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企業監督成本包括哪些

企業監督成本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3-08 20:55:47

㈠ 企業成本核算應該包括哪些怎麼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成本核算方法如下:
1、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產品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在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認真執行成本開支的有關法規規定,按成本開支范圍處理費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的歸集與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產品成本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還有分類法、定額法等多種。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6-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企業成本包括哪些

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
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面發生的成本總額,
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
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
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
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資和各項製造費用。
廣義的產品成本除了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和銷售費用等。
可以作為產品成本列示的具體內容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
企業不斷隨意亂擠和亂攤成本。
也就是說按你企業生產的某一個成品將他的材料
工資
電費
折舊
分攤到單個成品中
不是所有的企業成本都在其中
下列各項支出不得計入成本:
1.
資本性支出,即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2.
對外投資的支出。
3.
無形資產受讓開發支出。
4.
違法經營罰款和被沒收財產損失。
5.
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6.
災害事故損失賠
7.
各種捐贈支出。
8.
各種贊助支出。
9.
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

㈢ 企業的成本費用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的成本:生產成本(製造成本):主要是指為生產產品所使用的原輔物料、煤水電、機器折舊、工人工資、生產期間產生的廢品損失;企業的費用:指在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要做成本核算,第一步:先做好成本數據的統計收集;第二步:根據你公司的要求(比如按產品大類計算成本,按單個產品計算成本)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

關於如何歸集,簡單說一下:就是把材料成本、工資、折舊、電費、製造費用按照產品大類先整理分類(能直接歸集的先直接歸集,不能直接歸集的採用一定標准分攤);然後在各大類間,按照你可以取得的而且較合理的標准(比如產品工時、重量、體積等)進行分配即可!

(3)企業監督成本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企業成本費用方法控制:

一、加強成本費用管理、控制工作

企業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產品盈利能力的大小和競爭能力的強弱。控製成本、節約費用、降低物耗,對於企業具有重要意義。財務部門要發揮自身擁有大量價值信息的優勢,運用量本利分析法,合理測定成本較低、利潤較大的產銷量,減少無效或低效勞動。

改變現行產品成本出現浪費後再控制的做法和只注重在生產過程中抓成本控制的行為,從產品的設計、論證抓起,把技術進步、成本控制和經濟效益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成本浪費消滅在產品的「源頭」,實現財務部門抓成本管理的事前參與和超前控制。

要重點抓好采購成本、銷售成本、管理費用等支出的管理,采購成本管理要重點抓好原輔材料的價格、質量結構和存量,要認真研究原輔材料的市場和采購策略,按照貨比多家、比質比價、擇優選擇的原則進行采購。

銷售成本控制重點放在銷售費用,壓縮庫存,清欠貨款,減少資金佔用和利息支出上;管理費用的控制重點放在業務招待費、差旅費上,嚴格審批手續,真正把管理費用管好、控制好。

二、認真編制和執行財務預算,實現財務管理預算化

財務管理要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編制並執行財務預算十分必要。企業財務預算是由銷售、生產、現金流量等各個單項預算組成的財務責任指標體系。它以企業目標利潤為財務預算目標,以銷售前景為預算的編制基礎。綜合考慮市場和企業生產營銷諸因素,涵蓋了企業主要發展指標。

財務預算一經確定,企業各部門要圍繞實現財務預算開展經濟活動,企業決策執行機構按照財務預算的具體要求,按季分月滾動下達預算任務,財務部門按照預算方案跟蹤實施財務控制和管理,嚴格執行各項財務政策,及時反映和監督預算的執行情況。

㈣ 成本費用包括哪些

成本費用包括製造成本和期間費用。

製造成本:是指按產品分攤的、與生產產品直接相關的費用。構成項目: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期間費用:是指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系或關系不大的各種費用。構成項目: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

拓展資料:

成本與費用是兩個既有相互聯系又存在重大區別的會計概念,就一般意義而言,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企業的成本費用,就其經濟實質來看,是產品價值構成中c+v兩部分價值的等價物,用貨幣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企業在產品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

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成本費用是反映和監督勞動耗費的工具。

2、成本費用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

3、成本費用可以綜合反映企業工作質量,是推動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桿。

4、成本費用是定製產品價格的一項重要依據。

㈤ 企業財務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包括哪些

會計核算的內容,是指應當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會計事項。《會計法》對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作過規定,《規范》第三十七條重申了《會計法》的這一規定,即要求對下列會計事項,必須及時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1.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款項是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資金。可以作為款項收付的貨幣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如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在途貨幣資金、信用證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種備用金等。有價證券是具有一定財產權利或者支配權利的票證,如股票、國庫券、其他企業債券等。
2.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財物是一個單位用來進行或維持經營管理活動的具有實物形態的經濟資源,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在產品、自製半成品、產成品、商品等流動資產和機器、機械、設備、設施、運輸工具、傢具等固定資產。
3.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債權是一個單位收取款項的權利,包括各種應收和預付的款項。債務則是一個單位需要以其貨幣資金等資產或者勞務清償的義務,包括各項借款、應付和預收款項以及應交款項等。
4.資本、基金的增減 資本一般是企業單位的所有者對企業的凈資產的所有權,因此亦稱所有者權益,具體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基金,主要是指機關、事業單位某些特定用途的資金,如事業發展基金、集體福利基金、後備基金等。
5.收支與成本費用的計算 收入是一個單位在經營活動中由於銷售產品、商品,提供勞務、服務或提供資產的使用權等取得的款項或收取款項的權利。支出從狹義上理解,僅指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履行法定職能或發揮特定的功能時所發生的各項開支,以及企業和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在正常經營活動以外的支出或損失;如從廣義上理解,支出是一個單位實際發生的各項開支或損失。費用的涵義比支出窄,通常使用范圍也小一些,僅指企業和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因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耗費和支出。成本一般僅限於企業和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在生產產品、購置商品和提供勞務或服務中所發生的各項直接耗費,如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商品進價以及燃料、動力等其他直接費用。
6.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財務成果主要是企業和企業化的事業單位在一定的時期內通過從事經營活動而在財務上所取得的結果,具體表現為盈利或是虧損。
7.其他會計事項 其他會計事項是指在上述六項會計核算內容中未能包括的、按有關法律法規或會計制度的規定或根據單位的具體情況需要辦理會計手續和進行會計核算的事項。單位在有這類事項時,應當按照各有關法律、法規或者會計制度的規定,認真、嚴格辦理有關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會計監督的內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其他有關會計法規的規定,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的對象和內容是本單位的經濟活動。具體內容包括:
(1)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資料的進行監督,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准確、完整、合法;
(2)對各種財產和資金進行監督,以保證財產、資金的安全完整與合理使用;
(3)對財務收支進行監督,以保證財務收支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
(4)對經濟合同、經濟計劃及其他重要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以保證經濟管理活動的科學、合理;
(5)對成本費用進行監督,以保證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
(6)對利潤的實現與分配進行監督,以保證按時上交稅金和進行利潤分配,等等。

㈥ 什麼叫做成本監督

從資訊理論江都看,記錄、描述、測量都屬於控制方法之一,測量之後的信息會被用於糾偏、分析與標桿的差距,然後尋找解決方案,最終改善問題。

回到成本監督一詞,那就是把成本數據計算準確,這個信息用於糾偏、分析差距(與競爭對手的成本比、與同行業比、與同期比、與目標比),找到成本浪費原因,分析原因,尋求改善。這一連串過程,就是成本監督。

㈦ 企業監督檢查機制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的監督檢查機制通常包括以下內容:監督檢查范圍、工作原則、工作程序、檢查形式、工作方法、檢查的內容、監督檢查人員及職責分工、監督檢查的依據、頻次、監督檢查結果的處理標准及機制、監督檢查異議投訴機制等。
拓展資料:
監督檢查機制:
企業和人都是有惰性的,落實到人後,HR要建立起目標分解到人的考核機制,以及日常監督檢查機制,尤其是定期的目標Review,這是企業戰略實現真正落地的基礎。
現在流行的KPI、OKR、MBO等考核方法都可根據企業情況選擇實行。Google公司成立之初就一直推行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甚至每年從上到下投入4~6個的時間來討論修訂公司下年度的目標,這才保證了在隨息萬變的互聯網行業持續30年利於不敗之地。
由此可見,有效的考核和監督機制是企業制定戰略部署的有力保證。盡管,掌握了戰略梳理和企業經營計劃制定的操作框架。
但在實際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障礙影響效果的達成,企業經營者要認識到這些問題在分析執行的過程中有所考量。
市場環境的多變性。VUCA時代,環境和客戶需求變幻莫測,盲目改革轉型風險極大,不如以不變應萬變,這樣做看似成本最低、效率最高,但往往也蘊藏了巨大的危機,一旦反應遲鈍,可能滿盤皆輸。
戰略資源的不可控性。戰略性資源往往可與不可求,所以選擇隨遇而安,碰到什麼樣的資源做什麼樣的事情,這樣做,無異於把企業的「可持續性」寄託於「命運」。
信息及數據的有限性。企業都知道,要想有一個全面的戰略梳理及經營計劃,充分的信息及數據是必不可少的。
人員進出的流動性。中國中小企業人員的高流動性也阻礙了企業進行戰略層面的思考和規劃。
利益的短視效應。基於這樣的現實,很多中小民營企業恨不得把所有的資源都用於業務上,非業務相關的資源投入越少越好。

㈧ 企業成本有哪些

第三章 商業企業成本的范圍和內容

第十一條 商業企業的成本包括商品進價和商品流通費。

第十二條 商品進價成本是指企業購進商品的原始進價和購入環節交納的稅金。具體包括:

一、商業企業以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或市場價格等形式購進商品的原始進價;

二、商業企業收購不含稅農副產品時支付的稅金以及進口商品時按規定交納的關稅、產品稅、增值稅等。

第十三條 商業企業的商品流通費是指企業在從事商品購進、調撥、儲存、銷售活動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其開支項目規定如下:

一、運雜費。指購進商品在整個運輸過程中發生的運費、保險費、裝卸搬運費,以及既不獨立核算又不作附營業務核算的車船和牲畜的燃料、飼料、物料消耗以及同運輸有關的各項雜費,如調車費、放空費、養路費、過渡費、車船清掃費、港務費、過駁費、結合裝卸進行的灌裝封口過磅費和專用線、站台、碼頭租用費等。

二、保管費。指商品在儲存過程中所支付的費用。包括倒庫、涼曬、冷藏、保暖、消防、護倉、照明、保管用品和委託保管費以及商品畜禽的飼料費等費用。

三、挑選整理費。指商品的挑選、整修、分類、分等過程中支付的費用,包括商品檢驗、化驗、修理等材料、工具消耗費用等。

四、包裝費。指包裝用品費、包裝物折損費、挑選修補費、包裝用品租用費以及不能列入包裝物進價的運雜費等。包裝物回收、出租等收入應沖減包裝費。

五、商品損耗。商品損耗包括:(1)商業主管部門按照平均先進的原則,對商業企業制定的商品及物資在運輸、保管、銷售等過程所發生的定額內的商品損耗;(2)非責任事故造成的,並經批準的超定額商品損耗。

對超定額商品損耗的損失要嚴格審批,分清造成損失的原因、性質和責任。對由於自然災害、責任事故原因造成的超定額商品損耗的損失,一律不得在商品流通費中列支。凡屬自然災害原因造成的損失,投保的企業由保險公司補償,補償不足的部分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列入財產損失;未投保的企業,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列入財產損失。凡屬責任事故造成的損失,由責任方承擔。責任在外單位的,應向外單位索賠;責任在本企業的,除對責任人進行必要的教育或紀律處分外,還應由直接責任人賠償部分損失,賠償後的凈損失,經主管部門批准後列入財產損失。

商業企業商品損耗定額和超定額商品損耗的審批許可權,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商業主管部門商同級財政部門共同制定,並報中央主管部和財政部備案。

六、手續費。指委託其它單位代購、代銷商品、代辦業務事項時按有關規定所支付的手續費。

七、業務費。指為擴大商品購銷業務支付的廣告費、樣品宣傳費、商標注冊費、會議費、公證費、訴訟費、郵電費、電傳費、電腦軟體設計費、單個系統價值在五萬元以下的會計電算化微型電子計算機構置費以及符合規定的其它業務活動費,處理樣品、樣機收入應沖減業務費支出。

八、利息。指企業支付流動資金借款的利息、商業匯票貼現利息、經財政部門批准支付給職工的集資(指內部債券用於生產經營部分)相當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部分的利息、代管合作店組股金的利息以及實行稅利分流試點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的已竣工交付使用項目的專用借款利息等。實行銀行存貸款分戶管理的企業,流動資金存款的利息收入,應沖減借款利息支出;實行存貸款合戶管理的企業,應按利息凈支出數列入商品流通費。

九、保險費。指企業財產向保險公司投保所支付的保險費。保險公司給予企業的保費優待,應沖減保險費支出。

十、工資。指按規定的標准支付給企業職工的基本工資(不包括應列入運雜費、保管費、包裝費、修理費和簡易建築費等的部分),浴池、理發行業的提成工資及以工資形式支付的各種津貼(包括經批准進入成本的副食品價格補貼和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以前經勞動部、財政部批准實行工資總額與經濟效益「總掛總提」辦法企業的效益工資中的獎金部分。

十一、職工福利費。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各種獎金以及落實政策補發工資後數額的11%提取。

十二、工會經費。成立工會的企業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落實政策補發工資數額後的2%提取。

十三、職工教育經費。按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扣除各種價格補貼、各種獎金以及落實政策補發的工資後數額的1.5%提取。

本條第十一、十二、十三款所稱企業職工工資總額是指企業實際支付給固定職工、合同制職工、臨時職工、計劃外用工中經縣以上勞動部門正式批准常年參加企業經營的亦工亦農人員和個別企業用集體所有制招工指標招收的人員的工資。

十四、折舊費。指按企業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值和規定的分類折舊率計提的折舊費。包括由綜合折舊率改為分類折舊率後按有關規定準許補提的折舊費。

十五、修理費。按企業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原值的4%預提,作為修理基金管理,專項用於固定資產的大、中、小修理(低值易耗品必要的維修支出暫時也在此列支)。年終結余(超支),結轉下年度使用(沖抵)。承包企業在承包期內,如修理基金超支,經財政部門批准可列入成本,但不得因此調整承包基數。

十六、低值易耗品攤銷。指企業按規定的標准和攤銷辦法攤銷的低值易耗品。國營商業企業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下或單位價值在800元(不含800元)以下的物品作為低值易耗品,但苫布(包括篷布、油布、塑料布)、熏蒸布、枕木(包括墊木、垛架)、水泥條(墩)、風車、跳板、生豬車架、勞動役畜、各種非機動車(包括大車、手推車、三輪車、板車)、磅秤(不包括地磅)、五立方米以下的酒罐、腌制池、滅火機、七千瓦以下的電動機、消防泵、地毯、貨架、櫃台、電子秤、收款機等物品不論使用年限長短和單位價值大小,均作為低值易耗品進行管理。

十七、租賃費。指企業租賃辦公用房、營業用房、倉房、低值易耗品等的租賃費用。出租房屋的收入應沖減租賃費支出。

十八、勞動保護費。指按照勞動保護的有關規定發給職工的勞保用品費、辦公、營業用房的烤火費等。

十九、差旅費。指因業務、工作需要出差按規定所支付的差旅費。

二十、涉外費。指按規定支付的出國費用、接待外賓費和駐外代表等開支。

二十一、稅金。指按規定在費用中列支的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和印花稅。

二十二、職工待業保險金。指按規定交納的職工待業保險金。

二十三、售後服務費用。指商品出售後實行包修、包換、包退等售後服務費用。應由工業生產企業承擔的,按定額包給商業企業的「三包」費用,有結余的應沖減商品流通費,不足部分在商品流通費中列支。

二十四、其它費用。指除以上項目以外的各項費用,包括:文具紙張費、印刷費、公用書報資料費、水電費、企業黨費開支不足部分以及經財政部批准列入商品流通費的其它費用。

第十四條 以提供勞務服務為主的飲食、服務、修理等企業的成本由原材料、輔助材料、燃料進價成本和商品流通費組成。

進價成本主要包括以下項目:

一、原材料、輔助材料的原始購價及其市外購進的運雜費。

二、生產過程耗用的煤、煤氣等燃料的原始購價。

商品流通費的開支項目如下:

一、水電費。指生產和營業耗用的水電費。

二、保管費。指生產和營業用原材料的保管費。

三、清潔衛生費。指按規定支付給職工的清潔衛生費。

四、運雜費。指購進原材料及消耗品的市內運雜費、企業自備但不獨立核算的車船、牲畜等運輸工具的燃料、飼料等費用。

五、第十三條第六至第二十二款和第二十四款所列有關的費用。

第十五條 倉儲企業商品流通費的開支項目如下:

一、燃料及動力費。指運輸工具和動力機械耗用的各種燃料費用。

二、飼料費。指運輸用牲畜耗用的飼料等費用。

三、輪胎消耗。指運輸車輛耗用的內外輪胎。

四、養路及過路費。指支付的養路費、過橋費、過路費。按季支付的養路費可按月分攤。

五、保管費。指倉庫保管中支付的保管、保護商品的各項費用。

六、儲運工具攤銷。指按規定攤銷的儲運工具。

七、其它低值易耗品攤銷。指按規定攤銷的其它低值易耗品。

八、第十三條第六至第十五款、第十七至第二十二款和第二十四款所列的費用。

第十六條 商業企業發生的下列開支一律不得列入成本:

一、應由行政經費、事業費開支的各項費用;

二、應從企業銷售(營業)收入中支付的稅金及其附加費、市場調節基金、商品削價損失准備金等;

三、應列入營業外支出的各項開支及財產損失;

四、應從企業專用基金中開支的建築稅、獎金稅、工資調節稅、能源交通重點建設基金、預算調節基金和購買國庫券、債券等項支出;

五、應由基本建設投資或專用撥款、專用借款開支的各項費用;

六、應在企業留用利潤中開支的獎金和各種價格補貼;

七、超出國家規定標准部分的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等費用支出;

八、未經批準的超定額商品損耗;

九、基建借款和專項借款的利息支出、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按照承包辦法應在稅後留利中歸還的貸款本息(財政部規定可以進成本的除外);

十、應在企業自有資金中開支的各項賠償金、違約金、滯納金、罰款、加息、罰息等;

十一、應在企業更新改造資金和生產發展基金中列支的單個系統價值在五萬元以上的微機購置費、微機聯網附屬設備購置費、微機安裝費等;

十二、其它與商業經營活動無關的費用支出。

第十七條 商業企業對各種攤派款項,有權拒絕支付。

商業企業自願對社會公益、教育、福利設施等項目的贊助和捐款,一律由企業專用基金中支付,不得列入成本。

㈨ 中小企業的成本控制都包括哪些內容

一、監督成本的形成
這就是根據控制標准,對成本形成的各個項目,經常地進行檢查、評比和監督。不僅要檢查指標本身的執行情況,而且要檢查和監督影響指標的各項條件,如設備、工藝、工具、工人技術水平、工作環境等。所以,成本日常控制要與生產作業控制等結合起來進行。成本日常控制的主要方面有: (1)材料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施工員和技術檢查員要監督按圖紙、工藝、工裝要求進行操作,實行首件檢查,防止成批報廢。車間設備員要按工藝規程規定的要求監督設備維修和使用情況,不合要求不能開工生產。供應部門材料員要按規定的品種、規格、材質實行限額發料,監督領料、補料、退料等制度的執行。生產調度人員要控制生產批量,合理下料,合理投料,監督期量標準的執行。車間材料費的日常控制,一般由車間材料核算員負責,它要經常收集材料,分析對比,追蹤原因,並會同有關部門和人員提出改進措施。 (2)工資費用的日常控制。主要是車間勞資員對生產現場的工時定額、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勞動組織的調整、獎金、津貼等的監督和控制。此外,生產調度人員要監督車間內部作業計劃的合理安排,要合理投產、合理派工、控制窩工、停工、加班、加點等。車間勞資員(或定額員)對上述有關指標負責控制和核算,分析偏差,尋找原因。 (3)間接費用的日常控制。車間經費、企業管理費的項目很多,發生的情況各異。有定額的按定額控制,沒有定額的按各項費用預算進行控制,如採用費用開支手冊、企業內費用券(又叫本票、企業內流通券)等形式來實行控制。各個部門、車間、班組分別由有關人員負責控制和監督,並提出改進意見。 上述各生產費用的日常控制,不僅要有專人負責和監督,而且要使費用發生的執行者實行自我控制。還應當在責任制中加以規定。這樣才能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使成本的日常控制有群眾基礎。
二、及時糾正偏差
針對成本差異發生的原因,查明責任者,分別情況,分別輕重緩急,提出改進措施,加以貫徹執行。對於重大差異項目的糾正,一般採用下列程序: (1)提出課題。從各種成本超支的原因中提出降低成本的課題。這些課題首先應當是那些成本降低潛力大、各方關心、可能實行的項目。提出課題的要求,包括課題的目的、內容、理由、根據和預期達到的經濟效益。 (2)討論和決策。課題選定以後,應發動有關部門和人員進行廣泛的研究和討論。對重大課題,可能要提出多種解決方案,然後進行各種方案的對比分析,從中選出最優方案。 (3)確定方案實施的方法步驟及負責執行的部門和人員。 (4)貫徹執行確定的方案。在執行過程中也要及時加以監督檢查。方案實現以後,還要檢查方案實現後的經濟效益,衡量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