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一個月的銷售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微信怎麼掃酒價格 2025-02-11 15:49:29
創業人力資源怎麼穩定 2025-02-11 15:46:03
如何查腳手架的費用 2025-02-11 15:45:53

一個月的銷售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08-04 06:46:43

Ⅰ 產品銷售成本怎麼算

問題一:每個月的銷售成本怎麼計算的? 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選進先出,移動加權平均,還有加權平均等方法一般企業核算均使用加權平均方法,重點介紹下加權平均成本法銷暢成本就是用當月末的加權平均成本,銷售成本其實就是月末庫存產品的加權平均單價,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成本金額+本月入庫成本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月入庫數量)再用本月銷售的數量乘以本月的銷售產品的加權平均成本即可附會計分錄: 產品入庫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結轉銷售成本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銷售時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主營業務成本

問題二:生產成本與銷售成本計算公式是什麼 生產成本=直接的材料,直接的工資,直接的費用。就是組成產成品的直接費用;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的費用(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等等)。

問題三:怎麼計算銷售成本 商品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即購進價格。由於批發商品的進貨渠道、進貨批量、進貨時間和付款條件的不同,同種規格的商品,前後進貨的單價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進價直接確定商品銷售成本外,一般情況下,出售的商品都要採用一定的方法來確定一個適當的進貨單價,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確定庫存價值,據以核算商品銷售損益,以反映經營成果。 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順演算法的計算公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進貨單價
期末結存商品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倒演算法的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按照以上計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點,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幾種:(一)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三)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

問題四:如何計算生產成本和產品銷售成本 【生產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期初在產品成本,減去期末在產品成本,便能計算出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q期初在產品成本 + 本期發生生產費用 =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期末在產品成本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為了核算生產成本,可設置生產成本賬戶進行核算,並可以分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賬戶核算。製造費用在未計入各產品成本計算對象之前,應先在製造費用賬戶中進行歸集核算,然後再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各產品成本之中。
【銷售成本】銷售成本=買入價+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費用(銷售發生的費用不作為成本核算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問題五:銷售成本是什麼,怎麼計算? 銷售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而發生的直接成本.
銷售成本=商品成本+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問題六:為什麼商品銷售成本也算存貨 商品銷售成本不能計算在存貨里在資產負債表裡列示。
商品銷售成本科目不是成本類科目,其屬於損益類科目唬是已經發生資產流出企業的科目。
你的提問本身就是錯的。
商品銷售成本不能算存貨

問題七:庫存商品的成本與銷售成本的區別 主要區別: (1銷售成本屬於損益類科目。 (2)庫存商品屬於資產類科目。
庫存商品是指企業已完成全部生產過程並已驗收入庫,合乎標准規格和技術條件,可以按照合同規定的條件送交訂貨單位,或可以作為商品對外銷售的產品以及外購或委託加工完成驗收入庫用於銷售的各種商品。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問題八: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 產品銷售成本核算的方法
產品銷售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產成品的生產成本。企業為了核算這部分已銷售產品的成本,設置了「產品銷售成本」賬戶。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售出產品按照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成本流動假設計算的製造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由本期產品銷售收入補償的售出產品的製造成本,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銷售成本的稽查
企業銷售收入實現後,要按月計算銷售成本,企業的銷售收入減銷售成本和銷售稅金,即為銷售利潤。銷售成本與企業利潤計算有著直接關系,是企業所得稅稽查的一項重要內容。銷售成本經常出現的錯弊就是少記或多記銷售成本,使銷售成本失真,造成利潤不實。產品生產成本是否真實,直接關繫到銷售成本的真實性,在稽查產品生產成本正確的基礎上再對銷售成本進行稽查:
1.主營業務成本的稽查。一是稽查產成品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些企業為了減少產品的銷售利潤,故意提高產品單價結轉銷售成本,降低庫存產品的成本;稽查時根據「產成品」明細賬把結存產品單價與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產品單價進行比較,如果兩者有較大出入,說明結轉銷售成本的單價有問題,需按結轉銷售成本的計價方法進行復核調整。二是審查結轉銷售數量是否正確。稽查結轉銷售成本計價方法,是在肯定銷售數量正確的情況下計算的,如果結轉的銷售數量不實,企業多轉產品銷售數量,則銷售成本總額亦隨之擴大;稽查時要以「銷售匯總表」中的銷售數量與「產成品」明細賬貸方結轉銷售成本的數量進行對照核查。三是查看產品差異(採取計劃成本核算的企業)是否在已售產品與結存產品之間合理分攤,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額是否正確。要驗算結存產成品所負擔的差異率與轉入銷售成本的差異率是否一致,即差異額除以產品結存數量。
2.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的稽查。稽查時,首先確定績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的記錄是否完整,其次測試計算是否正確。要以「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主營業務收入」賬戶為主,結合「稅收繳款書」和「稅金計算表」進行稽查;凡屬於預提數大於應繳數的應查明原因,復核各項稅費與應交稅、其他應交款等項目的勾稽關系。
3.營業費用的稽查。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 *** 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問題九:怎樣結轉銷售成本 1.結出主營業務成本;按照銷售商品的名稱及數量,分別從庫存商品中結出其平均成本價,算出總成本,然後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2.算出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金 貸:其他應交款
3.記全「營業費用、營業外支出」等項目
4.結轉到本年利潤: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借:觸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營業外支出 等項目

問題十:完全成本法下計算商品的銷售成本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發生的全部生產經營費用即與產品聯系的製造成本和與會計期間聯系的管理費用均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完全成本可以理解為工廠全部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製造成本+期間費用)/當期全部完工產品;
完全成本法下計算商品的銷售成本=(完工產品)單位成本*當期銷售數量。

Ⅱ 如何核算銷售成本

一、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二、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

1、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

2、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

3、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4、移動加權平均法: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

5、後進先出法:按照每一種庫存商品的最後購進的商品進價成本作為計算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先按最後一次購進的進貨單價計算,最後一次購進的商品銷完了以後,再依次向上一次推進計算。

6、毛利率法:是一種對商品銷售成本估算的方法,一般適宜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有困難的企業。

Ⅲ 如何算企業本月銷售成本

根據企業會計上使用定期盤存制或永續盤存制,並分別採用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辨認法進行計量。

月終,為計算出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必須按一定的方法計算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1)綜合差價率計演算法;

(2)分類差價率計演算法(或櫃組差價率計演算法);

(3)盤存商品進銷差價率計演算法。

主營業務成本計算方式如下:

1、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2、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3、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Ⅳ 您好,請問月末銷售成本怎麼計算啊

1.銷售成本的計算方法有選進先出,移動加權平均,還有加權平均等方法一般企業核算均使用加權平均方法,
2.一般企業採用的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是:加權平均成本法;
產品銷售成本其實就是月末庫存產品的加權平均單價,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成本金額+本月入庫成本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月入庫數量)再用本月銷售的數量乘以本月的銷售產品的加權平均成本;
3.會計分錄:
a.產品入庫
借:庫存商品:**產品
貸:生產成本
b.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產品;
c.銷售時;
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Ⅳ 某企業一個月的銷售收入為15000, 毛利潤事銷售成本的25%, 那麼那個月的銷售成本是多少

設:銷售成本為X

根據: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毛利潤,15000-X=25%X,解:X=12000。

銷售成本為12000,毛利潤為3000。

(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成本=利潤率毛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而(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毛利率。

綜合毛利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

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5)一個月的銷售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要獲得足夠的毛利,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毛利額大,毛利率高,則意味著利潤總額也會增加,而利潤總額是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稅基,企業交納企業所得稅和股東紅利稅的多少,都與企業的利潤正向相關,根據增值稅理論稅負的相關原理。

就銷售產品而言,產品銷售數量可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上取得;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後,不得隨意變動,這是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Ⅵ 怎麼計算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Ⅶ 結轉本月已銷售商品成本要怎麼算

計算公式是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例:某企業本月銷售某產品,收到銷售收入價款20000元,存銀行,稅率17%;本產品製造成本10000元。
1.收到銷售收入款時:
借:銀行存款23400
貸:主營業務收入20000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0
2.結轉本月已銷產品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10000
貸:庫存商品10000
一、月末,企業應根據本月銷售各種商品、提供的各種勞務等實際成本,計算應結轉的主營業務成本,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勞務成本」科目。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庫存商品的,平時的營業成本按計劃成本或售價結轉,月末,還應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的產品成本差異或商品進銷差價企業以庫存商品進行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且公允價值能夠可靠計量的情況下)或債務重組,應按照該用於交換或抵債的庫存商品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庫存商品」科目。已計提存貨跌價准備的,還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
二、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對於主營業務成本,應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提供的勞務數量和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為基礎進行確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就銷售產品而言,產品銷售數量可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上取得;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後,不得隨意變動,這是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三、企業銷售收入實現後,要按月計算銷售成本,企業的銷售收入減銷售成本和銷售稅金,即為銷售利潤。銷售成本與企業利潤計算有著直接關系,是企業所得稅稽查的一項重要內容。銷售成本經常出現的錯弊就是少記或多記銷售成本,使銷售成本失真,造成利潤不實。產品生產成本是否真實,直接關繫到銷售成本的真實性,在稽查產品生產成本正確的基礎上再對銷售成本進行稽查

Ⅷ 怎樣計算銷售成本金額

結轉銷售成本金額可以從下面四種方法來考慮結算。
1、第一可以通過產品銷售的成本和數量來計算的。其公式是:結轉成本金額=產品銷售數量與生產成本之積。
2、第二可以使用收入百分比法。本月收入佔全年總收入的百分比等於本月收入除以全年總收入再乘以百分之百。 在一般商業企業中,計算轉銷售成本金額時,當商品成本與價格之間的毛利率比較平衡時,是比較適合運用收入百分比法結轉銷售成本的。但是該方法不適用於工業企業生產,因為工業生產的產品的毛利率不太穩定。
3、第三種是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數量為權數計算每種材料的實際平均單價,作為發材料的計價依據。發出材料實際成本等於平均單價乘以發出材料數量。平均單價等於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加上本期入庫存貨實際成本之和再除以期初結存存貨。該種方宏睜州法比較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微小並且月尾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其是需要根據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商品數量與庫存商品的單價相乘。
4、第四種是通過使用進銷台賬法。全月平均法等於(期初金額+入庫金額)除以(期初數量+入庫數量) 。該種方法比較適合用於進銷商品庫存數量比較大的商業蔽蔽貿早讓易公司。運用進銷賬法,會計人員可以通過了解各種商品的出入庫數量和進價、留結余情況、結存情況,到月末就自動計算出每種商品的出庫成本。
拓展資料:
結轉銷售成本是銷售商品的成本,計算從庫存商品到營業成本的過程。從細方面來說,結轉成本是對企業商品、勞務、資產和產品等企業經營活動進行核算成本,可以記為損益類賬目分類科目。在做會計分錄時,借方計入企業勞務、商品等成本,貸方期末余額計入本年利潤,結算轉入余額為0。

Ⅸ 結轉本月已銷售商品成本要怎麼算

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月份內收入、發出、結存的產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如果產成品銷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計算確定了庫存產成品結存成本後計算的,則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拓展資料:
在日常會計記錄的基礎上,我們已經收集生產產品發生的各項費用,其中直接費用記入了「生產成本」賬戶,間接費用記入了「製造費用」賬戶。歸集在「製造費用」中的各項間接費用,需要選擇適當的標准分配結轉到有關產品的生產成本中去,才能計算出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進而確定已銷售產品的銷售成本。所以,成本結轉是期末賬項調整的一個後續工作,目的在於將本期收入和本期費用進行配比,以便正確確定本期的損益。
成本結轉主要包括:分配和結轉製造費用、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
1.製造費用的分配結轉
第一步,計算製造費用分配率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總工時
第二步,計算各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生產工人工時×分配率
第三步,根據計算結果編制結轉分錄
會計分錄是: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2.完工產品製造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的單位製造成本=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為了反映產成品增減變動情況,需要設置「產成品」賬戶。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3.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產成品完工入庫,其金額為以前期間和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銷售發出的產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庫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庫,而每批次產成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計價方法計算確定。
每個會計期間,企業都必須將期初庫存產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庫的從產品成本,在本期銷售產成品和期末庫存產成品之間做一次分配。
月份內收入、發出、結存的產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如果產成品銷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計算確定了庫存產成品結存成本後計算的,則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具體計算的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計價確定的產成品銷售成本,應當從「產成品」賬戶的貸方,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借方。

Ⅹ 結轉本月產品銷售成本怎麼算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產品銷售成本計算公式:

銷售成本=工廠成本+銷售費用;

銷售成本

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企業為了核算這部分已銷售產品的成本,設置了「產品銷售成本」賬戶。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售出產品按照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成本流動假設計算的製造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由本期產品銷售收入補償的售出產品的製造成本,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