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額外購買選擇權如何結轉成本
擴展閱讀
車輛價格怎麼劃分 2025-02-08 18:36:21
醫保價格管理包括什麼 2025-02-08 18:30:20

額外購買選擇權如何結轉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8-14 17:35:50

A. 怎麼結轉采購成本

首先,采購成本在原材料入庫,即借記「原材料」以後,就是以庫存成本的概念體現的,所謂結轉采購成本,准確地表達,是結轉庫存成本,是根據原材料的領用出庫,按照既定的計價方法進行核算的。

具體是按照實際成本法還是計劃成本法,是要由特定企業選擇應用的,這種計價方法不但應用於原材料出庫,在原材料入庫時也表現出不同,主要區別就是是否進行「材料成本差異」的核算。根據原材料的領用去向,大致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

貸:原材料

拓展資料

采購成本指與采購原材料部件相關的物流費用,包括采購訂單費用、采購計劃制訂人員的管理費用、采購人員管理費用等。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 對於一般納稅人而言,采購成本不包含進項稅額;但對於小規模納稅人而言,進項稅額包含在其采購成本之中。

采購費用可分為直接采購費用和共同采購費用兩種。

1、直接采購費用是指發生時能直接確認應由某種材料負擔的費用,該種費用發生後直接記入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

2、共同采購費用是指應由多種材料共同負擔的采購費用,該種費用發生後應按一定標准分配記入各種材料的采購成本,分配標准主要有采購數量、價格等。

B. 如何結轉商品成本

轉一篇文章讓你參考下:

《商品零售企業存貨成本核算方法——零售價法》
零售價法是商品零售企業經常採用的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在這種方法下,首先用成本佔零售價的百分比計算出期末存貨成本,然後倒擠出本期的銷售成本。採用這種方法的程序如下:

(1)在商品存貨明細賬上同時按成本價和零售價登記期初存貨和本期購貨,計算出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的成本和售價總額。

(2)本期銷售的存貨,在其明細賬中只登記售價,不登記成本價,並據此計算出期末存貨的售價。

(3)計算成本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100%

(4)計算期末存貨的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售價總額×成本率

(5)計算本期銷售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例1】某商店2007年5月份的期初存貨成本為289 480元,售價總額為360 000元,本期購貨成本為620 000元,售價總額為806 000元;本期銷售收入為820 000元。請計算該商店5月份的期末存貨成本和本期銷售成本。

按照前述所列程序,計算結果如下:

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成本=289 480+620 000=909 480(元)

本期可供銷售的存貨售價總額=360 000+806 000=1 166 000(元)

期末存貨的售價總額=1 166 000-820 000=346 000(元)

本期成本率=(909 480/1 166 000)×100%=78%

期末存貨成本=346 000×78%=269 880(元)

本期銷售成本=909 480-269 880=639 600(元)

目前我國商品零售企業廣泛採用的售價金額核演算法,實際上是零售價法在我國會計實務中的具體運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具體賬務處理程序如下:

(1)平時商品存貨明細賬的進銷存均按售價記賬,售價與進價的差額記入「商品成本差異」賬戶。

(2)期末,計算進銷差價率,其計算公式如下:

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售價)×100%

具體計算時也可按以下方法計算:

進銷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賬戶余額÷(月末「庫存商品」賬戶余額+月末「受託代銷商品」賬戶余額+本月「主營業務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l00%

(3)根據進銷差價率計算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進銷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

或,

=本期「主營業務收入」賬戶貸方發生額×進銷差價率

(4)調整本期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

本期已銷商品實際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

【例2】接例1,本期購銷業務及有關的計算程序,在「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下的會計處理如下(有關增值稅的分錄略):

(1)結轉入庫商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 80 600

貸:材料采購 620 000

商品進銷差價 l86 090

(2)本期銷售商品:

借:銀行存款 820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820 000

(3)平時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820 000

貸:庫存商品 820 000

(4)計算進銷差價率:

進銷差價率=(70 520+186 000)/(360 000+806 000)×l00%=22%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820 000×22%=180 400(元)

(5)根據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沖轉銷售成本:

借:商品進銷差價 180 4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180 400

經過調整,本期商品銷售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639 600(=820 000—180 400)元;「庫存商品」的期末借方余額為346 000元,「商品進銷差價」賬戶的貸方余額為76 120元。企業在會計期末編制資產負債表時,存貨項目中的商品存貨部分,應根據上兩個賬戶的期末余額的差額列出。上述兩個賬戶期末余額的差額為269 880(=346 000-76 120)元,該項數額與按存貨成本率計算的期末存貨成本完全一致。

C. 購進商品怎麼結轉成本

購進時分錄
借:庫存商品-xxx(包括購進商品時發生的運費等費用)
貸:銀行存款或庫存現金(應付賬款)
銷售後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