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知道成本和毛利率如何計算具體利潤數值
一、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由此可以得出:主營業務收入(銷售額)=主營業務成本(成本)/(1-毛利率)
二、公式如有所示:成本=收入*(1-毛利率)
具體相關計算公式如下:
上期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上期銷售毛利=上期商品銷售凈額-上期商品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簡化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凈額×(1-毛利率)
也即:成本=收入*(1-毛利率)
三、利潤=銷售額-成本
四、在會計中,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五、銷售利潤率種類形式
銷售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反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成本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它表明單位銷售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產值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它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反映產值與利潤的關系.
資金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資金獲得的銷售利潤,反映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
凈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凈利潤(稅後利潤)與銷售凈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稅後利潤的能力,反映銷售收入與凈利潤的關系.
❷ 有成本怎麼算利潤
售價-成本=利潤成本=售價-利潤一般情況是:利潤率盈利能力的指標,計算方法為稅後凈利潤除以總收入。利潤率一般以百分比表示如果附帶成本利潤率則是:除以成本
利潤=銷售收入-成本費用如:銷售收入是100,成本是50,銷售等費用是20 利潤=100-50-20=302.利潤百分比,既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100-50)÷100]×100%=50%3.銷售凈利率,是凈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
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30÷100)×100%=30%(區別:多了20的銷售費用)。
營業利潤率,是營業利潤占銷售收入的百分比 :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銷售收入)×100%=(30÷100)×100%=30%(當然,實際核算中你肯定要增人工費、水電費等雜費,利潤率肯定比這個低)。
報價單點數,即在報價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幾報價金額=成本價×(1+預計利潤率)=50×(1+50%)=75。
❸ 知道銷售數量,銷售單價,銷售金額,成本單價,成本金額,銷售利潤率怎麼算
利潤=銷售收入(不含稅單價*銷售數量)-銷售成本(不含稅成本單價*銷售數量)
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收入)*100%
❹ 知道銷售收入和成本,怎麼算出凈利潤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凈利潤(收益)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後公司的利潤留成,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請參照計算
❺ 有銷售額有利潤率如何計算利潤
你問的就應該是成本利潤率,採用哪種利潤率是根據不同的數據分析目的所決定的,如果企業更關注單位成本創造的利潤,力求降低成本,確立比較成本優勢採用成本利潤率;如果企業更關注銷售業績,市場佔有率下的盈利情況,就會採用銷售利潤率.
成本2元,30%利潤率,那麼售價為(p-2)/2=30%,則p=2.6;成本2元,售價6.5元,那麼利潤率(6.5-2)/2=225%.(這里都是毛利率,就是沒有考慮費用)
拓展資料:
成本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p`代表利潤率,m代表利潤,C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那麼利潤率p`=m/C=m/(c+v)。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100%。
無論是個別勞動,還是社會必要勞動,都可以劃分成生產成本和利潤兩部分。一般把經濟體個別勞動中的這兩部分分別叫做個別生產成本和個別利潤,把社會必要勞動中的這兩部分分別叫做平均生產成本和價值利潤。
平均生產成本和價值利潤分別是個別生產成本和個別利潤的的加權平均數。技術水平不同的經濟體的個別勞動對產品價值的影響是通過它們的產量權數實現的。產量權數反映了經濟體的技術水平與平均技術水平的關系,因此,可以進一步認為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是由生產產品的加權平均技術水平決定的生產成本和利潤構成的。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它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其中,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
並且利潤是衡量企業優劣的一種重要標志,是評價企業管理層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進行決策時的重要參考。利潤按其構成的不同層次,可劃分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
利潤的計算公式為:利潤=收入-成本-費用。
❻ 知道銷售收入和成本,怎麼算出凈利潤
在知道銷售收入和成本的情況下,可以按照損益表的邏輯關系,如上圖,計算出當期凈利潤。
具體步驟如下:
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外支出-期間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最終算出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利潤總額25%=凈利潤。
因此,在收入與成本明確的情況下,只要確定期間費用,就可以用上述公式,算出當期運營的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