理論在經濟利益限度內,是人們進行教育投資決策的依據。當教育投資充足時,應使教育投資的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效益;當教育投資不足時,理論上要求各級各類教育投資收益率相等,即在各級各類教育投資收益率不等的條件下,作出對各級各類教育投資的選擇,以求教育投資收益最大化。

生均教育成本和邊際成本之間的關系在不同的學校之間是不同的,並且隨著成本函數的形式而定,即成本和規模之間的關系。顯然,如果入學人數增加,教育總成本也將增加,但生均成本和邊際成本隨著學生人數的變化可能增加,也可能減少或保持不變。生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由於入學人數的增加而出現上述三種情況的原因是:在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中,一些成本是固定的,而另一些成本是隨著學生的規模或人數而變化的,生均成本和邊際成本隨學生總人數增加而變化的情況取決於大多數成本是固定的還是可變的,取決於所有資源是被充分利用還是有所閑置,這就意味著不需要追加固定成本就可增加學生人數。

當然,成本是固定的還是可變的,取決於時間限度。從短期來看,教師和校舍一樣是固定的,而書籍的數量、文具和其他一些設備隨學生數而變化。從長遠看,聘用教師的人數可以是變化的。因此,短期的教育邊際成本大概比長期的邊際成本要低。增加學生導致的額外成本也取決於變化的大小,也許增加1個學生,不大可能增加額外成本,但若要增加50或100個學生,其額外成本的增加則是完全可能的。

六、教育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教育的固定成本與教育變動成本相對。這類成本的特點是: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學生數量的范圍內,其費用發生總額不隨學生數量的增減而變化,保持相對穩定。例如,學校的校舍、教學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固定資產及其按照規定計提的折舊費和修理費,以及學校許多項目費用發生總額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這些費用就屬於教育的固定成本。但是,教育的固定成本只是相對穩定不變,當培養的學生人數超過一定數量時需增加教育固定資產,如擴建校舍、增添設備或對原有固定資產進行更新改造,這時成本會相應地增加。教育固定成本是指固定的總費用。每個學生的平均固定費用隨著培養的學生數量的變動而變動,即單位固定成本隨學生數量增加而降低,隨學生數量減少而提高。將教育成本劃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對於加強教育成本管理,形成教育規模經濟,提高教育投資經濟效率具有重要作用。降低生均固定費用,可在保證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學校現有資源,盡量擴大在校生人數。

教育變動成本與教育固定成本相對。這類成本的特點是: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其費用發生總額隨學生數量增減而變化,而單位學生分攤的這類費用卻是相對固定不變的。這部分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和納入正式編制的教師的獎金、超工作量報酬以及不納入正式編制的代課教師、兼職教師的工資;人民助學金與獎學金、在職學習的學生工資、職工福利費;用於教學科研生產實習的動力(電、煤氣)、燃料、材料費,教科書及教學用品費;按各級各類學校學生規定標准應配備的其他物資條件發生的費用等。其中一些費用雖然也隨學生數量變化而變動,但不成正比例變動,這部分費用稱為半變動費用。對於半變動費用可根據歷史統計資料用高低點或最小二乘法把它劃分為「變動」與「固定」兩部分。將變動成本作這種細分有利於作好成本計劃、分析和控制,明確各成本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以採取不同措施降低成本。降低教育變動成本,可從降低每個學生的耗費定額著手。

七、教青的資本成本與經常成本

教育的資本成本與經常成本是根據成本支出的時間來劃分的。根據西方教育經濟學的解釋,資本成本是指用於較持久的項目支出,如土地、建築物、設備等,投資較大,使用年限較長(一般在1年以上)。其價值一次全部墊支,在教育活動中因磨損、折舊而逐漸減少。其實物形態在報廢和更新前保持固定不變。教育經常成本是指財政年度內由教育的經常支出而發生的成本。其費用(成本)多少隨學生數量多少而變動。學生人數越多,成本支出越大。在中國,稱「教育經常費」,包括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比較教育成本,在其他條件相同下可按教育經常成本計算。

此外,從教育成本的性質和用途劃分,可分為物質成本和人員成本;從教育成本考核的角度可分為社會總成本、部門成本和單項成本;從成本核算的角度可分為生均教育成本和生均全期教育成本;以貨幣標准來劃分,可分為貨幣成本和非貨幣成本等。

3)教學中要關注成本
聽課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課堂安排了很多內容,但是真正落實的卻是很少;課堂上的練習很多,但是真正有用卻很少,講到位的就更少;課堂上學案內容多,環節也很完整,但是很多都沒用好;教師整節課自己講得很豐富,講得滴水不漏,但能夠讓學生聽的卻是很少、吸引學生聽的卻是很少。總之,我覺得現在教學中成本很高:投入很高,但產出卻是沒那麼理想。

產生這一問題最根本的有兩點:一是教學目標不明確。這也是在前面的博文反復提到的問題。目標模糊,教師心裡就沒有一個標桿。每節課要做什麼,要做教到什麼程度,教師就只能跟著感覺走。結果只能是把很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沒用的地方,要真正重點培養的內容卻是蜻蜓點水。二是不能較好地按教育教學規律開展教學。比如教學中的主體性問題:課堂上教師還是主角,只管自己使勁地表演,學生當群眾,只有被動地收聽收看;比如策略運用不當的問題:有些不適合探究的內容拿去很認真的探究,有些該做實驗卻沒很好地做實驗等等。不能按科學規律做事,當然效果不佳,只能事倍功半了。

高成本的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受害者。教師自己因此要多准備很多材料,很多練習,多講很多課。把自己累得身心疲憊,不小心就落下了職業病。這種教學對於學生的後果更是嚴重:辛苦就不用說了,效果又不好,結果把寶貴的時間給耽誤了。因此,希望教學中能有成本的觀念,既要考慮教師自身的成本,更要考慮學生的成本。防止出現以上問題,以盡量少的成本獲得更大的收益,對於學生對於自己都有好處。

D. 1試分析上大學的成本有哪些內容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以下答案全部來自網路,題目雖不難,但很多,而且我顯然寫不滿每題三百字,我自個兒的經濟法作業都是網路的。我只是剛好精神好而且你給的分也不少。第二,答案只是大致看了一下剪切了復制在一塊,段落之間銜接自己修改一下,有些不必要的內容我刪去了,但是可能還有的沒注意,自己改吧。三、你抄網路自創答案跟抄別網路網頁上的有什麼不同,反正都是抄,總歸要自己動動手的,而且修改病句之類的小學語文技能總具備的吧。四、選修而已,不要太苛求,字數滿了按時交了,怎麼都會給個及格分。怕雷同就每個段落前面加一句話,或者自己寫個開頭再加個結尾,選修的老師一般都不會特別較真。1、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升高到119.92。也就是說,每出生100名女嬰就相對應地出生將近120名男嬰,與正常值106相比有嚴重的偏離。其中在海南、廣東等省份,這一比例更高達130:100以上,這是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達到的比例。如果以此推算,20年後,中國將有三千多萬成年男子娶不到妻子。 有人認為,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是這一比例失調的主要原因,但為什麼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了多生男孩,而不是相反?值得關注的是,性別比高的區域並非僅僅在素有「重男輕女」習俗的農村,在城市中同樣存在。這種「男孩情結」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呢? 對父母來講,家庭財富增值的重要途徑就是對子女進行投資,培育人力資本,通過子女使自己的生產力得以延續。當家庭財力有限的時候,必須有選擇地進行投資,這時候,就遇到一個選擇投資對象的問題。到底把錢花在男孩身上,還花在是女孩身上呢?這種投資對象的選擇應該滿足家庭財富增值最大化的要求。 在傳統的農業社會,體力和持續力是財富生產的關鍵性因素。從事農業生產當然離不開體力,這方面女人處於劣勢。即使從事智力活動,如讀書考試,由於女人要擔負生育子女的任務,其持續力也比不上男人,男人更容易持續努力直至取得功名。因此在傳統社會,男孩的投資價值要遠遠高於女孩,把有限財力投到男孩身上符合進化意義上競爭效率的原則。 由於下一代家庭是由男女雙方共同組成,下一代家庭的收入分配必須體現一個「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這樣才能對男方父母的人力資本投資形成有效的激勵。而傳統上的男婚女嫁正是這樣一種制度安排,男方父母對下一代家庭的財富有了更大控制權和剩餘的分配權(有權利對下一代提出物質上和服務上的要求),而作為補償,男方父母會付給女方父母一筆固定的酬金——婚嫁彩禮。這樣一種婚嫁制度安排體現了一種效率原則,也揭示了重男輕女這一傳統觀念的理性根源。 雖然與傳統社會相比,現代社會的家庭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城市中,父母可能有了養老保險,父母已經可以在物質上不再依賴下一代了,而且生產勞動也越來越少地依賴體力,但城市中的重男輕女現象並不比農村少,城市中的新生兒男女比例同樣失調。原因在於,對父母來講,養育一個女孩所需付出的成本(包括物質上和精神上)可能遠遠超過養育男孩的成本——女孩出門更容易讓父母擔心;女大學生找工作的難度要遠遠大於男生;女性在職場競爭中還是處於相對劣勢;女性成功人士(如政治家和企業家)的比例還是很低……諸如此類的一系列的因素可能使多數的父母更傾向於要一個男孩。2、所謂「摩的」就是營運摩托車,因其方便快捷、收費低廉而在中國的廣大城鄉大行其道。但是,「摩的」安全性一直受到有關部門的質疑,認為正是大街小巷穿梭的摩托車嚴重影響了交通安全,因此,許多的大中城市早就禁止「摩的」營運.這一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禁摩」的收益是什麼?「禁摩」的成本是多少?收益大於成本還是小於成本?「禁摩」什麼收益?有人說可以起到環保的作用,因為摩托車的尾氣排放是城市空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這種說話顯然是張冠李戴,人們不乘摩托車就必定要多乘計程車,而計程車的尾氣排放量肯定是要超過摩托車的。還有人說,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因為減少了摩托車的亂行亂停亂放。這種說話有兩個方面經不起推敲,一是減少了「摩的」並不等於減少了「三亂」,因為改換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三輪車、計程車)同樣存在著這些現象,甚至於多了自行車和三輪車的亂行亂停亂放,反而把城市變得更不美觀(聲明:我並不反對騎自行車、三輪車,下同);二是在這種說法里,實際上是暗含了一種鼓勵大家都乘坐計程車的意思,並且認為計程車比摩托車更能提升城市的品味,我們為了美觀就可以取締一種相對落後的交通工具。如果這種說法也能成立的話,那麼我們為了城市的美觀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比方說不讓窮人進城,因為衣著不整的人都會影響城市的美觀;不讓窮人在街頭刷皮鞋、撿破爛,因為他們也都有損城市的形象;進而推廣之,我們還可以把窮人統統趕出中國去,這樣中國就變成了一個富裕的國家。然而,這種做法的荒謬性明眼人一看便知!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城市的進步總是要一部分人付出代價的,那麼我想問的是,為什麼總要窮人(騎「摩的」的人一般來說都是窮人)付出更大的代價?再退一步說,就算是為了美觀,那也應該取締自行車和三輪車,而不是取締相對比它們更漂亮的摩托車!其次看成本。第一項成本就是使大批的「摩的」從業人員下崗。第二項成本就是可能導致社會治安形勢的惡化。第三項成本是減少了人們出行的方便。第四項成本就是導致社會更加不公。第五項是「禁摩」行為本身的成本。為了「禁摩」,除了交警部門要增加警力增加開支外,不定期的檢查還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第六項增加了反腐敗的成本。如果沒有「禁摩」政策,交警對「摩的」的監督僅限於是否違反了交通法規,其處罰的力度只有幾十元,最多也就是數百元;而現今有了「禁摩」政策,警察的自由裁量權可就大了,一旦逮住私自營運的「摩的」司機,他可以罰你3萬至10萬元。你是願意被罰3萬還是願意被罰10萬?抑或私下塞他5000元,你就可以走人,你會怎麼選擇?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禁摩」政策成本是遠大於收益的!按道理這種政策是不應該出台的,那麼它又為什麼在全國各地都能順利實施呢?其中的經濟學原因就是實施部門的收益遠大於成本。這項政策一般都是由各地的交警部門提出來的,降低了交通事故率就是交警部門的成績,推行「禁摩」而獲得的罰款也是他們的額外收入,從其一個部門來看,收益遠大於成本,因此其推行的積極性源源不絕。然而,盡管有交警部門的全力以赴,市場的需求卻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一陣風似的運動之後,「摩的」再次重現街頭(只不過是營運形式更加隱蔽),真可謂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面對這種現象,政府應該進行反思,因為降低交通事故率並不是政府唯一的目標,提高就業率、促進社會公平、減少治安和腐敗案件的發生,也都是政府的職責所在。像這種使一個部門得利,卻使全社會的福利受損政策還是不出台為好!當然,由於行政決策成本的分散和危害顯現的滯後,往往使得決策人不能撥開迷霧看清真相,所以,行政官員還是要多懂一點經濟學為好,再在決策之前做一番成本收益分析也許就能克服其中的許多盲目性!3、為讀書無用,擺在桌面上的理由,就是大學生就業難。現在大學收費這么高,動不動就要農民幾十年的收入,教育已經蛻變成了一個單純的市場過程,沒有多少人有能力為了「興趣」或「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些奢侈的理由去讀書。對教育機構來說,它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對學生及其家長來說,他們追求的則是效用最大化。這個「效用」就是畢業以後的好工作和高收入。如果無法就業,則相當於買了一台不會製冷的冰箱,效用等於零,又不能退貨和保修,那當然就是「無用」。 現在我要追問的是:中國大學生占總人口的比例僅為8%,大大低於世界中、低收入國家24%的平均水平,更不用說美國的35%了,為什麼竟會出現這么嚴重的就業難呢? 在我看來,關鍵在於,由於一系列產業政策的失誤,中國在全球的產業分工中被鎖定在了一個低端加工業的位置,需要的僅僅是一些受過中等教育的藍領工人(有大學生頓悟:「讀太多書沒用,初中就夠了」),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白領工作崗位提供給大學生。 排斥大學生的機制是這樣發生作用的:為了盡快提高精英階層的消費水平,中國的消費品產業往往採取了直接從國外進口生產線的方式,結果使中國自身的裝備工業(即生產線的設計製造技術和成套設備技術)由於失去了市場而在整體上陷入困境,大量國企破產倒閉,大量的白領工作崗位也因此喪失。 理解了這些原因,我們就能夠明白讀書究竟為什麼會「無用」了;我們也就能夠明白說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他們「不能轉變觀念」,為什麼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可恥言論了;我們也能夠明白教育部門在專業設置、擴招與否上大做文章對解決就業難問題基本上是無濟於事的了8、經濟學就是講成本和收益問題,而讀大學也不例外,而對於農民而言,讀大學的收益率遠不如讀小學和初中,高中次之,大學最低,因為讀了初中,你可以識字、寫信、會算術,可以去城裡打工,而且生活上不會有什麼問題,而高中的唯一目的就是高考,所以讀高中沒有任何額外的收益,而大學呢,讀大學的成本更高,畢業後也不見得有工作,所以農民的家庭並不願意供孩子讀大學,因為對於農民的家庭而言,讀大學屬於成本更高、收益更小、風險更大、回收期限更長的投資類型。 由此,我想到了很多大學里成本和收益的關系。 第一,關於收益,為什麼與農民相比,城市的家庭更願意負擔孩子讀大學?或許因為與農民相比,城鎮家庭的收入更高,讀大學的成本相對於家庭而言,更容易負擔;或許因為收益更大,因為家庭優越的學生可能更容易在就業市場找到工作;或許是因為,對於城鎮家庭,大學的收益比高中要高,因為在城鎮,大學畢業生顯然要比高中生好找工作。 第二,如何認識讀大學的成本。如果問大家,讀大學的成本是什麼?很多同學都說,學費、生活費、住宿費、書本費。其實生活費和住宿費不應該算是成本,這些費用與你不上大學時在這方面的支出的差才是成本,甚至你不讀大學花費的可能更多,如果這樣的話,讀大學為你在這方面節約了成本,實際上,你讀大學最大的成本是機會成本,就是如果你不讀大學所帶來的收益。 第三,如何認識讀大學的收益。說到這里,我忽然覺著可能有的同學之所以在大學里不努力是因為他們是這樣認為的,可能在他們看來讀大學的收益是既定的,因為你看,一個大學就業市場上的工資水平並不取決於你個人的努力,這取決於專業的受歡迎程度、學校的知名度以及整個社會的經濟形勢。所以在收益既定的情況下,盡量減少支出是比較明智的決定,也就是不再追加投資了,能睡就睡會,能玩就玩會,反正不能學習。事實是這樣嗎?我覺著,如果就業市場的工資水平算是對大學產品的平均價格水平的體現,那麼對於個人而言,你學得越好,可能代表你產品的質量越高,人們願意為高質量的單位產品付出更高的價格,也就是奢侈品可能比低值易耗品有更高的收益率,所以在大學里繼續追加投資是應該的;另一方面,你學的越多,可能代表你單位產品的成本更低,因為你固定資產(學費及機會成本)的投入是一定的,反映到收益上,也許意味著更多的收益或者更高的競爭性。 所以,不管為什麼你做出了上大學這樣一個投資行為,你都要繼續追加投資,唯有這樣,你才能有可能收回成本。補充一句,何帆開玩笑說,所有人學習和所有人都不學習的結果是一樣的,對於一個達成默契的群體而言,都不學習是最佳的方案,但是事實上我們不可能達成這樣的默契,所以我們只有繼續追加投資。9、首先應明確的是,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而不是商品的成本決定的。如果供求狀況不改變,無論票價是高是低,乘客必須支付的「總成本」是不變的。在一票難求的情況下,乘客要麼就花上幾天時間擠在那裡排隊買票,要麼動用社會關系通過熟人買票,要麼多花點錢從黃牛黨手裡買票,這些「額外」的成本加起來才是乘客真正支付的「總成本」。黃牛黨之所以有利可圖,就是因為車票價格低於實際「成本」,有人願意花高於面值的價格來買。票價越低,黃牛黨的獲利空間越大,活動就越猖獗。他們賺的是本該由鐵路部門賺的錢,這也可視為國有資產流失的一種形式。鐵路部門將春運調價獲得的收入投入到發展鐵路建設中來,有助於緩解運力緊張的局面,市場經濟正是利用價格杠桿來分配社會資源的。 既然乘客支付的「總成本」實際不變,我們就會發現,保衛消費者權益的說法雖然聽起來很能打動人心,但是未必符合實際情況。春運期間乘火車不但票價上漲,服務還比平常更差,看起來是鐵路部門侵犯了消費者利益,實際上是因為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一塊蛋糕分得人多了,每個人所得份額自然減少。

E. 教育投資項目有哪些

現在經濟環境不好,很多行業投資都要謹慎。不過教育是世界上唯一不會衰敗的行業,這個方向是對了的。但是要投資學校,還是要有專業老師,師資力量要雄厚,教學方法要獨特才能獲取一定市場份額。只是從加盟代理、聘請老師、招收學員、教師房租租賃這些成本算下來看,投資成本不小,一般經濟實力還是要多考擦。
現在國家智慧教育和精準扶貧工作一致在倡導落實,跟這個有關的互聯網學生證你可以了解一下,如,中斗雲教育,他是中斗科技與華東師范大學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成立「華創業中心」傾力打造中國智慧教育項目;以實施行動帶動中國教育的進步,以不斷創新的實力引領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以高度團結的精神推動中國教育科技的成果轉化。
四川鉑斗科技負責川內渠道,細節,你可以去了解下。

F. 聯系實際說說個人的教育成本有哪些,可能的教育收益是什麼

個人教育投資的成本收益規律:在個人教育上投入的成本(即培養一個人才要花的錢)和培養出來後這個人能穿鑿的價值的規律。一般是以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個體的變化太過個人化。通過對整個群體(比如說中國人)中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劃分這類人群在受到教育時的整體平均花費水品,在對比這類人群在以後的生活中所產生的回報,然後根據這個數據得到的規律。 比如投錢養一隻母雞跟一隻公雞的錢是不同的(雖然都是雞。就好像都是教育,但是也有程度的不同,因此花費也不同),得到的回報也會不同(公雞不能產蛋。受到高教育的那群人往往能賺更多的錢)。 因此,研究整體樣本,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規律。但是這個規律僅僅適用於群體上,個體的變化是很大的,所以不能適用。

教育的直接消費效用,是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後知識、能力的增長,品行和價值觀念的養成等,這屬於教育的內部產出或內部效益。教育的間接消費效用,是指由於知識、能力的增長及良好的品行、價值觀等內部產出,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產能力、創造能力和文明程度,使受教育者在勞動力市場和社會活動中獲得更高的收入和地位,促進社會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諧。這種效應屬於教育的外部產出或外部效益。
從直接消費看,教育具有競爭性和排他性。增加一個學生,邊際成本不為零,會降低原有學生得到的教育服務水平,如平均受教師關注的程度會降低,生均校舍面積、圖書、儀器等教育資源會減少。在技術上學校完全有能力將教育的消費者(如不付費者)排除在學校或教室之外。因此,教育的直接消費具有私人產品的性質。

G. 舉例一個教育機構的投資及成本估算

摘要 教育培訓這個門檻投資不算高,以300-500平方的場地來參考,一般的城市在20-50萬的投資都算下來了。建議不要選擇毛坯房裝修辦學,成本高。

H. 投資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投資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製造費用成本,直接材料是指能構成產品實體或者有助於產品形成的各種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外購半成品、修理用備件、包裝材料、燃料等,不包括受託加工所收到的原材料、零配件以及生產中一般耗用的物料;直接工資是指直接從事產品製造的生產工人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和工資性質的獎金、津貼、勞保福利費用及各種補貼。不包括不直接從事產品製造的其他工人、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在車間或工廠管理部門、銷售部門工作的職工工資;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工資及工資附加費、折舊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攤銷、勞動保護費、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季節性和修理期間停工損失以及其他不能直接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費用支出。
拓展資料:
一、大學生常見投資理財方式
1.銀行儲蓄:到銀行存款是最基本的理財方式,大學生可以在銀行開一個儲蓄賬戶,將個人每個月的零錢存到銀行的儲蓄賬戶上。銀行儲蓄操作方便,只要個人開通了網上銀行,就可以在網上開通儲蓄賬戶,進行理財了。
2.余額寶理財:其實余額寶理財是網上理財的一種,只要個人有支付寶賬戶,就可以將個人的零錢存入余額寶,余額寶的年化收益4.55%,比銀行的收益高,且安全性也較高,適合資金較小的大學生進行理財。
3.微信理財通:微信理財通也是一種新的理財方式,這是基金理財的一種。微信理財可以直接在微信界面進入,注冊賬戶,綁定個人的銀行卡,就可以在微信理財通平台選擇自己中意的理財產品。

操作環境:iPhone xs,iOS14.7,微信版本號:8.0.16,支付寶版本號:10.2.38

I. 簡述教育投資的成本與收益

在教育投資的成本收益率分析中應注意的問題 對於教育的投資我們現在主要以高等教育作為分析對象。首先我們知道在教育 投資方麵包括了貨幣投資和非貨幣投資。而貨幣投資又分為了直接和間接兩個方 面,一方面是學費,書本費和學雜費等直接費用;另一方面則是選擇上學放棄工 作而由此損失的收入。非貨幣投資則是指上大學期間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例如對 未來的迷茫,面對巨大的就業壓力和競爭壓力等。

J.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有哪些請用經濟學回答

名詞解釋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英語為:opportunity cost,名詞,不可數。是指進行一項投資時放棄另一項投資所承擔的成本。選擇投資和放棄投資之間的收益差是可能獲取收益的成本。簡單的講,可以理解為把一定資源投入某一用途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利益。例:假如國債收益為5%,而投資股票收益為8%,放棄國債投資的機會成本為3%,即8%-5%=3%。

讀大學的機會成本

簡單的了解了機會成本的含義,接下來就要進入老師為我們布置的題目《讀大學的機會成本》。 讀大學是目前中國青年人面臨的非常普遍的問題,這主要是由於中國幾千年傳統的選拔人才的制度科舉制導致的一個重要的結果。在我國很多家庭和個人甚至是我們的國家都承認大學的學歷在青年人將來的事業和成才上的巨大幫助功能。客觀的說,我們在抨擊今天我們在讀的大學的制度的同時,不得不承認他在我們未來事業成功上的作用。至少一個出身名牌大學的大學生其就業是不成問題的,而且其在社會上獲得較高社會地位也是相對容易的。根據機會成本的含義我們知道在我們選擇讀大學的這項教育投資的同時放棄了這四年間有可能在社會上取得財富和地位的機會。而這種有可能在社會上取得財富和地位的機會就是我們讀大學的機會成本。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需要一定的付出的,因此讀大學也會存在成本。一個人讀大學的成本應該包含兩種,一是直接成本,就是大學期間的學雜費,二是機會成本,作為一名大學生,我當然知道讀大學的機會成本,然而我卻認為這種機會成本的付出是值得的,而且是有必要的。

也許有一些大學生在讀上大學之後會說讀大學沒什麼用,我覺得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顯然這些人有一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就在他們一邊埋怨大學埋沒了他們的才華,浪費了他們的青春的時候,卻又在就業時拚命的利用自己的學歷找尋好的出路。因此,我覺得大多數大學生對於投資大學還是很認可的。

我們讀大學就意味著我們不得不放棄一些事情,打個比方,如果我們不上大學,我們可以做其它的事情。例如參軍,經營小買賣,當演員等等。然而我們上了大學就可能損失的機會成本就是軍旅生涯帶給你的性格和體魄訓練,也可能是獨立經營鍛煉你的財富和經驗,也可能是演員可能取得的知名度。但是,如果我們讀了大學,那麼我們就獲得了可以深造學習的機會,可以提高自身素質的平台。我們可以認識更多可愛又聰明的同學,可以為自己將來的就業提供一個保障。我們用四年甚至再多上幾年的時間獲得了我認為值得的東西,這里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是我們再准備高考時就做好的抉擇。

此時此刻我應該考慮的是如何讓自己這四年的大學生活更有意義,而不是埋首埋怨這四年大學的機會成本。付出已經成為現實,怎樣將損失降到最低,如何最大的利用自己讀大學這項投資的優勢才是目前最為重要的事情。我決定利用在大學就讀的寶貴時間好好學習專業課知識,考得英語四六級證書,在時間和經歷容許下再考取一些與專業有聯系的證件。利用寒暑假時間外出實習,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為將來畢業求職做好准備。

老人言,人生最最寶貴的是青春的韶華,我們現在就是用自己的青春做賭注,賭我們的未來。每個人的青春都是平等的,然而青春過後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現在我放棄的我19歲到23歲這段時間可能在社會上獲得的金錢和名譽,選擇投資讀大學,我就不會為自己的決定後悔。我相信我的選擇沒錯,也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換言之,無論前路迷茫困苦,我都會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