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是成本效益
擴展閱讀
清肺免疫產品哪個好 2024-11-21 01:32:57
永恆鑽石後什麼段位 2024-11-21 01:32:56

什麼是成本效益

發布時間: 2022-03-15 07:43:48

『壹』 成本效益概念是什麼

所謂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將投資中可能發生的成本與效益歸納起來:利用數量分析方法來計算成本和效益的比值,從而判斷該投資項目是否可行。成本效益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二者互為條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減。從事物發展規律看,任何事情都存在成本效益。成本大致可劃分兩個層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成本問題;二是間接的、無形的成本。效益也包含兩個層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間接的、無形的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種主要方法:
1、凈現值法是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將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貼現率折算為成本現值和效益現值,如果效益現值減去成本現值後的差額大於零,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2、現值指數法是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計算所有的效益現值與成本現值之比,如果該比率大於1,則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3、內含報酬率是指能夠使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這種方法就是通過計算投資項目的未來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現值之差為零的貼現率,如果這一內含貼現率比要求的貼現率為高,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

『貳』 什麼是成本收益觀念

初看起來,「成本」和「收益」這兩個概念似乎與道德行為格格不
入。因為道德提倡奉獻,崇尚自我犧牲,道德行為從來不講成本,不講
回報。但細細想來,道德行為確實有個成本與收益的問題。道德行為離
不開付出(投入),有付出(投入)就得講究獲得(產出),否則會造
成浪費,得不到應有的效果。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研究道德行為,
不僅是可行的,而且還可以揭示道德行為的特點與規律,為研究道德行
為提供新的視角。

成本——收益分析是指以貨幣單位為基礎對投入與產出進行估算和
衡量的方法。它是一種計劃方案,是預先作出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任何一個企業在進行經濟活動時,都要考慮具體經濟行為在經濟價值上
的得失,以便對投入與產出關系有一個盡可能科學的估計。成本——收
益分析是一種量入為出的經濟理念,它要求對未來行動有預期目標,並
對預期目標的幾率有所把握。經濟學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一個普
遍的方法。經濟學可以用它來研究各種條件下的行為與效果的關系,探
究如何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其他社會科學也可運用它來分析
人的行為。「經濟學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經濟
學家之所以有不同,是因為他們對什麼是成本、什麼是收益的看法不同。
將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推而廣之,幾乎可以無所不包。因此經濟學的方法
可以應用到社會科學的其他領域。」[1](P 282)那麼,具體化到道德
領域,具體化到道德行為,成本——收益分析是否可能,這就需要分析
這種方法的前提條件和內在特徵。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前提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從事經濟活動
的企業,從追求利潤最大化出發,總要力圖用最小的成本獲取最大的收
益。「消費和需求構成了廠商的收益,生產和供給引出了廠商的成本,
廠商按照收益和成本決定其生產規模。」[2](P 57 )這是廠商理論的
基礎。「從收益和成本兩方面的變化,研究出最佳的生產規模以獲得最
大限度的利潤。利潤最大化就是廠商決定生產規模的原則。」[2](P57
)在這里,廠商生產的直接目的是獲得最大化利潤,廠商研究成本與收
益的變化只是為了確定可以獲得利潤最大化的生產規模。在經濟活動中,
人們之所以要進行成本——收益分析,就是要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
收益。「經濟分析比其他方法更明確更全面地假定最大化行為,假定家
庭、廠商、工會或管理當局的效用或福利函數能夠極大化。」[3](P 7)
因此,當我們運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考察道德行為時,其前提條件
應該是,道德行為也是一種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然而,傳統的道德
理論則認為,道德的根本特點是自我犧牲,它不求回報,提倡奉獻。「
道德調整與其他調整方式不同,其根本特點在於要求個人或行為主體對
他人或社會作出必要的自我節制和自我犧牲。所謂道德總是要以個人對
社會或對他人的或多或少的自我犧牲為前提的。」[4](P15)其實,這
只是對道德利他性這一方面特性的說明。道德除了利他性之外,還有自
利性的一面。而且,道德並不排除對其最佳效益的追求。道德在本質上
是講效益的,它的產生本身就是經濟原理的運用。道德既不是自發產生
的自然物,也不是什麼神的意旨,而是人們為了調整相互間的利益關系
而約定的行為規范。人們之所以要用這種形式規范各自的行為,是因為
這種形式可以避免人與人之間在利益上的種種沖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把人的行為約束在規則所允許的范圍內,因此,道德是以較低的契約
成本換取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相互協調的較高收益,道德這種形式在人
際關系中的運用本身就遵循了人類行為效用最大化法則。「經濟學可以
證明,那些歷史地形成的道德規范是有效率的。一個人最有效率的行為
或對策,就是遵從道德的行為或對策。由於存在著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採取合作態度、替他人著想以及自律精神不僅是有道德的,而且是有效
率的。」[1](P 277)道德不僅是人們獲得經濟效用最大化的一種策略
,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種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為。其實,人類的一切行為
都蘊含著效用最大化的經濟動機,都可以運用經濟學的成本——收益分
析方法進行研究和說明。「當代行為科學已用大量事實證明,決定人的
道德行為選擇的最根本的動因是人們對其行為結果的預期,這種預期是
建立在人們對行為結果的酬賞——代價分析的基礎之上。並且,在這種
行為結果的預期中,經濟利益上的考慮通常起著最重要的作用。」[5]
自利性、經濟性、計算性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特徵。這種方法的
內在精神是追求效益,但這種對效益的追求帶有強烈的自利性。成本—
—收益分析的出發點和目的是追求行為者自身的利益,它只不過是行為
者獲得自身利益的一種計算工具。成本——收益分析追求的效用是行為
者自己的效用,不是他人的效用,這是其指向性,即自利性;由於行為
者具有自利的動機,總是試圖在經濟活動中以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
益,使經濟活動經濟、高效。成本——收益分析的前提——效用最大化
就蘊含著經濟、高效的要求。道德行為的效用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物質
效用,另一類是精神效用。道德本身是精神產品,但它以利益為基礎。
遵守某種道德就是維護某種利益,因此,道德行為效用最大化包含了物
質利益的最大化。但道德的效用又不能僅僅用物質利益來衡量,它還表
現為人格完善的精神價值。只有承認這一點,才能全面地把握道德行為
經濟性的內涵及其價值。行為者要使自己的經濟活動達到自利的目的,
達到經濟、高效,必須對自己的投入與產出進行計算,因此,成本——
收益分析蘊含著一種量入為出的計算理性,沒有這種精打細算的計算,
經濟活動要想獲得好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成本——收益的計算特
性是達到經濟性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證行為者行為自利目的的基本工具。
由此可見,成本——收益分析具有極強的功利性。
那麼,源於經濟學且功利色彩十分濃厚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為
什麼能夠適用於道德行為呢?這是因為道德行為雖然具有利他性,但也
具有自利性、經濟性和計算性,在內在特徵上與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的內在要求相一致。道德的自利性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一是物質利益
上的自利性。因為道德的基礎是利益,一個人選擇遵守道德的行為,實
際上就是選擇了通過尊重他人利益維護自己利益的目的。在經濟活動中,
許多通過利他形式達到自利目的的互利道德行為就屬於這種類型。二是
精神上的自利性。道德既是人們相互間維護物質利益的工具,也是人們
追求精神完善的一種境界。追求高尚道德目標的人,他們把道德本身作
為目標,因此,他們在發生道德行為時,其精神也是自利的。道德行為
同時是一種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經濟行為,它講求效率,並對行為的後果
進行理性的思考(計算),並力圖取得最佳效果。「實際上,人們的道
德觀念和道德行為,是不可能脫離他們現實的生活環境,尤其是經濟生
活環境的。道德認知和良心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的行為,但是,
影響個體行為選擇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個體對其行為後果的酬賞——代價
的分析和預期。」[5]雖然道德行為不同於經濟行為, 經濟行為的成本
——收益分析不能機械地搬到道德行為的分析中來,但成本——收益分
析的內在精神和基本做法是適用於道德行為分析的。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在談判桌上寸利必爭、連辦公用紙都要精打細
算的企業家,卻在捐助社會事業、賑災濟貧時出手大方,與從事經濟活
動時判若兩人。這種現象是否意味著經濟行為與道德行為遵循著截然不
同的規律呢?是否意味著成本——收益分析不適用於道德行為呢?筆者
的回答是否定的。首先,不管是經濟行為,還是道德行為,都追求效用
的最大化。「在經濟活動領域中,追求財富是人的主要的和公認的目的。
」[6](P 119)在充滿競爭的市場上,人們只能以賺錢的多少來體現自
己的價值。市場機制是一個以利益為杠桿的機制,它使人處於一種求利
的緊張氣氛之中,不得有半點鬆懈,否則便無法在經濟活動中立足。一
旦跨過經濟活動的邊界,有些人便會從求利的緊張氣氛中緩過氣來,甚
至慷慨地捐讓出自己的一部分利益。但他們在利益捐讓過程中所表現出
的品質,並未超越效用最大化的行為規律,而不過是追求了另外一種效
用。其次,人是經濟人與道德人的統一。經濟人與道德人並不是兩個領
域的兩種人,而是同一活動中的人所表現出來的兩種不同屬性。在經濟
活動中,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充分展現著經濟人的屬性,但人們在追
求利益的過程中也同時遵循著道德,表現出道德人的屬性。其實,經濟
人的假設反映了人類行為的基本特點,反映了人的本性。不管什麼行為,
都不會使人性發生根本變化。因此,經濟人的假設在道德領域中也是成
立的。但人的行為隨著環境的變化,其表現方式會有所不同。在道德活
動中,道德人會處於突出的位置,使人的行為表現出更大的道德性,經
濟人的屬性則退居次要位置。因此,一個人在社會事務中所表現出的「
出格」行為仍然是一種常規行為。

我們的倫理學比較重視道德發展規律的研究,但對道德行為規律的
研究則顯得不夠。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分析道德行為,可以揭示出
道德行為的成本——收益規律。「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又稱交易費用
分析法。在交易費用為正的世界上,經濟人的基本行為准則就是行為的
預期收益≥預期成本(即R≥C),這是經濟人決定是否採取行動的必要
條件,而採取行為的程度則在於邊界條件:邊際收益=邊際成本(即MR
=MC),因為這時已經實現了凈收益(NR=R-C)的最大化。經濟人的
行為就是成本——收益分析的結果……人們的基本行為動機沒有什麼不
同,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人們行為的差異則在於其收益較之成本的
差異,此差異來源於各人價值觀的不同。」[7](P 17 )由此分析道德
行為,可以發現:一種道德行為是否發生,及其發生的廣度和深度如何,
由成本和收益的關系決定;當收益大於成本時,該行為就具有經濟的價
值,並且是值得或易於發生的,反之,則是不值得發生或不易發生的;
收益與成本的差越大,這種行為發生的幾率就越高,驅動力就越強。在
收益既定的情況下,道德成本就像經濟活動中的「看不見的手」一樣,
支配著人們的道德選擇。這就是道德行為的收益——成本規律。
道德行為可區分為道德的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無論是道德的行為
,還是不道德的行為都是遵循道德行為的成本——收益規律的。
就道德的行為來說,其成本主要由直接成本與機會成本構成。直接
成本是道德主體在從事道德活動的過程中在時間、財力和精力等方面的
付出;機會成本是指道德主體因從事該項道德活動而放棄從事其他道德
活動所放棄的效用收益。道德的行為收益是指道德主體從事某項道德活
動所獲得的效用。在這里,收益大於成本,則表明該行為有效益,這種
行為就會得到強化,反之,則無效益,這種行為就會被弱化,甚至消失
而出現不道德行為。在這方面最突出的是,在社會的倡導下,一些人無
私奉獻,樂於助人,但也有些人,卻乘機撈取便宜,損害無私奉獻、樂
於助人者的利益。在一般情況下,人們在選擇自己的道德行為時,是要
對這種行為可能付出的成本和可能得到的收益進行比較計算的,只有當
他認為收益會高於成本時,才可能選擇這種行為。當無私奉獻、樂於助
人者作出善舉時,他們所生產的公共產品(如創造的良好社會秩序等)
被他人無償享用。這些公共產品的生產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這種成本
得不到補償,其主體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倘若一種道德的行為收益與
成本差距太大,這種行為就會受到抑制。久而久之,道德的行為就會被
不道德的行為擠垮,這與商品市場上劣質商品搞垮優質商品的萊蒙市場
現象是類似的。因此,對待道德的行為,社會不能不聞不問,而應通過
制度設置使善有善報,使遵守道德者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只有這樣,
才能促使更多的人樂於行善積德,擴展道德的行為,提高整個社會的道
德水平。
至於不道德的行為,其成本由直接成本、機會成本、受罰成本和邊
際成本構成。直接成本是指道德主體從事不道德活動的直接支出,包括
人力、財力的支出和精神負擔方面的代價;機會成本是指道德主體因為
從事此項不道德活動而同時不再有機會將其資源用於其他道德行為活動,
由此而放棄的可能的收益;受罰成本是指道德主體的不道德行為暴露以
後受到懲罰所付出的代價,包括事發後所受的處罰付出和由此產生的負
面效應。當然,受罰成本必須在不道德行為暴露並受罰後才產生,否則
不能被計作不道德行為成本。邊際成本是不道德行為成本變動量與其收
益變動量之比,表示隨著不道德行為數量的增加,每增加一次不道德行
為所增加的成本。不道德行為的收益就是道德主體從不道德行為中所得
到的好處。不道德行為收益如果大於成本,這種不道德行為就會強化。
要避免該不道德行為的發生,關鍵是加大受罰成本。一般說來,不道德
行為者所選擇的某一具體不道德行為,其直接成本與機會成本是一定的,
而且隨著不道德行為的增加,不道德行為者從事不道德行為的手段會更
加熟練,經驗會更加豐富,邊際成本會趨小。因此,只有增大受罰成本,
加大對不道德行為的處罰力度,才能提高不道德行為的風險程度和被制
約力。處罰要有力度,處罰不到位比不處罰還要糟糕。處罰要體現嚴肅
性,要處罰到對這種行為具有較強的抑制性。
不道德行為發生者總要把行為的成本與收益進行比較。如果我們把
道德行為的收益與成本之差視為效益,那麼,一種行為收益越多,成本
越低,則效益越高,行為者就會樂於趨向這種行為。如下圖所示。
圖1 不道德行為收益與成本關系簡圖
當收益與成本相等時,效益為零。效益為零的行為,從理論上來說
是不值得發生的。一個行為者在從事不道德活動之前,要對自己行為的
成本與收益進行計算,一般說來,當效益較大時,才會實施該行為;從
圖示來看,不道德行為者效益預期值處於零效益曲線下方的某一點上,
這些點的連接就形成了效益預期曲線。要使不道德行為成為不經濟的行
為,成為不值得發生的行為,必須使其收益小於成本,辦法就是加大受
罰成本。受罰是針對行為者講的,對於社會來說,就是對不道德行為的
懲罰。懲罰曲線的設置必須使其處於零效益曲線之上,而且隨著收益的
增大而增大,否則懲罰就會缺乏抑制不道德行為的作用。懲罰曲線表明,
只要發生不道德行為,不管行為者事實上有沒有收益,都要進行與預期
效益相應的懲罰,因此,懲罰曲線應與效益預期曲線平行,並與零效益
曲線保持一定距離,這體現了懲罰與行為者所能獲得的效益成正比例的
關系,懲罰曲線隨著預期效益的增大而上升。懲罰曲線越上升,收益與
成本的差距就越大,效益負值也就越大,不道德行為的成本才會越高,
這種行為就越不值得發生。
由此可見,無論是道德行為,還是不道德行為,都遵循著效用最大
化原則,因此,對道德行為的調節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只有運用這一經
濟原則調節道德行為,才能保護道德的行為,抑制不道德的行為。
【參考文獻】:
【1】盛洪.經濟學精神〔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1999.
【2】劉滌源.譚崇台.當代西方經濟學說〔M〕. 武漢:武漢大學出
版社,1983.
【3】貝克爾.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M〕.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995.
【4】羅國傑.宋希仁.西方倫理思想史〔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社,1985.
【5】王一多.道德建設的基本途徑——兼論經濟生活、道德和政治
法律的關系〔M〕.哲學研究,1997,(1)
【6】楊春學.經濟人與社會秩序分析〔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1998.
【7】賀衛.尋租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9.

『叄』 什麼是成本效益原則

是由於內部控制的開展必然會造成資源的消耗或產出受影響,當然也會帶來業務處理的規范化,兩相比較,如果前者大於後者,那麼內部控制所帶來的就是負效應;反之,則應當盡快予以實施。

『肆』 什麼是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通過比較項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來評估項目價值的一種方法,成本—效益分析作為一種經濟決策方法,將成本費用分析法運用於政府部門的計劃決策之中,以尋求在投資決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益。

設計的各個方面都需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做設計決定時,不要只根據成本參數,而不充分考慮從互動中實現的效益。通過仔細觀察、焦點群體座談會和可用性測試核實目標人口成本效益的直覺。

在許多情況下,這種特點和組成部分通過增加系統的復雜性提高設計的互動成本。為避免這種情況,觀察真實的目的環境中同該設計或類似設計互動的人們。

在設計的形成期間,如果不能做自然觀察,焦點群體座談會和可用性測試在評估成本效益方面很有價值。

(4)什麼是成本效益擴展閱讀

常用於評估需要量化社會效益的公共事業項目的價值,非公共行業的管理者也可採用這種方法對某一大型項目的無形收益進行分析。在該方法中,某一項目或決策的所有成本和收益都將被一一列出,並進行量化。

成本控制絕對不僅僅是單純的壓縮成本費用,它需要與宏觀經濟環境、企業的整體戰略目標、經營方向、經營模式等有效結合。

需要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讓企業的管理者全面、清晰地掌握影響公司業績的核心環節,全面了解企業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從而把握正確的決策方向,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真正實現有效的成本控制。

『伍』 成本效益分析的特點,難點和優點是什麼

費用效益分析著重於費用與效益兩方面的分別計量與相互比較。但它與財務會計核算不同,不是從企業觀點而是從社會觀點來計量的;不是只分析直接的效益與費用,而是分析包括間接的效益與費用在內的全部的效益與費用;不限於貨幣收支的比較,還包括不能用貨幣反映甚至較難數量化的一些效益與費用的比較;不是考慮過去實際發生的效益與費用,而是預期決策後與行動方案選擇有關的未來的效益與費用。原則上,費用的計量應與稀缺資源的有效使用相符合,效益的計量應與政策的發展目標相符合。具體說來,一個方案或項目的費用包括基本費用(投資費用和經營費用)、輔助費用(為充分發揮效益而產生的有關費用)、無形費用(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引起的經濟損失和社會代價);一個方案或項目的效益相應地也包括基本效益(能直接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派生效益(有關派關活動所增加的收入)、無形效益(增進國家安全、減少生命死亡、美化風景等社會效益)。在計量過程中,由於市場價格因稅收、壟斷等種種原因不能正確反映甚至極大歪曲投入與產出的社會價值,還由於某些項目(如時間、生命等)不是商品沒有市場價格,但為了比較又需要給予貨幣估價,西方經濟學家提出和使用了影子價格。他們認為採用影子價格能更好地反映機會成本。在計量中為了使不同時期的費用與效益能在同一基礎上加總和比較,還需把未來時期的費用與效益通過貼現、回扣換算成為基年現值。貼現率(或回扣率)的確定,要參考利息率和根據決策者的意見。在計量的基礎上比較費用與效益,可以計算它們的現值之間的差額,看其凈效益(總效益減總費用)現值的大小;也可以計算它們的現值之間的比率,或者表現為總效益對總費用之比,一般要求大於1,或者表現為總費用對總效益之比,一般要求小於1,這兩種表現方法互為倒數。
假定投資費用I於基年一次支出,經營費用O在使用期間逐年支出,輔助費用已從基本效益中扣除,派生效益已加於基本效益,構成各年的效益 B,無形費用與無形效益均從略,這時比較費用與效益的計算公式有:
同理,有總效益對總費用比率的計算公式:

或總費用對總效益比率的計算公式:

費用效益分析為評價一個或幾個行動方案提供了能全面處理多種因素的邏輯結構,可為有效的決策提供經過處理的大量有用信息。它是一種「次優」方法(secondbest method) 。它不同於最優分析,不研究經濟中為使最優狀態得以存在的那些條件,只是比較兩種或有限幾種的行動方案,從中得出何者為優的結論,而所有行動方案本身不一定就是好的或最優的。只能在已有的方案中進行選擇,這是費用效益分析的局限性。

『陸』 什麼是成本效益原則

1 、成本效益原則,就是要對經濟活動中的所費與所得進行分析比較,對經濟行為的得失進行衡量,是成本與收益得到最優的結合,以求獲取最多的盈利。

成本效益原則。從信息經濟學角度看,即使運用作業成本法,也只能提供相對准確的成本信息而不能提供絕對准確的信息。確認的成本動因越精細,成本信息的精確性越高,則作業成本系統付出的計量成本(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也越高。當選擇某個成本動因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大於因選擇該成本動因而增加的計量成本時,即應選擇該成本動因;反之,就應放棄對該成本動因的選擇。在實際工作中,成本效益分析可以採用差量成本分析法:假設用計量成本表示因選擇了某個成本動因而要求計量的相關成本,用錯誤成本表示因沒有選擇某個成本動因而使產品成本的精確度下降,從而使企業管理當局做出錯誤決策所付出的代價,則差量成本即是選擇某個成本動因與否的兩個方案所形成的成本之差,即:差量成本=計量成本-錯誤成本。如果差量成本大於0,應放棄對該成本動因的選擇;如果差量成本小於0,可以確定選擇該成本動因。構建作業成本系統的目的並非擁有最精確的成本系統,而是力圖使計量成本與錯誤成本之和達到最小。
(http://0003.blogchina.com/)

2 、實行成本效益原則,能夠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使投資者權益最大化,它是由企業的理財目標決定的。

3、企業在籌資活動中,在資金成本率和息稅前資金理論率的對比分析問題;在投資決策中,有投資額與各期投資收益額的對比分析問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有營業成本與營業收入的對比分析問題。因此,成本效益原則在各種財務活動中廣為運用。

『柒』 成本效益是什麼意思

所謂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將投資中可能發生的成本與效益歸納起來:利用數量分析方法來計算成本和效益的比值,從而判斷該投資項目是否可行。成本效益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二者互為條件,相伴共存,又互相矛盾,此增彼減。從事物發展規律看,任何事情都存在成本效益。成本大致可劃分兩個層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成本問題;二是間接的、無形的成本。效益也包含兩個層次:一是直接的、有形的效益;二是間接的、無形的效益。
成本收益分析的三種主要方法:
1、凈現值法是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將所有的成本和效益按照一定的貼現率折算為成本現值和效益現值,如果效益現值減去成本現值後的差額大於零,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2、現值指數法是指在投資項目的壽命期內,計算所有的效益現值與成本現值之比,如果該比率大於1,則投資項目就是可行的。
3、內含報酬率是指能夠使投資方案的凈現值為零的貼現率。這種方法就是通過計算投資項目的未來所有成本和效益的現值之差為零的貼現率,如果這一內含貼現率比要求的貼現率為高,則該投資項目就是可行。

『捌』 成本效益分析 是什麼意思啊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成本效益分析

一項編制計劃和報告的手段,在這項工作中,要確定和計量某項活動的全部成本和效益。

CMA即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英文譯名為 (Certified Management Accountant)是美國注冊管理會計師協會(IMA)旗下的注冊管理會計師認證(CMA認證),被譽為財會領域的三大黃金認證之一,在全球范圍內被企業財務高管所認可。

CMA認證能幫助持證者職業發展,保持高水準的職業道德要求,站在財務戰略咨詢師的角度進行企業分析決策,推動企業業績發展,並在企業戰略決策過程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玖』 什麼是成本收益率,定義詳解和計算方法

成本收益率表明單位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但是我們一般把成本收益率叫做成本利潤率。公式為: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費用。
成本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p`代表利潤率,m代表利潤,C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那麼利潤率p`=m/C=m/(c+v)。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成本利潤率是反映企業投入產出水平的指標,可以綜合衡量生產和銷售產品的全部得與失的經濟效果,為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和提高成本利潤率提供參考。成本利潤率不僅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標,而且也是制定價格的重要依據。該指標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製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成本有多種形式,但這里成本主要指經營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經營成本利潤率= (主營業務利潤+經營成本) x 100%
其中:經營成本=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根據XYZ公司利潤表知, 2001年主營業務利潤為1595萬元,主營業務成本為12515萬元,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為140萬元;
2002年主營業務利潤為1 640萬元,主營業務成本為13220萬元,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為140萬元;可計算成本利潤率如下:
2001年經營成本利潤率= 1595+(12515+ 140)=12.60%
2002年經營成本利潤率= 1640+(13220+ 140)=12.28%
從以上計算可知,XYZ公司2001年成本利潤率指標比2002年也有所下降,說明其盈利能力下降。公司應進一步分析利潤下降、成本上升的因素,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