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稅負率倒推成本公式
稅負率倒算成本公式分析如下:
稅負率=銷項稅額-進項稅額/不含稅的銷售收入。
已知不含稅的銷售收入,乘以稅負率就是需要繳納的增值稅。
應交增值稅=不含稅的銷售收入×稅負率。
稅負臘備率是指增值稅納稅義務人當期應納增值稅占當期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稅負率就是徵收率,3%,而對一般納稅人來說,由於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稅負率就不是13%或9%,而是遠遠低於該比例。
一般來講,當期應納增值稅=應納增值稅明細賬轉出未交增值稅累計數+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累計數。
補充:所得稅的稅負率如何計算?
企業所得稅稅負率=應早局銀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100%
陸宴如:某企業某年度產品銷售收入100萬,企業會計利潤是10萬元,該年度交納所得稅3萬,則所得稅稅負率為3/100*100%=3%。
❷ 為了使企業所得稅保持在750左右,如何調整營業成本和工資
如果要這樣只能進行倒推了:
1、根據稅率倒推利潤額(一般稅率為25%):750/0.25=3000,即一定要保證你的利潤總額為3000(即是應納稅所得額)
2、已經利潤總額了,現在就要倒推營業成本及工資了:收入-3000=營業成本,管銷費用。完整的公式你利潤表就行了,在這給你簡化了。
❸ 外賬如何按企業所得稅的稅負率倒計成本希望能有外賬朋友詳細解答 謝謝!
您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計算利潤公式:
利潤=收入 - 成本 - 費用
成本=收入 - 利潤- 費用
要倒計成本,需要知道收入、利潤和費用數據。
企業所得稅稅負率公式:
企業所得稅稅負率=企業所得稅納稅金額 /不含稅收入 *100%
根據公式只能倒計出收入。繼續倒計成本,還需要利潤和費用數據。
拓展資料:
所得稅稅負率定義:為年度交納所得稅稅額占該企業銷售額或者營業額百分比。
稅負的概念: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
稅負的形式:有比例的、累進的、累退的三種形式。
比例的稅負是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不隨收入的變化而變化;
累進的稅負是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累退的稅負是負稅人所負稅款占其收入的比率隨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關於會計的有關問題我們就介紹到這里,以上回答供您參考,希望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為我們點贊及關注我們,謝謝。
❹ 外帳如何倒推成本
當產品完工或銷售時,倒過來計算在產品、產成品等生產成本。
舉例:企業只生產一種甲產品;原材料期初余額為零,在產品沒有期初、期末余額;沒有直接材料差異(如果有,差異的核算與標准成本法處理基本一致)。該企業200×年5月份發生下列會計交易和事項:
1、用銀行存款購入原材料114600元。
2、該月實際發生加工成本68000元。
3、該月生產完工甲產品1100個,甲產品的標准單位成本為直接材料100元,加工成本為60元,兩者之和為160元。
4、該月出售甲產品1080個。
以材料購進、產品完工為記賬時點,則該企業200×年5月份業務交易的會計分錄如下:
1、購進材料:
借:原材料與在產品是114600。
貨:銀行存款是114600。
2、該月發生加工成本:
借:加工成本是68000。
貸:有關賬戶(應付工資、累計折舊等)是68000。
3、計算完工產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1100×160)是176000。
貨:原材料與在產品(1100×100)是110000,加工成本(1100×60)是66000。
4、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080×160)是172800。
貸:庫存商品(1080× 160)是172800。
(4)怎麼倒推企業所得稅成本擴展閱讀:
倒推成本法的條件
1、企業管理當局需要一個會計體系,認為詳細的成本記錄是多餘的;
2、每種產品都有一套標准成本,存貨數量相對較少;
3、倒推成本法下的財務結果與傳統成本法下的財務結果相差不大,不會扭曲成本。
在採用JIT制度的企業,由於存貨水平很低,產品成本就會直接進入銷售成本,而不必經過存貨環節。所以,企業管理人員認為不值得在在產品、產成品及銷售成本的追蹤上浪費時間。因此,倒推成本法適用於那些採用適時生產制度而使存貨水平很低的企業。
❺ 只知道稅額,倒推金額
稅額=不含稅金額*稅率=含稅金額/(1+稅率)*稅率,所以,如果你知道稅額和稅率就可以倒推了。假如稅額是3元,稅率是3%,則不含稅金額=3/3%=100元,含稅金額=100+3=103元
拓展資料
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是指企業按照稅法的規定,經過計算得出的應向稅務機關繳納的所得稅金額。
對於有境外所得的企業而言,由於對其境外所得已繳納的所得稅稅額可以按規定從其應納稅額中抵免,因此這類企業實際向稅務機關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可能不等於其應納稅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 × 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收入總額 - 不征稅散首收入 - 免稅收入 - 各項扣除 - 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適用稅率 - 減免稅額 - 抵免稅額
公式中的減免稅額和抵免稅額,是指依照企業所得稅法和國務院的稅收優惠規定減征、免徵和抵免的應納稅額
按納稅人不同計算有所區別
一般納稅人
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以下簡稱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因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
小規模納稅人
銷售貨物或提供應稅勞務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本條例第十二條規定的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納稅人進口貨物
納稅人進口貨物,按照組成計稅價格和本條例第二條規定的稅率計算沖雹數應納稅額,肆旁不得抵扣任何稅額。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應納稅額=組成計稅價格×增值稅稅率
消費稅: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額×稅率
實行從量定額辦法計算的應納稅額=銷售數量×單位稅額
自產產品: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稅率)
委託加工: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稅率)
進口產品: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
營業稅:營業稅應納稅額=營業收入額×營業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