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協調生產進度與產品質量之間的關系
生產控制的整體特性
--------------------------------------------------------------------------------
企業系統具有整體特性,同樣,作為企業的重要一項職能管理--生產管理也具有整體性。它既包括了生產管理的計劃、組織、控制三大職能之間的整體性,也包括了生產管理與市場、財務等職能管理之間的整體性。
1、生產控制與計劃、組織職能的關系
生產過程的基本活動(即輸入-轉換-輸出)聯系著計劃、組織和控制三個職能。計劃的主要功能是確定目標和指標,選擇合適的生產方案,制訂達到目標的手段。組織的功能是根據計劃確定的目標,合理組織生產要素,即把員工、設備、物資組合起來去完成生產任務,它發揮著執行計劃的功能。而控制的功能則是檢測生產系統的輸出狀態,判斷其穩定性,最後作出是否需要控制,以及如何控制的決策。這三個管理職能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生產系統才能正常運轉,運轉質量的優劣與三者之間整體協調的好壞密切相關。下面我們通過企業中普遍存在的流動資金控制問題來說明生產系統的整體性。
某廠的流動資金平均佔用量為1500萬元,年周轉次數1次,經分析主要原因是庫存量大,以及生產周期長。該廠做出壓縮流動資金20%的計劃,並把指標下達到供應科和生產車間。各部門接受到計劃指標後,紛紛採取控制措施,如減少庫存量,精心制訂生產作業計劃等等。但很快出現許多問題,因原材料庫存品種不足,缺料次數明顯增加,影響生產進度計劃和生產周期。嚴重時不得不中斷某項製造任務,被迫投入另一項任務,這時又要有新的投入。結果生產現場在製品數量大大增加,生產周期變得更長,壓縮流動資金的計劃無法實現。在本例中,原本的資金控制轉化為庫存控制和進度控制。物資部門為控制庫存資金,採取減少庫存品種的措施。但是由於庫存計劃與生產計劃協調不力,材料庫存不足影響了生產計劃的正常執行,生產次序打亂了,在生產現場滯留了過多的資金。也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計劃是合理的,控制措施也是得當的,但因為組織實施不利而不能實現計劃目標。諸如此類的現象在企業中經常可見,因此,要把生產系統狀態有效地控制在預定目標上,計劃、組織、控制三者間的整體配合協調是必需的。
2、進度、質量、庫存、成本四種控制之間的關系
從字面上看,這四種控制互相之間的關系並不十分清晰,但當你面對任何一項具體的控制任務時,就會發現他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互為因果,牽一發而動全身。在製造業進度控制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是一項工作量很大的日常管理活動。生產進度計劃執行與其它三項控制活動密切相關。如因質量控制不善,產生了超計劃不良品,會影響生產進度;因庫存控制不善,發生了停工待料,會導致生產中斷;也可能為了控製成本而削減庫存,進而影響了生產進度。
質量控制是一項得到普遍重視的管理活動,「質量管理是一項全員全過程的管理」這個命題,就足以說明它的整體特性。具體地講,為了趕進度可能影響產品質量;不合理的庫存量會掩蓋質量管理上的種種缺陷;為了降低成本可能會取消某些質量控制活動而影響產品質量。
庫存為生產而存在,是必不可少的。但過量的庫存會增加成本,並且過多的庫存還會掩蓋管理上的問題,使系統惡化。成本是反映企業經營管理狀況的綜合性指標。通過上面三項控制活動的簡單分析,已足以理解成本控制與其它三者的關系了。
從以上分析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任一項控制活動都不是孤立的,進行任何一項控制活動都會影響到其它活動,所以要作全面的整體的考慮。還必須明白,所有的控制活動最終的目的是按時、按質、按量和低成本地製造產品,使生產系統具有競爭力。
3、生產控制與其它管理職能的關系
如果理解了全面質量管理,就很容易理解生產控制與企業中其它管理,如與市場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之間的關系。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告訴我們,質量形成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與全體員工的工作質量有關,因此質量控制再也不是生產管理一家的事情。現代管理理論認為質量管理屬於機能管理,而不是職能管理,它不是某個職能管理部門可以承擔的,需要企業所有部門、全體員工通力合作才能完成的。成本控制與質量控制具有同樣的屬性,它也是機能管理,成本也是形成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我們把成本控製作為生產控制的一項業務活動,是因為大部分的成本支出發生在生產過程。
制的整體性特點告訴我們,既需要企業最高層領導從整體上進行協調,也需要中層以及基層管理者從整體利益出發主動調整自己的行為。
❷ 怎樣理解施工項目管理中,進度、質量、成本、安全這四者之間的關系
項目進度、質量、成本之間的關系 返回主題
對於一個建築工程而言,施工生產的目標是質量好、進度快、成本低。而這三者之間既是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又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這是因為: 這三項中缺少任何一項都無法完整地反映施工生產的目標。盡管在施工生產的不同階段這三方面有所側重,但決不可偏廢。而我認為:質量為根本,同時要盡可能節約成本,並且保證速度。質量是根本,沒有了質量,公司就沒有了生命和未來的發展;成本事關公司利益,追求利潤是公司的目標,所以必須節約成本;速度則是公司信譽的證明。
項目進度和成本的關系:想要項目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必須付出最高的成本
項目進度和項目成本之間有密切的關系。項目有不可壓縮的最短周期,於是就有人講了:「我要求項目就在那個最短周期內完成。」答案是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即如果要追求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那麼必須付出最高的代價。例如:照一張當時拿走的快照和照一張一周後取相的普通照片,付出的代價顯然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第一,趕工需要多付出更多的加班費,緊急采購也要付出較多的成本,這是自不待言的事情;第二,因為工期的特殊要求,對項目團隊成員的專業素養、熟練程度、技術水平也提出較高的要求,對人才的高要求也就意味著人員成本的提高;第三,趕工往往急急匆匆,忙中容易出錯,極容易造成返工,付出了更高的代價;第四,更嚴重的是,項目中有很多活動是沒有返工的機會的,只能一次性做扎實,就像蓋樓房中的地基處理等作業。所以,在項目實施中,稍有不慎,便會演繹出欲速則不達的慘痛故事,因此我們應該審慎地執行項目。
項目質量和成本的關系:高質量是要以高成本為代價的,而且質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並不成等比。
項目質量和項目成本之間也有密切的關系。可以看出,質量到達一定程度後,要再提高一點點,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會非常昂貴。反過來講,當成本質量比達到某一水準後,付出再多的成本,得到的質量改善也是非常有限的。就像考試中得100分和99分,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絕對不是一分之差,而是完美和殘缺之間的差距。學生要取得從99分到100分之間的那一分,付出的代價要比從59分到60分之間的那一分多得多。有人說項目是遺憾工程,世界上不存在100%完成既定目標的項目,項目交付或多或少都有遺憾,這一方面是因為項目在執行過程中變化很大,另一方面因為要達到完美的程度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驚人的。
項目進度和質量關系: 唯美求全,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偏離目標更遠。
項目進度和項目質量之間同樣有密切的關系。隨著項目實施的深入、技術人員的不斷改進、實用人員操作的熟練,項目的質量也會一一完善,但如果想要做到完美是很困難的,把質量問題減少到一定程度後,項目就應該結束。如果單方面的追求工期會產生質量問題,會造成返工,會降低施工企業經濟效益,影響到建設單位投資效益的盡快發揮。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偏面的精做細干又會使工期延後,成本增加。只有認真的做出一個好的施工組織設計,好的施工方案,把工程進度控制和工程質量控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在一個合理的工期內完成一個合格的建築產品。
質量、成本、進度「三大目標」是對立與統一的。因此,在確定目標值時,不可能達到三個目標都是最優,也不能使每個目標都絕對滿意。在確定每個目標時都要考慮其它目標的影響,進行各方面的分析比較,做到目標最優化。應當注意的是,工程安全可靠性和使用功能目標以及施工質量合格是必須優先予以保證的,並力爭在此基礎上使整個目標系最優,滿足確定目標值的相對滿意原則。
❸ 簡述成本、進度、質量控制之間的關系
工程項目中三者關系強調的是這三方面之間相互影響的緊密關系。為了縮短項目時間,就需要增加項目成本(資源)或減少項目范圍;為了節約項目成本(資源),可以減少項目范圍或延長項目時間;如果需求變化導致增加項目范圍,就需要增加項目成本(資源)或延長項目時間。
因此,項目計劃的制定過程是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根據各方面的不同要求,不斷調整計劃來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當項目的某一因素發生變更時,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因素,需要同時考慮一項變更給其他因素造成的影響,項目的控制過程就是要保證項目各方面的因素從整體上能夠相互協調。
在一個項目中
進度、成本和質量這三者即存在統一性,又互相制約、互相影響,只有正確處理好三者的關系並力爭做到最優化,才能確保生產的順利進行,生產出高質量、低成本、短工期的工程項目。
項目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降低工程項目的成本,實現高質量、確保成本目標的實現。從影響成本的因素著手,制定相應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和經濟措施,保證的切身經濟利益與項目成本掛鉤。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本控制
❹ 成本、進度、質量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項目成本,進度,質量三者的關系如下:
1、關系的統一性
工程項目中三者關系強調的是這三方面之間相互影響的緊密關系。為了縮短項目時間,就需要增加項目成本(資源)或減少項目范圍;為了節約項目成本(資源),可以減少項目范圍或延長項目時間;如果需求變化導致增加項目范圍,就需要增加項目成本(資源)或延長項目時間。
因此,項目計劃的制定過程是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根據各方面的不同要求,不斷調整計劃來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
在項目執行過程中,當項目的某一因素發生變更時,往往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因素,需要同時考慮一項變更給其他因素造成的影響,項目的控制過程就是要保證項目各方面的因素從整體上能夠相互協調。
2、關系的對立性
三大目標之間是矛盾的關系,從而就決定了它們之間存在著對立的關系,相互排斥、相互制約。項目進步和成本的關系是想要項目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必須付出最高的代價。
質量和成本的關系是高質量是要以高成本為代價的,而且質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並不成等比。進度和質量的關系是唯美求全,往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偏離目標更遠。
通常情況下,如果業主對工程質量有較高的要求,那麼就要投入較多的資金和花費較長的建設時間;如果要搶時間、爭速度地完成工程項目,把進度目標定得很高,那麼投資就要相應地提高,或者質量要求適當下降;
如果要降低投資、節約費用,那麼勢必要考慮項目的功能要求和質量標准。所有這些表現都反映了工程項目三大目標存在著對立的關系。
(4)進度質量成本如何平衡擴展閱讀
正確處理工程質量與進度之間的關系
主要措施有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合同措施、經濟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
1、組織措施主要是指落實各層次的進度控制的人員,具體任務和工作員任;建立進度控制的組織系統;按著施工項目的結構、進展的階段或合同結構等進行項目分解,確定其進度目標,建立控制目標體系;確定進度控制工作制度,如檢查時間、方法、協調會議時間、參加人等;對影響進度的因素分析和預測。
2、技術措施主要是採取加快施工進度的技術方法。
3、合同措施是指對分包單位簽定施工合同的合同工期與有關進度計劃目標相協調。
4、經濟措施是指實現進度計劃的資金保證措施。
5、信息管理措施是指不斷地收集施工實際進度的有關資料進行整理統計與計劃進度比較,定期地向建設單位提供比較報告。
❺ 隨著拿地成本不斷高企,如何控制工程建造進度及降低成本有怎樣更好建議
質量成本包括鑒定成本和損失成本兩部分,也可以稱為為做對事而發生的成本以及作錯事而發生的成本。從你的講述中,可以發現,你們經常為作錯事而發生巨大的成本,這是很多企業經濟上難以承受。我覺得貴公司的巨大質量成本,與"廢前重後"有直接的關系。我們都很清楚,質量是生產出來的,而非檢驗出來的。所有如果要質量成本,一定要加強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否則事後的檢驗無法改變現狀。為降低質量成本,結合你的講授的狀況,我的建議如下:
1、加強員工的質量意識,提高員工的質量控制手段,完善質量管理工具。[對策:教育+培訓]
2、規范檢驗方法和環境控制,減少人員原因對質量的侵害。[對策:標准化+專人負責制]
3、提高系統化和防錯法的應用。[對策:培訓]
對應案例---
美國CTS集團如何藉助質量工具降低質量成本
報廢和返工率的降低可使企業增強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由於產品價格不斷下降,而運營成本在不斷上升,要想滿足客戶的價格要求,並且保持市場上的領先地位,惟一的途徑就是削減質量成本。
CTS集團在大量電子零件及子系統製造商中異軍突起。根據公司有關人士的說法,公司之所以能實現穩定增長,其原因就在於它能夠"以最快的速度不斷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當公司發現產品報廢、返工和零件的重新檢驗,以及產品退回率已經佔到公司質量成本的95%的時候,CTS集團就首創了"停止丟棄零件"這種激勵機制。減少丟棄零部件所換來的成本降低,相當於全年銷售額的12.77%。到第二年年底的時候,該集團質量成本削減到了11.11%,為公司節省費用達72.96萬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質量成本在此基礎上又削減了9.17%。
CTS分公司生產電阻器和電阻器/電容器網路,用以對客戶的電路板進行電流管理。其客戶包括數據處理領域以及通信產業的原始設備製造商。汽車製造商們也使用該產品,作為汽車流速器、巡航系統、環境控制等電子儀器。
CTS在本行業獨樹一幟,主要體現在該公司的產品(包括陶瓷座、金屬陶瓷電阻和導電塗料)完全是現場製造。由於對過程進行了全面控制,公司成功地將質量融入了整個過程。
作為公司質量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CTS安裝了一套全自動計算機綜合生產單元。該單元每周能生產200多萬個零部件,並且將每1000個零件的生產時間縮短了30%。它給運行及時存貨系統的客戶們帶來的一個巨大好處就是,能夠同步查詢接收到任何產品的情況。
為了進一步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要求,公司搭建了幾乎整個機器系統。一位在30多年前做過工具及制鍛模工學徒說:"質量已經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了。我的看法是,如果我製作的工具有問題,那麼用這些工具製造出來的零件就不可能沒問題。這樣的話,其他人就麻煩了,他們不可能完成高質量的工作。總而言之,我對其他人在質量方面的期待值是,必須讓我生產出合乎質量的產品。"
"停止丟棄零件"獎金是通過質量改進過程,將質量成本盡可能削減到零這一整體管理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
以前經常發生電阻器底座添加導電塗料的篩選機的停工現象。每篩的工作能力大約為2萬個零件,交換篩過去是隨意放在供給控制中心的,控制中心與篩選機之間有一段距離。只要有一個篩子被用壞,工作就會暫停,然後派一個生產工人去控制中心對供給品進行仔細搜尋。生產工人開始跟蹤每個班的停工情況,結果發現每天晚上都有大約2個半小時被白白浪費掉了,每小時的質量成本為32美元。
現在,相關人員在生產開始的兩周以前就能拿到電腦列印的工作程序表,然後根據這張表確定究竟需要什麼型號的篩子,並據此預測最多需要使用多少個這樣的篩子。每個工作日開始的時候,篩子就會被交到生產車間,按照編號碼放起來。舊篩子將被回收利用。工作組進一步同控制中心的員工們合作,開發一套更好的儲存系統,以加速配送過程。
根據基層生產部門提出的"消除誤差根源"這一要求,另一個改正行動得到了實施,該行動涉及到產品從焊接站送到下一工序這一轉移過程。很多裝在托台上等待傳輸的電阻器排列都不準確,因此出現丟失或造成塗層誤差。估計此項質量成本每年3萬美元。現在,由於改正行動小組積極付諸努力,在托台上添加了轉矩彈簧,這樣托台的張力增加了,產品因此能放得更穩。
CTS生產的每一種產品都有多達6000個不同變型,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電阻器。每個產品變型都有一張工作表和一張"產品設計"系統圖。每年生產的新產品超過650種,而且每周都會對現有產品進行升級,升級次數約為50次。生產車間為了趕進度不分晝夜連軸轉,因此,一旦原來的設計出現了倉促升級,出錯的幾率就非常高。
公司的產品設計總監領導了一個改正行動小組負責消除質量成本。小組對每周的訂單延遲情況進行了統計,將"固定"步驟定義為加班。加班造成的質量成本估計達到每年1.3萬美元,這里還不包括因此造成的"連鎖反應"或客戶丟失等損失。問題的根源有好幾個。不過,小組發現主要的原因在於,大家必須在訂貨與交貨之間很短的時間內對產品設計進行大量更新。小組將問題歸結為產品設計。他們發現,制定更周密的計劃,並做出更准確的預測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小組同銷售、產品設計和生產部門合作,製作了產品流程圖,從銷售記錄到生產車間拿到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整個流程都包括在內。團隊將過程的每個步驟都確定下來,然後制定指標工作表。工作表是用來對產品加工的每一個階段進行時間和進度安排的。如果能夠保證訂貨和交貨之間有充足的時間,就能消除質量成本,這樣設計小組就能做到第一次就將事情做正確。跟蹤評估結果顯示,該小組實現了4個月以上的"零缺陷"。
打字不宜,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