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指什麼
盈虧平衡點是用圖形表示的當銷售收入等於生產成本時的點。當收入低於盈虧平衡點是,即是虧損,反之,則是贏利。按實物單位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單位產品銷售收入-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按金額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1-變動成本/銷售收入)=固定成本/貢獻毛益率
盈虧平衡點(亦稱保本點、盈虧分離點),它是指企業經營處於不贏不虧狀態所須達到的業務量(產量或銷售量),是投資或經營中一個很重要的數量界限。
盈虧平衡分析是通過分析經營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與盈利之間的關系來推算盈虧平衡點的。
1.固定成本:指成本中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部分。
企業經營生產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
2.變動成本:指成本中隨產量增減而變化的部分。企業經營生產的變動成本一般包括材料、工資等。變動成本可以表示為單位產量變動成本與產品產量之積。
3.總成本: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和。總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
C=F+V=F+v×Q
C表示總成本,F表示固定成本,V表示變動成本,v表示單位產量變動成本,Q表示產品產量。
盈虧平衡點的測算在通常狀況下,企業總收入等於單位產品售價與產品產量之積。當達到盈虧平衡時,總收入等於總成本。有以下等式:
vQ+F=PQv表示單位產量變動成本,Q表示產量,F表示固定成本,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經等式變換得到下式:
Q=F/(P–v)該等式即為盈虧平衡點產量的計算公式。其中的Q就是維持收支平衡時的最小產量。
⑵ 量本利分析法——保本點
錯誤,觀點不明
1、保本點
是指能使企業達到保本狀態時的業務量的總稱。
單一品種的保本點有兩種表現形式:保本點銷售量和保本點銷售額。
保本量=固定成本/單位貢獻邊際
保本額=固定成本/貢獻邊際率
2、保利點
是指在單價和成本水平確定的情況下,為確保預先確定的目標利潤能夠實現而達到的銷售量和銷售額的總稱。具體包括實現目標利潤銷售量和實現目標利潤銷售額。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標利潤)/單位貢獻邊際
保利額=(固定成本+目標利潤)/貢獻邊際率
3、多品種條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權平均法
是指在掌握每種產品本身的貢獻邊際率的基礎上,按各種產品銷售額的比重進行加權平均,據以計算綜合貢獻邊際率,進而計算多品種保本額和保利額的一種方法。
4、例題講解
例題1:某企業產某產品,單價20元,單位變動成本1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1:計算保本點(分別用實物量和金額表示)
2:將保本點下降20%,有何措施?
3:若該企業目前利潤為10000元,要提高到20000元,有那些措施?
解析:
1、保本點銷售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20000/(20-10)=2000
2
A提高單價P:1600*(P-10)=20000,得出P=22.5
B降低單位變動成本A:1600*(20-A)=20000,得出A=7.5
C降低固定成本B:B=1600*(20-10)=16000
3、目標利潤為10000,則此時單價20,單位變動成本10,固定成本20000,銷售量3000,欲提高目標利潤為20000A、其他不變,單價P變動:
則(P-10)*3000-20000=20000,P=70/3B、其他不變,單位變動成本B變動:
則(20-B)*3000-20000=20000,B=20/3C、其他不變,固定成本A變動:
則(20-10)*3000-A=20000,A=10000D、其他不變,銷量R變動:
則(20-10)*R-20000=20000,R=4000例題2:某企業經營甲乙兩種產品,單價分別為20,10;預計銷量分別為20000,10000;單位變動成本為10,4;固定成本總額為52000,計算保本點分析:固定成本的分配(按銷售額);加權邊際貢獻率
甲產品邊際貢獻率為(20-10)/20=50%,預計銷售額為20000*20=400000
乙產品邊際貢獻率為(10-4/10=60%,預計銷售額為10000*10=100000
企業預計總銷售額為500000,其中甲佔80%,乙佔20%
加權平均邊際貢獻率=50%*80%+60%*20%=52%
保本點銷售額=52000/52%=100000
保本時甲銷售額=100000*80%=80000;乙產品銷售額=100000*2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