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關如何提升服務質量
為所有顧客提供高水平、個性化的服務,是企業發展的方向,也是在行業的激烈競爭中各企業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 提高服務質量,企業應該根據服務的特性,真正理解顧客眼中的服務質量,有效地激勵員工採取相應步驟制訂服務質量標准和建立服務系統,使企業的服務質量得到改善。 如何提升服務質量呢?我認為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 一、服務從細節出發,突出細節作用 任何一個高效率高品質的企業都在於其傑出的團隊力量,而團隊力量則是建立在每個人、每一個部門的「細節服務意識」上,因此必須著手抓細節。只有持續提升自己的服務質量,才能夠始終滿足顧客的需求。「勿以善小而不為」,改善服務中的每一個細節,把它們當作大事來切實落實;「勿以惡小而為之」,損害形象的每一個細節,都不能當作小事置之不理。提升服務質量要從點滴做起,要讓每一點改善都帶給顧客更大的方便與滿意,因為這才是服務的生命源泉所在。 二、加強員工培訓,不斷提高員工自身各項綜合素質 通信不同於其他行業,有時它對員工道德素質的要求要高於專業素質。所以在對員工進行專業技能培訓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個人素質方面的培訓。對每一位員工進行「職業道德、禮儀禮貌」 等培訓,培養員工與顧客溝通、協作的能力。讓每一名員工注重與顧客建立良好的關系,在日常工作中積極熱情地為每一位顧客服務。對一些不太了解、提出抱怨甚至反感顧客,要主動上門與其溝通、交流。我們不怕出問題,甚至就怕不出問題,從來不怕被顧客指出缺點,相反,更會以感激的態度感謝顧客給我們提出批評、意見或建議。我們會將這些視為改正和提高的機會,使顧客最終理解、認同我們,真正體會到是「以人為本,顧客至上」的服務宗旨。具體為: 1、加快企業人才的培養,形成具有專業化服務水平的專業技術力量。應通過統一的培訓、定期考核、評比等手段,提高自身員工的素質。隨著員工素質的提高,管理手段的加強,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務質量也會隨之相應提高。 2、繼續加強企業內部機制,增強員工市場競爭意識。 企業不斷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斷完善企業的運行機制,要在提高服務水平方面下工夫,就首先要加強員工的業務素質的考核,做到獎罰分明;積極實施競爭上崗,符合服務要求的人員繼續聘用、不符合服務要求的人嚴格實施解聘;加強人才的選取聘用,將專業崗位工作在社會上實施專業選聘,保證社會先進管理專業技術的在企業中能夠得到運用。通過 企業內部機制的建立與健全,增強員工的市場競爭意識,有利於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發揮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服務上一個台階。 三、做好顧客投訴接待與處理,把顧客投訴視為寶貴資源 顧客的投訴恰好是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為何不坦誠面對?對我們來說,只有認真分析顧客的意見,虛心接受批評,積極解決問題,切實提高服務水平,才能形成更強的競爭力和更好的品牌效應。以積極的姿態正視顧客的各種投訴,不斷反省自我,把顧客投訴當寶貴的資源,才可以及時發現管理與服務中的不足,盡可能的去改進服務,促進管理服務質量的不斷創新與提高。 總之,顧客的不滿就是工作改進和努力的方向。
②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服務水平
這里需要改變一下經營理念;物流為服務行業,根據服務行業的特點,花什麼錢購買什麼服務。要享受高品質的服務,花的錢就多,而降低成本這需要有前提,需要有降低成本的空間,成本空間不是無底洞,提高服務品質,必然需要增加成本支出,建議;可以將服務層次多樣化,供客戶選擇,客戶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服務;
③ 如何決解好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務水平的關系
物流服務與物流成本之間的關系
不僅物流各部門和各功能之間存在"效益背反",物流成本與物流服務之間也存在"效益背反"。
(1)一般來說,提高物流服務,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與服務之間受"收獲遞減法則"的支配。物流服務如處於低水平階段,追加成本X,物流服務即可上升為Y;如處於高水平階段,同樣追加X,則服務水平只能上升至Y\'。
(2)處於高水平的物流服務時,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務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應提高。與處於競爭狀態的其它企業相比,在處於相當高的服務水平的情況下,想要超過競爭對手,提出並維持更高的服務標准就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所以一個企業在作出這種決定時必須慎重。
眾所周知,1965年--1974年,一般認為物流只是一種降低成本的手段。然而1973年石油危機以後,人們在認識上發生了變化,作為經營管理一環的物流管理,必須首先設定作為物流目的的必要而充分的物流服務水平,然後再以較低的成本構築物流系統進行運作。
美國市場權威P.科特勒提出"物流目的必須引進投入與產出的系統效率概念,才能得出較好的定義。"決策層雖然可以提出降低物流成本的要求,但這時必須認真考慮物流成本下降與物流服務之間的關系。
一般說來物流服務與成本的關系有下述四個方面:
(1)在物流服務不變的前提下考慮降低成本。不改變物流服務水平,通過改變物流系統來降低物流成本,這是一種盡量降低成本來維持一定服務水平的辦法,亦即追求效益的辦法。
(2)為提高物流服務,不惜增加物流成本。這是許多企業提高物流服務的作法,是企業在特定顧客或其特定商品面臨競爭時,所採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作法。
(3)積極的物流成本對策,即在成本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服務水平。在給定成本的條件下提高服務質量。這是一種追求效益的辦法,也是一種有效地利用物流成本性能的辦法。
(4)用較低的物流成本,實現較高的物流服務。這是增加銷售、增加效益,具有戰略意義的辦法。
以上辦法,企業究竟如何選擇,應通盤考慮下述各方面的情況後再作決定。
通盤考慮商品戰略和地區銷售戰略;通盤考慮流通戰略和競爭對手;通盤考慮物流成本、物流系統所處的環境,以及物流系統負責人所採用的方針等等。
服務與成本的關系及實現物流服務水平的能力
(1)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經營方針、銷售戰略、生產戰略、行業環境、商業范圍、商品特性、流通渠道、競爭對手以及與全社會有關的環境保護、節能問題、勞動力狀況等社會環境。
(2)企業還應從物流所處的環境,企業的物流觀念以及物流與采購、生產、銷售等部門的關系等等層面加以把握。企業應清楚地了解物流體制,特別是物流部門的現狀、物流據點(庫存據點、配送據點)怎樣運輸,信息的情況如何等等。
(3)企業應明確物流在企業內所佔的地位、作用以及經營決策層的方針。為實現物流系統化,企業需要標准化、規模化、計劃化、一體化、信息化、簡單化,為徹底消除浪費,提高效率,特別要注意提高物流活動的軟硬體兩個方面的"標准化"程度,並使其呈螺旋形提高。企業容易把物流系統化看成是物流專業人員參加的底層活動的物流改良運動,這其實是一種改良主義的觀點,即IE觀點、"工業工程"的觀點。為了實現物流系統化,應該從革新的角度建立一種有效的、理想的物流機制。
因此,為了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較好的服務水平,應當完全推倒現有的運輸、配送、保管、包裝等作法,從零開始。
從這個意義來說,決策層對理想的物流系統形象的創造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