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這幾個如何解釋 有何區別
1、歷史成本一般指發票金額,比較定向
2、重置成本:按照當前的市價購買該項資產的價值,適用於盤盈的固定資產,當然用當時評估出來的市價乘以盤盈資產的成新率
3、可變現凈值:期末存貨採用可變現凈值和成本孰低計量,可變現凈值=持有以備生產的存貨對應的產品的市價-至完成該產品的發生的加工成本-銷售產品發生的相關費用
4、現值:一般涉及到長期應收款項目時使用,按照預計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作為長期應收款項的入賬價值;
5、公允價值:熟悉交易雙方在自願的情況下,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進行交易的價格。
區別,五者的區別在於應用的情況不同。
(一)歷史成本,一般購入資產均適用本計量方式。
(二)重置成本,適用於盤盈資產的價值確定。
(三)可變現凈值,一般適用於存貨減值的認定。
(四)現值,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融資租賃資產入賬價值、分期付款(一般大於3年)購買資產價值、分期收款(一般大於3年)銷售商品收入的確定等
(五)公允價值 ,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投資者投入資產、債務重組取得的資產等。
㈡ 為什麼盤盈的存貨按照重置成本作為入賬價值
因為盤盈的存貨其價值可能較以前購買時的價格發生了變化,故應當以現行成本計價,這符合會計謹慎性原則的要求。
存貨盤盈的賬務處理:
企業進行存貨清查盤點,應當編制「存貨盤存報告單」,並將其作為存貨清查的原始憑證。經過存貨盤存記錄的實存數與存貨的賬面記錄核對,若賬面存貨小於實際存貨,為存貨的盤盈;反之,為存貨的盤虧。對於盤盈、盤虧的存貨要記入「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查明原因進行處理。
1、發現存貨盤盈時:
借:原材料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2、批准轉銷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
貸:管理費用
(2)為什麼有重置成本擴展閱讀:
存貨應當定期盤點,每年至少盤點一次。盤點結果如果與賬面記錄不符,應於期末前查明原因,並根據企業的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後,在期末結賬前處理完畢。
盤盈的存貨,應沖減當期的管理費用;盤虧的存貨,在減去過失人或者保險公司等賠款和殘料價值之後,計入當期管理費用,屬於非常損失的,計入營業外支出。
盤盈或盤虧的存貨,如在期末結賬前尚未經批準的,應在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時先按上述規定進行處理,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作出說明;如果其後批准處理的金額與已處理的金額不一致,應按其差額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
㈢ 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有什麼區別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又稱為實際成本,是指為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實際支付的現金或其他等價物。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金額。
3、可變現凈值
可變現凈值是指在正常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預計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凈值。
4、現值
現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是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一種計量屬性。
5、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市場參與者在計量日發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項資產所能收到或者轉移一項負債所需支付的價格。
㈣ 盤盈固定資產,盤盈存貨為什麼要用重置成本,不用現值。
現值是相對於年金現值來說的,例如三年後的1000萬,現在值多少錢,這就是現值,
而重置成本的意思,是你現在重新購買這個固定資產,所需要花的錢
㈤ 會計中,歷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是很什麼意思
會計中歷史成本是指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會計中的重置成本是指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除這兩種會計計量屬性,還有:
1、可變現值
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2、現值
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3、公允價值
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㈥ 什麼叫歷史成本與重置成本,二者區別是什麼
歷史成本歷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
採用歷史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其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時所付出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其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債務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舉例:我今天購買一台設備價值10萬元,那麼任何時候無論誰問我這台設備多少錢,我都會回答:10萬。即使市場上同樣的一台設備降價到1萬或者升價到100萬,我的這台就是10萬。這就是歷史成本。
我認為歷史成本就是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真實代價,日後無論同類產品的市場價格如何變動,我們如果要按照歷史成本的計量屬性來計量的話,他的成本永遠就是當初買回來所付出的代價。簡單點說歷史成本這個計量屬性就是「買價」。那麼我們推斷,在實務中購買資產時使用歷史成本入賬是最恰當的。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金額。
採用重置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的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舉例:公司盤點,發現盤盈一台全新的設備,而這台設備沒有任何憑證依據可以證明其購入時的價值,也無法查明盤盈的原因,我通過在市場詢價發現同樣型號的全新設備需要5萬元,那麼我就可以以5萬元的價格作為這台設備的重置成本入賬了。有沒有發現,例子中我強調了「沒有任何憑證依據可以證明其購入時的價值,也無法查明盤盈的原因」。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我認為重置成本,關鍵應該在於「重置」二字,之所以要重置,是因為無法得到最准確的「歷史成本」,所以我們必須以現時最接近實際的市場價作為成本重置其當前無法確定的成本。
簡單點說重置成本就是「市場價」。那麼我們同樣可以推斷,在實務中假如出現資產的盤盈盤虧,在無法確定其准確的「歷史成本時」就可以選擇重置成本來作為入賬依據了。可變現凈值可變現凈值,是指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以預計售價減去進一步加工成本和銷售所必須的預計稅金、費用後的凈值。採用可變現凈值計量時,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舉例:我有100台電視,賬面核算出的價值為100萬元,但是由於經濟蕭條,現在這批電視市場價可能只能達到90萬元,而且銷售這批電視我可能還需要承擔5萬元的相關稅費(不含增值稅)和1萬元的銷售費用,那實際上這批電視可變現的凈值就是90-5-1=84萬元了。我覺得可變現凈值其實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大家有沒有一個疑惑,它和重置成本一樣,既然都是拿了當前市場價格來作為參考,為什麼又另外開辟一個新的計量屬性呢?關鍵在於「可變現」,企業什麼東西都可以變現。但是在日常經營中,存貨以及物料等經常性周轉且的與經營息息相關的資產。簡單點說可變現凈值就是「某樣資產市場價值或者說是估量的價值-銷售時產生的費用-相關稅金後剩下的部分」。
㈦ 請問在會計中,重置成本是什麼意思啊
指企業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重置成本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兩種。
1、復原重置成本是指採用與評估對象相同的材料、建築或製造標准、設計、規格及技術等,以現時價格水平重新購建與評估對象相同的全新資產所發生的費用。
2、更新重置成本是指採用新型材料、現代建築或製造標准、新型設計、規格和技術等,以現行價格水平購建與評估對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資產所需的費用。
簡單說,重置成本就是利用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再造一個資產所需要花費的成本!比如n年前你購一設備需要2萬塊,但現在由於技術成熟,當年2萬塊的現在只需3千塊而已,這3000元就是該設備的重置成本。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