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貿中成本利潤率計算公式中的成本是采購成本還是實際成本
需要的,實際采購成本=含稅成本-退稅收入
退稅收入=含稅成本X出口退稅率/(1+增值稅率)
實際采購成本=含稅成本[1-出口退稅率/(1+增值稅率)]
例如:某產品每單位的購貨成本是28元人民幣,其中包括17%的增值稅,若該產品出口有13%的退稅,那麼該產品每單位的實際采購成本=含稅成本[1-出口退稅率/(1+增值稅率)]=28[1-13%(1+17%)]=24.89元人民幣/單位。
㈡ 國際貿易的換匯成本和盈虧率的計算
換匯成本=出口總成本(人民幣)/出口外匯凈收入(外幣),其中,出口外匯凈收入為FOB凈收入(扣除傭金、運保費等勞務費用後的外匯凈收入)。 出口商品盈虧率=(出口銷售人民幣凈收入-出口總成本)/出口總成本×100% 。
換匯成本是指某出口商品換回一單位外匯需多少元本國貨幣(人民幣)成本。換言之,即用多少元人民幣的"出口總成本"可換回單位外幣的"凈收入外匯"。換匯成本控制在5至8間,換匯成本如高於銀行外匯牌價,出口為虧損,反之則為盈利。
換匯成本反映了出口商品的盈虧情況是考察出口企業有無經濟效益的重要指標,其衡量的標準是: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如果換匯成本高於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則該商品的出口為虧損,雖然有創匯,但出口本身卻無經濟效益,換匯成本越高,虧損越大。因此,要避免虧損,必須准確測算換匯成本。
外貿企業在申報出口退稅時,退稅部門將出口企業出口退稅申報數據經過審核系統審核後,經常會出現換匯成本過高或過低的疑點,退稅人員在審核調整疑點時,核實換匯成本高於合理上限或低於合理下限的原因多種多樣,出口企業辦稅或業務人員感到審核系統計算的出口退稅換匯成本和出口企業自己計算的換匯成本不完全一致。因此退稅人員在核實換匯成本的高或低時或企業辦稅人員在配合退稅人員核實疑點的原因之前,必須從財務和業務的角度真正了解購進貨物的成本、所發生的費用、出口退稅的換匯成本、出口企業的換匯成本、外匯牌價等之間的關系,只有把這些基礎常識理解,才能對各種情況的疑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
㈢ 外貿物流怎麼核算成本
1、首先,外貿物流核算是根據企業確定的成本計算對象,採用相適應的成本計算方法。
2、其次,按照規定的成本項目,計算出各物流環節成本計算對象的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3、最後,將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相加即可得到總的成本。
㈣ 外貿出口的成本換算怎麼算
出口商品總成本=原料成本+生產加工費+加工損耗費+管理費用+機器損耗費+國內運費+稅金+雜費-出口退稅
㈤ 外貿報價公式到底是怎麼計算的
1. 增票金額= 【(外匯×匯率)-所有費用】×1.17/(1.17-退稅率)
分析:增票金額的計算公式常用於外貿代理公司與工廠最後的結算,即外貿代理打給工廠多少錢(工廠收到錢後開具相應金額的增票)。
2. 退稅額= 增票金額/1.17×產品退稅率
分析:增票金額是含稅貨物的價格,除以1.17即貨物的不含稅價格,貨物不含稅價格乘以該貨物的退稅率便是最後可以得到的退稅額。
3. 換匯成本: 5 <(增票金額-退稅)/ FOB美金價格 < 8
分析:換匯成本是海關衡量每筆外貿交易為國家創造多少外匯收益的標准。「5-8」的范圍是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為1:8的時候定的(現在尚未修改)。當換匯成本小於「5」時說明這筆外貿交易賺錢太多,而大於「8」時則說明這筆外貿交易虧本在做(按照現在的匯率應該是大於「6.6」就虧本在做了)。無論哪種情況(大於「8」或小於「5」),海關都不會進行退稅。
4. 買斷匯率= (匯率-每美元所收人民幣的代理費用)×1.17/(1.17-退稅率)
分析:買斷匯率也是外貿代理常用的代理費結算的方式,只適用於開增票方(通常是工廠)的代理委託,全部利潤開進增票。
一、出口報價核算
(一)報價數量核算
在國際貨物運輸中,經常使用的是20英尺和40英尺集裝箱,20英尺集裝箱的有效容積為25立方米,40英尺集裝箱的有效容積為55立方米。出口商在做報價核算時,建議按照集裝箱可容納的最大包裝數量來計算報價數量,以節省 海運 費。
根據產品的體積、包裝單位、銷售單位、規格描述來計算報價數量:
例1: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的包裝單位是CARTON(箱),銷售單位是PC(只),規格描述是每箱裝60隻,每箱體積為0.164立方米,試分別計算該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裝箱運輸出口時的最大包裝數量和報價數量。
解:每20英尺集裝箱:
包裝數量=25÷0.164=152.439,取整152箱
報價數量=152×60=9120隻
每40英尺集裝箱:
包裝數量=55÷0.164=335.365,取整335箱
報價數量=335×60=20100隻
例2:商品01006(藍莓罐頭)的包裝單位是CARTON(箱),銷售單位是CARTON(箱),每箱體積為0.0095立方米,試分別計算該商品用20英尺、40英尺集裝箱運輸出口時的最大包裝數量和報價數量。
解:每20英尺集裝箱:
包裝數量=25÷0.0095=2631.578,取整2631箱
報價數量=2631箱
每40英尺集裝箱:
包裝數量=55÷0.0095=5789.473,取整5789箱
報價數量=5789箱
注意:由於該商品的包裝單位和銷售單位相同,故此例的報價數量=包裝數量。
(二)采購成本核算
通過郵件和供應商聯絡,詢問采購價格,用以成本核算。
例如:商品03001\"三色戴帽熊\",供應商報價為每隻6元,求采購9120隻的成本?
解:采購成本=6×9120=54720元
(三) 出口退稅 收入核算
先查詢產品的\" 海關 編碼\",可知道增值稅率和 出口退稅 率。
例如:查到商品03001\"填充的毛絨動物玩具\"的 海關 編碼是95034100,可查出增值稅率為17%、 出口退稅 率為15%。已從供應商處得知供貨價為每隻6元(含增值稅17%),試算9120隻三色戴帽熊的出口退稅收入?
解:退稅收入=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6×9120÷(1+17%)×15%
=7015.38元
(四)國內費用核算
國內費用包括:內陸運費、 報檢 費、報關費、核銷費、公司綜合業務費、快遞費。
已知內陸運費為每立方米100元, 報檢 費120元,報關費150元,核銷費100元,公司綜合業務費3000元,DHL費100元。
其中:內陸運費=出口貨物的總體積×100
總體積=報價數量÷每箱包裝數量×每箱體積
例如:商品03001的描述為\"每箱5打,每打12個\",表示每箱可裝60個,每箱體積0.164立方米,求報價數量為9120隻的內陸運費是多少?
解:總體積=9120÷60×0.164=24.928立方米
內陸運費=24.928×100=2492.8元
(五) 海運 費核算
出口交易中,採用 CFR 、 CIF 貿易 術語 成交的條件下,出口商需核算 海運 費。
在出口交易中,集裝箱類型的選用,貨物的裝箱方法對於出口商減少運費開支起著很大的作用。貨物外包裝箱的尺碼、重量,貨物在集裝箱內的配裝、排放以及堆疊都有一定的講究,需要在實踐中摸索。
SimTrade根據貨物的體積來計算運費。我們以一個理論演算法來規定20英尺和40英尺集裝箱裝箱數量的計算:20英尺集裝箱的有效容積為25立方米,40英尺集裝箱的有效容積為55立方米。
在核算海運費時,出口商首先要根據報價數量算出產品體積,與貨代核實該批貨物目的港的運價。如果報價數量正好夠裝整箱(20英尺或40英尺),則直接取其運價為海運費;如果不夠裝整箱,則用產品總體積×拼箱的價格來算出海運費。由於運價都以美元顯示,在核算完海運費後,應根據當天匯率換算成人民幣。
㈥ 外貿出口價格應該怎麼計算
外貿出口價格計算:
CIF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國外保費+出口利潤;
CFR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國外運費+出口利潤;
FOB價=出口成本+國內費用(+傭金)+出口利潤。
出口成本=采購成本_出口退稅額 =采購成本(含稅價)_采購成本/(1+增值稅率)*出口退稅率。
拓展資料:
一 、進出口貿易方式:
1、一般貿易,是與 加工貿易相對而言的貿易方式。一般貿易是指中國境內有進出口經營權的企業單邊進口或單邊出口的貿易。
2、補償貿易,國際貿易中以產品償付進口設備、技術等費用的貿易方式 。它既是一種貿易方式也是一種利用外資的形式。
3、來料加工裝配貿易,是指外商提供全部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和包裝物料,必要時提供設備,由承接方加工單位按外商的要求進行加工裝配。
4、進料加工貿易,是指我方用外匯購買進口的原材料、輔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包裝物料等,經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後再外銷出口的交易形式。
5、寄售、代銷貿易,是指寄售人把貨物運交事先約定的代銷人,由代銷 人按照事先約定或根據寄售代銷協議規定的條件,在當地市場代為銷售。
二、外貿出口的成交方式主要包括
1、EXW(EX works):工廠交貨(指定地點)。是指賣方將貨物從工廠(或倉庫)交付給買方,除非另有規定,賣方不負責將貨物裝上買方安排的車或船上,也不辦理出口報關手續。買方負擔自賣方工廠交付後至最終目的地的一切費用和風險。
2、FOB(Free On Board):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該術語規定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的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並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
3、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險費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越過船舷以前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並辦理貨運保險,支付保險費,以及負責租船訂艙,支付從裝運港到目的港的正常運費。
三、外貿出口流程主要包括:
報價、訂貨、付款方式、備貨、包裝、報檢、報關、裝船、提單、交單、結匯。用幾個字來簡單概括的話,就是「約-貨-款-運-單」。和國內貿易相比,多了或更強調「單」即運輸單據,比如發票、裝箱單和提單等,其中海運提單是貨權憑證,一定意義上提單就是貨也是款,這是由國際貿易的政策、運輸、貨幣等特殊性決定的。
㈦ 外貿企業換匯成本如何計算
換匯成本=(不含稅價+不能退稅的稅額)/FOB美元價
該票成本=(100元X1000隻X1.04)/(7600-2300-7600X1.1X0.6%)=19.81
成本超出規定范圍,
即10萬的貨物只賣3.3萬(FOBUSD5300左右X6.35)
㈧ 國際貿易中出口總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出口總成本(退稅後)= 商品本身的成本 + 國內總費用 - 出口退稅收入
上式中的各項說明如下:
1、商品本身的成本
貨物本身的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加工成本和采購成本三種類型。
國內總費用
國內總費用是指貨物出口時所發生的除貨物購進價(或生產成本)和國外費用(國際貨物運費及其保險費等)之外的所有費用。
國內總費用通常包括:
1)貨物附加費用
如包裝費用(未包括在貨價中的);預計損耗(耗損、短損、漏損、破損、變質等);加工整體費用等。
2)國內儲運費用
國內運輸費用(卡車運輸費、內河運輸費、路橋費、過境費及裝卸費、港區雜費);保管費等。
3)辦證費
出口商辦證出口許可、配額、產地證明及其他證明和手續所支付的費用,如商檢費、公證費、領事簽證費、產地證費、許可證費、報關單費、核銷費用等。
4)稅金
國家對出口商品徵收、代收的有關稅費,通常有出口關稅、增值稅等。
5)利息和銀行費用
包括墊款利息、遠期收款利息和銀行費用等。
6)業務費用
出口商在經營中發生的有關費用,如通訊費、交通費、交際費、廣告費等。
2、出口退稅收入 = [ 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 /(1 + 增值稅率)] * 退稅率
(8)外貿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出口換匯成本=出口商品總成本(人民幣)/FOB出口外匯凈收入(美元)
說明:
1.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後)=出口商品購進價格(含增值稅)+定額費用-出口退稅收入
2.定額費用:出口商品購進價格×費用定額率(5%-10%不等,由各外貿公司按不同的出口商品實際經驗情況自行核定。
定額費用一般包括銀行利息、工資支出、郵電通訊費用、交通費用、倉儲費用、碼頭費用以及其他的管理費用)
3.退稅收入=出口商品購進價(含增值稅)÷(1+增值稅率)×退稅率
出口盈虧額=(FOB出口外匯凈收入×銀行外匯買入價)-出口商品總成本(退稅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