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工製造業怎麼核算產品的成本
你好:工業企業成本如何核算,題是有點大,但是不是不能回答。可分幾個步驟。1、你必須掌握搭核一定的薯拿成本核算知識,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2、你必須了解你要核算對象的生產過程,掌握它的工藝流程。3、建立一定的與其相對應的產品核算模式,科學的、按步驟核算產品成本。4、科學的核算產品原材料定額、工資定額、工時定額,合理的分配費用。5、隨時掌握原材料市場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辦法。6、建立目標成本考核機制。嚴格的控制生產成本。其他具體的,必須根據你們企業的具體的情況而定。主要的成本核算報表有:原材料分配表、費用分配表、單位成本表、總成本表等。你能把前邊的6條知手掘搞清楚,報表自然就出來了。不知道你聽明白了嗎。
2. 加工型企業的成本核算
產品是小批量的,品種比較多,應該採用什麼成本核算方法好?
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逐步結轉法(按生產工序逐級累加形成最終成本),另是平行結轉法(所有生產單位成本歸集總部核算與結轉)。如果企業生產車間較少,工藝不太復雜,且多品種小批量的情況下,使用平行結轉法較好,生產單位直接把原始憑證(領用單、入庫單等)交到總部財務,月末,財務根據原始單據和本期發生費用結轉成本。
沒有數字可提供,這樣應該怎樣進行成本核算?
「實作工時」是製造費用分配比較科學合理的依據,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記錄,可採用「按材料消耗數量或總成本或產品產量」分配製造費用。
例如,A產品生產100件,B成品生產50件,C產品生產30件,本月製造費用合計3000元
製造費用分攤:
A
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100
/
(100+50+30)×
3000元
=
1666.67(元)
B
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50
/
(100+50+30)×
3000元
=
833.33(元)
C
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30
/
(100+50+30)×
3000元
=
500(元)
分錄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A
產品
1666.67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B
產品
833.33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C
產品
500.00
貸:製造費用
3000.00
也可使用材料消耗作為分攤製造費用的依據,計算同理。
個車間都有好幾個批次的產品在生產,無法確定每種產品的直接人工,這樣應樣分配人工?
無法確定人工成本的可將人工成本記入製造費用再分攤,因為製造費用就是專門用於歸集那些沒有特定對象的成本的,分配完後沒有餘額。
也可將人工成本按轉入「生產成本」的總額分攤,月末生產成本科目轉庫存商品的金額是完工入庫的,留下的是在產品的,這樣分攤歸集的人工成本可兼顧到產成品和在產品。
具體分配方法和計算同上,可計算出各產品的分配率,再用各產品分配率乘以「生產成本」總額,分別得出某產品的人工成本。
總之,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為企業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提供計劃、分析、考核等依據,所以歸集某產品的成本費用只要合理就行了。
僅此建議。
3. 工業企業在計算產品成本時,稅金怎麼計算
工業企業在計算產品成本時,稅金的計算,應該產品的基本成本扣除含稅部分,再加上全部其他成本和利潤,最後的總額按增值稅計算,其公式如下:
Xv=[X/(1+V%)+C+P]*V%
其中:
Xv--產品稅金
X--產品基本成本
V%--稅率,目前我國增值稅稅率為17%
C--Cost,其他成本
P--Profit,利潤。
2、「先進先出」法的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出庫的商品先出庫。如果使用的是先進先出、後進先出,你可以在庫存狀況表中通過批次詳情來查詢某一商品不同批次的成本
3、「後進先出」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庫存中不同的批次計算,出庫的順序以後入庫的商品先出庫。
4、「個別計價法」「商品成本是按照該商品就進庫時的實際成本計算。
系統的成本計算方法只能在期初確定,一旦開始使用,不允許再修改。
4. 如何計算一個產品的成本比如一桶水 稅%17 加工6.5元/kg 管理費15元/kg 運輸1.5/kg
你先把成本進行分類,產品的製造成本基本上可以分為:材料、人工和製造費用三部分。
原材料:組成產品的主要材料,包括采購價和采購的運輸費。
直接人工:直接為生產產品而付出勞動的人員工資,產線員工薪資。
製造費用比較麻煩,因為他包含項目多。
製造費用: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費用,但不是直接發生在產品上或無法具體區分用在哪件或哪一種產品上。
製造費用包括:間接人工(生產部管理人員、生計、品檢、車間清潔工等)、水電(包括照明、機械用電、天車空壓機等公共設施用電)、折舊(機器及廠房的折舊)、交通費、交際費、保險費、伙食費、差旅費、修繕費、稅金、其他費用等。
在費用的計算上面,根據不同的費用類別和生產加工工藝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計算方式。
原材料:一般是採用原料的加權平均成本*用料量。
直接人工:由人事部門提供,直接採用計算出來的人員工資。有些計件工資企業採取單件工資*產量。
製造費用:不同的費用分配是不一樣的,比如水電是要分到產線、產品中,每個產品都承擔。交通、差旅、交際、保險、文具這些費用一般是採用產量進行分攤。折舊費一般是先按照產線計算出來,然後在該產線產出產品中進行分攤。
稅是不能計算在成本之內的,假如你為了製造一桶水,發生成本如下:
水桶20元、水1元、運輸費1.5元、水電費1元、機器折舊5元、人工費3元
那麼,水桶、水就是原材料,你購買時供應商給你開了發票共21元,其中增值稅3.05元。那麼原材料的成本就是17.95元。
運輸費假如是你們公司出錢的話也要算進成本,運輸費又分可抵扣和不可抵扣,假如不可抵扣則原料成本=17.95+1.5=19.45元。
一桶水的生產成本=19.45+1+5+3=28.45元。
假如在銷售過程中又發生運輸費、管理費20元,那麼這個要不要算進成本呢?嚴格的講是不能進成本的,因為我們所講的成本一般是只製造成本或采購成本,並不包括銷售過程中的費用,銷售過程中的費用叫銷售費用。
假如我們一桶水售價50元,則開出發票7.26元,金額42.74元、稅款7.26元。
利潤情況:銷售收入=生產成本-銷售成本=42.74-28.45-20=-5.71
5. 同樣材料不同稅率的成本怎麼算
按不含稅金額計入材料成滲旅本,稅金計塵喊塌入進項稅。
如果您是小規模按價稅合派圓計計入材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