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降低采購成本
1、做好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對每一種材料或每一項作業的成本進行分析,從而了解某種產品或項目的成本構成情況和變動規律,為降低成本找到方向。例如,一些勞務、服務、集成及應用軟體等無形產品,由於沒有明確的成本核算標准,對供應商的報價難以把握。企業在采購這類物品時,可以要求供應商進行「分拆報價」,即現對單項進行報價,然後再加總。在這樣的談判及評估過程中,往往能夠剔除一些無關費用,降低成交價格,達到控制采購成本的目的。 2、優化成本核算 企業在衡量采購成本時,不應僅僅看到物品的當前購買價格,而是要用戰略的眼光評估綜合採購成本。同時,企業可以要求供應商提供有關數據,以估算供應商成本,為降低自身企業的采購成本創造條件。 3、建立電子化采購 電子化采購是指利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技術進行采購的行為,它不僅能夠提高采購效率,同時還能夠降低采購成本。采購單位從采購計劃的確定到招標公告的發布,全都採用現代電子技術,在網上操作,供應商能在第一時間獲取招標信息,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有助於降低招標價格和企業管理成本。 4、實行聯合採購 聯合採購是多個企業之間的采購聯盟行為,通過聯合多家企業有選擇性的向供應商統一定貨,用以擴大采購批量,達到降低采購價格和采購成本的目的。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聯合採購在幫助采購企業集合市場力量,贏取其額外的競爭力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效避免了企業因采購量小而導致的議價能力低等問題。 另外,選擇良好的采購時機、適當的付款條件;良好的競爭招標方式;以及靈活的議價策略等方式,都能有效的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達到「最優成本」的目的。 總之,物資采購是企業與外部進行交易活動的紐帶,采購工作的好壞不僅是企業降低成本的重要來源,而且直接關繫到生產的穩定性和產品的質量。同時,采購工作的實施還能夠對供應商進行有效的管理,實現對外部資源的充分利用。因此,企業在面對各種物資的采購時,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提高核心競爭力,必須及時調整和制定正確、行之有效的采購策略。
② 如何降低采購成本
降低采購成本的途徑
1、價值分析。不管采購任何一種物資,要針對產品或服務的功能,在采購前要了解所買物資的成本結構,了解供應商所生產成品的原料源頭價格,收集不同方面的物資采購信息、地域差別等,准確核價。
2、談判。采購人員的談判技巧是控制采購成本的一個重要環節,以價值分析為基礎有目的進行談判,做到知已知彼,百戰百勝,期望達到價格降低的幅度。
3、選擇合適供應商。一個好的供應商能跟隨著你共同發展,為你的發展出謀劃策,節約成本。選擇供應商主要從質量、價格、服務、技術力量應變能力等多方考慮,特別在產品試制初期,可藉助供應商的專業知識來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供應商不宜頻繁更換,條件成熟情況下,可實現供應商備貨待用,避免停轉產的風險及積壓物資的風險,無形中節約采購費用。
4、標准化。產品、工裝夾具或零件使用共通的設計、規格,以及使用工業標准零件,增加采購的便利性,降低采購費用,獲得更大的效益。
5、批量或聯合採購。綜合不同部門或生產單位的需求量,以集中擴大采購量,增加議價空間和折讓,避免同一供應商采購相同物資卻價格不同,喪失節省采購成本的機會。
③ 降低采購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1、運用價值鏈分析方法
價值鏈分析將采購視為互為聯系的活動的集合體,通過分析各項活動的成本,使成本與其相關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價值鏈分析包括:
①內部價值鏈分析。內部價值鏈分析就是不僅要注意生產過程,而且要關注生產之前和之後的作業,以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最終達到降低產品成本的目的。
②外部價值鏈分析。即與供應商和顧客之間的關系分析。供應商不僅生產著采購用於價值鏈的一種產品或服務,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影響著采購,如供應商發貨頻繁可以降低采購的庫存需求。顧客也有其價值鏈,如那些訂量少、事先不確定的顧客成本比那些訂貨量大,事先確定的顧客成本要高。
2、重視無形成本動因和采購競爭優勢
成本動因包括導致成本發生的任何因素,重視無形成本動因的分析能為采購改變成本地位、增強競爭力提供契機。從無形成本動因著手來加強成本管理,創造采購競爭優勢正是戰略成本管理的精髓所在。
3、利用信息管理系統來降低采購成本
在信息時代,降低采購成本的思路和方法應該建立在以計算機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如果沒有一套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統,降低采購成本將一籌莫展。因此,采購首先要建立起以電子計算機和國際互聯網為中心的高效信息管理系統。
4、通過資源共享來降低采購成本
資源可以分為共享和非共享資源兩大類。對於共享資源,產品的成本與分攤資源費用的產品數量有關,分享這類資源的產品數量越多,分攤到單位產品中的成本就越低。例如,采購固定資產就是典型的共享資源,除了固定資產以外,還有:
①產品的研究開發費用。
②資源的采購費用。信息使用費用。
③信息傳播費用。
④建立和使用銷售渠道的費用。
⑤交易費用。
⑥市場開發費用。
⑦經驗的共享。增加使用這些共享資源的規模和頻率,可以降低產品成本。
拓展資料:
采購成本指與采購原材料部件相關的物流費用,包括采購訂單費用、采購計劃制訂人員的管理費用、采購人員管理費用等。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對於一般納稅人而言,采購成本不包含進項稅額;但對於小規模納稅人而言,進項稅額包含在其采購成本之中。
④ 采購成本高,如何降低采購成本
采購成本高可能是由於多種因素引起的,比如采購的物料或服務價格高,采購流程不夠高效,采購過程中存在浪費或欺詐等問題。因此,要降低采購成本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降低采購成本的方法:
增加競爭性招投標的比例,擴大供應商的數量和范圍,讓供應商之間進行競爭,從而降低采購價格。
優化采購流程,加快采購速度,減少採廳殲購周期,減少物料庫存成本。
建立采購合同框架,定期對供應商進行評估,與優質供應商簽訂長期合作協議。
採用現代化采購技術和系統,例如電子采購平台,可以有效降低采購成本。
通過供應鏈優化來降低采購成本,例如與供應商合作,實現共同優化物流、庫存等環節,降低采購成本。
通此棗過定期培訓和激勵計劃,提高采購團隊的專業素質和森伏拆采購能力,從而增強談判能力和采購價值觀念,降低采購成本。
總之,降低采購成本需要採用多種策略,根據實際情況和采購成本的主要來源來進行選擇和實施。
⑤ 如何降低采購成本的方法
一、 建立、完善采購制度:
1、建立嚴格的采購制度
建立嚴格的采購制度,不僅能規范企業的采購活動,提高效率,杜絕部門之間扯皮,還能預防采購人員的不良行為。采購制度應規定商品采購的申請、授權人的批准許可權、商品采購的流程、相關部門的責任和關系、各種商品采購的規定和方式、報價和價格審批等。
2、建立供應商檔案和准入制度
(1)對企業的正式供應商要建立檔案。
(2)每一個供應商檔案應經嚴格的審核才能歸檔。要建立供應商准入制度。重點材料的供應商必須經質檢、物流、財務等部門聯合考核後才能進入,如有可能要實地到供應商生產地考核。企業要制定嚴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標,達到標准者才能成為歸檔供應商。
(3)企業的采購必須在已歸檔的供應商中進行,供應商檔案應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並由專人管理。
3、建立價格檔案和價格評價體系
企業采購部門要對所有采購商品建立價格檔案,對每一批采購物品的報價,應首先與歸檔的材料價格進行比較,分析價格差異的原因。如無特殊原因,原則上采購的價格不能超過檔案中的價格水平,否則要做出詳細地說明。
對於重點材料的價格,要建立價格評價體系,由公司有關部門組成價格評審組,定期收集有關的供應價格信息,來分析、評價現有的價格水平,並對歸檔的價格檔案進行評價和更新。這種評議視情況可一季度或半年進行一次。
4、建立商品的標准采購價格,並對采購人員根據工作業績進行獎懲
對重點監控的材料應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產品標准成本定期制定標准采購價格,促使采購人員積極尋找貨源,貨比三家,不斷地降低采購價格,標准采購價格亦可與價格評價體系結合起來進行,並提出獎懲措施,對完成降低公司采購成本任務的采購人員進行獎勵,對沒有完成采購成本下降任務的采購人員,分析原因,確定對其獎懲的措施。
⑥ 降低采購成本的方法
可以通過招標采購、貨比三家、供應商管理、集中采購、精減供應商數量和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等方面降低采購成本。
采購成本是指采購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費用總合,包括物資的價格、運輸費、包裝費、管理費用等等。通常情況下,采購成本占產品成本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因此,降低采購成本,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具體可採取如下措施:
1、招標采購
招標采購是指大宗物資買賣所採用的一種交易方式。通常是由采購方作為招標方,通過發布招標公告或者向一定數量的特定供應商、承包商發出招標邀請,明確招標采購的信息,其中包括所需物資數量、質量、技術要求、交貨期以及提供服務的方式等。
滿足招標條件的供應商、承包商按照招標信息參加投標競爭。經招標方對各投標者的報價及其他的條件進行審查比較後,從中擇優選定中標者,並與其簽訂采購合同。
2、貨比三家
引入競爭機制,貨比三家指對同一種物資至少選擇三家或以上的供應商進行價格及質量特性對比,以避免獨家造成的價格虛高。
3、供應商管理
供應商管理是指對供應商的了解、選擇、開發、使用和控制等綜合性管理工作。通過供應商管理建立起一個穩定可靠的供應商隊伍,從而獲得符合企業質量和數量要求的產品或服務,以最低的成本獲得產品或服務。
4、集中采購
將企業各部門所需物資集中起來,形成批量定貨。避免各部門自行采購,分散了批量優勢。
5、精減供應商數量
壓縮供應商數量,選擇符合條件的優秀供應商,降低采購管理費用,獲得供應商提供批量訂貨的價格優惠。
6、合理選擇運輸方式
根據采購物資的特點,在安全、快捷、低成本的原則下,合理選擇運輸方式,降低采購成本。
【拓展資料】
采購成本指與采購原材料部件相關的物流費用,包括采購訂單費用、采購計劃制訂人員的管理費用、采購人員管理費用等。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資料來源:網路——采購成本
⑦ 如何降低企業的采購成本
1 合適時機更換供應商,選擇價格更低,質量相等的供應商。 2 與其他公司合用一個供應商,擴大采購量,取得以批量降價格。 3 集中采購,將多種加工工藝相似的零件歸到一個供應商,以降低價格。 4 一品兩家供應商,相互競爭,以降低價格。 5 與供應商共同進行技術改進,共享通過技術改進帶來的降成本成果。 6 通過本公司的批量采購優勢,代供應商采購原材料,降低供應商采購成本,同時,也降低了我們的采購成本。 7 採納供應商的合理化建議,分享其成果,降低采購成本。 8 採用網上采購方法,降低采購成本。 9 利用原材料的價格變化,與供應商談判,降低采購成本。 10 在物流和運輸上進行改進,如採用Milk run等方法,降低運輸成本。從而降低采購成本。 11 在零件包裝上進行改進,採用可回收包裝,降低包裝成本,從而降低采購成本。 12 採用系統供貨方法,減少供應商之間的往返運輸,降低成本。 13 對供應商進行現場管理培訓,質量管理培訓,以改進供應商的內部管理,降低供應商的生產成本,從而降低采購成本。 14 介紹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給供應商,降低供應商成本,從而降低采購成本。 15 鋪墊采購,利用多種渠道將很難降價的物料在需求前一段時間進行技術性談判,達成降價指標的廠商進入選擇范圍 16 招標競價,對於批量大的物料通知附合公司需求的進行現場招標采購,以同質同量同時為基礎,優先選擇價低的廠商; 17 大批量下單分批次提貨的方式來降低采購成本 18 年度需求簽單方式,在達成一定定單後返點給到企業以達成降價的目的
⑧ 怎樣才能降低采購成本
如今市場競爭激烈,市場利潤有限,為了實現效益最大化,節約采購成本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節能增效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之一。
大型企業在采購時會因為品牌知名度較高、采購體量大等原因能以較低的價格與供應商達成協議,但是中小型企業在采購時要面臨非常多的問題。
大部分中小企業在采購時都存在人員少、流程不清晰、程序紊亂等情況,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不同中小企業存在行業、規模、發展程度、地域及企業管理水平上的差異,且具有規模有限、需求零散、單次采購數量少、采購頻率高、價格敏感性強等普遍特徵,因此缺乏系統的采購規劃,難以形成規模化成本控制,采購中體現出較強的個性化需求。
3.國內中小企業多為私營企業,采購決定權通常由企業主決定,采購決策也相對簡單,且對執行人員缺乏有效約束,造成監管漏洞和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也會影響成本控制。再加上執行者不專業及手段落後,造成采購效率低下。
3.中小企業因采購量小,常會遇到供應商不配合以及供貨無法保障的狀況。
4.采購缺乏計劃性,采購工作比較被動。作為行政采購人員,每次有了需求才會做采購,采購沒有計劃單等,采購的工作被動,臨時,不具備合理規劃
5.票據不清,報銷困難。中小企業采購分散,導致開票很難統一找到一個企業進行開票,在報銷過程中需要找到很多發票來沖賬,報銷困難
想要在采購時即便采購量不大也想拿到一定的優惠,那首先要的就是做好市場調研,俗話說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只有你掌握了充分的市場數據後,再對市場信息進行科學分析,這樣在與供應商談判時才能獲得主動權,提高對采購環節的把控。
其次,選擇供應商時,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標准進行,要注重產品的質量。由於供應商和用戶是長期的合作關系,只有提供穩定的可靠的產品,才符合企業的基本需求。
最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采購平台和供應商。一般來說,網路采購平台的成本會低於線下采購成本,當采購量較少時,網上采購平台很多時候都會包郵的形式,能夠節省運費,也能節省一部分人力采購的成本。
其次現在很多專門針對企業采購的B2B平台不定期會推出一定的折扣,當采購量不夠大的時候,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方式節省成本,以晨光旗下的辦公用品采購平台為例-科力普省心購為例,他們每周都會有爆款秒殺,價格遠遠不止五折,像雙十一這種營銷熱點日,他們也有滿100-50 的優惠券,總體上而言還是非常能夠優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