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會計學科怎麼樣
擴展閱讀
工程款可以打入什麼費用 2025-04-30 17:54:20
鑽石局馬可該怎麼打 2025-04-30 17:47:43

成本會計學科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7-22 15:13:54

1. 大學課程里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哪個難一些

個人認為還是成本會計難一些,管理會計中相對公式多一些,但是只要理解好了,都很容易應用;而成本會計中文字較多,而且有些內容很容易混淆,不易區分,會讓人很難掌握。不過,如果能細心研究,其實這兩個都還很好學,財務會計才是最難的。

2. 成本會計重要嗎是講什麼內容的

成本會計講得是成本預測,成本控制,成本計算,成本企畫吧,是一個基礎性的學科,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重要的作用,單純的從會計角度來看的話,成本會計的存在為管理會計提供對內報表和財務會計編制報表提供了基礎的數據,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3. 成本會計主要做什麼

成本會計是基於商品經濟條件下,為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的會計活動,現代成本會計是為克服通貨膨脹所引起物價變動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弊端。

在物價變動情況下,以資產現行成本為計量屬性對相關會計對象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針對相關經濟主體在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耗費進行預測、決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價值管理活動。

在繼承傳統成本會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會計理論,傳統成本會計在物價變動環境下的延伸和拓展,將成本核算與生產經營有效結合,具有不同於傳統成本的會計程序和會計方法,可隨經濟環境的改變而及時反映資產價值變化,具有高度的決策相關性。

(3)成本會計學科怎麼樣擴展閱讀

在財務會計中,將成本分為未耗成本與已耗成本兩大類。未耗成本是指可在未來的會計期間產生收益的支出,此類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為資產項目,例如設備、存貨及應收賬款等。已耗成本則是指本會計期間內已經消耗,且在未來會計期間不會創造收益的支出。

這類成本又可分為費用和損失,前者在損益表上列為當期收益的減項,例如已銷產品的生產成本及各項期間費用等,後者則因無相應利益的產生,而在損益表上列為營業外支出等項目,例如火災、水災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4. 淺論當前成本會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淺論當前成本會計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傳統成本會計面臨著諸多問題,提高成本會計水平,必須建立和完善成本會計理論體系,實行符合我國國情的成本會計方法,努力實現成本會計電算化,進一步完善成本會計組織,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

關鍵詞: 成本會計;問題

一、對成本會計的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展,成本會計的內容不斷更新,成本會計的范圍越來越廣。

(一)成本會計與其它學科內容交叉。主要是與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學科內容的重復交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是管理會計的基本內容,成本計劃、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是財會人員與其它管理人員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進行的工作,因此將他們劃入財務管理學科。

(二)混淆成本會計與成本管理。成本會計的本質特徵是財務會計,其中心內容只能是成本核算,成本會計的目標是運用成本信息資料加強成本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但是,由於成本會計內容的不規范,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失去了其效用,因而成本會計為成本管理服務的目標就不能實現。

(三)生產成本比重下降。由於忽視其它環節和其它方面而過於注重生產成本,結果使成本信息失真,造成成本失控,經濟決策失誤。實實情況是,隨著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生產成本的比重在不斷下降,而與產品相關的其他方面的成本將不斷上升。

(四)研究不夠深入。特別是對成本會計中的一些內容,如成本會計基礎理論、成本計算模式及成本計算方法缺乏深入研究,使成本會計不能跟上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其作用就不能更好的發揮。

二、新經濟環境和管理方式對成本會計的沖擊和影響

(一)知識經濟帶來的沖擊。在經濟環境中,知識成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企業之間競爭的成敗因素已不再是資本資源而主要是知識資源。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C+V”是生產商品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耗費,是企業維持簡單再生產的補償尺度。我國傳統會計模式中,主要圍繞有形資產來設計和運行,實踐中一直把這種無形資產耗費放在期間費用,而不反映其價值補償積累。技術是人類的勞動成果,也是可以交換的商品,既然知識資源已成為生產要素的主要因素,因而知識資源消耗理應成為成本的一部分。

(二)新製造環境對成本會計的沖擊。新製造環境充分利用了科學技術的'最新成果,表現為自動化和電腦化兩個特徵。企業一旦實行自動化之後,生產力會大幅提升,不但成本會降低,質量也會提高,其經營管理方式也須跟著自動化調整。在現代製造環境下,製造費用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大,已相當於人工成本的300% 左右。以產品成本中占越來越小比重的直接人工工時,去分配越來越大比重的製造費用,必然會使成本信息失真,從而導致經營決策失誤,產品成本失控。

(三)網路公司的出現改變了成本會計核算前提。由於網路公司只是一個虛擬公司,因而進行成本核算時,傳統意義上的核算實體已不復存在。對於某一交易業務,要麼是虛擬公司的各方獨立地進行成本核算,要麼組成了一個臨時的“聯合財務部”進行核算,這些都與傳統的成本核算實體有本質的區別。由於網路公司是一個臨時性組織,當某項交易完成後立即解散,成本計算將發生根本變化。

(四)競爭加劇使管理者更希望得到准確成本信息。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到來和對外國公司部分措施的解除,使公司所面臨的競爭環境空前激烈,管理者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視成本信息的相關性和及時性,他們更想知道准確的成本信息。

(五)新的管理方式對成本會計的影響。新的適時生產企業,使存貨保持最低水平,在低存貨情況下,會計人員為了簡化存貨計價,可以採用倒推成本法,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成本計算時必須採用的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後進先出法等,對現行成本核算體系將產生巨大影響。

(六)企業生產組織特點將發生變化。知識經濟社會中,人們的需求豐富多樣,企業在生產組織與安排上必須體現出適應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技術的進步,使產品生產周期大大縮短,生產周期與成本計算期可能始終一致,分步法和品種法的核算顯得必要性不大。產品生命周期縮短,更需要成本精確計算,公司沒有時間做出成本計算調整,迫切需要企業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三、解決對策及建議

面對現代成本會計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挑戰,我國的成本會計工作如何結合國情,引進、吸收、消化各種新的管理理論與方法,順應國際國內市場環境以及企業生產環境的變化,值得我們深思。

(一)完善我國成本會計的理論體系。完善成本會計理,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本著創新精神、務實態度和嚴謹作風,深入企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廣泛開展案例分析,在此基礎上,建立一套成本會計理論研究成果的考核、激勵和評價機制,充分發揮成本理論的指導作用。

(二)強力推進成本會計電算化進程。充分利用以計算機技術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為現代成本會計的一種必然發展趨勢。現代企業成本會計工作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饋速度,增強了業務處理能力,對於及時、准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和核算,有效地實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義。但是,當前會計電算化應用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為了推動會計電算化的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加快會計電算化從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將會計信息系統融入整個企業管理系統,通過應用電算化,為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提供技術支持,為企業的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三)充分發揮成本會計的職能作用。當今,在行為科學逐漸受到重視的情況下,企業應把激勵機制貫徹始終,充分激發每位員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共同推動整體目標的實現。長期以來,評價企業成本工作績效往往把成本升降作為唯一標准,這在理論上也是難以成立的。片面追求降低成本,勢必挫傷企業為未來增效而支出某些短期看來高昂但卻必要的費用的積極性,進而影響企業技術革新和產品更新換代。所以,成本工作績效考核應通過投入與產出關系進行評價。

(四)總結、推廣我國成本會計方面的經驗以及學習和利用外國先進的經驗和方法。我國企業在長期成本會計的實踐中,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會計學術界應認真總結,加以完善和推廣。如編製成本計劃階段的項目測演算法,成本指標歸口分級管理,邯鋼“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的經驗,這些都是值得總結、學習和推廣。為了完善發展我國的成本會計,引進西方成本會計理論與方法是很重要。西方成本會計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我們應結合國情和企業的具體情況認真研究,探索並形成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成本會計理論體系。

5. 成本會計和財務會計哪個有前途

成本會計很累很繁瑣,而且成本往往不被重視,後者好點。

6. 成本會計的會計學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的主幹課程,是會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會計也是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但是成本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及應用范疇,不同於其他會計學課程。成本會計是一門集知識、技能、技巧為一體的專業課,對於學生來說,雖有會計學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會計這門課,還是很不容易的,特別是成本的計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也存在一些問題。1.現行成本會計教學面臨的問題
A.與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經驗不匹配,未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
目前成本會計教學內容,只是停留在讓學生了解企業的生產工藝過程和基本生產耗費,採用傳統的產品計算方法如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對產品的成本進行計算、編製成本報表。傳統成本會計教學內容體系,一是介紹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主要包括成本會計的涵義、內容、產生、發展和成本會計工作組織,但缺少成本會計的目標;二是成本核算,包括產品成本核算一般程序、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報表編制方法。但缺少對產品製造環境的介紹與體驗,與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經驗不匹配,學生對生產工藝和組織管理方式並沒有切身體驗,學生無法根據不同的製造環境和成本管理的實際需要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學生學完成本核算部分,仍不能針對不同生產組織特點、類型和管理要求組織進行成本核算並編製成本報表。產品成本只是算出來而已,至於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滿足管理當局的需要很少顧及。成本核算的教學也不符合成本會計課程應用性強的特點,違背了培養應用型會計人才的目標。
B.成本會計教學內容體系嚴重滯後於客觀製造環境
在20世紀80年代初,成本會計課程是從原《工業會計》課程中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部分分離出來的,當時採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學內容沿襲了計劃經濟條件下會計模式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核算范圍上僅僅局限於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的計算,而且多年來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始終不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新型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的生產環境。以傳統製造環境為背景、以產品生產成本為核心的成本會計教學,與社會現實需求就很不相適應。
C.忽視高職成本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作用
現有的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導致教師對實踐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課程教學計劃中用於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小,實踐教學的形式單一,技術手段落後。實踐能力相對弱,直接影響了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多年以來,許多財經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後很難馬上勝任本職工作。如何加強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一直是會計教學工作關注的話題。成本會計教學一直沿用「理論——實踐」教學模式,畢業前到企業或行政事業單位短時間實習,返校時寫一篇實習報告、見聞或總結。這樣人為地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割裂成兩塊,缺乏有效地銜接,學生無法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由於在校學生以前從未接觸過成本會計工作,在理論學習中往往感覺成本會計理論很抽象,成本會計理論知識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而在最後進行模擬實驗及到單位實習時,又覺得無從下手,缺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培養得不到有力的保證。
2.解決成本會計教學問題的原則。
A.現代職業成本會計管理人才的專業素質
包括:掌握職業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操作流程,管理和組織成本會計工作的基本技能等。非專業素質包括:誠實守信;務實創新;堅持原則等。在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計劃、內容、形式、手段的設計與實施中,即要充分考慮學生專業素質的訓練,同時又要十分注重學生非專業素質的培養。
B.知識為本、能力至上
作為會計專業主幹課程的職業成本會計,是一門技術性較強的應用型學科,則更應該強調實踐能力教學的重要性。一方面要重視理論教學,使學生具有扎實的成本會計專業知識和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要重視多種實踐性教學形式與手段在職業成本會計課堂內外的使用,使學生具有較強的適應實際工作的能力和積極地創新精神。
C.適應成本會計管理工作發展需要原則
源於企業製造環境的變化以及管理理論與方法的創新,成本會計工作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化。一是成本會計技術手段與方法不斷更新,會計電算化已經或正在取代手工記賬,而且在企業建立內部網情況下,實時成本報告成為可能。二是成本會計工作范圍不斷拓展,不論是各行業、專業組織還是政府機關,都對成本控制等成本管理工作投入了越來越多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