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標准成本和平均成本的概念是什麼
標准成本為目標期望值,
平均成本是實際產生值。
企業可以在經營和發展的不同階段隨實際需要制定標准成本指標,以分攤至產業鏈各環節的平均成本來測試標准成本是否可行或調整。
生活中有很多此類實際的案例,你每天可以看到不下於1000個,理念要與社會生產與生活相融合、貫通。
多學多悟吧
Ⅱ 總成本.邊際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變成本到底有什麼關系
總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的總和,包括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邊際成本是指成本對產量無限小變化的變動部分。即:產量增加或減少1個單位所引起的成本變動。
平均成本是把總成本除以產量計算出來的每單位產量的成本。它等於一定產量水平上的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的總和。
平均可變成本是指變動成本除以產量計算出來的每單位產量的成本。
在相關范圍之內,如果數量只變動一個單位,那總成本就是平均成本了,這個時候的平均成本也是邊際成本,也就是說,邊際成本也是一種單位成本,只是它的數量變化只有一個單位,而平均成本的數量變動是無數個。同樣地。平均成本包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
拓展資料:
總成本TC(total cost)是總固定成本(TFC)和總變動成本(TVC)之和。因此總成本曲線在總變動成本曲線之上,兩曲線之間的垂直距離等於總固定成本的數值。總成本曲線的特性完全取決於總變動成本曲線的特性,所以,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曲線也是先遞減地增加,後遞增地增加。
總固定成本記作TFC(total fixed cost),它是指在某個生產時期內,對不變投入的總花費。由於在生產中不變投入是一個不變的量,所以總固定成本是一個常數,即在短期內固定成本與產出數量的變化沒有關系,固定成本曲線是一條水平線。
拓展資料: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Ⅲ 什麼叫平均成本邊際成本邊際產量
cost,average 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等於總成本除以產出的單位數。 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總產量為Q,則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內它等於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變成本。假如用AC、AFC、AVC分別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則:AC=AFC+AVC。 邊際成本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理論上來講:邊際成本表示當產量增加1個單位時,總成本增加多少。一般而言,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遞減的增加,從而邊際成本下降,也就是說的是規模效應。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合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低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但教材沒有涉及邊際收入、邊際利潤,這是其不足之處。 邊際成本的計算: 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 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例6】2002年企業資金120萬元,加權成本10%。2003年企業計劃新籌資金80萬元,80萬元的加權成本12%,分別計算籌資後的加權成本和加權成本增加。 【解】籌資後總資金=120萬+80萬=200萬元 籌資後加權成本=10%×120/200+12%×80/200=10.8% 籌資前後加權成本增加=10.8%-10%=0.8% 0.8%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邊際成本。而教材將新籌資的加權成本12%作為邊際成本。 邊際產量MP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勞動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MP=總產量的增加量 Q/勞動的增加量 L
Ⅳ 平均成本法是指什麼
平均成本法在中國的CMA管理會計中指的是這種存貨成本計算方法採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將可供銷售商品的成本分配給期末存貨和銷貨成本。
Ⅳ 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的概念是什麼
(1)平均成本是生產每一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邊際成本是企業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量。
(2)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 AC >MC)時,平均成本AC 一直遞減。
(3)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 AC <MC=時,平均成本AC 一直遞增。
(4)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AC =MC)時,平均成本AC 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