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倒演算法有哪些
擴展閱讀
天上下鑽石雨怎麼解決 2025-02-13 18:39:07
不合格農產品去哪裡了 2025-02-13 18:35:42

成本倒演算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7-19 14:33:54

㈠ 如何核算銷售成本

一、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二、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1、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2、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3、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4、移動加權平均法: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5、後進先出法:按照每一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先按最後一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一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一次推進計算。

6、毛利率法:是一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

㈡ 每個月的銷售成本怎麼計算的

一、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2)成本倒演算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銷售營業費用:

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

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㈢ 銷售成本怎麼算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順演算法的計算公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進貨單價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倒演算法的計算公式:
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按照以上計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點,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
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
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二)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
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三)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
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
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
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
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
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
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
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
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
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四)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
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採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
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五)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一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時,先按最後一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一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一次推進計算。
【例】仍以資料為例,用後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庫存商品金額。
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後進先出法計算:
商品銷售成本
=(200×2.80)+(400×2.60)+(200×2.40)+(300×2.20)+(200×2.00)
=560+1 040+480+660+400
=3 140(元)
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00=400(元)
從上例計算結果看,採用後進先出法,在購進單價持續上升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高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低成本,毛利亦為最少。在購進單價連續下降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商品銷售成本為最低成本,而期末庫存金額卻是最高成本,毛利亦為最多。
(六)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一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即用估計的毛利率(按上季實際毛利率或本季計劃毛利率)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商品銷售成本=本月商品銷售額×[1-上季實際(或本季計劃)毛利率]
採用毛利率法,計算手續簡便,但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不夠准確,因為這種方法是按照企業全部商品或大類商品計算的。通常只有在季度的第一、第二兩個月採用,季末應選用其他五種成本計算方法中的一種進行調整。一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

㈣ 如何計算已銷產品成本

1、一般均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上月庫存產品成本+本月生產或購進的成本/上月庫存數量+本月生產或購入的數量。2、會計分錄: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產成品或庫存商品。
銷售產品的成本是如何計算的?

1、商品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

(1)如果能分清哪種商品發生的挑選費,計入庫存商品的成本中。

(2)如果不能分清,也可以記入「營業費用」科目。

2、倉庫叉車折舊費是算營業費用:倉庫叉車折舊費,記入「營業費用--折舊費」科目。

完工產品成本是生產出來,尚未轉到倉庫的產品成本

而銷售成本是轉到倉庫中的完工產品成本。

這兩個成本的區別就是,一個是再生產車間,一個是在倉庫中。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

㈤ 怎麼計算銷售成本

一、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二、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2、個別計價法

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3、加權平均法

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4、移動加權平均法

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5、後進先出法

按照每一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先按最後一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一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一次推進計算。

6、毛利率法

是一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

㈥ 倒推成本法的實例

例:某企業採用JIT制度,並用倒推成本法進行成本核算。為簡化起見,做如下假設:企業只生產一種甲產品;原材料期初余額為零,在產品沒有期初、期末余額;沒有直接材料差異(如果有,差異的核算與標准成本法處理基本一致)。該企業200×年5月份發生下列會計交易和事項:
(1)用銀行存款購入原材料114600元。
(2)該月實際發生加工成本68000元。
(3)該月生產完工甲產品1100個,甲產品的標准單位成本為直接材料100元,加工成本為60元,兩者之和為160元。
(4)該月出售甲產品1080個。
倒推成本法有三種基本類型,其區別在於記賬的時點有所不同。下面就倒推成本法的三種核算類型分別加以說明。 以材料購進、產品完工為記賬時點,則該企業200×年5月份業務交易的會計分錄如下:
(1)購進材料:
借:原材料與在產品114600
貨:銀行存款 114600
(2)該月發生加工成本:
借:加工成本 68000
貸:有關賬戶(應付工資、累計折舊等)68000
(3)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借:庫存商品(1100×160)176000 貨:原材料與在產品(1100×100)110000 加工成本(1100×60) 66000
(4)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80×160)172800
貸:庫存商品(1080× 160)172800
(5)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實際加工成本可能會分配不足或分配過多,因此,企業應在年末或月末進行調整,假定該企業是在月末進行調整,則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2000
貸:加工成本(68000-66000)2000
於是,5月份各存貨賬戶余額為「原材料與在產品」為4600元,「庫存商品」為3200元,共計7800元。
上述會計處理相對傳統成本法而言,它大大減少了會計工作量。 以材料購進、產品出售為記賬時點。
這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的區別是記賬時點不是產品完工時,而是產品出售時。這樣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消除各生產單位為存貨而生產的動機,從而更著眼於產品銷售。在這種方法下,不強調了解存貨構成,因此,將「原材料與在產品」及「庫存商品」兩個賬戶合並,設置一個「存貨」賬戶即可。該企業5月份業務交易的會計分錄如下:
(1)、購進材料:
借:存貨 114600
貨:銀行存款114600
(2)、該月發生加工成本:
借:加工成本68000
貨:有關賬戶(應付工資、累計折舊等)68000
(3)、產品出售時,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80×160)172800
貸:存貨(1080×100)108000加工成本(1080×60)64800
(4)由於加工成本不計入存貨,但68000元的加工成本只分配了64800元,其中差額3200元便是分配不足的數額,應於月末編制調整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3200
貸:加工成本3200
於是,5月末存貨余額為6600元。 以產品出售時為記賬時點。這種方法是JIT環境下所採用的最簡單的會計處理方法,也是倒推成本法中「倒推」的由來。採用這種方法,該企業200×年5月份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1)購進原材料:
借:主營業務成本114600
貸:銀行存款114600
(2)該月發生加工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68000
貸:有關賬戶(應付工資、累計折舊等)
(3)將銷售成本倒推出期末存貨。
由於該月生產1100個甲產品,但只售出1080個,還剩20個,則這個20個未售出的甲產品的標准成本3200(20×160)元就為期末存貨成本。企業應於月末編制調整分錄:
借:存貨3200
貸:主營業務成本3200

㈦ 商品銷售順加和倒扣點位怎麼算有幾種演算法哪種演算法更方便

順加和倒扣是商業計算毛利、成本、售價的兩種方法,現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釋清楚,還是舉例說明最好。
毛利=(售價-成本)/售價
某商品A,成本80元,售價100元,毛利=(100-80)100=20%

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80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80。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80*125%=100元。毛利仍為20%
同時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同樣的商品是順加和倒扣哪種計算方法得到的利潤大呢?答案則肯定是倒扣的利潤大,原因就是倒扣從一開始就扣除了應有的利潤點,保證了利潤率,而順加則遠達不到,通過順加想得到同倒扣一樣的利潤就必須提高順加的點數.下面舉例來說明一下:
比如成本100元,加20%定售價,售價為100*(1+20%)=120,實際毛利率為(120-100)/100=16.67%,為順加。
倒扣:要實際20%的毛利率,那麼售價為100/(1-20%)=125,實際毛利率為(125-100)/125=20%,利潤一比就知道了。

毛利率」的概念是建立在「毛利」概念的基礎之上的。毛利是「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是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進價後的余額。
某特定時期內的凈利/ 純利 = 該時期內的毛利 - 該時期內發生的相關支出(包括折舊)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毛利率計算的基本公式是:
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不含稅售價=含稅售價÷(1+稅率)
3.不含稅進價=含稅進價÷(1+稅率)
1、 毛利計算公式?
1.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毛利率=(1-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 已知某商品不含稅進價13.5元,不含稅售價15元。
請問該商品的毛利率是多少?
1.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毛利率=(15-13.5)/15*100%=10%
3、 已知某商品不含稅進價800元,含稅售價990元,增值稅率10%。
請問該商品的毛利率是多少?
1.不含稅售價=含稅售價/(1+增值稅)=990/(1+10%)=900元
2.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900-800)/900=11%
4、 已知某商品不含稅進價30元,廠商折扣5%,增值稅率5%,毛利率設定為10%。
請問該商品的含稅售價是多少?
1.扣除折扣,得到不含稅進價=30-30×5%=28.5元
2.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1+增值稅率)/(1-毛利率)
=28.5×(1+5%)/(1-10%)=33.25元
5、 已知某商品含稅進價100元,廠商折扣5%,運輸費用2元/件,增值稅率5%,含稅售價110元。
請問該商品的毛利率是多少?
1.不含稅進價=含稅進價/(1+增值稅)=100/(1+5%)=95元
2.扣除折扣,加運輸費後,不含稅進價=95-95×5%+2=92元
3.不含稅售價=含稅售價/(1+增值稅)=110/(1+5%)=105元
4.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
=(105-95)/105=9.5%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營業成本)/銷售收入*100%
成本毛利率=(銷售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成本*100%
順加和倒扣是商業計算毛利、成本、售價的兩種方法,現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釋清楚,還是舉例說明最好。
毛利=(售價-成本)/售價
某商品A,成本80元,售價100元,毛利=(100-80)/100=20%
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80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80。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80*125%=100元。毛利仍為20%
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的差。
其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順加和倒扣是商業計算毛利、成本、售價的兩種方法,現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釋清楚,還是舉例說明最好。
毛利=(售價-成本)/售價
某商品A,成本80元,售價100元,毛利=(100-80)100=20%

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80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80。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80*125%=100元。毛利仍為20%

毛利率及順加、倒扣和商品定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