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中國葯品成本一般多少錢
擴展閱讀
酷狗音樂怎麼轉成本地 2025-02-14 00:55:00
廣州復刻表拿貨什麼價格 2025-02-14 00:53:29
工地夯實屬什麼費用 2025-02-14 00:53:29

中國葯品成本一般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7-17 07:03:46

⑴ 從70萬降到自費數千元,罕見病注射液在杭州開打了,這種葯的成本有多高

從70萬降到自費數千元,罕見病注射液在杭州開打了,這種葯的成本有多高?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先前,諾西那生鈉注射劑因近70萬一針的昂貴價錢促使患者難以企及。2019年5月,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公布第一個SMA患者支援新項目全面啟動,支援葯品由渤健公司捐助。2021年1月,「脊活再生—脊髓性肌萎縮症患者支援新項目」再度更新,進一步減少了患者的自費佔比。統計顯示,在先前全新升級支援計劃方案的幫助下,應用諾西那生鈉注射劑的患者第一年的用葯治療自費花費從原來的約140萬余元降到55萬余元,第一年減幅約60%;以後每一年的用葯治療醫治自費花費從原來的均值每一年105萬余元減少至55萬余元,減幅約50%。

歸功於2021年的醫保談判,現階段諾西那生鈉注射劑已降至每針近33000元。據了解,患者自付只需幾千塊。

⑵ 我國葯品價格是如何制定的

葯品價格分兩種。一個是國家定價。一個是企業自主定價。國家定價葯品有它的目錄,企業自主定價依據的是成本和市場。國家定價葯品目錄 你可以看一下文件《發改價格{2005}1205號文件》。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
附件:葯品價格管理暫行辦法的補充規定

《葯品價格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頒布以來,各地在貫徹執行過程中提出了一些新的問題,為進一步完善《暫行辦法》,現就有關問題補充規定如下:

一、關於政府定價。列入政府管理價格的葯品目錄中的葯品,允許葯品生產經營者在不突破國家規定的出廠價格、批發價格、零售價格的前提下,根據市場情況確定具體價格。由於供過於求,多數生產企業均按低於國家規定的出廠價銷售葯品時,價格主管機關要參照其實際出廠價格,及時降低規定的出廠價格,並相應降低規定的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生產企業由於降價競爭達不到國家規定的利潤率標准,醫葯行業主管部門要及時指導企業調整結構,促進合理布局。生產成本上升、供不應求時,價格主管機關要適時提高出廠價格,並相應提高其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列入中央政府價格管理目錄的葯品,由國家計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代表規格品的價格,其他規格品的價格委託生產企業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物價局(以下簡稱省級物價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規定的原則制定,並抄報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

二、關於各類葯品價格的制定。

(一)各類葯品(不含中葯材及飲片)出廠價格的作價公式為:無稅出廠價=(製造成本+期間費用)÷(1-銷售利潤率)含稅出廠價=無稅出廠價×(1+增值稅率)

1、葯品生產企業期間費用和廣告費的計算。期間費用以上年企業實際發生的期間費用額為基礎,適當考慮當年的增減因素核定。期間費用中發生的廣告費(包括推銷費、宣傳費等)的比重不得超過定價成本的10%。超過部分在核定價格時不予考慮。

2、未達到GMP標準的葯品的利潤率。考慮到目前多數企業尚未達到GMP標準的實際情況,《暫行辦法》中關於未達到GMP標準的葯品的利潤降低3個百分點的規定,從1997年起分步實施。即1997年降低1個百分點,1998年降低2個百分點,1999年降低3個百分點。

(二)各類葯品(不含中葯材及飲片)批發價格均應以實際出廠價(或進貨價)為基礎順加作價。作價公式為:無稅批發價=無稅出廠價×(1+進銷差率)含稅批發價=無稅批發價×(1+增值稅率)

葯品批發企業制定批發價格,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除國家明令放開的品種外,葯品批發企業凡從工廠直接進貨的,必須以實際出廠價格加規定的進銷差率作價;凡從批發企業進貨的不論經過多少環節,各環節進銷差率之和不得超過《暫行辦法》中規定的從工廠到批發之間最大進銷差率。

(2)列入中央和省級政府價格目錄的葯品可以低於但不得高於政府規定的批發價格。

(三)各類葯品零售價格,除國家明令放開的品種外,均需在購進葯品的實際批發價格基礎上,由葯品零售單位(含零售葯店、醫療機構的葯房等)順加規定的批零差率制定。作價公式為:零售價格=含稅批發價格×(1+批零差率)

零售單位制定葯品零售價格時,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1)葯品的批零差率不得超過《暫行辦法》中規定的最大批零差率。

(2)列入中央和省級政府價格管理目錄的葯品可以低於但不得高於政府規定的零售價格。

(3)從生產企業直接進貨的葯品,只能在實際進價基礎上加國家規定的批零差率制定零售價格。

(四)各類進口葯品,需在國家或省級物價部門核定的口岸地平衡價基礎上,順加銷差率制定批發價,在實際批發價基礎上順加批零差率制定零售價。作價公式為:

無稅口岸地平衡價=(到岸價×(1+關稅率)×〔1+經營管理費率(進口代理手續費)+各種雜費含稅口岸地平衡價=到岸價×(1+關稅率)×(1+增值稅率)×〔1+經營管理費率(進口代理手續費)〕+各種雜費無稅批發價=無稅口岸地平衡價(1+進銷差率)含稅批發價=無稅批發價×(1+增值稅率)零售價格=含稅批發價×(1+批零差率)

進口環節經營管理費標准,按以下原則掌握:(1)國內不能生產,醫療急需,必須組織進口的品種,適當從高安排。(2)國內已有生產,但療效不穩定,需要部分進口的品種,適當安排。(3)國內已有生產且能夠滿足需要,尚有少量進口的品種,進口成本低於國內同品種出廠價格的從低安排;進口成本高於國內同品種出廠價格的,按國內出廠價格安排。

(五)葯品經營單位不同時間、不同渠道購進的同一企業生產的同一葯品出現不同價格時,經營單位要按先進先出、售完為止的原則銷售。從不同企業、不同渠道購進同品種葯品,在批發企業和零葯店,允許有不同的價格。

三、關於醫療機構葯品作價。

(一)醫療機構要加強葯品價格管理,建立分品種的葯品台帳,並按有關規定實行明碼標價,接受消費者有關葯價的查詢。

(二)為避免按實際進價加差率作價出現價格頻繁變動,對因進貨時間、進貨渠道變化而出現的同一品種進價不同的葯品,要定期實行綜合作價。即按照從不同渠道購進葯品的數量、價格計算出綜合平均實際進貨價,以此為基礎加規定的批零差率制定零售價格。在執行綜合零售價格期間,購進同一品種的葯品發生價格變動時,按實際購進價格與上期綜合平均實際進價的價差,乘以新購進葯品在執行綜合價期間的銷售數量計算出「虛盈」或「虛虧」的金額,計入該品種的帳戶,在計算下一期綜合平均價時予以沖抵。綜合作價經過試點取得經驗後逐步推進。在沒有實行綜合作價前,要按先進先出、售完為止的原則銷售。在同一時間,同一種葯品不得出現兩種以上價格。

(三)醫療機構因按實際進價作價減少的收入,在正常調整醫療服務收費標準的基礎上,通過設立診療費和提高醫療服務收費標准予以適當彌補,並與新的作價辦法同步實施。

四、關於醫療單位自配葯物制劑的價格管理。

(一)按照直接管理和間接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對屬於國家標准、地方標准、衛生行政部門頒布的制劑規范所收載的品種由省級物價部門審定價格,其餘品種由省級物價部門制定作價辦法,醫療單位按照作價辦法自行定價,並報地、市級物價部門備案。

(二)醫療單位自配葯物制劑發生的工資性費用可以列入成本。

(三)葯物制劑的成本利潤率標准,由省級物價部門審定價格的控制在5%以內;醫療單位按作價辦法定價的可適當提高,具體由省級物價部門規定。

五、關於進口葯品的價格管理。在國家現行允許進口的葯品中,對於使用量大、使用面廣、價值高及國家限制進口的品種,由國家計委會同有關部門定期進行平衡銜接後,制定口岸地平衡價、批發價和零售價。進口葯品價值高的要實行低差率。國家統一平衡銜接外的進口葯品,委託省級物價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核定口岸地平衡價,同時抄報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備案。凡未經國家計委和省級物價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核定口岸平衡價的進口葯品,進口企業不得向國內其他企業(單位)調撥銷售,各經營單位不得作價銷售。批發和零售企業(單位)制定的進口葯品價格,可以低於但不得高於國家規定的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批發企業之間的調撥,只能在批發價格內協商作價。零售企業和醫療單位從本地進口企業直接購進的進口葯品,在口岸地平衡價基礎上加批零差率制定零售價;從異地進口企業直接購進的進口葯品,只能在口岸地平衡價格的基礎上加異地到本地的合理運雜費和批零差制定零售價格。

六、關於差別差率。為防止醫療單位和葯品經營者盲目追求葯品銷售差額,多銷高價葯,加重社會負擔,按葯品的價值高低,先在零售環節選擇少數品種試行差別差率。基本治療葯品和價值低的葯品實行高差率,非基本治療葯品和價值高的葯品實行低差率。具體辦法由國家計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七、關於新葯價格的制定。凡獲得國家級「衛葯准字」批准文號的一、二類新葯,報國家計委確定其價格管理許可權後,按價格分工管理許可權核定價格;三、四、五類新葯獲國家級「衛葯准字」批准文號後,按其老葯(化學名)價格分管許可權核定價格。

八、關於保健葯品的作價。保健葯品流通環節作價,凡屬於含化學葯品成份的保健品執行化學葯品作價辦法;凡屬於含中葯成份的保健葯品執行中成葯作價辦法。

九、關於建立葯品價格報告及公布制度。列入中央和省級政府價格管理目錄的葯品生產企業,每半年向所在地省級物價部門報告本企業的財務狀況及葯品生產數量、銷售數量、銷售收入、成本、利潤、實際價格等情況,由省級物價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匯總後報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經營進口葯品的進口企業,要將進口葯品的有關情況,及時報告省級物價部門,省級物價部門把應由國家計委會同有關部門核定口岸平衡價格的葯品情況審核後,提出平衡價格的意見,一並報告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委託省級物價部門核定的口岸平衡價格,要在下達文件的同時報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的葯品價格目錄和價格變動情況要及時報告國家計委和有關部門。國家計委通過《物價公報》定期向社會公布有關葯品價格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公布列入中央和省級價格目錄管理的葯品(包括國產葯品和進口葯品)品種及價格變動情況。《物價公報》公布的有關葯品價格法律、法規、政策規定,公布的由中央和省級物價部門制定的價格,要作為各級價格檢查機構查處價格違法行為的依據。葯品價格報告及公布制度,由國家計委另行下達。 【

⑶ 患兒家屬談70萬天價葯,這么貴的葯成本需要多少錢

前段時間網曝一名兒童款奇怪病症需要天價葯來維持。很多網友紛紛評論這么貴的葯物,讓一個普通家庭,怎麼來分擔。這是什麼葯物,需要這么高的價格?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患兒名叫諾諾,他患的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這位寶寶在六個月的時候就發現肌肉萎縮,開始使用葯物治療,最近媽媽爆料治療兩年,花了近140萬,現在發現有效葯物,但是一針就要70萬。雖然家裡已經完全不能夠負擔,但是為了孩子能夠活下去。即使是真70萬就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生命繼續下去。

很多人說生命要緊,錢不錢的,哪有命重要,這個話是沒錯,但是要知道,某一項稀有葯物研製成功的成本是很多人,花費生命代價換來的,這個時候去談人權和金錢是沒有對比性的,所以國家在盡最大程度上的談判價格,這個時候國家發展的前景就很重要。 我國現在也已經投入大批量的生物研究人才,來改善目前的困境,相信不久的未來,我們不會再為這些疾病向別人低頭,也祝願寶寶能夠獲得良好的代替葯物,健康的成。

⑷ 一針70萬,為什麼葯物成本這么高

作為罕見葯,葯物公司在研發的過程中承擔了大量風險,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罕見葯不像常規葯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所以分擔到每一針上的成本就居高不下。

最近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患者需要天價葯物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上了熱搜,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經受了命運的不公,需要一針70萬人民幣的特效葯來續命,否者可能活不過2歲。患上該病的患者,通常都會因為肌肉萎縮而失去呼吸、吞咽能力,因此該病十分凶險,而且沒有什麼特別好的療法,只能通過諾西那生鈉注射液來續命,控制疾病繼續發展。那麼我們不禁疑問的是,這樣一小瓶的葯品為何出售這么高的價格?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研發成本得不到市場銷量的分擔,葯廠也需要盈利。

⑸ 做中葯材生意起步成本大概多少錢

這要看你選擇的設備的檔次。1.營業執照的辦理,注冊資金需要三十萬.2.是店鋪的租金,倉庫可以選擇自用房.3.開辦費的投入(店鋪的設備等.)4.原材料的儲備,也就是你經營的葯材拉,無論是做零售還是批發,開始進貨一定不要貪多,這樣你可以少壓資金.以利資金的周轉.5.開辦費.原材料用你的注冊資金就可以拉. 成本與費用是兩個既有相互聯系又存在重大區別的會計概念,就一般意義而言,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企業的成本費用,就其經濟實質來看,是產品價值構成中c+v兩部分價值的等價物,用貨幣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企業在產品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成本費用是指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為了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費用,分為基本業務費用、其他業務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確認成本費用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成本費用與收入的關系;二是成本費用的歸屬期。具體來說,確認成本費用的標准有以下幾種:①按其與收入的直接聯系確認成本費用。②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確認成本費用③在耗費發生時直接確認為成本費用。

⑹ 中國葯品為什麼那麼貴

雖然中國醫院中葯品價格實行零差價,但仍然存在諸多原因導致葯品價格較高。

首先,中國醫療保險制度尚未完善,醫院通常通過葯品銷售獲得利潤來彌補醫療服務的虧損。因此含納,醫院往往會採取種種手段增加葯品的開葯量和規格,從而提高葯品銷售額。這也導致了醫生過度開葯、過度用葯等問題。

其次,中國葯品行業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例如,中國葯品原材料往往需要進口,而國內生產廠商的技術和設備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時,葯品生產環節中的成本、管理費用等也比較高,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葯品價格上升。

最後,中國葯品市場的競爭不充分。雖然政府已經推出了多項政策來促進市場競爭,但仍有很多企業缺乏競爭意識,葯品價格不透明,市場准入壁壘等問氏燃題依然存在,這也導致了葯品價格的高企。

因此,要解決中國葯品價格高的問題,需要從政府監管、醫療保險制度、葯品市場競爭等多個方面入手,綜合施策,推動葯品價格的合理化和降低。同時,也殲老虛需要消費者提高自身的葯品選擇和用葯意識,不盲目跟風購買昂貴的葯品,從而減少醫療支出。


⑺ 為啥中醫葯如此昂貴中葯成本真的高嗎

為什麼看中醫的人越來越少,中葯卻越來越貴?原因其實很簡單。

中醫葯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不相信或者是徹底否決這種傳統醫學,但是,不論這種爭議如何發展,中葯的價格貌似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仍然一路高歌,拿幾服葯,動輒幾百,甚至上千是非常常見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中葯的價格持續上漲,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大體上有這幾個方面:政策對中葯企業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劣質中葯被逐漸淘汰、部分拿中醫招搖撞騙的人惡意抬價。

首先說政策對中葯企業的要求:早在十幾年前,中葯企業是非常好做的,直接從小作坊購進農戶自己加工好的中葯,然後一包裝,轉身就成了自己的產品,也不檢驗,直接就銷售到了各葯店、醫院和葯廠。但是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中葯企業已經無法繼續這種不合規的操作,他們必須自己采購原葯材,自己蒸、切、煮、炒,然後還必須檢驗合格之後,才能銷售。這樣,無形中就提高了企業自己的生產成本,所以說,正規葯廠出廠的中葯價格,比小作坊的價格高很多,原因就在這。

劣質中葯被逐漸淘汰,隨著市場監管的不斷嚴格,很多的農戶小作坊逐漸的被淘汰,小作坊加工出來的中葯價格會比較便宜,但是質量得不到保證。淘汰小作坊之後,那些硫熏的、蟲蛀的、摻假的中葯就不會流入市場,這是特別好的一個現象。以前很多的小中醫特色診所,都是在市場上直接自己采購中葯,會看病但是不一定認葯,這是一個常見的現象,導致了「方對葯不對」的情況發生。但是取消小作坊,直接會導致很多診所只能從正規葯廠購葯,那麼,患者拿葯的時候,花的錢就會更多,這是個連鎖反應。

部分拿中醫招搖撞騙的人惡意抬價,現在還有一個特別不好的現象,就是很多的民間診所,有些是真的非常有效,但是有一小部分,號稱什麼病都治的一部分診所,他們的價格非常的不合理,有患者聽信謠言去拿葯,從開方到拿葯,連自己什麼病都不知道,就大包小包拿了好幾百塊錢的葯,回家一熬,濃稠的像碗粥一樣,不治病還白花錢。就是這部分人,改變了很多人對於中醫葯的認識。

山西中醫學院附屬醫院一位專家向記者介紹說,葯材價格上漲,主要有四大驅動因素:一是受中葯材產業整體周期的影響;二是政策利好惠及中醫葯全產業鏈;三是市場需求及資本驅動;四是受自然災害影響,部分中葯材有減產提價的預期。

北京同仁堂的一位葯師也向記者介紹說,中葯材不同於化學葯,它具有農產品的特性,價格波動大,易受天氣、地域、土地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中葯產業在種植、加工炮製、交易和物流等環節中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去年以來,人力成本都在不斷增加,這也加大了中葯的成本。

其實隨著政策的不斷嚴格,中葯價格上漲只是一段時間而已,等所有的都完全正規起來之後,中葯的價格就會慢慢平穩下來。俗話說:葯材好,葯才好。期待我們的傳統中醫葯文化繼續的治病救人,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