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產成本審計包括哪些內容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材料成本,針對它主要採用實際成本方法、定額成本法、標准成本法方法進行核算。它在審計的時候也包括了不同的內容,對此,我們就通過下面的內容來說明一下。 直接材料成本審計: 直接材料成本的審計一般應從審閱材料和生產成本明細賬入手,抽查有關的費用憑證,驗證企業產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數量、計價和材料費用分配是否真實、合理。 其主要內容包括: (1)抽查產品成本計算單,檢查成本計算,費用的分配標准與計算方法,與材料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核對。 (2)審查耗用數量的真實性,有無將非生產用材料計入直接材料費用。 (3)分析比較同一產品前後各年度的直接材料成本,如有重大波動應查明原因。 (4)抽查材料發出及領用的原始憑證,檢查是否經過授權、經過適當的復核,成本計價方法是否適當,是否正確及時入賬。 (5)對採用定額成本或標准成本的企業,應檢查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的計算、分配與會計處理是否正確,並查明直接材料的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在本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上面的內容從五個方面說明了直接材料成本的審計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理解。上面的內容也都是中級會計職稱中的重點你內容,小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理解,更加容易的去應用到考試中。
2. 怎樣審核企業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審核之關注點
產成本核算是企業運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工業企業來講,生產成本核算工作做得不好,最終會影響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等方面。
一、生產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很多企業未根據本企業生產的特點,選擇適合於本企業的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項目及成本計算方法。存在生產成本核算不規范、不符合會計制度的現象。現以定單(分批)法核算為例:
1.設定按定單(分批)法核算成本,未見按定單(分批)法設置的賬簿來歸集生產費用,也缺乏相應的材料、工資及製造費用分配表,成本計算單賬表,在產品(各定單)盤點表等配套表格;
2.工業企業的產品講究其生產周期。假定某定單的甲產品從投料到入庫待售為10天工作日,在同等條件下(無增人、加班),每月20日後投入生產的某定單的甲產品都只能是在產品。車間期末還在熱火朝天地生產,但賬面期末在產品反映零餘額、少余額、甚至於是紅字余額,嚴重地賬實不符。特別是電機等行業在持續生產的情況下,不定期接受定單,組織生產,一年到頭十二個月,月月都沒有在產品。
3.在產品余額成本項目反映(1)材料小於人工、製造費用;(2)只有人工、製造費用;(3)只有材料和人工或製造費用;
4.明細賬只設到二級;
5.生產費用發生未按發生的時間及時入賬,時而無材料,時而無工資;
6.生產費用發生直接列入主營業務成本等;
7.隨意結轉完工產品成本;
8.在產品盤點表未反映定單(分批)的成本項目、數量和余額,有的企業反映的是產品名稱數量金額,有的企業反映的是一個品種多種規格的材料;
9.材料領用消耗大大超出產品自身定額耗量。材料領取太多,未按規定辦理退料或假退料手續。
二、生產成本核算審計的關注要點
注冊會計師自身應弄懂會計制度對成本核算方法的規定,同時應幫助成本核算存在問題的被審計單位,改正成本核算錯誤方法,建立健全成本核算基礎工作,規范內部控制制度,讓成本核算方法規范在既定的業務流程、有章可循之中。
注冊會計師在對生產成本核算進行審計時,應從檢查會計賬簿設置和從內部控制獲取相關的成本配套表格入手。審計到產品成本核算的審計環節時,應抓住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不能亂用,產品成本計算應遵循「直接費用直接計入,間接費用分配計入」的原則。分配方法應科學、合理。方法一經選定,前後各期應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
生產成本核算進行審計,錯過在產品監盤機會的,應在測試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審核被審計單位的盤點方法和記錄,運用一些分析性復核程序,同時在期後結合抽盤存貨時一並抽盤在產品。但一定要記住,相同的產品品種在不同的企業,採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雖然有著相同的在產品實物形態,在賬表上的反映,卻有不同的形式。
注冊會計師在獲取生產成本核算方面的證據時,一定要認真關注,才能獲得生產成本核算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