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期末庫存成本怎麼計價
擴展閱讀
日本產品大量輸出在哪裡 2025-02-12 20:57:26
中國大唐石油怎麼樣 2025-02-12 20:56:38

期末庫存成本怎麼計價

發布時間: 2023-07-25 04:06:29

A. 期末存貨的計價方法

期末存貨的計價方法是成本法、市價法、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

1、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是指按短期投資的總成本與總市價孰低計算提取跌價損失准備的方法,是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

2、對歷史成本原則在運用時的修正,最明顯地體現了穩健性原則,

3、其具體含義是指存貨的成本低於市價時按成本計價;存鏈襲貨的市價低於成本的搏喚敗按市價計價。這一計價方法要求將存貨因市價下跌而形成的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而對於存貨因市價上漲而形成的收益不予預計。

B. 期末存貨成本計算公式

期末存貨的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增加的存貨鬧游成本-本期減少的存貨成本,其中本期減少的存貨成本會根據企業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不同,計算的金額也不同。

C. 期末存貨的計量與計價


期末存貨的計量與計價包括:
1、實地盤存制,計算公式為:期末存貨結存成本=期末結存存貨數量×單位成虛頌汪本;
2、永續盤存制,計算公式為:存貨賬面期末余額=存貨賬面期初余額+本期存貨增加差仔數-本期存貨減少數。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的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櫻運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主要包括在途物資、原材料、庫存商品、發出商品、委託加工物資以及周轉材料等類別。存貨的成本一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D. 期末存貨計價有哪些方法

期末存貨計價方法有一下幾類:

1、成本法,是指按照期末結存存貨的實際采購成本或製造成本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並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缺點是當存貨市價下跌時,會導致資產虛增,不符合會計的謹慎原則。

2、市價法,是指按照期末結存存貨的市場價格在資產負債表上列示。這種方法的優點是可以反映存貨的實際搏如價值,有助於提高會計信息的有用性;缺點是收集市價資料的工作量過大,不便於實際操作,當存貨市價升高時,還會導致當期利潤虛增。

3、成本與市價孰低法,是指在會計期末通過比較存貨的成本與市價,取兩者中較低的一個作為存貨計價基礎,即當存貨成本低於市價時,按成本計價;當市價低於成本時,按市價計價。

這里的成本指的是存貨購入或生產時的實際成本,即存貨的賬面價值。與成本相比較的市價,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市場銷售價格,它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規定,一般多採用重置成本和可變現凈值。

其中,重置成本是指在現有條件下重新購買相同存貨而應支付的全部費用,可變現凈值是指在企業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以存貨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第1號——存貨》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存貨應當按照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

計算公式:

可變現凈值=該材料所生產的產成品的估計售價—進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和相關稅費。

(4)期末庫存成本怎麼計價擴展閱讀

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

1、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是指以先入庫的存貨先發出為前提基咐啟來假定成本的流轉順序,對發出及結存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

2、加權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也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本月全部收入數量加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本月全部收貨成本加月初存貨成本,先計算出本月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然後再計算本月發出存貨成本及月末庫存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

①存貨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月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月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收入存貨數量]

②本月發出存貨成本=本月發出存貨數量X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③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數量X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3、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亦稱移動加權法,是在月初存貨的基礎上,每入庫一批存貨都要根據新的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重新計算一個新的加權平均單價,並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及結存存貨實際成本的一種計價方法。

計算公式:簡襪

①新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原結存存貨成本+新入庫存貨成本]÷[原結存存貨數量+新入庫存貨數量]

②本次發出存貨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X新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③本次發出後結存存貨成本=本次發出後結存存貨數量X新加權平均單價

4、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又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採用這一方法是假定存貨的成本流轉與實物流轉一致,按照各種存貨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次或者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作為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方法 。

E. 我想問一下庫存商品的單價是怎麼算出來的

1、先進先出法:對應商品的成本單價
2、個別計價法:對應商品的成本單價
3、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存貨總成本+本期收入存貨的總成本)/(期初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4、移動加權平均法 :
存貨移動平均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5、毛利率法
①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②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③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④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⑤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⑥期末成本單價=期末存貨成本/庫存數量
6、零售價法
①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總成本/總售價
②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售價總額×成本率
③期末成本單價=期末存貨成本/庫存數量
7、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①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購入商品售價)
②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③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④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⑤期末成本單價=期末存貨成本/庫存數量
8、計劃成本法
①本期存貨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存貨的成本差異+本月收入存貨成本差異總額)/(月初結存存貨計劃成本+本月收入存貨計劃成本總額)=總差異/總計劃成本
②存貨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③期末結存商品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額=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存貨成本差異率
④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期末結存商品應負擔的成本差異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