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會計成本、經濟成本和機會成本有什麼關系
會計成本是指發生的成本,說白了就是用了多少記多少,不考慮因為選擇A 而放棄B 所產生的成本。
經濟成本考慮了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
⑵ 機會成本=經濟成本=顯成本+隱成本,對嗎對的話能舉個例子不
這句話是肯定是對的。我學的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用的國際教材,裡面明確寫了「total opportunity cost=implicit cost+explicit cost」.還有一個例題是一個人想開店,開店一年的租金和進貨成本是x,此外,如果開店,此人要放棄每年的工作收入y,則機會成本是x+y.
擔心和國內教材沖突我也去翻了國內教材高鴻業編寫的經濟學原理,裡面也講了機會成本等於現成本加隱成本。
在高鴻業的微觀第四版156頁上,有這樣的幾段話:
「生產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業的生產成本應該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理解。」
「生產成本可以分為顯成本和隱成本。」
也就是說,我們要從機會成本的角度來看生產成本。生產成本包括顯成本(廠商買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和隱成本(廠商自己有的且用於生產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按機會成本來理解,就是廠商買的要素的機會成本和廠商自有的要素的機會成本,兩部分機會成本加在一起就是生產這種商品的生產成本,也就是生產這種商品的機會成本(這個機會成本包括兩部分,一個是你買的,一個是你自有的)。以上大學為例,雖然我覺得用顯成本和隱成本來劃分不是很合適(個人觀點),但是如果一定要劃分的話,顯成本可以理解為上大學的學費、住宿費、生活費等等支出(這是你買的,錢方面的支出),而隱成本可以理解為不上大學、去工作可以獲得的收入(這是你自有的,體力、腦力方面的支出)。兩個加在一起才是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包括錢,包括人。 這個例子我是在人大的經濟論壇上看到的,具體的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寫的很詳細。
⑶ 簡述機會成本,顯性成本,隱形成本,經濟利潤與正常利潤之間的關系
機會成本就是:你如果不上這個大學去賺錢,可以賺到多少錢。比如說去工地打工,一天100元。
顯性成本就是:你上大學要花的生活費、學費、交通費等等。現在一般是8-20萬。
隱形成本就是:你上大學前、後請客送禮、買老師寫的書、錯過了創業的機會等等看不出來也不好說出來的花費。如果你現在讀的大學以後因為經營不善、誤人子弟、抱殘守缺而破產倒閉,那你也不敢到處說你讀的大學已經倒閉了。現在一般是2000-20萬。
正常利潤就是:你讀完大學後,找了份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2000元左右。
經濟利潤就是:你需要領這樣的工資工作20年,才有可能完全收回投入成本。
這就是中國一些大學必須倒閉的經濟學模型。
⑷ 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與機會成本和沉沒成本的關系是什麼什麼又是摩擦性失業,結構性失業呢
顯成本是指廠商在生產要素市場上作為自然人購買或租用所需生產要素的實際支出
隱成本是指廠商自己所擁有的且被用於該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那些生產要素的總價格。
生產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機會成本屬於隱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已經發生而且無法收回的費用。
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由於難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業,包括勞動力流動性不足或工種轉換困難所引致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是指經濟結構變化造成的失業,其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缺少技術或居住不便,是摩擦性失業的極端情況。
⑸ 機會成本會計成本經濟成本三者關系
成本一般來講就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代價。企業在會計核算時需要計算成本,此時的成本是會計成本,指廠商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按市場價格支付的一切費用,比如工資、材料費、機器設備折舊贊、水電費等。
經濟學中的成本含義有所不同,經濟學意義上的成本是一個經濟成本,除了企業實際花費的會計成本以外,還包含著機會成本的概念。機會成本指由於使用某些資源所放棄該資源其他用途的最高代價。
(5)機會成本和明顯成本是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涵蓋內容
1、使用他人資源的機會成本,即付給資源擁有者的貨幣代價被稱作顯性成本。
2、因為使用自有資源而放棄其他可能性中得到的最大回報的那個代價,也被稱為隱性成本。
前提條件
利用機會成本概念進行經濟分析的前提條件是:
1、資源是稀缺的
2、資源具有多種用途
3、資源已經得到充分利用
4、資源可以自由流動
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⑹ 機會成本 經濟利潤 總成本 顯性成本 隱性成本之間的關系弄不清
經濟利潤=總收益-經濟成本,注意,減去的不是機會成本,而是經濟成本。
經濟成本=顯性成本+隱性成本,其中隱性成本就是機會成本
⑺ 機會成本與一般成本的區別是什麼舉例說明
機會成本與一般成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而一般成本是指實際支付的貨幣成本。一般成本計量,在會計上有五種計量方式,即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以及公允價值。通常情況下採用歷史成本計量,即是指實際支付的貨幣成本。機會成本可能等於會計成本,也可能不等於會計成本。在完全競爭的條件下,機會成本等於會計成本;在商品或生產要素供應不足、實行配給的條件下,機會成本高於會計成本;在商品積壓或要素閑置的條件下,機會成本低於會計成本,甚至為零。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場主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大於養豬,而養豬大於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而一般成本只能是該場主所飼養的其中對一種動物的實際投入。
⑻ 什麼沉沒成本,明顯成本,機會成本,隱藏成本其定義和區別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機會成本在經濟學上是一種非常特別的既虛既實的一種成本。它是指1筆投資在專注於某一方面後所失去的在另外其它方面的投資獲利機會。
沉沒成本
相當於
明顯成本機會成本
相當於
隱藏成本
⑼ 什麼是機會成本邊際成本和它什麼關系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使用一種資源的機會成本是指把該資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後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邊際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