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合理規避企業所得稅
(一)企業加大成本合理避稅
實行實際價核算材料的企業,材料發出時,會計制度規定可採用先進先出方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計算其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材料的計價方法一經確定,不能隨意變更。但企業可以加大材料耗用成本,通過變換材料計價方法加大材料發生成本,或者不按規定的計價方法計算材料發生成本,提高材料發出單價,多轉材料成本,這樣當期利潤就會減少,從而達到合理規避企業所得稅。
按計劃價核算材料成本的企業,根據會計制度的規定,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必須將材料的計劃成本通過「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和結轉將其調整為實際成本。企業可以在計算材料成本時,將材料成本差異賬戶作為企業調節利潤的「調節閥」,在差異額和差異率上做調整。從而擴大生產成本,擠占利潤,達到減少本期應納所得稅的目的。
(二)在員工待遇上合理避稅
1.不發補貼發雙薪。中國企業福利制度的特點是有人情味,逢年過節都會有發一點所謂的過節費,根據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規定,過節費需要並入當月工資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政策的規定是發放年終雙薪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月的工資薪金計算個人所得稅,由於不需要與當月工資合並繳納個稅,因此可以降低稅率,減少員工的個人所得稅負擔。都是發點錢,過節費交稅多,雙薪繳稅少,所以為了少繳稅,應該改變那種過年發點過節費的做法,改成年底發雙薪的方式。
(三)採用「分灶吃飯」的方法合理避稅
把業務分散,原來一個公司名下做的業務分成2-3個公司做,這樣既可以增加成本攤消,又可以降低企業所得:比如你現在公司做一年30萬利,需要交9萬9的所得稅,如果分成3個公司做,一年利每個公司就是9萬9的利,那麼所得稅3個公司一共是8萬1,而其實因為成本渠道的增加,3個公司年利也不會做到30萬了,很多成本已經重復攤消和予提了,其節約下來的稅就不僅僅是近2萬的稅了。
(四)採用「高稅區往低稅區」走的方式合理避稅
各個特區和開發區在稅率方面國家都有優惠政策,把公司總部就轉設在到這些地方,比如深圳的企業所得稅才15%。公司的工廠和分公司的一切業務總核算就算到公司總部去,也就享受到了國家的優惠政策了。把企業結算做到:高所得稅向低所得稅地方走;搞了稅賦率的地區向沒有搞稅賦率的地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