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銷售退貨的成本取退貨價合理嗎
銷售退貨的成本取退貨價合理嗎
我認為「銷售退貨的成本取退貨價」是不合理的。理由是:這部分「銷售退貨」在銷售當月按「出庫成本價」已經計算銷售毛利,而現在這樣按「退回價」計算成本,結果是:成本價=退貨價,也就是這批退貨只減了銷售額,而未減毛利。
綜上所述,銷售和退貨的成本計算實行了雙重標准。所以不合理。
銷售退貨成本
你是財務做賬?還是自營業?
如果是財務做賬,最好是按照45元計算退貨成本。財務以資金流動為導向,做賬時考慮的是資金問題。但是以45元計算退貨,財務裡面有15元的虧損,這個虧損是有批發利潤補貼。
如果是自營業務,可以以實際的銷售數量來計算,出多少錢的貨就賺多少錢貨的利潤。按照30元退貨最合理,這樣也便於計算庫存和銷售數量,避免賬款和貨物對不上數。
關於銷售退貨的分錄。
1、其兩者的實質是一樣的,沒有區別,只不過,退貨的處理一般是: 借:應收賬款 -1000(或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或紅字) 2、銷售退貨的賬務處理: (1)收到退貨: 借:應收賬款-××× (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紅字)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紅字) (2)退貨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銷售退貨,
附殲慧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如果根據以往經驗能夠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且確認相關負債的,通常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不能合理估計退貨可能的,通常應在售出商品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企業比較固定的客戶,根據以往判斷基本能收回多少貨款的部分做收入,年底即使退貨數額和預計不一樣偏差也不會太大,確定不了的就先做預收賬款。。。希望有幫助。。
銷售退貨銷售成本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銷售退回應當在實際發生時直接沖減退回當期的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等。具體分錄為: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銷售退貨先進先出成本法是以當前成本的最先入庫成本入庫嗎? 銷售退貨移動平均成本法是銷售時的成本入庫?
銷售退貨先進先出成本法是以當前成本的最先入庫成本入庫嗎?
銷售退貨移動平均成本法是銷售時的成本入庫?
不管什麼成本演算法,做退貨單你調原銷售或進貨單出來進行退貨!那樣就會關聯當時的出入庫成本完成!
銷售、稅金、退貨氏滾答和成本的會計處理
涉及稅金時題目條件要做修改,答案我放在後面。不涉及稅金時的處理如下:
1)08年8月10日我家進了燈泡100個,每個進價2元,計200元。
借:庫存商品-燈泡 200(100*2)
貸:現金/銀行存款 200
2)08年8月20日成批賣給李老闆50個,單價2.5元,計125元,並優惠5元,實收120元。
商業折扣按照扣除折扣和後的金額確定收入
借:現金/銀行存款 12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 (5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100
3)08年8月20日零售了10個,單價2.8元,收28元。
借:現金/銀行存款 28
貸:主營業務收入 28
借:主營業務成本 20 (1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20
4)08年8月25日李老闆退貨10個,其中有5個壞的,5個好的。
當期退貨時,沖減收入和成本。李老闆買的燈泡實際單價為 2.4=120/50。
退回10個,沖減收入 24=10*2.4,沖回成本:20=10*2,5個好的入庫,5個壞的暫時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
借:主營業務收入 24
貸:現金/銀行存款 24
借:庫存商品-燈泡 10
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0
5)08年8月30日我將5個壞的退回廠家換貨,廠家告訴我有2個不屬於換貨范圍,於是換給我3個好的回來。
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的處理:3個換貨入庫,2個壞的不換計入營業外備者支出。單價2元/個
借:庫存商品-燈泡 6
營業外支出 4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涉及稅金時題目條件要做修改,假定都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17%。答案:
1)08年8月10日我家進了燈泡100個,每個進價2元,計200元。
修改:進項稅額 200*17%=34,共計支付 234元
借:庫存商品-燈泡 200(100*2)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貸:現金/銀行存款 234
2)08年8月20日成批賣給李老闆50個,單價2.5元,計125元,並優惠5元。
修改:將實收金額去掉。商業折扣按照扣除折扣和後的金額確定收入
借:現金/銀行存款 140.4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120*17%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 (5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100
3)08年8月20日零售了10個,單價2.8元,銷售時即收到款項。
修改:將實際收到的金額去掉。
借:現金/銀行存款 32.76
貸:主營業務收入 28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 4.76=28*17%
借:主營業務成本 20 (1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20
4)08年8月25日李老闆退貨10個,其中有5個壞的,5個好的。
當期退貨時,沖減收入、成本和稅金。李老闆買的燈泡實際單價為 2.4=120/50。
退回10個,沖減收入 24=10*2.4,沖回成本:20=10*2,5個好的入庫,5個壞的暫時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
借:主營業務收入 24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4.08=24*17%
貸:現金/銀行存款 28.08
借:庫存商品-燈泡 10
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0
5)08年8月30日我將5個壞的退回廠家換貨,廠家告訴我有2個不屬於換貨范圍,於是換給我3個好的回來。
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的處理:3個換貨入庫,2個壞的不換計入營業外支出。單價2元/個
借:庫存商品-燈泡 6
營業外支出 4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速達5000PRO3.16銷售退貨沒有成本
你用的是先進先出法,你要理解這種成本核算辦法是怎麼運算的,所以你要逐筆的查看每個貨品的成本,如果進出特多你是用手工很難查看的,只能相信電腦了,至於你退回來是沒有成本的,你可以在結轉成本中,點選「先進先出成本差異」結轉出成本差額,
第二個問題,估計你用的是加權平均法,這樣他計算成本當然會取小數點後兩位,但是在成本底稿中是保留七位的。系統默認,
補充一下,你的第二個問題如果也是先進先出的話那是軟體本身的問題吧,只能升級,老版本沒有維護了
退貨入庫的成本,發生客戶退貨後,退貨入庫的成本應該怎麼計算?
退貨借記產成品,貸記銷售成本。先入庫,進入待檢貨位,不參與MRP運算。再由品質檢查。因為很少出現還未入庫先做檢查情況。退貨是經常性天天可能有。銷售產品時可能是到岸價格,運費由我們負擔,退回的產品的運費也可能由我們負擔。這部分費用本身不進入產品銷售成本(作業成本可能例外,但會計制度規定是這樣),只能在銷售費用中抵扣,但做成本分析時可以將這費用列入該產品成本之中,也可以列入客戶訂單成本之中。 查看更多答案>>
速達 銷售退貨
你離正確的操作只差一步了。
首先,你跟據超市填制的單據做銷售退貨是沒有錯的。退貨的庫房需要新建一個庫房,比如叫報損之類以便區分
然後,進入盤點單,操作-選擇銷售退貨單,介時選擇退貨單時候自動就添加了貨品,保存檔點單後你們的庫存量就對了。
再次補充,當期的話是可以修改的,除你已對這張銷售退貨收款了,如果這樣一定要刪除收款才可以修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操作-沖紅,然後再做一張。但你要注意你的成本核算辦法
② 什麼是應收退貨成本計稅基礎
你好,應收退貨成本計稅基礎是核算銷售商品時預期將退回商品的賬面價值,扣除收回該商品預計發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價值減損)後的余額。
新收入准則第三十二條:「對於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銷售,企業應當在客戶取得相關商品控制權時,按照因向客戶轉讓商品而預期有權收取的對價金額(即,不包含預期因銷售退回將退還的金額)確認收入,按照預期因銷售退回將退還的金額確認負債;同時,按照預期將退回商品轉讓時的賬面價值,扣除收回該商品預計發生的成本(包括退回商品的價值減損)後的余額,確認為一項資產,按照所轉讓商品轉讓時的賬面價值,扣除上述資產成本的凈額結轉成本。」
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47號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下簡稱「專用發票」)後,發生銷貨退回、開票有誤、應稅服務中止等情形但不符合發票作廢條件,或者因銷貨部分退回及發生銷售折讓,需要開具紅字專用發票的,只有真正發生銷售退回時,才可以開具紅字專用發票,沖減當期銷項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企業因售出商品的質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價上給的減讓屬於銷售折讓;企業因售出商品質量、品種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發生的退貨屬於銷售退回。企業已經確認銷售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應當在發生當期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拓展資料:一、什麼是計稅
計稅指國家向企業或集體、個人徵收的貨幣或實物:稅收、稅額、稅款、稅率、稅法、稅制、稅務等。
稅收的基本特點: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對於稅法而言)。
③ 問:老師 應收退貨成本,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怎麼理解呢 借:應收退貨成本(5
應收歸還成本屬於資產科目。新收入標准應用指南中「應收賬款返還成本」賬戶的使用說明:
1.該賬戶用於計算預計退貨扣除預計收回成本後的賬面價值。
2.可根據合同進行詳細核算。
3.應收賬款返還成本的主要會計處理:
以銷售退貨方式銷售的,當客戶取得對相關商品的控制權時,企業應按收到或應收的合同價格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應收票據」、「合同資產」等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和「合同資產」「其他營業收入」根據因向客戶轉讓貨物和其他項目而預計收取的對價金額,根據因退貨而預計退還的金額,貸記「預計負債-應付可退還貨物」「和其他項目;結轉相關成本時,根據預計轉讓的退貨賬面價值扣除收回退貨的預計成本(包括退貨價值的減值)。轉讓後的余額應記入本賬戶借方,貸記「庫存貨物」其他賬戶按轉移時轉移貨物的賬面價值,並按差額記入「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等賬戶。如果涉及增值稅,也應相應處理。
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預計轉移退貨時的賬面價值,扣除預計收回退貨成本(包括退貨價值減值)後的余額計入「其他流動資產」或「其他非流動資產」項目根據其資產負債表中的流動性。
遞延所得稅負債主要指:1。本科目核算企業按照所得稅標准確認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所得稅負債;2.本科目按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明細核算;3.遞延所得稅負債的主要會計處理。
但是,可能會出現以下三種未經確認的情況:
1.遞延所得稅負債不在商譽的初始確認中確認
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企業合並成本與合並中取得的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之間的差額,按照會計准則確認為商譽,但稅法規定的計稅基礎為0,兩者之間的差額構成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根據准則,不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否則將增加商譽的價值。
2.在企業合並以外的其他交易中,如果該交易既不影響會計利潤也不影響應納稅所得額,則不確認資產和負債初始確認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
3.與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相關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在同時滿足下列兩個條件時不予確認:投資企業能夠控制暫時性差異轉回的時間;暫時性差異在可預見的未來很可能不會轉回。
④ 入庫退貨單如何會對庫存成本價產生如何影響
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你公司採用的存貨發出成本計算方法有關系,比如你採用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就不會有影響,因為退貨肯定是按照實際采購成本退的(這種情況是在該批貨物並未.發出的時候).但是如果採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者移動加權平均法的話,就會有影響,肯定回影響到已經發出存貨的成本,如果該批貨物的價格偏高,退貨會導致已經發出存貨的成本虛高,如果價格偏低則會導致已經發出存貨的成本虛減.
但是實際核算當中如果真的要調整的話會很麻煩,畢竟生產成本的核算已經夠麻煩的了.所以建議你以實際成本做退貨處理,按照原有方法處理發出存貨成本.
不存在差價紀錄在利潤中的問題,因為退貨肯定是按照實際成本來退的.
你說的差價應該是發出存貨的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但是除了採用個別計價法其他都會存在這種差異.因此沒有必要.
直接做退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