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預提成本費用怎麼做賬
可以設置預提費用也可以通過其他應付款核算。
預提費用在新會計准則下的會計處理
(一)按照新准則,預提的租金和短期借款利息已不在本科目核算。
1.預提短期借款利息
按照新准則,企業預提的短期借款利息在「應付利息」科目中核算。預提利息時,借記「財務費用」,貸記「應付利息」;支付利息時,借記「應付利息」,貸記「銀行存款」。
2.預付固定資產租金
按照新准則,企業應付租入固定資產租金在「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
(二)除上述兩項業務外,還有一些業務需要在「預提費用」科目核算。比如:預提保險費等。但是新發布的會計科目表中,刪去了「預提費用」科目,資產負債表中也刪去了「預提費用」項目。這幾項業務如何處理,也有幾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不預提,支出發生時一次計入損益。
第二種觀點:設置「預提費用」科目核算,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流動負債」中反映。
第三種觀點:不增設「預提費用」科目。
企業預提保險費等時,在「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期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其他應付款」項目中反映。
㈡ 會計如何增加費用成本
你們單位有開領料單的嗎.那個領料單就是本月領用的材料以及一些低耗品.比如你一共生產了500台有顯按摩器,500台無顯按摩器,500台光波爐,費用總額是135230元,你材料領用的費用肯定就是在領料單上.如果領料單領用的是那台產品,你就把這個費用直接轉入該產品的成本裡面.
然後費用不是還包括人工嗎,你人工也根據他做哪個產品用多少小時分攤產品的成本裡面.
還有些水電費用也是根據你們的費用直接分攤到你每個產品的成本裡面.
最後你出貨了,就表示你產品全部完成了,你就把你所以的這些產品成本全部轉入產品銷售成本裡面.
材料的數據肯定就是你車間裡面領用的數據啊.你們車間領用多少都要有個領料單的程序.然後根據這些領料單來分配到每個產品上面.
你不能按照費用總的分攤.你要看你的材料領用是用在什麼產品上面.無顯按摩器,光波爐這些用的東西肯定不一樣.所以你要看什麼東西用在他們身上的,你就把那筆費用轉入該產品成本.
我不知道,我這么說,你能看懂嗎...呵呵.
㈢ 公司有哪些方面可以合理增加成本
成本類費用涉及:原材料,輔助材料,人工費用,水電費用,設備等固定資產;日常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營業外支出。
需要進行采購的企業首先需要確定長期合作供應商,並且與供應商之間建立直接的戰略夥伴關系,秉持著「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建立一種雙贏的合作關系,使采購方在長期的合作中獲得貨源上的保證和成本上的優勢。
一般定義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
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㈣ 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在財務報表中如何體現怎麼是怎麼做帳的會計菜鳥,求幫助,謝謝!
1、製造費用一般情況下月末是沒有餘額的,月末將發生額全部轉入「生產成本」,借:生產成本,貸:製造費用。
2、生產成本月末未完工的就是「在產品」,有兩種作法,第一是就在生產成本賬面不動,第二是借:生產成本,貸:自製半成品。月末完工的轉入「產成品」,借:產成品/庫存商品,貸:生產成本。
3、產成品銷售的時候,借:主營業務成本,貸:產成品/庫存商品。
生產成本的賬務處理如下:
企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應按成本核算對象和成本項目分別歸集,屬於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費用,直接計入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
屬於企業輔助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提供的動力等直接費用,應當在本科目「輔助生產成本」明細科目核算後,再轉入本科目「基本生產成本」明細科目;其他間接費用先在「製造費用」科目歸集,月度終了,再按一定的分配標准,分配計入有關的產品成本。
(4)賬面上如何增加成本費用擴展閱讀:
財務報表的作用:
財務報表是財務報告的主要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系統地揭示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利於經營管理人員了解本單位各項任務指標的完成情況,評價管理人員的經營業績,以便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經營方向,制定措施改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為經濟預測和決策提供依據。
2、有利於國家經濟管理部門了解國民經濟的運行狀況。通過對各單位提供的財務報表資料進行匯總和分析,了解和掌握各行業、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以便宏觀調控經濟運行,優化資源配置,保證國民經濟穩定持續發展。
3、有利於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有關各方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情況,進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投資收益、發展前景等,為他們投資、貸款和貿易提供決策依據。
4、有利於滿足財政、稅務、工商、審計等部門監督企業經營管理。通過財務報表可以檢查、監督各企業是否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法規和制度,有無偷稅漏稅的行為。
㈤ 商業如何加大成本,費用
如果要想加大商品的成本,正常的途徑是需要供貨商的支持,但是供貨商如果是開票金額增加,勢必要多繳稅,這個是比較矛盾的事情。
只有短期的辦法,就是預入庫商品,轉成本。可以起到延遲交稅的作用
㈥ 實際中會計如何進行成本預算呢通俗點
呵呵~~預算編制確實是令很多財務人員頭痛的一件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集團企業預算編制和考核
集團公司由於總部各職能部門之間,總公司與各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間,子公司、控股公司之間存在著諸多利益關系,如資金上繳下撥、投資集權與分權、消費基金的控制與放開等,這些財務關系如果處理不好,集團公司會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吃大鍋飯,苦樂不均,鞭打快牛,該多用的錢沒多用,不該花的錢沒少花,資金使用效益低;二是管理失控,子公司亂投資、亂融資,亂列成本和費用,虛盈實虧,由一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巨額債務,把整個集團公司拖垮的案例屢見不鮮。如何做好集團公司財務控制、風險控制,是集團公司財務管理的難題。實踐證明,抓好預算控制與考核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如何做好預算編制
1.預算編制的原則
集團公司為合理配置本企業財務資源,在編制預算前,首先由集團財務部門根據公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戰略發展要求,明確各單位的發展方向,制訂預算編制原則。預算編制原則一般包括:
(1) 確定成本費用控制重點。針對公司以往成本費用控制的薄弱環節,提出預算年度的控制要求。比如,對管理費用可以要求在上一個預算年度的基礎上下降5%,而對下降空間較大的企業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
(2) 確定投資方向。符合集團公司戰略發展方向的產業和核心企業,在基建投資、固定資產零星購置、融資規模上都應給予支持,也允許個別企業的管理費用在上年度基礎上有所突破,但前提是營業收入要比上年度有大幅度增長;凡不符合集團公司重點發展的產業或行業,原則上不追加投資,其投資安排以當年的折舊來源為限,維持簡單再生產,資金以上繳為主;
(3) 保證預算的嚴肅性。要求各單位的正職對預算的嚴肅性負責,確保預算編制在「資料收集——審查匯總——調整抵消——結果確認」全過程中做到「全面、准確、有序、合理、合規」;
(4) 盈利企業要增利、虧損企業要減虧、費用單位要節約。
2. 預算編制項目
預算編制的項目主要包括:成本費用預算、收入預算、資產負債預算、職能部門費用預算、財務指標預算、資本預算、現金流量預算。
(1) 成本費用預算,包括營業成本預算、製造費用預算、經營銷售費用預算、財務費用預算、管理費用預算、維修費用預算、職能部門費用預算。
(2) 收入預算,包括主營業務收入預算,其它業務收入預算,營業外收入預算,投資收入預算,其它投資收入、投資處理盈利和虧損預算。
(3) 資產負債預算,包括對外投資預算,無形資產和遞延資產購建預算,固定資產增減分類預算,固定資產零星購置、固定資產報廢預算,基本建設預算,往來款項預算,借款和債券預算。
(4) 職能部門費用預算,一般由各職能部門根據各自在預算年度應完成的任務來確定費用基數,負責本部門費用預算編制和上報。財務部門以上年實際數為基礎,綜合預算年度的任務量再進行調整。
(5) 財務指標預算。財務指標有簡單的,如凈利潤、管理費用等,這些指標從會計報表中直接可以得到,它提供的實際上還是會計信息;而有些指標是復合的,如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資本金回報率(ROC)、自由現金流(FCF)、息稅前營業利潤(EBIT)、有息負債率(DR)等,這些指標不能直接從會計報表中獲取,需要經過幾個財務指標的對比計算才能得出,它體現出的是財務信息。把這類指標也列入預算,能考核和分析企業的投資回報情況、企業能支配的現金流量情況、經營利潤完成情況、負債情況等,它比單純的報表數字更有比較和考核意義,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獲利能力。
另外還有資本預算,現金流量預算等。
預算是全員、全過程預算。要做到凡涉及到資金活動的地方都要有預算,使預算無死角、無遺漏。
3.預算編制
預算文件經集團總部主要部門反復討論修改後,以紙制文件形式向下屬和控股公司下達,為便於部門匯總,由財務部門統一製作預算表格、軟盤,統一下發。為防止各公司在理解上產生歧義,財務部門要專門召開一次預算布置會議,要求下屬公司、控股公司及各職能部門預算編制人員參加,由財務部門的預算主管對預算原則和要求逐條講解。
4.預算調整
預算文件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達,編制基礎是當年的1-9月的實際完成情況,後三個月採用預測數。預算編制單位在規定的時間內上報預算後,可能有一部分企業預算編制不符合總部要求,有的是技術上的,但更多的是費用控制、收入、利潤等指標達不到總部要求,這就需要各歸口主管花費大量的精力,分析各單位的預算和會計報表,必要時還要到單位核對有關的數字,了解情況,力爭使預算接近實際。
5.下達目標責任書
各單位和部門的預算經過多次修改達到總部要求後,由其簽章確認,總部下達預算批准意見。批準的預算要以一種明了的方式固定下來,這就是目標責任書(由總部財務部門統一製作)。目標責任書中一般包括業務量、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管理費用、資產優化、財務管理等指標,對應收賬款和存貨較多的公司,應增加周轉次數等指標。
二、如何做好考核
為了檢查預算的執行情況和執行結果,必須把預算的考核結果與各單位的工資、獎金掛鉤,與經理的任免、升降、獎懲掛鉤。考核一般一年兩次。半年度考核一般以報表考核為主,發現沒有按時間進度完成計劃任務的單位要做重點分析,必要時要到公司調研,確屬由於政策變化或非人為控制的因素導致公司不能按進度完成任務的,要調整計劃。年終考核一般規模大、時間長,總部領導層要十分重視。一般應分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成立考核機構
由審計、財務、人事(工資)、企業管理等部門聯合組成考核組,審計部門作為牽頭人。由於審計部門不參與預算編制,比較超脫,由其牽頭考核,比較客觀公正,也可發現預算中的不足,便於改進。三個部門的考核分工為:審計部門考核財務指標完成情況,財務部門考核財務基礎管理工作,亦可以解釋個別指標調整原因,人事(工資)部門考核工資和獎金等消費性基金支出情況,企業管理部門考核企業基礎管理情況,如業務量指標等。
2.下發考核通知
考核機構成立後,以集團公司的名義,下發考核通知。通知中包括各家單位的具體考核時間、考核要求、需提供的資料及考核人員的分工。
3.現場考核重點
考核人員對照目標責任書,逐項檢查,重點放在:(1)資產質量檢查,如對超過一年未收回的經營性債權,按其金額全額扣除考核利潤,確認無效益的投資全額扣除利潤,超過半年的存貨(房地產公司除外)全額扣除利潤;(2)費用支出檢查。檢查交際費、差旅費、通訊費等經常性費用是否超支;(3)消費性基金檢查。檢查工資、獎金、福利等消費性支出是否在控制范圍內。
4.分析考核
在上述檢查考核中,有以下情況的可以分析考核:(1)因執行總部政策而使被考核單位減少收入的或增加支出的;(2)總部政策發生變化,與預算口徑不可比的;(3)國家或政府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導致相關公司減少收入或增加支出的;(4)市場發生重大變化非經營單位可以控制的,如上游產品的材料價格上漲,導致中下游產品成本上升、利潤下降,且超過了預算預測范圍的;(5)發生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如洪水、地震導致企業停產、半停產等。被考核單位發生上述情況,在經營過程中,需及時書面報告,得到有關部門確認,在考核時,要提供充分依據,經考核人員確認後,可以增加考核分值。現場考核結束後,考核結果由各單位簽章確認
㈦ 外帳中少計收入多記成本費用,是怎麼實現的呢
少計收入多記成本費用,這屬於賬外經營,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賬外經營從其偷稅行為上看,具體外循環,將企業從原材料購進、生產到銷售整個生產經營置賬外反映,使得稅務部門調賬檢查難以發現問題。
賬外經營從其偷稅性質上看,具有很大的危害性。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賬外經營會引起企業同行業之間的惡性競爭。由於企業以賬外經營的偷稅不正當行為來降低產品銷售價格,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構成對給合法經營者的巨大威脅,導致競爭的不公平性。
同時,這也使一些企業為贏得價格上的競爭優勢,爭相效仿賬外經營,使得該類型的偷稅行為蔓延、泛濫。
(7)賬面上如何增加成本費用擴展閱讀:
檢查對策
從稅務檢查中發現的情況看,賬外經營主要有兩大方式:第一種方式,採用兩頭不入賬的手法進行體外循環偷稅。
即企業實現銷售收入不入帳,購進原輔材料也不入帳,賬面表面反映的企業稅收負擔率比較正常。這種偷稅方式,由於其隱蔽性較強,檢查起來較難發現。第二種方式,銷售收入不人賬,產品成本則通過賬面核算。
一、採用多種檢查方法,提高稅務檢查的質量。
目前,一些納稅人通過採取「賬外賬」或「兩套賬」的方法進行偷逃稅的現象比較普遍。稅務稽查人員如果僅採用單一的調賬檢查,往往看到的是經過業主或會計人員處理後的不真實的賬薄。因此,稽查中手法還要多樣化些。
採取盤庫法,通過現場盤庫,來倒推當期銷售量,確定應稅收入。採取核定法,針對納稅人會計資料不完整的情況,比照同類型、同規模經營者的收入水平,還原其經營的真實情況,確定較為實際的應稅收入。
採取以耗定銷法,通常情況下,納稅人單位產品主要材料的消耗是定量的,因此,通過對主要材料實施盤點,確定當期耗量,再折算產量,然後通過產成品盤庫,確定當期銷售量,最終確定應稅收入。四可多加留意多頭賬號,為偷逃稅款、有些企業往往在銀行開設多個賬號。
二、對關聯企業的檢查是對賬外偷稅有效的檢查方法。
賬外經營偷稅其最慣用的手法是通過與關聯企業相串通,現金結算、無票銷售。因此,在稅務檢查中,抓好對關聯企業的調查、取證是查清賬外經營的突破口。可以從企業的外協單位著手,通過他們從外購單位購進的配件、部件數量來掌握其實際生產情況。
如對摩托車企業的檢查,可以通過向摩托車供應發動機、車架、輪胎、座墊等配套單位進行調查摸底,掌握其實際所耗用的配件數量來發現摩托車賬外銷售情況;對摩托車車架廠的檢查可以通過向焊管廠調查摸底,掌握其實際所耗用原材料焊管的數量來發現賬外銷售摩托車車架的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賬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