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農村養雞如何做到低成本,高效益養殖
隨著養雞行業的發展,養雞人也越來越意識到養雞不能單單靠傳統的經驗來做,我們也發現在農村散養雞使用塑料大棚的越來越多,相比規模化養雞場的建設費用,塑料大棚的成本更低;相比山地散養難以做好雞病防控,大棚養雞可以更好的管理,也能更好的做到疾病防控。
塑料大棚養雞在不斷增加,這也是養雞人意識的提升,說明對雞病更加重視,也能更好的做好疾病方面的預防。除此以外,大棚養雞的主要優勢還有哪些呢?
1、低成本
以前農村最常見的就是蔬菜大棚,養雞大棚和蔬菜大棚是一樣的,製作簡單、成本更低,只不過是對大棚內的地面做了處理,考慮雞糞清理、雞舍打掃容易就行,相比建雞舍大大縮減了養雞成本,而且對勞動力要求也不高。
2、易管理
相比完全散養的模式,大棚養雞更加容易管理,選址方便,建設簡單,拆遷也比較容易,飼養管理簡單,疫病更加容易控制,雞群出現病情可及時了解,及時控制。
3、高效益
雞病減少最大的優勢是成本降低,病雞造成的經濟效益下降是養殖戶最大的損失,在管理、疾病方面做好了防控,養雞的經濟效益就會提升。同時養殖戶還能根據市場行情增加或者減少養殖數量,及時調整才能做到養雞賺錢。
大棚養雞優勢明顯,在選址和建設方面有哪些要求呢?
在農村只要有場地,建造塑料大棚是非常簡單的,通常,養雞大棚選址為空曠地區,向陽、地勢較高的地方,遠離人群聚集區最好,建造大棚的材料可以根據當地的的條件來選擇,一般雞舍長寬高為22米、6米、2.5米即可,頂部使用塑料膜覆蓋。
塑料大棚建造簡單、方便,通風換氣、棚內濕度都比較容易控制,這樣對雞群的疫病能做到很好的管控,只需要做好相應的疫苗免疫,雞舍地面鋪上一些細沙、谷糠之類的,而且要經常打掃,保持雞舍清潔,做好消毒工作,在沒有外界病源帶入的情況下,這樣雞得病比較少。
建塑料大棚養雞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散養戶選擇的養殖模式,通過進一步的調查,也都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塑料大棚養雞對散養戶來說是一種相對非常有優勢的養殖方法。
⑵ 如何降低養雞成本
在養雞生產中,飼養成本約占總支出的70%左右。那麼,如何在其它成本不變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性能,降低飼養成本呢?
一、科學配製日糧
根據不同品種雞的各個生長階段的營養需要,充分利用當地的廉價飼料資源,自行配製全價日糧,這樣可大大降低飼料成本。如購買全價配合飼料,應對各廠家生產的飼料進行價格和試喂比較,購買質高價廉者。
二、減少飼料浪費
一是料槽結構要合理,槽的上緣應加邊,成凹形,防止飼料外濺。
二是使用料槽應注意隨著雞的生長及時調整高度,使槽位始終高於雞背2~3厘米。
三是少喂勤添,一次不可添得過滿。據測試,飼料加到料槽的2/3,飼料浪費可達12%;加到1/2,飼料浪費5%;加到1/3,飼料浪費2%。因此,飼料量不可超過飼槽的1/3。
三、及時淘汰殘、次和低產雞
殘次雞生產性能低,又不少消耗飼料,所以要及時將其淘汰,以降低飼養成本。低產和不產蛋雞,也要及時淘汰,這種雞有的表現冠髯蒼白,腹部收縮狹窄;有的羽毛光亮干凈,冠髯特別發達,可捉住翻肛,如翻不出來,應予以淘汰。
四、注意防病
要加強飼養管理,提高雞的抗病能力,減少治療費用。同時,搞好環境和飼養用具的衛生,為雞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確保穩產高產。
五、及時斷喙
一般第一次斷喙在7~10日齡之間進行,第二次在10~12周齡時進行。斷喙時的動作要干凈利索,上下喙分別切除1/2和1/3,做到既能吃料,又保證雞不將飼料啄到料槽外。
六、保持舍溫適宜
最適宜雞產蛋的舍溫為13℃~21℃,冬季如果舍溫低於8℃,每100隻雞每天要多吃飼料1.5公斤,而且產蛋率下降。夏季氣候炎熱,雞食入的飼料較少,但產蛋率也下降。所以調節好雞舍內的溫度,對降低飼料消耗也很重要。七、保管好飼料飼料保管不當,易造成發霉。一次購入或配製出過多的飼料,放置時間長,會造成營養價值下降,這也是一種浪費。另外,要防止老鼠和鳥進入雞舍偷吃飼料。
⑶ 蛋雞養殖降成本的方法
雞蛋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物美價廉,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一種食材。蛋雞養殖在我國歷史悠久,很多農民都願意養殖一些蛋雞。養殖蛋雞要怎麼才能降成本?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了解下吧。
蛋雞養殖降成本的方法
1重視選種 事倍功半
對於養殖戶來說,確定飼養蛋雞的品系,是提高養雞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好的品系可使產蛋量最多提高3成,現在市場上,蛋雞品系很多,隨著蛋雞品系的更新換代也快,目前國內較受歡迎的品系有羅曼、海蘭、伊莎、京白等。這幾種都具有高產、耗料少、抗病能力強等特點,在蛋雞養殖數量也是佔有很大比例的,但是養蛋雞也要因地制宜,購苗之前,多調查一下其他蛋雞場,多比較,綜合考慮,再確定要養殖的品種。
2 科學管理 增收效益
在蛋雞養殖成本中,飼料成本佔70%左右,蛋雞產蛋高峰期時間越長,利潤越多。所以除了選種,選擇優質、易於吸收的飼料也尤為重要。
育雛期
蛋雞行業有句俗話“35d定終生”,育雛不好就相當於養殖失敗。雛雞的死亡率在整個生長階段中較高,主要是由於它自身調節機能不完善、抗病力差、敏感等因素,所以育雛階段要特別細心。
進雛前准備
對禽舍破損部分進行修護,器具、地面和牆面進行清洗消毒,對供暖、通風設備進行檢修,提前准備好雛雞全價料和必用的疫苗和葯物。進雛前一天進行預溫。
進雛後
①開食:先飲水,宜用20℃左右的溫水,3h後再開食。
②飼養密度:1~2周齡,30隻/m2;3~4周齡,25隻/m2;5~6周齡20隻/m2飼養密度是否合宜,對雛雞的生長和空間的有效利用有很大影響。
③溫度:1~3日齡,溫度控制在35℃~37℃;4~7日齡,溫度控制在33℃~35℃,以後每周降2℃,降到20℃為止。需要注意的是,要勤觀察雛雞狀態,如果雛雞出現扎堆、顫抖、鳴叫等現象,提示溫度低了,要適當提高溫度;如果雞遠離熱源,頻繁飲水,提示溫度高了,要適當降溫。
④光照:1周齡每天光照22h,2周齡每天光照20h,以後每周光照時間減少2h,降到10h為止。光照應先強後弱,距離雞床2m左右,一周齡60W每20m2,1周後換成40W。
⑤通風: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氨氣和二氧化碳超過一定濃度會危害雛雞健康。所以通風排除有害氣體是必不可少的。但要避免直面吹風,可選擇在天窗或是屋檐下高窗位安裝換氣扇。
⑥斷喙:在7~9日齡,對雛雞進行斷喙,可有效減少啄癖。從鼻孔下2mm切去,上喙斜切,下喙直切,在斷喙期間多補充多維,維生素K,加大飼料厚度。
育成期7~20周齡為育成期,育成期飼養的不好會造成產蛋期不可彌補的損失。這段期間,要控制好雞群的整齊度,防治蛋雞過早性成熟,是保障產蛋期有理想產蛋性能的關鍵。
①分群:對於個體較大和較小的單獨喂養。雞的體重與品系不同有所差異,一般育成期每周增長100g為正常。通常用體重和脛長兩方面因素來衡量。如果脛長達標,體重高了,可適當減少飼喂量或是1周少喂1d。如果脛長達標,體重低了,可以增加飼料量和光照。育成後期要逐漸往飼料里添加鈣。
②光照:育成期間光照每天控制在8~9h,開放性雞舍可用窗簾進行遮光。
③疫苗:為了防止免疫對產蛋性能的影響,此階段適宜進行免疫和驅蟲。
產蛋期
產蛋期要確保穩定,一方面是飼料營養穩定,飼料中鈣元素要逐漸增加到3%~3.5%,以供生產需要,同時增加多維。另一方面環境要穩定,光照、溫度不要有變動,雞舍中要禁止喧嘩,保持安靜,以減少應激的發生。
產蛋高峰期過後是盈利的主要時期,如何延長產蛋期防止產蛋量下降是增加收益的一個重要措施。除了保障充足的營養外,適當添加延長蛋雞產蛋持續時間的添加劑也是一種方法。
3 管理重於防治
“防重於治”是養殖業的一句老話,如果蛋雞生病了,用葯無疑成本又會增加,再趕上產蛋期,收入沒有達到預期標准,肯定是不會賺錢的。所以一些開口葯、保健葯在養殖行業盛行。近幾年,人們對食品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吃的健康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個人認為保健葯可以使用,但要保持一個度。如果每個管理環節都很理想,沒有病原,蛋雞機體抵抗力又高,是不容易生病的。所以應在管理方面加大力度,讓蛋雞生長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中,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效益。
4 結論
轉變傳統銷售模式,創造屬於自己的雞蛋品牌。現在宣傳方式多樣化,除了廣告,互聯網、微信都是不錯的宣傳媒介。在確保雞蛋品質的前提下,培養自己的品牌價值,對於以後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至關重要。
小蘇打在養雞中的應用
1、提高生產性能,小蘇打能中和胃酸溶解黏液,降低消化液的濃度,具有健胃、抑酸和增進食慾的作用。在日糧中添加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的碳酸氫鈉,可使種蛋受精率提高4%~5%;在2周齡的肉雞日糧中添加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五的碳酸氫鈉,可增重5%~6%;在蛋雞日糧中添加0.3%~0.5%的碳酸氫鈉,可顯著提高其產蛋率,並能將蛋殼厚度提高6%左右,降低雞蛋的破損率。
2、解暑夏季高溫容易引起雞代謝性酸中毒,在飼料中添加足量的碳酸氫鈉就可消除這種影響,並且能平衡血液的緩沖。試驗表明,雞熱應激時,在飼料中添加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的碳酸氫鈉,雞群殘廢率比沒有添加碳酸氫鈉的降低一半。
3、調節體內的酸鹼平衡,雞體內的酸鹼平衡主要依賴緩沖體系來調節,而碳酸氫鈉是組成緩沖體系的最重要部分。
4、降低肉雞腹水症的發病率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1%的碳酸氫鈉,可以使日糧鹼化,顯著降低肉雞腹水症發病率。
5、降低肉雞胸部囊腫的發生在飼養實踐中,用碳酸氫鈉代替部分食鹽,可使肉雞飲水量減少,提高墊料的衛生質量,墊料品質得到改善後,腳趾糜爛和胸部囊腫的發生率顯著下降。
6、治療痛風發病時可添加千分之一的碳酸氫鈉。
⑷ 想降低養雞成本,你覺得該如何做
雞是人類食肉的主要來源,因此,好的雞有兩個指標可以衡量,一是養得好,也就是健康綠色;二是好吃,也即是口感好。那麼,雞到底要怎麼養才好能?可以從這些方面手:1、選擇好的品質。現在我們能吃到的雞肉大部分為飼養場養殖的肉雞,但現在有許多優良品種,這些品種的雞在相同的飼養條件下,肉質比較好,口感也非常好。2、選擇健康的養殖方式。雞的養殖方式多種多樣,一般比較常見的是放養,散養等。在餵食方面,最好選擇餵食青草,穀物等健康食物。3、增加雞的活動量。增加活動量,可以提高雞的體質,提高抗病力,從而提高雞肉的彈性,口感自然就好。
⑸ 想降低養雞成本有什麼好的辦法
引言: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更新,對於許多養雞戶而言,有許多可以降低養雞成本而且獲得較大效益的方法,這些方法不僅簡單實用,而且也可以從實質上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許多養殖養雞戶也表示,與其他養殖戶比較而言,投入成本幾乎差不多,可最後獲得經濟效益卻相差甚遠,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又有什麼合適的辦法來降低成本呢?
雞群中難免會有一些弱小雞病殘疾,甚至低產雞,這種雞不僅利用價值小,而且對成本的消耗也比較大,所以我們對於這一類的雞要及時淘汰。暫且不說劣質雞會帶來會有多大的經濟效益,如若在雞群中出現了病毒感染,就會使整個雞群受難,從而對所有的經濟效益就會有影響,不僅虧損嚴重,而且對人的健康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⑹ 土公雞脂肪含量低,怎麼樣可以降低成本
現在農民養雞成本投入越來越大,不管是規模化的養雞企業,還是小型的養雞戶都想在不影響雞群產蛋性能的前提下,降低飼養雞成本。所謂省錢就是賺錢,但是省錢也要省得好,省的妙!
雞群斷喙
保持舍溫適宜最適宜雞產蛋的舍溫為13~21℃,冬季如果舍溫低於10℃,雞只通過多採食飼料來增加熱量,而且產蛋率下降。夏季氣候炎熱,雞食入的飼料較少,但產蛋率也下降。所以調節好雞舍內的溫度,對降低飼料消耗也很重要。
保管好飼料如果飼料保管的地方漏雨、潮濕、通風不良,易造成發霉。另外,農村養雞戶一次采購或配製過多的飼料(受市場價較低的影響),放置時間過長,也會造成營養價值下降,浪費飼料。存放飼料的倉庫要防止老鼠和鳥進入偷吃飼料。據調查,因飼料保管不當而造成浪費,部分雞場一年的飼料浪費量占購入飼料量的5 ﹪ -10 ﹪左右。
修補雞舍、倉庫
防止鼠貓鳥進入雞舍農村養雞人要防止鼠貓鳥進入雞舍。老鼠不僅會偷吃大量飼料,而且會傳播疾病、毀壞雞舍設備。貓進入雞舍會造成驚群,吃雞、吃蛋,給養雞戶造成一定的損失。鳥進入雞舍也會給傳播一些疾病,偷吃飼料。
注意防病要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和飼養用具的衛生,為雞創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雞的抗病能力,減少治療費用。
⑺ 想降低養雞成本,你覺得應該怎麼做
現實的,因為干什麼都要有成本,比如每個成年雞每天需要二兩糧食,你非要喂一兩糧食,那樣達不到生長的需要,除非農村荒山林地,可以散養解決一點,但問題又來了,散養還得解決圈山的問題,又增加飼料的成本一般占養殖成本的70%左右,養雞想要利潤大。
⑻ 怎樣降低養雞的養殖成本
雞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肉類,市場需求非常大,養殖雞的人也很多,那麼我們怎麼降低養雞的成本呢?
1,雞舍。我們知道,要建設一個現代化的雞舍,還是需要花費不少的成本的,需要建材,需要人力,算下來一平米至少需要幾十元。既然降低成本,當然能省就省,我們可以給雞搭簡陋的雞舍,用廢棄的木材或者竹子給它搭簡陋的雞舍就可以啦,或者乾脆不給雞搭雞舍,讓它露宿樹根底下,或者夜宿樹上。我們農村老家養的土雞,就從來不用給他搭雞舍,那些雞都是夜宿樹上的,在樹上過夜是很安全的。
2,雞吃食。雞的吃食是很大一塊的成本,基本占據養殖成本的80%以上,我們降低成本要從這方面入手。我們在農村老家散養的土雞,都是早上不餵食,讓它到外面覓食的。農村的土地廣袤,草叢裡面有雜食,有蟲子草籽可以吃,晚上雞回來了,再喂一些米糠,玉米碎等,這樣養殖的土雞,餵食成本很低,但是需要生長的時間比較長,可能要養殖10個月到一年以上,就是肉質非常好吃,也能賣上價錢。如果批量養殖雞的話,這種養殖方式需要有很寬的養殖場地,農村的果園比較適合這樣的放養。
3,提高成活率。提高養雞的成活率,就是變相的降低成本,如果養殖的雞成活率只有60%,說明很多雞在養殖的過程中死掉了,而死掉的雞是需要成本的,買雞苗需要成本,喂養一段時間需要成本,也有時間成本。如果把成活率提高到90%,那就相當於賺了30%,就相當於降低成本。
以上就是養雞降低成本方法,不知道你是否同意呢?回答辛苦,記得點個贊再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