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規模納稅人開票23000企業所得稅怎麼核算
發票金額:23000/1.03=22330.10元
增值稅額:22330.10*0.03=669.9元
所得稅=(22330.10-銷售成本-稅金及附加-經營費用-其他業務盈虧-營業外盈虧)*0.25%
目前小微企業處在國家減稅降費的優惠期,實際擔負的所得稅稅率也就5%。
B. 開票金額怎麼算
發票中的金額=開票總金額/(1+增值稅稅率);發票中的稅額=開票總金額/(1+增值稅稅率)x增值稅稅率。現在,有權徵收稅費的機關有財政、國稅、地稅、海關及相關行業部門,財政及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都用行政專用收款收據。國稅、地稅都歸國家稅務總局統一管理,海關由海關總署垂直管理。
拓展資料:
發票開具是指法律、法規的規定在何種情況下開具發票,基於證明商品和資金所有權轉移的需要、進行會計核算的需要和進行稅收管理的需要,發票應在發生經營業務確認營業收入時由收款方向付款方開具,特殊情況下,由收款方向付款方開具。同時,開具發票的范圍與發票使用的范圍是一致的。因此,用票人發生非經營性業務時不得開具發票,單位內部各部門間發生業務往來結算款項時亦不得開具發票,可使用內部結算憑證。發票的開具是實現其使用價值,反映經濟業務活動的重要環節,發票開具是否真實、完整、正確,直接關繫到能否達到發票管理的預期目的。
生活中,不少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只注重商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價格,輕視甚至不索要發票等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對其法律意義還缺乏應有的認識。有的即便是索要了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認真審核其內容者也寥寥無幾。而一些經營者也不盡開具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的義務,消費者不要不開,或者借口不開,有的即便是開了,也不認真填寫商品或服務的名稱、價格和日期。對消費者來說,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不注意索要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也許會給日後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所購商品在「三包」期內發生質量問題時,消費者往往因為沒有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等證據而面臨有理無處說,有法卻得不到保護的尷尬境地。因此,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索要購貨憑證或服務單據,既是為了日後糾紛有憑據,以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是在履行消費者監督經營者依法經營照章納稅的義務。
C. 開票金額如何算
開票金額如何算:
一、繳納增值稅及附加稅的情況。
涉及到增值稅的除了要按發票金額的3%繳納增值稅,還要按增值稅額繳納2%的地方教育附加費、3%的教育費附加和5%的城建稅。
假設:到國稅開票前支出金額為:X
增值稅率為:3%
附加稅為:增值稅的10%
問:應開票金額是多少?
假設:增值稅額+附加稅額=A,開票金額為Y。
那麼:X+A=Y (公式1)
Y*3%*(1+10%)/(1+3%)=A (公式2)
1公式代入2公式得出:(X+A)*0.033=A*1.03
X+A=31.21212121A
X=30.21212121A
A=0.033099298X
Y=1.033099298X
你買物品用了多少鈔票乘以1.033099298就是你要國稅局代開發票的金額,附加稅已經包含在發票金額里了,所以你自己掏錢繳納,附加稅的發票不可以在單位報銷。
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根據公式2可以得出,Y*0.033/1.03=Y*0.03203883=A,A代表稅金部分,那麼 自得部分就是: 1-0.03203883=0.96796117,在國稅局代開的發票金額里稅金部分佔0.03203883,自得部分佔0.96796117,假設你買物品花的鈔票金額為X,那麼,用X除以0.96796117就是你要求國稅局開票的金額。
二、繳納營業稅及附加稅的情況。
比如到國稅局代開房租發票,要繳納營業稅、房產稅和個人所得稅,這跟繳納增值稅不一樣, 繳納的增值稅是以開票金額乘以3%,再以增值稅額的一定比例繳納附加稅,而營業稅、房產稅和個人所得稅都是以開票金額的一定比例繳納。
假設你買物品花的鈔票金額為X,代開發票金額為Y,營業稅率為1.5%,個人所得稅率為0.5%,房產稅率為3%,這三種稅合計數為 A,那麼 A=Y*(0.015+0.005+0.03)=Y*0.05,,0.05是繳納稅款的部分,那麼自得部分就是1-0.05=0.95,用你買物品花的鈔票金額除以0.95就得出你開票的金額。
假如不含稅租金為10000元, 用10000除以0.95=10526.32就是你要開票的金額,然後你要繳納的稅是:營業稅=10526.32*1.5%=157.90,
個人所得稅=10526.32*0.5%=52.63,房產稅=10526.32*3%=315.79,三種稅額合計:157.90+52.63+315.79=526.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