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養殖飼料成本高是什麼現象
擴展閱讀
長春新大石油廠怎麼樣 2025-04-29 23:57:57
根據什麼進行石油分餾 2025-04-29 23:52:48

養殖飼料成本高是什麼現象

發布時間: 2023-07-30 14:00:34

1. 為什麼說養殖業成本大,養殖風險更大

就像玉米價格達到1.5韓元一樣,價格比往年的0.8韓元上漲了近一倍。像顆粒飼料一樣,每噸上漲了數百韓元,有些質量不如以前。樹苗不用說,就羊毛而言,過去25斤左右的小羊只有650元左右,結果一直上漲,現在的價格已經達到800多元,而且很難買到。這種價格費用對我們養殖者來說,投資和風險一下子增加了很多。那麼,面對這樣的行情,2021年有機會養殖嗎?不僅我們養殖領域發生了價格暴漲,其他行業也是如此,所以先不要慌張,慢慢想辦法提高自己的養殖收益是首要任務。

機會還沒有嗎?那肯定有。無論如何,我們的消費需求都在那裡,而且還會逐漸增加。未來不是沒有機會,機會變得很隱秘,你不努力找,很難找到賺錢的方法而已。像羊一樣,有些人把羊變成了產業,養殖的話可能賺不到錢,但他們養殖高質量的羊,提供高質量的羊肉,利用羊肉作為終端市場賺錢。另外,養殖新技術、養殖標准化、根據每隻羊的實際需求定期定量餵食等,不僅可以減少飼草的浪費,降低成本,還可以保證羊的增長需求。

2. 水產飼料此輪漲價的原因是什麼

水產養殖網稱:特殊的2020,一場疫情讓所有行業受到沖擊,水產養殖戶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現在國內市場在慢慢恢復中,部分品種的行情在回暖,養殖戶的壓力有所緩解,但有些品種情況還是很糟糕,養殖戶壓力巨大;國外就是疫情繼續惡化,其中美國確診已經突破50萬人了,全球病例達到了150萬人以上,全球經濟受到的沖擊不用多說了。國外疫情的惡化也導致我國水產料原料價格上漲,飼料廠扛不住就漲價,從3月23日開始到現在,華中華南華東都先後上漲,目前據說有些區域的飼料廠大佬已經第二次碰頭商議漲價的事情了,一旦多數廠家仍然扛不住,在主養區還會二次漲價。

從表面上看,最近消費市場慢慢在恢復,一些品種銷量跑的挺好、價格也在持續上漲,養殖戶要細算賬,現在成品的魚蝦蟹出塘利潤情況到底怎麼樣,有錢賺就可以賣掉重新再放苗養下一輪;如果你感覺現在的行情不理想,想繼續等價格,就面臨一個風險,以後的價格是不是確定能漲,而且考慮到飼料漲價的因素,以後出塘價格上漲的速度能不能超過飼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增加速度,要不然等價就是沒有意義的。如果現在出塘的話,下一輪養殖同樣要用料,也一樣面臨飼料成本上漲的問題。目前只是第一輪全面漲價,如果4月底或者5月份再來一波漲價的話,是不是所有的養殖戶都能扛得住。這些都是不確定的因素,如果你過分自信的話,那就是盲目,甚至說是在賭博,現在的水產養殖業,光靠膽子大去賭,意義不是很大了,重要的還需要你從如何規避風險和壓力。

在水產養殖行業要考慮的事情很多,尤其是在目前水產料全面漲價和市場消費緩慢恢復的局面下,想管好你的一畝三分就更需要技術和耐心了。

第一、養殖水產品需要持續投資。短的三四個月就能上市了,長的要一兩年才能上市,一般平均周期的話就是一年上市。在養殖過程中如何確保自己的資金不斷掉,能讓自己的養殖場正常運轉。在水產養殖行業里不是所有人全程依靠自己的現金搞養殖的,要麼是跟朋友借錢,要麼是跟銀行貸款,或者從經銷商那裡賒賬拿葯用料,這些錢遲早都是要還的,養的好的話很順利,養的不好的話就麻煩了,玩得轉的能拆東牆補西牆,玩不轉的可能就卡住了。實在扛不住的就玩起老賴或者跑路了。

第二、不同季節的塘口管理壓力。養殖品種很多,魚蝦蟹貝等等等,光是魚就有淡水魚海水魚,中高低檔都有,不同的養殖模式管理方式差別很大,尤其是一些品種的密度很高,春夏秋三個季節發病風險都很大,如何做好提前預防工作越來越重要,等到發病再去治療,一方面是消耗更多的成本,另一方面能不能治好也是個問號,就算治好了也需要治病的時間過程,可能十天半個月基本不長規格,這就是雙重成本增加,所以病害預防的意識一定要到位。

第三、政策風險。這兩年水產養殖-行業面臨的政策風險其實很多的,網箱拆除、溫棚拆除、禁野風波等等等。網箱拆除那一撥已經過去了,那也是讓很多養殖戶痛徹心扉的一個時間段;溫棚拆除的話仍在進行,之前甲魚溫棚已經拆了很多,現在主要就是一些省份在拆牛蛙大棚;禁野風波主要就是像目前的青蛙虎紋蛙等品種的命運仍然懸而未決,養殖戶不知道下一步幹啥。在政策面前,有的養殖戶很慘,尤其是那些新入行的人,剛開始啟動就被叫停。

第四、災害風險。水產養殖面臨的災害很多,沿海的台風,長江中下游的高溫、洪水,冬天的北方低溫等等。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災害的預防已經有一套系統了,尤其是天氣預測越來越先進,可以給養殖戶提供很多參考,提前做好預防。災害看起來是破壞性很大的,但是只要做好一定的預防,都會減少損失的,另外還有很多養殖保險可以投,養殖戶要逐漸樹立保險的意識,根據情況對養殖品種進行投保,增強對災害的抗風險能力。

2020年很考驗整個水產養殖行業,只是具體到不同的品種面臨的壓力不一樣,具體到不同的養殖戶壓力也不同。水產養殖網了解到,目前大多數品種的市場消費還在恢復中,和去年同期相比,不少品種的價格是便宜的,養殖戶要更理性一些,不能盲目地按照去年的行情走勢來安排今年的養殖計劃。飼料廠漲價對所有養殖戶都是公平的,而且飼料廠漲價的原因也很直接,「原料漲價扛不住了」,飼料廠不會虧本運營的,所以原料漲價最終都會很大程度轉到養殖戶的身上,今年叫苦的養殖戶會很多,至少目前來看是這樣的。

2020年是多事之秋,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決定了養殖戶最好「穩」字當先,盡量不要轉換品種,可以在模式上做調整,來抵禦潛在的市場風險。平穩過度整個2020,待到未來形勢逐漸明朗了再做大的調整也不遲。

3. 為何飼料的價格總是那麼高,我們養豬的無法賺錢

飼料價格對普通養殖戶來說也無可奈何,確實養豬全用市場上的全價飼料無法賺到錢,希望你改變思路,進行創新,提高養殖效益,例如採用當地的廉價資源,如食品下腳料(豆渣,薯渣,酒糟,啤酒糟,次粉,糠麩,棉菜粕,花生麩,潲水米飯為主的,青飼料,青玉米秸稈。。。)看看觀察一下吧,發酵一下再喂,同時採用一些非常規的飼料,還有用生物發酵的方法,採用生物制劑如乳酸菌,及酶制劑提高消化和健康,規范管理等;

4. 豬飼料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養殖企業和養殖戶要如何應對

豬飼料價格上漲的原因是貴了。我國飼料原料以玉米、麥麩、豆粕、陳化穀物為主,完全依靠國內玉米加工,只有少量進口豆粕、麥麩、飼料價格近期上漲,原因並非由於進口原料減少,而是國內玉米價格上漲,麥麩價格上漲,豆粕價格上漲。長期關注農產品信息的人們知道,近期國內糧食價格上漲,飼料加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他們必須調整價格以獲得利潤。早期,由於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道路運輸受阻,市場飼料供應中斷,導致飼料價格上漲。但飼料價格也略有上漲,並未出現非理性波動。

國際食品價格是聯合國秘書長的責任。自去年9月以來,中國出台了23項支持、獎勵和補貼養豬業的措施,許多養豬場得到升級,市場規模有所擴大。繁殖母豬連續5個月增產。目前,生豬養殖業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集養殖、屠宰、銷售於一體,具有較強的抗風險能力。在海南,兩家上市養殖公司已開始建設一個年產50萬頭的養殖場。今年七月和八月,市場上的豬只數量將會明顯增加。今年以來,生豬價格將「先高後低」,生豬價格下跌是正常的。在生豬價格高企的支撐下,農民的利潤在上半年盆滿盆滿。農民應加強飼養和管理,而不是抑制價格,以防止和控制 ASF。至於國際糧食價格,我們既不能控制,也不能幹預,所以不用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