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計算間接成本分配率的計算方法
間接成本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除以各種產品生產工人工資總額。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間接成本=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工資*間接成本分配率
在實際核算工作中,對於施工間接費用的分配,往往先計算本期實際發生的施工間接費用對接施工間接費用定額計算的施工間接費用的百分比,再將各項工程按定額計算的施工間接費用進行調整,即將上列算式可以改為:
某項工程本期應分配的施工間接費用=[該項工程本期實際發生的直接費(或人工費)×該項工程本期該項工程規定的施工間接費用定額]×本期實際實際發生的施工間接費用÷∑[各項工程本期實際發生的直接費(或人工費)×各項工程規定的施工間接費用定額]
(1)累計成本率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間接費用簡化分配法在採用分批法計算產品成本下,對各月發生的間接費用分配計入各批產品成本的一種簡化方法。在按產品批別組織生產,且各月產品批別較多的企業里,採用分批法計算產品成本,每月必須將間接費用分配到各批產品上去,其工作量很大,為此,可採用一種簡化的費用分配方法。
要點是:每月由廠部匯總當月發生的間接費用,同時按產品批別匯集實際工時,月末如有完工產品批別,則按費用項目分別計算累計間接費用分配率,據以確定完工產品批別應分配的間接費用。
『貳』 同一產品每月不同成本怎麼分析
一)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
按成本項目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一般可以採用對比分析法、構成比率分析法和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進行分析。
1、對比分析法
指標對比分析法也稱比較分析法,它是通過實際數與基數的對比來揭示實際數與基數之間的差異,藉以了解經濟活動的成績和問題的一種分析方法。
對比分析法只適用於同質指標的數量對比。在採用這種分析法時,應當注意相比指標的可比性。如果相比的指標之間有不可比因素,應先按可比的口徑進行調整,然後再進行對比。
2、構成比率分析法
它是通過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全部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這種比率分析法也稱比重分析法。通過這種分析,可以反映產品成本或者經營管理費用的構成是否合理。
產品成本構成比率的計算公式列示如下:
直接材料成本比率=直接材料成本÷產品成本×100%
直接人工成本比率=直接人工成本÷產品成本×100%
製造費用比率=製造費用÷產品成本×100%
不論採用什麼比率分析法,進行分析時,還應將比率的實際數與其基數進行對比,揭示其與基數之間的差異。
3、相關指標比率分析法
它是計算兩個性質不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的方法。它可以反映各企業經濟效益的好壞。
產值成本率、銷售收入成本率和成本利潤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產值成本率=成本÷產值×100%
營業收入成本率=成本÷銷售收入×100%
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從上述計算公式可以看出,產值成本率和營業收入成本率高的企業經濟效益差;這兩種比率低的企業經濟效益好。而成本利潤率則與之相反,成本利潤率高的企業經濟效益好;成本利潤率低的企業經濟效益差。
(二)按產品種類反映的產品生產成本表的分析
按產品種類反映的生產成本表的分析,一般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本期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對比分析;二是本期實際成本與上年實際成本的對比分析。
1、本期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對比分析。進行這一方面成本分析,確定全部產品和各種主要產品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了解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
2、本期實際成本與上年實際成本的對比分析,對於可比產品,還可以進行這一方面的成本對比,分析可比產品成本在本期與上年相比的升降情況。如果企業規定有可比產品成本降低計劃,即成本的計劃降低率或降低額,還應進行可比產品成本降低計劃執行結果的分析。
(1)可比產品成本升降情況的分析
企業應當根據產品生產成本表中所列全部可比產品和各種可比產品的本月實際總成本和本年累計實際總成本,分別與其本月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和本年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累計總成本進行比較,確定全部可比產品和各種可比產品本期實際成本與上年實際成本的差異,了解成本升降情況。
(2)可比產品成本降低計劃執行結果的分析
在產品品種比重和產品單位成本不變的情況下,產量增減會使成本降低額發生同比例增減,但由於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本年累計總成本也發生了同比例增減,因而不會使成本降低率發生變動。產品單位成本的變動,則會影響成本降低額和降低率同時發生變動。產品單位成本降低使成本降低額和降低率增加;反之,則會減少。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華律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叄』 請問成本費用率、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的公式各是什麼急!謝謝
成本費用率公式為: 費用率=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三項期間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 / 主營業務收入 ×100%
如物流成本利潤率=總物流成本/總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收入成本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主營業務收入費用率=三大期間費用之和/主營業務收入×100%
成本與費用是兩個既有相互聯系又存在重大區別的會計概念,就一般意義而言,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企業的成本費用,就其經濟實質來看,是產品價值構成中c+v兩部分價值的等價物,用貨幣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企業在產品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
鉑略咨詢Linked-F 通過調研發現,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導致單純的壓縮成本,從而使企業喪失活力。
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和決策的正確方向,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
正確的成本分析對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成本分析的不利,企業可能因為未將費用合理分攤至不同產品而導致定價失誤,從而長期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
(3)累計成本率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一、營業外收入指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收入。
它主要包括下列內容:
⑴固定資產盤盈
⑵處置固定資產凈收益
⑶非貨幣性交易收益
⑷出售無形資產收益
⑸罰款凈收入
⑹因債權人原因確實無法支付的賬款⑺教育費附加返還款。
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除商品銷售以外的其他銷售及其他業務所取得的收入。它包括材料銷售、技術轉讓、代購代銷、固定資產出租、包裝物出租、運輸等非工業性勞務收入。
營業外支出是指企業發生的與其生產經營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支出,如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凈損失、出售無形資產損失、債務重組。
二、賬戶設置
「主營業務收入」賬戶用於核算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本賬戶期末應無余額
三、會計處理
建造合同收入:
1、建造合同與建造合同收入
⑴建造合同是指為建造一項資產或者在設計、技術、功能、最終用途等方面密切相關的數項資產而訂立的合同,包括固定造價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
⑵建造工程合同收入包括合同中規定的初始收入和因合同變更、索賠、獎勵等形成的收入。
2、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能夠可靠估計,應採用完工百分比法在資產負債表日確認合同收入和相關的合同費用。
3、在完工比例法下,應採用下列公式計算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和合同費用:
⑴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合同總收入×完工進度)-以前會計年度累計已確認的收入
⑵當期確認的合同毛利=(合同總收入-合同預計總成本)×完工進度-以前會計年度累計已確認的毛利
⑶當期確認的合同費用=當期確認的合同收入-當期確認的合同毛利-以前會計年度預計損失准備
4、如果建造合同的結果不能可靠估計,則不能採用完工百分比確定合同收入,此時當合同成本能夠收回時,根據能夠收回的實際合同成本確認收入;當合同成本不能收回的,不確認收入。
『肆』 資金成本的計算
房地產企業的借款費用是可以計入成本的,並且是稅法訂可的,但是在實務中,企業將所有付出的資金也計算利息計入成本?
要是所有付出的資金都用於滿足資本化的條件是可以的,在實務中,一般會如你所說,但是不符合新的會計准則~~~
第五條 借款費用只有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時,才應當開始資本化:
(一)資產支出已經發生;
(二)借款費用已經發生;
(三)為使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已經開始。
資產支出只包括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以支付現金、轉移非現金資產或者承擔帶息債務形式發生的支出。
第六條 在資本化期間內,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包括折價或者溢價的攤銷)資本化金額應當按照下列步驟和方法計算:
(一)計算截止資產負債日的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
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應當按照每筆資產支出的金額乘以該資產支出實際佔用天數占整個會計期間天數的權數加總計算。
(二)計算資本化率和利息資本化金額。
1.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一項專門借款的,該專門借款的利率即為資本化率。企業應當將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乘以資本化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予以資本化的利息金額。
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借入多項專門借款的,資本化率應當根據這些專門借款加權平均利率計算確定。專門借款加權平均利率應當根據這些專門借款當期實際發生的利息之和除以這些專門借款加權平均數計算確定,其中,專門借款加權平均數應當根據每項專門借款乘以專門借款實際佔用天數占整個會計期間天數的權數加總計算。
專門借款,是指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專門借入的款項。
2.為購建或者生產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而佔用了一般借款的,企業應當根據累計資產支出加權平均數超過專門借款的部分乘以所佔用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計算確定一般借款利息中應予資本化的金額。一般借款的資本化率應當根據一般借款加權平均利率確定,其計算方法與專門借款加權平均利率計算方法相同。
本准則所指的資本化期間,是指從借款費用開始資本化的時點到停止資本化的時點的期間,借款費用暫停資本化的期間不包括在內。
第七條 借款存在折價或溢價的,應當按照實際利率法確定每一會計期間應攤銷的折價或者溢價金額,調整每期利息金額。
第八條 在資本化期間,每一會計期間的利息資本化金額,不應當超過當期相關借款實際發生的利息金額。
第九條 在資本化期間內,屬於借款費用資本化范圍的外幣借款本金及利息的匯總差額,應當予以資本化,計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成本。
第十條 專門借款發生的輔助費用,在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之前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予以資本化,計入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成本;在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之後發生的,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一般借款發生的輔助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第十一條 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在購建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生的非正常中斷、且中斷時間連續超過3個月的,應當暫停借款費用的資本化。在中斷期間發生的借款費用應當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直至資產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重新開始。如果中斷是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必要的程序,借款費用的資本化應當繼續進行。
第十二條 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時,借款費用應當停止資本化。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之後所發生的借款費用,應當在發生時根據其發生額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是指資產已經達到購買方或者建造方預定的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一)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的實體建造(包括安裝)或者生產工作已經全部完成或者實質上已經完成。
(二)所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與設計要求、合同規定或者生產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極個別與設計、合同或者生產要求不相符的地方,也不影響其正常使用或銷售 。
(三)繼續發生在所購建或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上支出的金額很少或者幾乎不再發生。
第十三條 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需要試生產或者試運行的,在試生產結果表明資產能夠正常生產出合格產品、或者試運行結果表明資產能夠正常運轉或者營業時,應當認為該資產已經達到預定可使用或者可銷售狀態。
第十四條 購建或者生產的符合資本化條件的各部分分別完工,且每部分在其他部分繼續建造過程中可供使用或者可對外銷售、且為使該部分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所必要的購建或者生產活動實質上已經完成的,應當停止與該部分資產相關的借款費用的資本化。
購建或者生產的資產的各部分分別完成,但必須等到整體完工後才可使用或者可對外銷售的,應當在該資產整體完工時停止借款費用的資本化。
『伍』 成本降低率怎麼計算
產品成本降低率的計算方法其計算公式為:(1)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某產品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單位成本)*計劃產量/∑(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產量)*100%(2)可比產品成本實際降低率=∑(某產品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產量/∑(當期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產量)*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