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不良成本分析都是哪個崗位做
擴展閱讀
游戲300鑽石多少錢 2024-11-20 02:30:52
豐產品哪個 2024-11-20 02:11:41
十字弓怎麼快速刷鑽石皮 2024-11-20 02:11:35

不良成本分析都是哪個崗位做

發布時間: 2022-03-09 13:20:47

⑴ 如何做人力資源成本分析報告

人力資源成本是指為了獲得日常經營管理所需的人力資源,並於使用過程中及人員離職後所產生的所有費用支出,具體包括招聘、錄用、培訓、使用、管理、醫療、保健和福利等各項費用。企業開展人力資源成本分析的目的是合理使用資金、發揮資金最大效用,因此對於人力資源成本分析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 人力資源成本構成

首先對構成人力資源成本的各項費用進行匯總統計,具體項目示例如下:

1、 人力資源成本投入水平分析

1) 上述人力資源成本可以與上一個或幾個年度進行對比分析,對比分析過程中要注意企業人數的變化,崗位類型的變化對成本費用高低的影響。通過對比分析發現各項成本費用的增長降低的原因,尋找成本可控點,提出成本控制措施和方案。

2) 對企業各級員工的收入水平進行分析,主要是薪酬部分。統計各崗位的月人均收入水平,與外部市場上同類崗位的收入水平進行對比,分析本公司薪酬的競爭力。如果外部市場薪酬數據難以獲取,也可以與當地的最低工資標准、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社保繳費基數等進行比較,了解本企業基本的薪酬水平狀態。各級員工的收入水平也可以進行企業內部不同年份之間的比較,此時的比較也可以將福利費用包括進來,以反映企業內員工收入的變動趨勢。

3) 企業內不同類型員工的收入分析。對不同部門或不同類型崗位的收入水平、薪酬結構、動靜比例等進行對比,分析企業內的薪酬差距、薪酬結構的合理性等。

2、 人力資源效率分析

1) 人工費用率:人工成本/銷售收入*100%,反映企業為獲取銷售收入所付出的人工成本總額的高低。在企業經營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人工費用率應該是保持在一定比例范圍內的,或者是企業銷售收入穩步上漲時,人工費用率應保持逐年下降的規律。

2) 類似的公式:

人工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100%

勞動報酬率:薪酬總額/銷售收入*100%

勞動分配率:薪酬總額/增加值*100%

3、 人力資源投資報酬率分析

1) 百元人工成本創利:利潤總額/人工成本*100,每100元人工成本所獲得的利潤。該數據越高,說明企業人力資源效率越高。

2) 類似的公式:

百元人工成本銷售收入:銷售收入/人工成本*100

百元人工成本增加值:增加值/人工成本*100

⑵ 請問崗位分析是由誰來做的是人力資源部一手操辦的么

基本上是這樣說,但是只是hr部門計劃,具體實施,有其他工作分析的部門來合作。具體參與的有hr部門經理、職員,當然最好是專業的做工作分析的;工作部門的上級領導、崗位員工。
你要注意,分工是不同的。hr部門的經理是從總體上負責的,職員是身體力行的。工作部門也就是被分析的部門的員工,是一定要訪問的,經理是從總體上把握。你可以自己親自去問,也可以由他們的經理做好給你,但是為了避免偏頗,你最好兩者結合。

⑶ 招聘預算和招聘成本分析應該怎麼做

專業書上有計算的邏輯,但在實際應用中建議可以這樣操作。
成本分析:最好先到財務哪裡拉個費用清單,才比較客觀有意義。
(招聘廣告總費用+人員上崗培訓總費用+面試官的面試總時間的工資+招聘人員的工資)/招聘到崗人數=人均招聘成本 (這個沒有絕對統一的計算方法,而且這個也只是可見的成本,不可見的成本如崗位空缺造成的損失、人員剛上崗時的低績效產出都是無法計算的)。

招聘渠道分析:
先羅列所有你使用的渠道,如招聘網站、內部推薦、招聘會、內部競聘等,然後統計到崗的人員都是從什麼渠道過來的。做細致一點的話,可以統計什麼崗位的員工大部分是從什麼渠道過來的,這樣對以後招聘工作努力方向有借鑒意義。

⑷ 怎樣做成本分析

一、具體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目標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比較法的應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將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以此檢查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影響目標完成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以便及時採取措施,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在進行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時,還應注意目標本身有無問題。如果目標本身出現問題,則應調整目標,重新正確評價實際工作的成績。
·本期實際指標與上期實際指標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變動情況,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與本行業平均水平、先進水平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反映本項目的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與行業的平均水平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而採取措施趕超先進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置換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計算步驟如下:
·確定分析對象,並計算出實際數與目標數的差異;
·確定該指標是由哪幾個因素組成的,並按其相互關系進行排序;
·以目標數為基礎,將各因素的目標數相乘,作為分析替代的基數;
·將各個因素的實際數按照上面的排列順序進行替換計算,並將替換後的實際數保留下來;
·將每次替換計算所得的結果,與前一次的計算結果相比較,兩者的差異即為該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應與分析對象的總差異相等。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概念: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 施工成本分析貫穿於施工成本管理的全過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過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資料(成本信息),與目標成本、預算成本以及類似的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了解成本的變動情況,同時也要分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的影響。

⑸ 財務做成本分析和合並報表,哪個崗位發展更好

財務做成本分析和合並報表的崗位都還不錯,那個崗位發展好具體還是要看自己表現。

成本分析是利用核算及其它有關資料,對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系統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因素及其變動的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的分析。它是成本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成本分析。

有利於正確認識、掌握和運用成本變動的規律,實現降低成本的目標; 有助於進行成本控制,正確評價成本計劃完成情況,還可為制訂成本計劃、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指明成本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

對全部產品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進行總的評價,分為三個方面:第一,在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深入分析,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提高企業和職工講求經濟效益的積極性。

第二,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正確地查明影響成本高低的各種因素及其原因,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第三,尋求進一步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成本分析還可以結合企業生產經營條件的變化,正確選定適應新情況的最合適的成本水平。

⑹ 人力資源管理中,工作分析由哪個崗位的人做的

你這個問題確實不是很清楚,是對崗位分析還是工作標准?一般公司的設置就是社保、工資、培訓、合同(招聘)、人事(考勤或檔案),有的單位的人事還有考核一項,你這個應該是人事或招聘專員乾的吧

⑺ 想做會計,但一直成本這塊不好,感覺很混亂!有什麼好方法或者建議么謝謝

成本核算的方法根據企業生產產品的特點來定:主要看產品是否是多步驟生產(生產工藝的特點);半成品是否有銷售的情況(如果有銷售,可能需要採用分步核算,以便准確核算半成品的成本);工作(成本/生產)中心是按照產品來分還是工藝來分。
如何核算成本:首先歸集產品的材料成本,一般都需要技術部門提供產品的BOM(物料清單),以確保按訂單或者生產計劃生產的時候領料的准確。(一般會問生產線出現來料不良和損壞怎麼處理:退倉並補領即可,損壞部分需要當月預提計入制費,損壞材料報廢的時候,沖預提,並將報廢材料的價值從原材料科目轉出,來料不良屬於供應商的責任,退返供應商有退貨和換貨兩種處理方式)。
接下來是直接人工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來分攤當月的人工費。在線是否分攤人工,可根據公司的在線是否比例小,而且在線的量較穩定,一般公司都希望不要將費用分攤給在製品,如果核算在製品的人工,可以根據投入工時、完工程度、投料的比重作為依據來分攤。
制費的分攤:選擇投入工時或者完成工時或者機器工時來分攤當月的制費,也可選擇人工工時和機器工時並行的辦法(部分費用採用機器工時分攤,部分採用人工工時分攤)。在線是否分攤,同直接人工的做法。
成本分析:可按當月銷售分析毛利率、凈利率;完全成本法(做分產品損益表將期間費用選擇一定標准分攤給產品)下的凈利率;可按當月生產當月全部銷售的假設做以上兩個成本分析表(因為當月的實際業績並未在銷售中全部體現,當月的生產全部銷售與當月投入的成本費用配比,更能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費用的分析,可以做當月的人工、制費、期間費用除當月的投入工時、銷售工時,以便與以前月份的單位工時費用比較。發現費用異常需要查找原因,給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⑻ 離職成本分析數據怎麼核算

合易認為:離職成本中有些成本是直接發生的,相對容易核算,例如新員工的替換成本,就包括招聘費用、新員工培訓費用、新員工入職費用(如體檢、工裝、新的辦公用品)等,但有些成本則相對不容易核算,例如離職前的低效成本、離職後的空缺成本和新員工帶來的效率下降成本等。對此類費用的核算,需要自行設定方法,並尋找數據,並不存在統一的核算方法。這里僅提供思路供參考:
離職前的低效成本:離職前通常會出現缺勤、工作產出降低、工作效率降低等情況,缺勤可以較容易的統計出來,例如對一年中離職人員離職前一個月的缺勤情況統計,然後與平均出勤率對比,再以其日工資做為計算依據;但工作產出和工作效率降低,就需要根據企業情況選擇核算口徑,例如工人,可以用其離職前一個月的產量和之前的平均值對比;銷售人員可以用銷售額或銷售量對比;設計人員可以用圖紙量對比等等,不易量化的崗位,如職能類崗位,則難以核算;還可以考慮用離職人員離職前一個月的績效考核成績做為分析口徑。
離職後的空缺成本,較容易統計的是因為離職而造成的其他人員加班費用,其他情況則同樣需要依據實際情況尋找數據,例如銷售人員,可以用離職後銷售量或銷售收入下降的數據;總之,以該崗位的產出和日常績效水平做為標桿,和離職後相應工作的產出情況對比。

⑼ 成本核算主要是做哪些工作啊

做成本會計要比財務會計難,因為成本會計還要知道生產流程、工藝等。

一、成本會計的崗位職責

成本會計崗位是企業會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崗位,該崗位的主要職責(僅供參考)是:

1.在財務部門經理的領導下,按照國家財會法規、公司財會制度和成本管理有關規定,負責擬訂公司成本核算實施細則,在董事會批准後組織執行。

2.主動為有關人員對公司重大項目、產品等進行成本預算、編制項目成本計劃,提供有關的成本資料。

3.當公司推行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和內部銀行等制度時,協助有關主管制定總體方案和實施辦法,確定各類成本定額、標准,並協助各部門和下屬企業的推廣培訓。

4.不斷監督、調查各部門執行成本計劃情況,並就出現問題及時上報。

5.學習、掌握先進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及計算機操作,提出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議。

6.做好相關成本資料的整理、歸檔、資料庫建立、查詢、更新工作。

7.完成財務部門經理臨時交辦的其他任務。

成本會計內容的界定及其完善和發展
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 07-04-07 11:02:00 ] 作者:未知 編輯:studa20成本會計從十九世紀下半葉產生到今天,是逐步成長完善起來的。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恰當的界定成本會計的內容,現代成本會計的完善和發展應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筆者在此想談點個人看法,以就教於同仁。

一、成本會計內容的界定

隨著時代的發展,成本會計不斷引入新的內容,成本會計的范圍越來越廣。當今較有代表性的觀點認為成本會計包括以下內容:(1)成本預測;(2)成本決策;(3)成本計劃;(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筆者對此有不同看法,主要理由是:

1、仍未擺脫傳統計劃經濟觀念的束縛;只注重生產領域的產品成本,而忽視7其它環節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結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經濟決策失誤和成本失控。事實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成本在企業總費用中的比重已不斷下降,而與產品相關的研究設計、供應、服務、銷售等活動引起的成本將不斷上升;其數額甚至遠遠超過生產成本。

2、將成本會計與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會計的中心,達不到成本會計的目的,不能明確各部門職責。成本會計不管是包含於財務會計之中還是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本質特徵是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體地說,成本會計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誰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問題,成本會計的目標即會計主體在特定歷史時期與環境中對成本會計工作所追求或希望達到的預期境地或標准始終是利用成本信息資料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然而由於成本會計內容走入了盲目橫向拓展的誤區,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這些曾經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項目的過於簡單而使控制缺乏針對性,因而實現不了成本會計為成本管理服務的目標;另外現代成本管理決不是某一部門的工作,而是企業各個部門及全體員工的責任.會計人員不可能承擔現行成本會計賦予的成本預決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職責。

3、將與成本有關的價值問題全部羅列到成本會計中,造成了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學科大量內容的交叉重復,不利於學科建設。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是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成本計劃、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財會人員與其它管理人員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開展的工作,將其歸入財務管理學科更為合適。

4、未能對成本會計中最本質的「費用」要素及成本會計基礎理論、成本計算模式及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深入研究,使成本會計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未能在實踐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總之,筆者認為現行成本會計在完善發展過程中縱向深入不夠,而走入了橫向擴充的誤區,而泛濫和膚淺是聯系在一起的,現行的成本會計教材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成本會計的內容應該是:(1)成本會計基礎理論,這是成本會計的基石;(2)「費用」要素的構成及反映方式和成本計算模式及方法;(3)成本信息報告模式;(4)計算機在成本計算中的應用、完善和發展成本會計也只能從以上幾方面入手。

二、成本會計的完善和發展

成本會計的內容指明了成本會計完善和發展的方向,根據現行成本會計的實際情況和現代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完善和發展成本會計,筆者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點看法。

(一)建立成本會計假定問題

成本會計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應具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建立成本會計假定和確定成本會計原則應是發展和完善成本會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成本會計應建立以下基本假定作為成本會計工作的前提。1、成本對象假定。即在成本核算中要根據誰受益誰承擔的原則確定費用的「歸宿」,也就是確定成本核算的空間范圍。成本對象可以是某種產品、某項經濟業務、某個生產環節、某道工序、某個班組、某個車間或某個製造中心。顯然成本對象具有層次性。2、公平分配假定。由於成本對象具有層次性,當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資料和費用的「歸宿」不一致時,原歸集的費用需要在不同層次的成本對象之間轉移。如車間照明貴的「歸宿」只能是車間,但當需要計算某種產品或某個班組的成本時,原歸集的費用就需分配落實到產品和班組頭上。公平分配假定就是指這種費用的轉移是和其實際受益情況相吻合的。

(二)成本會計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問題

准確界定支出、費用、生產費用、成本及成本會計對象等基本概念,是完善和發展成本會計的另一項重要內容。現行成本會計對這些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同一概念在不同場合的內涵和外延不同,其相互關系不明確;成本會計對象的表述既不統一、又欠科學。筆者認為:支出應是企業資產的流出,是一個會計主體與外界發生的一種交換關系,它屬於收付實現制的概念。支出應具有下列基本特徵:(1)支出的發生必然伴隨著資產的減少;(2)是會計主體與外部發生一種交換關系;(3)是可以以貨幣計量的;(4)其計量是以實際發生為標準的。而費用則是和收入相對應的概念,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不同業務環節發生的,為了組織和管理生產、或是為了製造產品、或為了銷售產品、或為了獲得其它收入而發生的耗費。這種耗費要和收入相配比,以營業收入來抵充。至於成本,馬克思認為是商品生產中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這是成本理論的基礎,它揭示了成本在經濟學意義上的內涵。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由於生產環節重要性的下降;成本中知識含量的逐步增加,產品的成本結構已發生了重大變化。有研究表明:產品的開發和服務成本在整個成本中的比例已達到45%。因此傳統的成本概念難以全面界定和計量更廣義的企業資源耗費,也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管理的需要。筆者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價值形態遠遠超出了人、財、物的范疇,成本也不再僅是財、物和人力活化勞動的耗費,成本應定義為:企業為特定目的而發生的資源耗費。它揭示了成本在會計學意義上的內涵。按照這一定義,產品成本應是產品從研究開發到售後服務整個過程所付出的代價。包括上游成本(如研究開發)、中游成本(生產加工)、下游成本(如售後服務),還應包括環境成本、人力資源成本和社會成本等。只有這樣才能使成本會計系統的運行過程與經濟運行主體的全過程相適應,才能提供准確的成本信息。至於「生產費用」概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值得商榷。而成本會計的對象應定位於成本核算,這樣既能使各門會計學科的對象涵蓋整個會計學科,又避免不同學科的交叉重疊。

(三)關於成本構成要素及成本計算模式和方法問題

成本是由各個「費用」要素構成的,對構成成本的各要素如何反映,對有關「費用」要素的轉移分配如何選擇一個恰當的標准,應是完善和發展成本會計的又一項重要內容。現行成本會計對「費用」的反映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不能反映企業產品的全部成本,也不能反映成本的經濟內容;其次,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的含義不明確,現行成本項目也不能真正體現出經濟用途。因為「直接」或「間接」只是人們按成本計算對象,按成本要素匯總各項費用的一項核算技術工作問題;最後,由於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在成本中的比例不斷攀升,且各項目中均包含了不同性質和內容的開支,顯然採用任何一個標准去分配製造費用都不可能符合公平分配假定,而將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也不完全合理。按現行作法必然使成本信息嚴重失真,從而使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舉措和生產策略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筆者認為,應該結合資用的性質和用途劃分類別,減少管理費用、製造費用、銷售費用中的內容,增加成本項目。通過重新分類應能一方面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種成本信息;另一方面要能實現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對資料的共享。

另外,現行成本會計只介紹製造成本核算模式,從而使產品成本並沒有包括實際的資源消耗,而知識、技術、信息等資源的消耗更是傳統成本核算的薄弱環節。筆者認為成本會計應在介紹製造成本計算模式的同時,介紹全部成本計算模式和責任成本計算模式;在介紹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同時,研究介紹項目成本法、作業成本法,並實現各成本計算方法對基本數據資料的共享,從而能夠為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管理提供准確的成本信息資料。當然要達到這一目的,改革現行的成本會計報告系統也就成為必然。這也是完善和發展成本會計的核心內容。
轉貼於 中國論文下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