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結算管理辦法都應該規定什麼

成本結算管理辦法都應該規定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12 09:50:13

Ⅰ 企業成本管理制度與方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集團公司所屬企業的成本和費用管理及核算工作,根據財政部頒布的《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准則》、《工業企業財務制度》,結合深化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 本制度適用於集團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企事業)和集團公司控股的工業企業(含股份制企業),以及分公司和分公司性質的分支機構。

第三條 企業的成本和費用管理工作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核心內容,必須貫穿於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其基本任務是:通過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潛力,努力降低產品成本。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本工作要點是:
(一)遵守財經紀律,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
(二)加強和完善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
(三)正確掌握成本和費用開支范圍和標准,合理劃分產品成本界限;
(四)進行成本預測,參予生產經營決策,實行主要產品的目標成本管理;
(五)編制先進可行的成本計劃和增產節約計劃,組織制訂降低成本的措施;
(六)分解成本和費用指標,控制生產耗費,落實成本管理責任,實行分級歸口管理;
(七)准確、及時核算產品成本,控制和監督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執行情況,進行成本和費用分析;
(八)運用現代化管理方法,不斷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第四條 企業要結合經營責任,貫徹成本管理責任制。企業負責人要組織總會計師、總經濟師、總工程師等各級領導,依靠全體工程技術人員、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組成成本管理體系。同時也要注意學習借鑒國內外成本管理的先進經驗,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距,促進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

第五條 各級成本管理的責任承擔者,都必須作到責任內容清楚,職權范圍明確,考核獎懲分明,貫徹責、權、利三結合。成本管理責任承擔者對所承擔的經濟責任,要具備下列三項條件:
(一)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要求和資料來源;
(二)能了解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實際執行情況和計算依據;
(三)能調節、控制所分管成本費用指標的耗費數。

第二章 成本和費用管理基礎工作
第六條 企業應在企業負責人和總會計師、總經濟師、總工程師的領導下組織各職能部門,認真作好成本和費用管理的基礎工作。其主要內容是:定額管理、原始記錄、計量驗收、內部價格體系、內部經濟核算制。

第七條 企業對各種原材料、工具、燃料動力的消耗,以及勞動工時、設備利用、物資儲備、定額流動資金佔用、費用開支等,都要制訂先進、合理的定額,並定期進行檢查、分析、考核和修訂。

第八條 各項定額的制訂,是一項復雜細致的工作,需要在統一領導下,由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進行。在定額制訂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要考慮企業生產發展、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時兼顧企業目前的生產能力和管理現狀,使定額既先進又可行。
(二)要保持定額相對穩定,以利調動職工積極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礎上。但隨著企業生產技術進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對已不適應的定額應適時地進行補充和修訂。
(三)要注意各種定額之間的內在聯系,防止相互脫節,彼此矛盾的情況出現。
(四)要採取相應的組織措施,定期檢查分析,保證定額的貫徹執行。

第九條 企業應根據生產和管理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下列各項原始記錄:
(一)材料物資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材料的收、發、領、退等物流過程。包括:材料、物資驗收入庫單、領料單、限額領料單、委託加工材料單、委託加工入庫單、超定額領料單、退料單、材料切割單、材料物資盤點報告單、工具請領單等,並作好工具借交登記簿和材料倉庫台帳的記帳工作。
(二)勞動工資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職工人數、調動、考勤、工資基金、工時利用、停工情況、有關津貼等項記錄。
(三)設計及工藝改動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產品設計改動、工藝路線變化、工時材料定額變動等項的記錄,如產品設計修改通知單、工藝路線變動通知單,定額變動通知單等。
(四)生產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產品從毛坯投入至驗收入庫的過程,如工作命令單、加工路線單、毛坯投料單、半成品領用單、轉工單、廢品通知單、零件短缺報告單,以及零部件和產成品交庫單等,並作好產品投入產出數量管理和工時統計工作。
(五)設備使用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設備驗收、交付使用、維修、封存、調撥、報廢的情況,如固定資產驗收單、固定資產調撥單、在建工程轉固驗收單等,並作好固定資產卡片和固定資產台帳的登記工作。
(六)動力消耗方面的原始記錄,應能反映根據各計量儀表所顯示的水、電、汽、風的實際耗用量,並作好能源消耗統計報表。企業應指定專職管理原始記錄的機構和人員,統一規定各類原始記錄的格式、內容、填寫、審核、簽署、傳遞、存檔等要求,保證原始記錄管理的規范化和標准化。

第十條 企業應建立健全各項財產、物資的計量驗收制度,並保持計量工具的准確性,對材料、工具、在產品、半成品、產成品等的收發和轉移,都必須進行計量、點數和質量驗收。
(一)對於購入材料的計量驗收分下列兩種方式:
1.提貨驗收。在提貨時進行現場驗收,發現短缺、不足或破損等情況,要及時查明原因,其應由運輸機構負責的,要填寫物資破損清單,由運輸機構簽證,明確交接雙方的經濟責任。
2.入庫驗收。材料運達倉庫後,由倉庫管理人員根據發票所列的品名、規格和數量,分別採取點數、過磅、檢尺、量方等適用的計量折算方法,准確計算數量,經檢驗部門質量檢定後,按實際合格數量入庫。屬於材料的定額損耗,可在規定允許的損耗范圍內點收入庫。對於數量和質量不符,以及破損等情況,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要求有關方面賠償或扣付貨款。
(二)對於在產品、半成品在車間之間或車間內部的轉移,應根據工藝流程記錄的憑證,經質量檢驗合格後進行點數、交接。在產品報廢或短缺,應及時查清數量和原因,填制有關的原始憑證,以保證投入、產出數量記錄的准確性和連貫性。
(三)對於外發加工的半成品,在撥出和完工入庫時,都應進行合格數量的計量和交接,如發生外部責任的報廢或短缺,應及時辦理索賠。
(四)對於車間完工的零部件和產成品,應由車間填制入庫單,經檢驗合格簽證後,送交倉庫點收入庫。

第十一條 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經常會發生互相提供產品、材料或勞務等經濟事項,如生產部門之間轉移半成品,輔助生產部門為基本生產部門提供勞務,管理部門為生產部門提供服務等。因此,為了正確評價各單位的工作業績,分清各自的經濟責任,企業必須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內部價格體系,實行以貨幣形式進行等價交換的內部結算。

第十二條 內部結算價格的制訂
(一)內部轉移的材料物資等,由物資供應部門以當時市場價格為基礎,制訂內部計劃價格,編制價格目錄,經財務部門審核後,作為內部結算價格。
(二)企業輔助部門勞務供應,可以市場價為基礎,由企業主管職能部門根據實際成本情況審定結算價格。
(三)企業生產的零部件、半成品在內部轉移時,可採用定額成本作為轉移價格。企業應當編制全部產品的零部件及整機的定額成本。
鑒於產品零件定額成本的制訂是一項較大而浩繁的工作,牽涉到各個方面,根據若干企業的經驗,特製訂以下規定:
1.此項工作應由企業主要領導牽頭,直接監督檢查有關職能部門按要求提供下列資料:
1-1 產品機件明細表,包括組裝件、借用件、隨機備件、標准件、電氣件等明細表。
1-2 產品零件加工及裝配工藝路線表,加工工時定額明細表,材料定額明細表,包括原材料、輔助材料、包裝材料、油漆材料等。
1-3 產品零件外協加工費明細表。
1-4 各種材料、外購件的以市場價為基礎的計劃價格。
1-5 以實際成本結合預測成本為基礎的工繳定額單位成本。
2.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將數據及資料輸入電算機,並指定專人負責日常信息維護及負責填發信息變動通知單。
(四)其他內部結算價格,應本著公平合理、利益兼顧、有利於管理的原則,在企業領導下由各有關部門協作制訂,經批准後施行。

第十三條 內部結算的方式和組織。
(一)內部結算的方式,本著既滿足往來結算的要求,又簡化手續的原則,選擇使用,一般以廠內支票較為適宜,也可由企業根據其具體情況自行決定。
(二)內部結算的組織,一般有兩種形式:
1.在財務部門設立結算中心,主要負責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往來結算,核算工作較簡單。
2.是廠內銀行具有結算、信貸、控制等職能,但核算工作較復雜,企業可根據管理需要選定適當的組織形式。

第十四條 各種內部結算價格,以每年修訂一次為宜,但如客觀情況發生較大變動,影響成本的准確性,可在企業領導下,由有關部門協作研究修訂,經批准後施行。各單位不得擅自改變價格標准。

第十五條 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內部經濟核算制,在企業統一計劃、統一核算的前提下,建立企業各單位(成本中心)分級歸口管理的經濟核算網路,形成縱向為廠部、車間(分廠)、小組(個人)核算;橫向為產品設計、工藝技術、物資供應、生產計劃、經營銷售及財務等有關職能部門的全面經濟核算制。各核算單位都必須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明確分工職責,結合企業經濟責任制和成本管理責任制考核,開展內部經濟核算。
第三章 成本預測、計劃、控制、分析。

第十六條 企業必須通過成本計劃管理和控制經濟活動,以實現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預測、決策、計劃、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達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企業應結合市場和用戶調查,掌握市場信息,包括資源、價格、科技發展、產品品種、質量、銷量等各種數據信息,並結合價值工程決定產品結構的優化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產品成本預測,確定目標成本。

第十七條 成本預測應在生產預測和選擇最佳經濟效益方案的基礎上進行,並以目標成本控制產品設計、工藝技術和生產的耗費,實現產品的最低成本。

第十八條 成本預測應包括:制訂計劃階段的成本預測和計劃實施階段的成本預測。
(一)制訂計劃階段成本預測的基本內容是,根據生產經營目標確定成本預測對象,收集整理成本數據和歷史資料,分析可能影響成本水平的社會因素,按照技術經濟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據目標利潤、生產發展及消耗水平,測算目標成本。
(二)計劃實施階段成本預測的基本內容是,分析上一階段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制訂下一階段生產技術經濟措施,調查市場物價等社會因素,預計計劃期內生產發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計劃的實施效果,預測企業成本計劃的完成程度。

第十九條 預測目標成本的方法
(一)根據市場調查制訂銷售價格,在預測銷售收入、應交稅金和目標利潤的基礎上,確定目標成本,計算公式是:
1.按全部產品進行目標成本預測
目標成本=預計銷售收入-預計應交稅金-目標利潤
對企業的目標利潤,可根據企業計劃銷售利潤率或資金利潤率,結合期間費用水平計算確定,也可按企業的方針目標測算。
2.按單項產品進行目標成本預測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計單位產品銷售價格-預計單位產品稅金-單位產品目標利潤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計單位產品銷售價格*(1-產品稅率)-目標利潤/預計銷售量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具有競爭力的市場價格/單位產品售價*單位產品實際成本
(二)預測銷售價格有困難的,可以參照企業類似產品或系列產品的成本,或本企業歷史先進成本水平作為目標成本。也可按照平均先進定額制訂的定額成本或本企業上年實際成本,按企業的成本降低計劃測算目標成本。
(三)運用量本利分析法測算保本點,結合產量計劃預測在一定生產量條件下的目標成本和一定銷售量條件下的目標利潤。

第二十條 為了保證產品目標成本和企業經營目標的落實,企業必須在制訂降低成本措施,綜合編制企業各專業計劃的前提下,編製成本計劃,開展經濟核算,組織企業內部的成本管理。

第二十一條 編製成本計劃應進行反復試算綜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進性與完整性,避免隨意估計,產生保守或冒進偏差。

第二十二條 成本計劃中成本項目的內容、費用的分攤、產品成本的計算,必須和計劃期內實際成本核算的方法口徑一致,以便檢查計劃的執行情況。
計劃期成本項目內容如有變動和上年實際成本不一致時,要調整上年實際成本的成本項目,以統一核算的口徑和內容。

第二十三條 企業的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由下列內容組成:
(一)商品產品成本計劃
(二)主要商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
(三)生產費用及期間費用預算;
(四)機械加工小時成本費計劃;
(五)鑄鐵件成本計劃。上述成本計劃和費用預算的格式,除財政或主管部門統一
規定外,其餘的由企業自行制訂。企業根據成本管理的需要,應編制車間(分廠)
產品成本計劃或生產費用預算。

第二十四條 成本計劃應根據下列依據進行編制:
(一)成本降低指標;
(二)計劃期內企業的生產、勞動工資、物資供應、技術組織措施等計劃;
(三)計劃期內原料及主要材料、工藝性輔料、燃料、工具等現行消耗定額和勞動
工時定額;
(四)計劃期內各生產部門的費用預算以及外包、外協加工費計劃;
(五)內部計劃價格目錄以及價格差異水平的預計;
(六)上期成本水平和成本分析資料。

第二十五條 成本計劃一般按下列步驟編制:
(一)作好准備工作。包括:收集整理各項基礎資料和歷史資料,掌握計劃期內原材料、工時定額、外包外協、工藝技術改進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研究降低成本的具體措施。
(二)進行試算平衡。編製成本計劃要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進行生產、供應、銷售、外包外協、資金、費用等方面計劃的綜合平衡。這些平衡關系包括:
1.產品生產計劃,勞動工時計劃與成本之間的關系;
2.物資供應計劃與產品材料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3.工資計劃或核定工資總額基數與產品工資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4.各項費用預算與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5.外包外協計劃與成本計劃之間的關系;

第四章 成本核算規程
第二十六條 企業應當嚴格執行下列成本核算原則:
(一)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產品成本核算,必須貫徹正確計算實際成本的原則。在成本計算過程中,由於核算程序的需要,對材料、能源、勞務、自製半成品和產成品等,按計劃成本、計劃價格或定額成本進行核算的,必須在成本計算期內,最終根據成本耗費的實際資料,調整為實際成本。企業不得以計劃成本、估計成本、定額成本代替實際成本。
(二)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生產費用和成本核算,採用公歷歷月制。成本計算期內的完工產品,要根據實際的統計資料或完工憑證,實際的耗費量和價格,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進行成本核算。
(三)合法性原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制度規定,不符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根據《企業財務通則》和《工業企業財務制度》規定,下列支出不得列入 成本和費用:
1.為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買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在財務處理上不能與收益性支出混淆,應將其先作為資產,按照規定的期限和標准進行分配攤銷,不得直接一次性列入成本和費用。
2.對外投資的支出。
3.被沒收的財物、支付的滯納金、罰款、違約金、賠償金以及捐贈、贊助支出,在會計處理上,只能列入營業外支出或在交納所得稅後的利潤中支付。
4.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以及支付的優先股股利和普通股股利,在會計處理上,應作為利潤分配處理。
5.資本的利息,基本建設期間借款發生的利息支出,可計入工程成本,作為固定資產原價組成部分;清算期間發生的利息可計入清算費用;企業開辦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可作為開辦費待開業後分期攤銷。
6.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濫攤派、濫罰款等各種付費,各企業要積極抵制,及時向上級財政部門和主管部門報告。
7.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和費用的其他支出。
(四)一貫性原則。與成本核算有關的會計處理方法,應保持前後期一致,使前後期的核算資料銜接,便於比較。不得通過任意改變會計處理方法調節各期成本和利潤。
(五)費用確認配比原則。企業生產經營所發生的費用可按下列三種方式確認:
1.按因果關系確認。對於費用的發生與某種收入存在明顯因果關系的支出,應在該項收入實現時,確認為生產成本,並與之配比,而在該項收入未實現時,先作為計入存貨的成本確認,例如製造產品的材料耗費和人工耗費,應計入產品的製造成本,隨著產品的銷售轉為銷售成本,並與相關的銷售收入配比。
2.按受益期分配確認。對於支出的效益涉及若干會計年度的資本性支出,應在與支出效益相關的各受益期,按合理的方式分配確認為費用,分別與各受益期的收入配比,例如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
3.按發生的時期立即確認。對於既無明顯因果關系,又難以按受益原則進行分配的支出,在發生的當期立即確認,即作為期間費用與發生當期的收入配比。
(六)權責發生制原則。在成本核算時,應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其基本內容是,凡是應計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不論款項是否收到或付出,都算作本期的收支;凡是不應計入本期的收入或支出,即使款項已經收到或付出,也不能算作本期的收入或支出 。在成本核算中運用權責發生制原則,主要是指確認本期費用的問題。即應正確處理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予提費用等。在成本核算時,對於已經發生的支出,如果其受益期不僅包括本期,而且還包括以後各期,就應按其受益期分攤,不能全部列於本期;對於雖未發出的費用,但卻應由本期負擔,則應先行予提計入本期費用中,待支出時,就不再列入費用。企業不能利用待攤費用、遞延資產和予提費用人為地調節成本,使成本計算失去真實性。

第二十七條 為了正確核算產品成本和經營成果,企業應當嚴格劃清以下成本費用的界限:
(一)本期成本與下期成本的界限,企業應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成本費用的歸屬,通過待攤費用和予提費用核算,及採用估價入帳、余料退庫等辦法,劃分本期成本與下期成本的界限。
(二)在產品成本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企業必須加強車間生產的投入產出管理,結合定期盤存,確保期末在產品數量准確,並按規定方法正確計算在產品的約當成本和產成品實際成本,不得任意壓低或提高在產品的成本。
(三)各種產品之間成本費用的界限,凡是能夠直接計入有關產品的各項直接費用,都要直接計入;凡是與幾種產品共同有關的不能直接確認的費用,要根據合理的分配標准,在各種產品之間分配。企業不得在可比產品與不可比產品之間,盈利產品和虧損產品之間互相轉移生產費用,以掩蓋成本超支或盈利補虧。
(四)產品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期間費用不計入產品成本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由於這兩種費用與收入配比的時間不同,所以混淆兩者也會影響成本和利潤的真實性。

Ⅱ 成本管理制度怎麼定

成本管理制度:
1、增強成本觀念,貫徹全員成本管理:企業的一切成本管理活動應以成本效益理念作為指導思想,要認識到成本優勢的取得絕對不限於產品質量的本身,應從管理的高度去挖掘降低成本和獲取效益的潛力。要及時、全面向全體人員提供組成成本的信息,藉以提高員工對成本管理的認識,增強成本觀念。通過成本分析,評價中層管理人員的業績,促進管理人員採取改善措施。
2、加強成本控管與成本核算兩個基礎工作:一是加強成本管控的基礎工作:合理制定原物材料、輔助材料、能源等物資費用的定額;嚴格健全計量、檢驗和物資收發領退制度;健全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消耗、工時利用率和設備利用率等原始記錄;建立企業內部的結算價格體系,對內部各部門(包括行政)使用的材料、產品和相互提供的勞務等都按合理的計劃價格結算。二是要加強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如制定嚴格的成本開支范圍和標准;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採用企業適切的成本計算方法等。
3、完善成本管理機構的經濟責任制:(1)建立科學、合理的成本信息管理系統。建構包括經營、財會、供應、銷售、生產、技術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矩陣式成本管理小組;要對成本管理人員經常進行專業培訓、思維與知識更新再教育,藉以提高成本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開辟降低成本的廣闊途徑。(2)完善成本管理的經濟責任制。一是制訂成本管理規章制度,如各項基礎管理、成本約束制度等;二是明確各項成本的經濟責任,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單位或個人,將市場利潤管理細化、落實到員工個人;三是實行獎懲兌現,落實成本管理與個人績效掛鉤機制。
4、採用現代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1)採用現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計算機管理。改變傳統的成本管理那種被動地計劃、記賬、算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本管理不能局限於產品的生產過程,而應將視野向前延伸到產品的設計以及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向後延伸到顧客的使用、維修及處置。按照成本全程管理的要求,會涉及到產品的信息來源成本、技術成本、行政成本、生產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以及對顧客的維修成本、處置成本等成本范疇。(2)要抓好企業成本管理幾個環節的工作。事前要抓好成本預測、決策和成本計劃工作;事中要抓好成本控制和核算工作;事後要抓好成本的考核和分析工作。(3)抓好降低產品成本的重點工作,如對主要原材料、物資采購實行比價采購制度,以降低采購成本。(4)抓好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生產不合格的產品時最大的浪費。(5)提高資金運作水平。一要加大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降低應付款比例,加速貨款回籠;降低存貨比例,加強存貨管理。通過以上措施減少資金佔用,優化資金結構,合理分配資金,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籌資成本。二要對資金實施跟蹤管理,加強資金調度與使用。
5、加強戰略成本觀念:現代成本管理的目的應該是以盡可能少的成本支出,獲得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從而為賺取利潤提供盡可能好的基礎,從而提高成本效益。在經濟環境發生劇變、市場競爭變得異常激烈的情況下,成本優勢的取得對於一個企業的生存是至關重要的。應密切關注整個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動向來發現問題,調整和改變自己的戰略戰術。從加強戰略成本管理出發,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階段要加大科技含量投入,通過重組生產流程來避免不必要的生產環節,對產品全生命周期成本進行管理,實現成本的持續性降低,達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6、進行工作流程的整合與改善:企業在分析自身的競爭優勢、確定企業的目標和任務後,應合理組織生產要素,撤銷與此不相關的環節,減少不必要的分工與無法增值的流程(或動作)。減少不必要的層次,使其在達到必要的環節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停滯,保證必要環節運作的暢通和有效,徹底消除現場(包括生產車間與辦公室的作業)資源的浪費。
7、降低庫存與資源取得成本:盡最大管理技能實施符合企業自身的「精益生產」制度,強化企業產銷協調機能,提高企業價值鏈流速。
8、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成本信息的有效性:對所有這些成本內容都應運用嚴格、細致的科學手段進行管理。隨著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化,對信息處理的准確性、時效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利用計算機網路來進行成本管理的優越性也顯而易見。
高層管理人員要按照上述的成本管理方法,注重發生成本的前期預測和其中控制,減少成本發生後的處罰。

Ⅲ 項目成本管理一般規定有哪些

1 組織應建立、健全項目全面成本管理責任體系,明確業務分工和職責 關系,把管理目標分解到各項技術工作和管理工作中。項目全面成本管理責任體系應包括兩個層次:
a 組織管理層。負責項目全面成本管理的決策,確定項目的合同價格和成本計 劃,確定項目管理層的成本目標。
b 項目經理部。負責項目成本的管理,實施成本控制,實現項目管理目標責任書中的成本目標。
2 項目經理部的成本管理應包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3 項目成本管理應遵循下列程序:
a 掌握生產要素的市場價格和變動狀態。
b 確定項目合同價。
c 編製成本計劃,確定成本實施目標。
d 進行成本動態控制,實現成本實施目標。
e 進行項目成本核算和工程價款結算,及時收回工程款。
f 進行項目成本分析。
g 進行項目成本考核,編製成本報告。
h 積累項目成本資料。

Ⅳ 成本核算都有哪些要點

成本核算是指對生產費用的發生和產品成本形成所進行的會計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礎環節,為成本管理分析和管理控制提供信息基礎。
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成本核算要點:
1、確定成本核算的目的。成本核算有多種目的,如存貨計價、計算銷售成本和確定收益;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產品定價等。
2、確定成本核算的對象。不同核算目的決定了對象的多樣化。如以各種、各批、各生產步驟產品作為對象,計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以各個責任單位為對象,計算責任成本等。
3、確定成本核算的內容。成本核算內容一般包括費用歸集分配與產品成本計算兩部分。費用歸集分配要求,首先必須確定成本開支的范圍,明確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對於不應計入產品成本的予以剔除;然後測定和記錄所積累的成本數據,按照一定程序進行歸集,採用一個標准在各個成本核算對象間進行分配,以匯總所耗用的費用總數。產品成本計算就是按照成本計算對象,把匯總的費用進行分配,計算出各個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在工業企業,由於一個企業往往生產多種產品,而且月末通常存在在產品,因此還要將生產過程的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各種產成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搞好成本核算工作的要求:
1、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產品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在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認真執行成本開支的有關法規規定,按成本開支范圍處理費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的歸集與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產品成本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還有分類法、定額法等多種。

Ⅳ 人工成本管理辦法有哪些

人工成本管理辦法如下:

Ⅵ 成本核算需要做些什麼

如果是製造企業我覺得要增設
1、材料物資核算崗位 :其崗位責任是:1 會同有關部門擬定材料物資的核算與管理辦法;2 審查匯編材料物資的采購資金計劃;3 負責材料物資的明細核算和有關的往來結算業務等
2、成本核算崗位
其崗位責任是:1 擬定成本核算辦法;2 編製成本費用計劃;3 負責成本管理基本工作;4 核算產品成本等
其餘的應該早就配備了,象出納(兼報稅)、主辦會計(會計主管)、業務往來多的話還有往來會計等
材料物資核算的前期准備工作就是做好倉庫盤點,建賬,做到賬實相符
成本核算崗位要求車間領料按材料耗用量*生產數量領用,車間負責人簽字,超耗部分查找原因,該攤銷的就攤銷,屬於人為原因就要賠償等

Ⅶ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計算方法有6種,具體分為:

1、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業企業計算產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適用於大量大批生產的簡單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復雜生產。

2、分批法是按照產品批別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類型的企業,主要包括:

(1)單件、小批生產的重型機械、船舶、精密工具、儀器等製造企業。

(2)不斷更新產品種類的時裝等製造企業。

(3)新產品的試制、機器設備的修理作業以及輔助生產的工具、器具、模具的製造等,亦可採用分批法計算成本。

3、逐步結轉分步法也稱順序結轉分步法,它是按照產品連續加工的先後順序,根據生產步驟所匯集的成本,費用和產量記錄,計量自製半成品成本,自製半成品成本隨著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驟之間移動而順序結轉的一種方法。

逐步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和各步驟的半成品。

4、平行結轉分步法是各生產步驟只歸集計算本步驟直接發生的生產費用,不計算結轉本步驟所耗用上一步驟的半成品成本;各生產步驟分別與完工產品直接聯系,本步驟只提供在產品成本和加入最終產品成本的份額,平行獨立、互不影響地進行成本計算,平行地把份額計入完工產品成本。

平行結轉分步法成本計算對象是最終完工產品。

5、作業成本核演算法又稱ABC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包括期間費用)作為產品(服務)消耗作業的成本同等地對待,拓寬了成本的計算范圍,使計算出來的產品(服務)成本更准確真實。

作業是成本計算的核心和基本對象,產品成本或服務成本是全部作業的成本總和,是實際耗用企業資源成本的終結。

6、分類法是按照類別產品匯集生產費用,計算出各類產品的總成本,然後將總成本按一定標准在該類產品的各種產品間進行分配,計算出各種產品成本。

分類法適用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一定標准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的製造企業。

(7)成本結算管理辦法都應該規定什麼擴展閱讀: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