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經濟學中「邊際價值」「邊際成本」,中的「邊際」該如何理解
經濟學中的邊際指邊際效應,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變時,連續地增加某一種投入,所新增的產出或收益反而會逐漸減少。也就是說,當增加的投入超過某一水平之後,新增的每一個單位投入換來的產出量會下降。
通俗的解釋是:我們嚮往某事物時,情緒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觸到此事物時情感體驗也越為強烈,但是,第二次接觸時,會淡一些,第三次,會更淡……以此發展,我們接觸該事物的次數越多,我們的情感體驗也越為淡漠,一步步趨向乏味。
這種效應,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同樣有效,在經濟學中叫「邊際效益遞減率」,在社會學中叫「剝奪與滿足命題」,是由霍曼斯提出來的,用標準的學術語言說就是:「某人在近期內重復獲得相同報酬的次數越多,那麼,這一報酬的追加部分對他的價值就越小。」
(1)Y的變化量為什麼是X的邊際成本擴展閱讀:
際效應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經濟學上的需求法則就是以此為依據,即:用戶購買或使用商品數量越多,則其願為單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為後購買的商品對其帶來的效用降低了)。
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情況,例如嗜酒如命的人,越喝越高興,或者集郵愛好者收藏一套郵票,那麼這一套郵票中最後收集到的那張郵票的邊際效應是最大的。舉一個例子,大家可能就比較生動地能夠理解了。
比如說我們在餓了的時候,給你拿了一盤包子,你在吃的時候,第一個,乃至第五個非常香,最後吃飽了,剩下幾個包子就不想吃,覺得不太好,好的感覺沒有了。就是這個,甚至達到了產生不好的感覺。物質消費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就開始對這種狀況的消費會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
㈡ 簡述邊際產出遞減原理是什麼
簡述邊際產出遞減原理是: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少。用數學語言表達: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y隨x的變化而變化,隨著x值的增加,y的增加量在不斷減小。
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與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在發生變化。在可變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階段,相對於固定要素來說,可變要素投入過少,因此,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邊際產量遞增,當可變要素與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當時,邊際產量達到最大。
如果再繼續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由於其他要素的數量是固定的,可變要素就相對過多,於是邊際產量就必然遞減。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邊際成本率=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㈢ 保險公司的「邊際成本率」是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邊際成本
率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
但是,考慮到
機會成本
,隨著生產量的增加,機會成本也可能會增加。
由定義得知邊際成本等於總成本(TC)的變化量(△TC)除以對應的產量上的變化量(△Q)總成本的變化量/
產量變化量
即MC(Q)=△TC(Q)/△Q或MC(Q)=lim=△TC(Q)/△Q=dTC/dQ(其中△Q→0)
。
(3)Y的變化量為什麼是X的邊際成本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
邊際收入
,計算
邊際利潤
。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
也先
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
平均總成本
及平均
變動成本
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
-邊際成本
㈣ 邊際成本經濟意義
邊際成本的經濟意義:邊際成本法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依靠估計、假定和預測來計算單位成本,生產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這樣可以准確反映企業在實務上是如何發生的;與完全成本法相比,銷售量與利潤直接相關,更能准確反映實際利潤的多少.由於固定成本與產量增減無關,在現有固定成本最大產量范圍內增減產決策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因素,對決策者是非常有用的;以邊際成本法計算的成本及所編制的會計報告比用完全成本法更容易理解。
(4)Y的變化量為什麼是X的邊際成本擴展閱讀:
各成本之間的關系:
短期成本曲線相互之間的關系利用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所決定的MC曲線的U形特徵可以得到短期成本曲線的一些關系:①TC曲線、TV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由於每一產量點上的TC曲線和TVC曲線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每一產量點上的MC值就是相應的TC曲線和TVC曲線的斜率。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作用下,當MC曲線逐漸地由下降變為上升時,相應地,TC曲線和TVC曲線的斜率也由遞減變為遞增。當MC曲線在A點達極小值時,TC曲線和TVC曲線相應地各自存在一個拐點B和C。②AC曲線、AV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先分析AC曲線和MC曲線之間的關系。U形的AC曲線與U形的MC曲線相交於AC曲線的最低點D。在AC曲線的下降階段,即在D點以前,MC曲線在AC曲線的下方,在AC曲線的上升階段,即在D點以後,MC曲線在AC曲線的上方。之所以有這個特徵其原因在於:對於任何兩個相應的邊際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邊際量小於平均量,邊際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邊際量大於平均量,邊際量就把平均量拉上,所以當邊際量等於平均量時,平均量必然達到其本身的極值點。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不管是下降還是上升,MC曲線的變動都快於AC曲線的變動。這是因為對於產量變化的反應來說,邊際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減少還是增加,MC曲線的變動都快於AC曲線的變動。再分析AVC曲線和MC曲線的關系。U形AVC曲線與U形的MC曲線相交於AVC曲線的最低點F。在AVC曲線的下降階段,即在F點以前,MC曲線在AVC曲線之下,在AVC曲線的上升階段,即在F點以後,MC曲線在AVC曲線之上。而且,不管是下降還是上升,MC曲線的變動都快於AVC曲線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