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心理賬戶&沉默成本
心理賬戶
I:我們把錢分門別類存在於不同的心理賬戶裡面:社交、購物、生活必需等。
A:同樣買衣服 給自己買要求不高好看就行,同等給寶寶買穗握高就看中品牌質量皮前。
例如旅遊:報了豪華旅行團去旅遊,一路上純玩都不需要再付費,全部玩下來體驗很棒。另一個報了便宜的旅行團,一路上各種項目都需要付費,全部玩下來就體驗很糟糕,但實際上兩個人付的錢總數是幾乎一樣的。不同的是第一位朋友心理賬戶里的錢固定,第二位朋友的心理賬戶裡面的錢是不斷地增加的。
沉默成本
I: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從決策的角度看,以往發生的費用只是造成當前狀態的某個因素,當前決策所要考慮的是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及所帶來的收益,而不考慮以往發生猜尺的費用。
A:
有時候我們做事情,該放棄就放棄,就像去坐飛機一樣,結果登機前說因為天氣原因不能起飛,需要一天之後才能飛,這時應該立馬放棄坐飛機,趕快換乘高鐵趕到目的地,而不是一味地陷入「我花了錢,飛機坐不了.」生活工作中與其陷入痛苦的糾結中,不如立馬「斷舍離」,懂得及時止損,才能讓生活過得滋潤。
B. 認知成本定義
答滾此或:一、認知成本定義
認知:就是感覺輸入的轉換、減少、大伍解釋、貯存、恢復和使用的過程。
二、認知范圍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包括感知覺,注意,表象,學習記憶,思維和言語等心理過程或認知過程,以及兒童的認知發展和人工智扒碧能。
C. 戀愛心理學—沉沒成本效應
戀愛心理學戀愛的「沉沒成本」歲蔽追愛路上 不再迷路
沉沒成本效應是指人們不捨得前配含期付出的時間、金錢、努力、精力等,導致在決策的時候經常做出錯培雀笑誤的選擇。
在戀愛中表現為,雙方明明已經感受不到愛情的存在了,即便經過理性分析,得出分手可能是最好的決策,但總有人執著於曾經,就是不肯放手。
所以,在相愛的時候盡可能多的去付出。去維護感情、堅固愛情,也能讓自己不後悔。
D. 想成為一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前期投入成本有多大
第一段:熱心助人者到初學者咨詢師
時間成本:從熱心助人到初學者咨詢師,至少需要接受1到2年的系統培訓。
經濟成本:選擇某個固定的心理機構,持續1至2年的系統培訓,價格多在萬元級別。
心理成本:這個階段的同學,剛剛進入心理不久,接受了大量的信息,非常容易出現自我懷疑。同時,有一些同學開始通過周圍的人,嘗試進行不正規的咨詢,容易過度捲入而產生疲勞感。
第二段:初學者末期到實習期
時間成本:實習期1到2年,在這個階段,基礎訓練已經完成,咨詢師更多的是通過個案的實習+督導來進行訓練。
經濟成本:繼續不斷學習各類課程,每年一兩種培訓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心理成本:這個階段,剛剛接受來訪者的咨詢師是非常脆弱的,挫敗感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些人淹沒在自我懷疑和焦慮中,而大量的投入和不知未來如何的茫然,讓相當一部分人望而卻步,乃至中途放棄。
第三段:實習期末期到初級咨詢師初期
時間成本:這個階段從1年到n年不等,咨詢師的收費逐漸提升,收支逐漸平衡。
經濟成本:咨詢是需要常學常新的,甚至是終其一生的學習過程。培訓費用相比於前兩階段降低,同時接受固定的督導,比實習期的花費也有所減少。
心理成本:不斷的自我整合,劃分自己和來訪者的邊界。前期沒有接受系統的訓練,對咨詢的理解有誤的人,會感受到越來越多的職業倦怠並最終放棄。
E. 心理學上的「沉沒成本」的具體含義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在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代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沉沒成本常用來和可變成本作比較,可變成本可以被改變,而沉沒成本則不能被改變。
F. 心理咨詢為什麼收費那麼貴
一是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強度大。我指的是正規的咨詢設置和過程,不是那種聊個天、談個60分鍾,然後跟你耗上好幾年幾百回合的咨詢,這種行為屬於騙錢無疑。
正規的心理咨詢過程異常復雜,首先要評估,評估完了寫報告,然後報告出來以後要寫咨詢方案,確立咨詢目標,每次咨詢完了要寫記錄。如果是CBT認知行為流派的,那麼還有各種家庭作業的布置。光是資料和表格就有一大堆。
據我現實的心理咨詢工作經驗來看,一次比較復雜的咨詢,咨詢記錄需要5萬字以上,如果只是輕微的一般心理問題,只做過1-2次的,那麼咨詢的記錄字數大概會是3000-5000字左右。大家可想一下,如果一個星期要做十多個咨詢的,咨詢記錄和報告要寫多少份,光是記錄要寫多少字?
相信正規做心理咨詢的咨詢師都會跟我有一樣的感嘆,每天坐在電腦旁記錄這些材料都要把自己搞瘋,做完咨詢和寫完材料,特別希望能有一天啥事也不做,光躺床上休息的那種狀態。
所以我常常說一句話,一個文字功底不好的咨詢師,其咨詢水平也要大打折扣的,寫作是咨詢師的安身立地之本,寫不好報告和記錄,咨詢很難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尤其是長程咨詢的狀態。
二是現實生活成本較高。今天有個北京的好友咨詢師跟我微信聯系,把她新成立的工作室給我看了,大概有個幾十個平方,照片很是漂亮。我問她,一個月房租多少錢?她說8000。我一聽嚇到了,我說你這工作室價格太高了,我的才2500。她說,是啊,現在每個星期有10個左右的咨詢量,如果真開工作室,扣除房租水電和房租之類的,根本剩不了多少錢。
我估算了一下,她收費是500,10個左右咨詢量,有時候也沒有那麼多,一個月大概也就30-40個左右的咨詢量吧,就按最低的算,那是15000,扣除這些費用,手上拿到的也就5000塊錢左右。5000塊錢在北京能生活嗎?一個人還好,但是有家庭的話這個壓力就太大了。
如此一算,我在貴陽這邊2500的房租,咨詢量沒有她大,收費300,一個月15-20個,加上自己在司法局也是掛靠著的,有保障和穩定的咨詢量,加上寫稿,每個月的收入要比她在北京賺的還要多。這些隱性成本,外面來訪者看不到,只有咨詢師自己心知肚明。所以心理咨詢師總是哭窮,說自己賺不到錢,其實是真的,沒有說謊。這裡面我還沒說要學習、督導等之類的費用,算進去的話,咨詢師手上還能有多少錢?我想吃飯都成問題。幸好我好友跟我一樣,也會寫稿,有點稿費收入,也出了書,有時咨詢量少的前提下,寫寫稿賺點錢也能夠維持生計。
要是能力不足,只會做咨詢的咨詢師,生存就太困難了。
三是看咨詢師的職業倫理和人品。素質差的咨詢師,可以漫天喊價,管他三七二十一,先給自己來個高價再說,2000、3000或者一次性收個好幾萬的都有,目的就是能撈一筆是一筆。本來咨詢量就不是很大,有個來訪者過來,還不快痛宰一番?我身邊有許多做得好咨詢師,人品能力都很不錯,在咨詢行業也待了十多年,他們的咨詢價格一直很穩定,都在400、500、600之間,很少有超過800、1000的。他們跟我說,定價四五百就夠了,每個月咨詢量都有二三十個,加上自己掛靠政府和學校也有穩定的咨詢來源,根本就不擔心來訪者不來的情況。只要自己咨詢確實做得好,口碑出來,是不愁沒有來訪者過來咨詢的。所以現在我一看到價格高的就納悶,究竟這個咨詢師有啥本事,在咨詢里有其過人的本領,一下子就收個一兩千,然後還覺得理所當然,收了錢也不替來訪者著想?
綜上所述,心理咨詢收費高主要就是以上三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