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視劇的成本曝光,你覺得有什麼出乎意料的地方嗎
沒想到,ip劇本這么值錢,都上千萬了。都說現在IP局火爆,動輒製作費用上億,效果卻很一般,原來成本都花在了購買劇本、演員薪酬上,大概明白了為什麼影視行業好劇少的原因了。
㈡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一部影視劇製作成本有多高!
一部影視劇的製作如同一個企業項目開展,投資角度的成本收益預算必不可少。
經濟學知識告訴我們,企業生產產品,消費者購買產品或服務,企業獲得收益,總營收減去成本費用就是利潤。製造一部小汽車,成本5萬元,投資500萬,生產出100輛汽車,而影視劇作為文化產品,與物質產品相比,更具有獨特商業特性。
先來討論製作成本,製片人、導演、演員、工作人員、作家成本,包括生產服務人員、拍攝地點、設備、各種材料、食品、雜項支出等。可以進一步細分:演員片酬包括了主演和配角、群演。工作人員包括導演、編劇、劇務、攝影師、化妝師、服裝師、燈光師等工作人員。製作成本還包括各種器材,場景道具、服裝飾品、攝影,以及後期編輯、特效、配音、剪輯等。外景交通生活成本,場地租用、交通工具租用、住宿費、餐飲費。宣傳發行等。票房可分配毛收入中,扣除國家規定的基金、稅收部門的稅款等。編劇原創的版權產業鏈角度,製作團隊包括劇本創作、編輯、運營、商務,以及跨界合作,影視作品,圖書,周邊產品等。
花費更多的錢用於銷售。預算可能不是絕對,預算人員可能計算最高和最低的預算,計算出一部影視劇的平均預算成本。近年來,隨著花費越來越高,三維效果、動畫效果、虛擬技術等,預算差距有所擴大,隨著拍攝和電影道具等成本下降,互聯網消費增長,預算可能少一些。然而,製作一部優秀好萊塢電影,成本大約在1億美元以上。
據investopedia,2007年全球電影收入達4500億美元,即便是這么大數字,並不等於每一部電影的製造成本,大多數大片都在高端預算,低端預算的電影也在增多。2007年,製作大型影視劇平均成本約6500萬美元,但生產成本不包括分銷和營銷費用,平均地,2007年影視劇製作成本約3500萬美元,銷售成本達1億美元。然而,1億美元僅僅是一個平均成本,有些影視劇成本預算達到3億美元,甚至更高。高投入得到高收益,一部影視劇收入有高達20多億美元。
影視劇製作成本費用可以大致分類,包括腳本和開發,許可證,主演收入,生產製作工作人員,導演、製作人等,成本預算不是絕對,取決於影視劇類型。影視劇平均成本增長,但觀眾人要排隊買票,吃爆米花觀看電影。然而,互聯網移動終端給觀眾帶來了更靈活更便捷的觀看方式。
一般地,投入成本越高,產品功能和質量越好。一輛小汽車投入成本5萬和20萬,投入成本高的小汽車產品可能功能更好,而影視劇是精神文化產品,價值是無形的,汽車製造成本和利潤很好計算,利潤=收入-成本。而影視劇由於商品特點,可能還要看成本投入後所產生效益,影視劇成本支出可從生產流程分為製作、發行、播出三個環節,還有行政審批、繳納稅金等。
細致化做好預算,演員、導演、場地、剪輯、宣發等各個環節,標准流程服務,運用雲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啟用優秀的團隊,運用互聯網協作,快速高效匹配人才、設備、道具、資源,從可行性、均衡性、可控性等方面做好成本預算。
一部影視劇可以從哪些方面獲得收益呢?
第一,發行權。可以是發行公司,也可以電視台或影視網,通過衛視網或者有線電視網銷售影視劇的播出權,出售版權獲得收入。
第二,廣告費收入,收視率越高,可以投放廣告。音像製品或網路製品的製作發行權,把製作發行權出售給音像出版社等。
第三,相關產品的收入,動畫產品的玩具等。
㈢ 電影院的運營成本是如何計算的
電影院的運營成本計算包括房租、人工、水電、裝修、票務系統、保險、安全防範、電影成本等。
電影院(cinema)是為觀眾放映電影的場所。電影在產生初期,是在咖啡廳、茶館等場所放映的。隨著電影的進步與發展,出現了專門為放映電影而建造的電影院。
電影的發展——從無聲到有聲乃至立體聲,從黑白片到彩色片,從普通銀幕到寬銀幕乃至穹幕、環幕,使電影院的形體、尺寸、比例和聲學技術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電影院必須滿足電影放映的工藝要求,得到應有的良好視覺和聽覺效果,電影已經成為人們飯後的論點。
電影院基地選擇應根據當地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布置,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基地的主要入口應臨接城鎮道路、廣場或空地。
2、主要入口前道路通行寬度除不應小於安全出口寬度總和外,且小型電影院不應小於8m,中型電影院不應小於12m,大型不應小於20m,特大型不應小於25m。
3、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電影院應按每座0.2㎡計,大型、特大型電影院除應滿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應小於10m。
4、多觀眾廳電影院各主要面的集散空地應按實際分配的最多人數計算;總座位數2000座以上的電影院宜分數處集散。
5、位於交叉口的電影院尚應滿足城鎮有關交通車行視距的規定。
㈣ 請問影視製作企業的成本核算包括哪些內容演員餐費算成本還是費用
影視製作業企業的成本應該包括道具,演員工資,以及工作人員工資,以及相關的水電等費用
演員餐費應該計入成本
因為如果以影視作品作為產成品的話,那演員應該是生產者,因此應計入成本
或者可以咨詢一下稅務部門
㈤ 演一部電視劇大約成本要多少
以《大長今》為例,該電視劇每集的製作成本在120萬-150萬元,主演李英愛每集的片酬則在12萬元左右。按照國內電視劇的製作規律,一部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包括諸多方面,首先是創作費用,即購買IP版權以及編劇創作等。
其次還有導演、主演的薪酬,其中導演涵蓋總導演、副導演或AB組導演,演員也包含主演、配角、群眾演員等;此外,攝錄、美服化道、後期製作等環節也有一定數量的工作人員,並存在相應的成本,整個項目下來能涉及近200位工作人員。
「每一位工作人員均需給予工資,每一個環節也均會出現成本,而一部電視劇的合理成本配置應是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佔40%、編劇和導演各自佔10%,剩餘的40%則用於攝錄、美服化道、電腦特效等環節的成本。
強監管與懲罰措施並舉
演員片酬不合理甚至能佔到影視劇製作成本80%的情況已被業內詬病許久,並不斷有影視從業者呼籲亟待加強規范,若此次《意見》能順利實施,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演員高片酬帶來的製作壓力。北京商報記者根據此前受到較大爭議的《如懿傳》算了一筆賬。
有數據顯示,該劇製作成本達到3億元,且據新麗傳媒的公告顯示,該劇男女主角的片酬分別為5071.7萬元和5350萬元,共計1.04億元。若按照《意見》規定的比例,主要演員的總片酬應為8400萬元,與實際片酬相比減少2000萬元。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揭秘影視"限酬令"制定始末演員片酬為什麼是40%
㈥ 電影製作成本包括什麼
電影成本包括製作成本、演員片酬、導演片酬、宣發成本主要的四大板塊
A、製作成本:製作成本一般指前後期設備成本,人員成本,交通成本,美術成本,特效成本什麼的。
B、演員片酬:國內一線男演員,價碼都在2000萬以上,高的有3000萬往上趕的;國內一線女演員,價格從1200萬到2500萬不等,如果劇本好,導演好,演員費用低,可能500多萬就能搞定,因為作為演員,如果是一個能打動他的劇本,能讓他信任的導演,都是很樂意參與的,甚至自己會投資反而不要片酬。
C、導演片酬:國內的一線導演,價格500萬—1000萬不等,這個浮動比較厲害,但再低,不會低於50萬美金,這是全球導演協會的一個規定。除了演員,導演的酬金,各種想法落地也很花錢。
D、宣發成本:宣發包括宣傳和發行,宣傳成本一般包括海報和預告片及花絮製作,硬廣告、影院終端物料、媒體推廣、地面活動、首映式、僱傭水軍和收買影評人等。發行成本主要包括拷貝製作費用,影院公關與談判費用等。嚴格來說,影院的票房分成也是發行成本的一部分。
電影拍攝和發行的流程:主要分為籌備階段,拍攝階段,後期製作、審核,出預告片、開展公映前的宣傳,各大網站發出新聞宣傳,首映式、公映等階段,後期製作是最花錢的
A、籌備階段:簽劇本、尋找投資人,尋找導演、編劇等組成劇組,
劇本:改編還是原創。(1)改編,小說、劇本都需要買版權,還需要支付一筆改編費用,這部分費用300—800萬不等,好的小說版權貴,好的編劇酬金高。(2)原創,這個孵化期比較長,短則一年,長則5年8年都是常有的事,從找來編劇或者搭建編劇組開始,就會支付酬金,這部分費用200萬—500萬不等。
B、拍攝階段
這個階段不是特別花錢,只要按拍攝計劃走就行,風險主要來自導演拍嗨了,延期,演員違約金是筆不小的錢。各種攝影器材、燈光器材、工作人員的費用、各種群演費用。
C、後期製作:這個階段特別花錢。舉個例子,《赤壁》裡面有一個鏡頭,士兵甲戳了士兵乙,士兵乙噴血倒地。大約1秒多,40幀左右的鏡頭,一個槍頭戳破鎧甲,噴血的特效,花了2萬。
D、關於審核,出預告片、開展公映前的宣傳,各大網站發出新聞宣傳,首映式、公映這幾個階段,就不作說明。
希望以上的解答對您有所幫助,祝願生活幸福,投資順利!!
㈦ 電影的成本算不算其中影星的片酬
這個一定會計算到成本的。
一部電影的成本包括製作費用、場地費用、服裝道具、吃喝拉撒、群眾演員費用、演員費用等等。而聘請一線演員的費用,往往占據總費用的比例較大。因為一部影片為了取得高票房收入,獲取高額利潤,影片製作方會不惜重金,以高片酬聘請一線明星。這些在影片製作中已經習以為常了。
由於電影市場的商業化,明星片酬居高不下,也造成了電影製作的高成本
。
㈧ 電影製作成本
電影製作成本包括演職人員的成本以及拍攝中各種拍攝成本,還有後期製作的成本。在過去電影演職人員成本佔比很小,主要是演員片酬並不高,但最近若干年演員的成本被暴炒到天價,造成演員成本占據了整體成本的50%以上。
㈨ 電影院成本有哪些
房租、物業費、人工工資、水電費等雜費以及片源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