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本分類的可能性有哪些(10分鍾)
如下: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8、按包括的范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10、按生產經營范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11、按與收益的關系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12、按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13、按與現金支出關系,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14、按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15、按數量變化關系,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16、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17、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18、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19、按性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20、按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22、按成本在生產經營中資產的流動性,可分為運營資本和資本成本。
② 在實際工作中,確定成本的開支范圍應以什麼為依據
成本開支范圍是國家對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允許在成本中列支的具體規定。一般由國家統一制定頒布。成本開支范圍是國家為了加強成本管理,正確計算成本,防止濫擠成本、亂攤費用,對計入產品成本的各項費用所作的統一規定。
在實際工作中,確定成本的開支范圍應以成本的經濟實質為理論依據。
③ 成本按性態分類可以分為幾類
成本按性態分類可以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成本習性亦稱「成本性態」,成本變動與業務量變動之間的依存關系,有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之分,它是保本點分虧喚析的基礎,也運用於其他的經營決策。這里的業務量可以是產品的產量或銷量,也可以是直接人工小時數或機器工時數。從成本性態來認識和分析殲散成本,目的是揭示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規律性聯系。
從成本習性來認識和分析成本並將成本重新進行分類,有助於進一步加強成本管理,挖掘內部潛力,並能促使企業搞好經營預測和決策,爭取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成本性態分類
固定成本銷改凱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隨業務量發生任何變動的那部分成本。屬於固定成本的主要有按直線法計提的折舊費、保險費、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等,單位固定成本將隨產量的增加而逐漸變小。
變動成本是指其總額隨著業務量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都屬於變動成本,但產品單位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將保持不變。有些成本雖然也隨業務量的變動而變動,但不成同比例變動,這類成本稱為混合成本。混合成本按其與業務量的關系又可分為半變動成本和半固定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本性態
④ 成本是如何分類的 各種分類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1.成本按其核算的目標分類
成本按核算目標不同可分為業務成本、責任成本和質量成本三大類。
2.成本按其實際發生的時態分類
成本按其時態分類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兩類。區分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有助於合理組織事前成本的決策、事中成本的控制和事後成本的計算、分析和考核。
3.成本按其相關性分類
成本的相關性是指成本的發生與特定決策方案是否有關的性質。成本按此分類可分為相關成本和無關成本兩類。
4.成本按其可控性分類
成本的可控性是指責任單位對其成本的發生是否可以在事先預計並落實責任、在事中施加影響以及在事後進行考核的性質。以此為標志,成本可分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兩類。
5.成本按其可辨認性分類
成本的可辨認性是指成本的發生與特定的歸集對象之間的聯系,又稱可追溯性,以此為標志可將成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大類。
6.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分類
成本按其經濟用途分類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兩類。生產成本又稱為製造成本,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為製造產品而發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個成本項目。非生產成本又稱非製造成本,是指生產成本以外的成本。
7.成本按其可盤存性分類
按可盤存性進行分類,可將一定時期內發生的成本分為產品成本和期間成本。成本按可盤存性分類的意義在於能夠指導企業准確進行存貨估價,正確計算損益。
⑤ 成本按照管理的要求可以分為哪些類別
根據成本管理的需要,可按照不同的標准對成本進行多種分類:
1、按概念形成,可分為理論成本和應用成本。
2、按應用情況,可分為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
3、按產生依據,可分為實際成本和估計成本。
4、按發生情況,可分為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
5、按形成時間,可分為歷史成本和未來成本。
6、按計量單位,可分為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7、按計算根據,可分為個別成本和平均成本。
8、按包括的范圍,可分為全部成本和部分成本。
9、按生產過程中的順序關系,可分為車間成本和工廠成本。
10、按生產經營范圍,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11、按與收益的關系,可分為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
12、按與決策的關系,可分為相關成本和非相關成本。
13、按與現金支出關系,可分為付現成本和沉沒成本。
14、按與計劃的關系,可分為計劃成本和預計成本。
15、按數量變化關系,可分為邊際成本、增量成本和差別成本。
16、按可否免除,可分為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
17、按可否推遲發生,可分為可遞延成本和預計成本。
18、按發生可否加以控制,可分為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
19、按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關系性質與狀態,可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20、按成本發生與產品生產的關系,可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
21、按產品成本的構成情況,可分為主要成本和加工成本。
為了便於進行成本管理,還可運用其他一些成本分類概念,如機會成本、責任成本、定額成本、目標成本、標准成本、社會成本。
⑥ 進行成本性態分析成本的分類有哪些
成本性態分析與成本按性態分類是管理會計中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范疇。
它們的聯系在於:第一,兩者對象相同。不論是分析還是分類,都以企業的總成本為對象;第二,開展成本性態分析要以明確成本按性態分類為前提。只有了解成本按性態分類的結果,掌握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的特性,才有可能完成成本性態分析的任務。
它們的區別是:第一、二者的性質不同。成本性態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成本按性態分類則僅僅屬於定性分析;第二,二者的最終結果不同。成本性態分析的最終結果是將全部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個部分,並建立相應的成本模型,成本按性態分類的結果是將全部成本區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類。
⑦ 成本按其性態分類可分為
成本按其性態分類可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
成本含義: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森喊鄭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滲塵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從另一個角度成本上講也可以是做出某種選擇必須付出的代價,當人們「舍魚而取熊掌」時「魚」便是人們的成本,當商家投資時,商家的付出貨幣等便是商家投資的成本。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
同時此頌,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⑧ 成本計算方法應根據什麼來確定
應根據企業經營管理的水平和財務核算能力以及產品生產工藝、過程的復雜程度來確定。如: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分批法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分步法適合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分類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的企業等等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