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為什麼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形
擴展閱讀
中石油有什麼優良傳統 2025-02-12 11:39:22

為什麼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形

發布時間: 2023-07-28 23:49:18

Ⅰ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為什麼呈U型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是基於對總成本曲線的一個假設。總成本曲線有很多種,有規模報酬遞增的(凹型),遞減的(凸型),和不變的(直線);還有存在一個最優生產規模的『S』型。對S型總成本曲線求其平均值得到的平均成本曲線就是U型。

Ⅱ AVC(平均可變成本)曲線為什麼是u型的

平均可變成本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即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產量。但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平均可變成本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0-2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Ⅲ 為什麼長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曲線都是U型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都是U型的原因是規模效益問題。
短期平均成本曲線之所以呈U形,即最初遞減然後轉入遞增,是因為產量達到一定數量前每增加一個單位的可變要素所增加的產量超過先前每單位可變要素之平均產量;
這表現為平均可變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遞減(這是由於一開始隨著可變要素的投入和產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產效能的發揮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邊際產量增加)。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之所以呈U形,是由規模的經濟或不經濟決定的。隨著產量的擴大,使用的廠房設備的規模增大,因而產品的生產經歷規模報酬遞增的階段,這表現為產品的單位成本隨產量增加而遞減。
(3)為什麼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形擴展閱讀:
長期平均成本經歷一段遞減階段以後,最好的資本設備和專業化的利益已全被利用,這時可能進入報酬不變,即平均成本固定不變階段;
而由於企業的管理這個生產要素不能像其他要素那樣增加,因而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管理的困難和成本越來越大,再增加產量長期平均成本將最終轉入遞增。
而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當產量達到一定數量後,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投入可變要素的增多,每增加一單位可變要素所增加的產量小於先前的可變要素之平均產量,即曲線自此開始轉入遞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期平均成本曲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短期平均成本曲線

Ⅳ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型原因是什麼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呈現出U型特徵,主要是由於長期生產中的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所決定。

因為規模經濟帶來長期平均成本下降;而規模不經濟引起長期平均成本上升。

規模經濟和規模不經濟都是由廠商變動自己的生產規模所引起的,所以也被稱為內在經濟和內在不經濟。

規模報酬變化表現為先是遞增,不變,然後遞減決定了LAC曲線表現出先降後升的特徵。

(4)為什麼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呈u形擴展閱讀: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意義: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LAC)表示在技術、投入品的價格不變,但生產者可自由選擇企業最優規模的條件下,某一產品的各種產量水平所對應的最低平均成本的幾何圖形。

長期平均成本來自於J.Viner教授在1931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來的。他當時認為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是和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曲線的最低點相切的曲線。

Ⅳ 為什麼邊際成本曲線和平均成本曲線是U型的

因為一開始廠家還沒達到最優生產水平,當廠家擴大生產時,對廠家而言它們的邊際成本時遞減的,當廠家達到最優生產水平後,你再增加產品它的平均成本就上升了。 所以平均成本是先下降再上升。所以是U型 。邊際成本的變化幅度要比平均成本要快。不然就拉不動平均成本的移動拉。所以他也是U型的~

Ⅵ 長期平均成本曲線成為U型的原因與什麼有關

雖然短期平均成本曲線和長期平均成本曲線都呈U型,但是成因卻各不相同。SAC呈U型的原因是由於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在生產的初始階段,隨著可變要素的投入和產量的增加,固定要素生產效能的發揮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使得邊際產量增加,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開始發揮作用,使得SAC曲線呈上升趨勢。而LAC曲線呈U型的原因則是由於規模經濟或規模不經濟的作用,產出水平位於LAC遞減階段意味著在長期內企業對資源的利用不充分,若擴大生產規模則有助於LAC的下降;若是產出水平超過LAC的最低點,則意味著企業的資源被過度利用,必然導致LAC的上升,呈現出規模報酬遞減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