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成本六大要素是什麼
一、會計要素的定義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進行的基本分類,是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化。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統稱為企業的六大會計要素。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表現資金運動的相對靜止狀態,即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構成資產負債表的要素;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表現資金運動的顯著變動狀態,即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構成利潤表的要素。二、資產負責表要素(一)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企業的資產按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資產 1.流動資產是指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內或一個會計年度內變現、出售或耗用的資產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主要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及預付款項和存貨等。2.非流動資產是指在流動資產以外的資產,主要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待攤費用等。 固定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的有形資產。 固定資產是企業的主要勞動資料,使用期限長,能夠連續參與若干生產經營過程,並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的實物形態基本不變。 無形資產:是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等。(二)負債:指企業由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現時義務。 現時義務:是指企業在現行的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現在義務,不得確認負債。 負債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 流動負債:指預計在一個正常營業周期中清償或者自資產負債表日起一年內到期應予以清償的債務,以及企業無權自主地將清償推遲至資產負債表日後一年以上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及預收款項、應交稅費、應付職工薪酬等。 應交稅費包括: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附加等。(三)所有者權益:也稱為凈資產,是指企業資產扣除負債後由所有者享有的剩餘權益。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又稱為股東權益 所有者權益的來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資本、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利得和損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權益的構成內容通常劃分為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等項目。三、利潤表要素(一)收入: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日常活動:是指企業所從事的經常性的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 企業非日常活動形成的經濟利益流入不能確認收入,而應當作為利得。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者客戶代收的款項。 企業收入的來源:a.銷售商品收入 b.提供勞務收入 c.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 根據重要性要求,企業的收入可以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二)費用: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費用按照功能分為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兩大部分。 營業成本是企業本期已實現銷售的商品產品成本和已對外提供勞務的成本。 期間費用是企業為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以及銷售商品等而發生的各項費用。期間費用應在發生當期直接計入損益,並在利潤表中分項目列示,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等。管理費用:公司統一負擔的公司經費、董事會費、聘請中介機構費、咨詢費、業務招待費、房產稅、車船使用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技術轉讓費、研究費用等。財務費用:包括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和相關的手續費等。銷售費用:包括運輸費、裝卸費、包裝費、保險費、商品維修費、展覽費、和廣告費以及志設銷售機構的職工薪酬、業務費、折舊費等經營費用。(三)利潤:指一個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具體包括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凈利潤。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如果是收益就相加損失就相減)+投資收益(減損失)=(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如果是收益就相加損失就相減)+投資收益(減損失)利潤總額=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利潤+營業外凈收益所得稅=利潤總額*適用稅率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四、會計要素的計量屬性 (一)歷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二)重置成本(管理會計范疇)(三)可變現凈值(只有資產的計量,無負債計量)(四)現值: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五)公允價值: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企業在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時,一般應當採用歷史成本。
B. 會計恆等式左邊的會計要素中的成本要素是指什麼
1、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只有六個:資產、負債、所有人權益、收入、費用、利潤。
成本不是會計要素之一,會計恆等式里也沒有成本要素。
2、會計恆等式:
三個等式
各個會計要素在總額上必須相等的一種關系式。它揭示了各會計對象要素之間的聯系,是復式記帳、編制會計報表的理論依據。不同會計期間,它的會計恆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①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這是抽象的代表「資產負債表」的會計恆等式。
②利潤=收入-費用,這是抽象的代表「利潤表」的會計等式。
而一般會計教材上寫的:③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
它的實質是告訴你「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之間存在的勾稽關系,那就是「利潤表」中的凈利潤(抽象成收入減費用)最終會歸屬到資產負債表的「所有者權益」中去,變成使所有者權益增加的因素。
觀察這個等式的時候,要明白它表達的經濟關系的實質,而不要去糾結在某一時點每個要素的金額最後是否能相等。不要簡單的從金額數量的角度去思考它,而要明白它所抽象出的經濟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