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審計公交集團運營成本
擴展閱讀
鑽石和黃金回收哪個值錢 2025-02-07 10:45:40

如何審計公交集團運營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8-25 13:54:47

① 如何計算公交車的單輛車運營成本

折舊費+大修理費+經常修理費+燃料費+司機工資+管理費+稅金

② 如何推行公交成本規制

去年年底國務院發布指導意見,再次明確「公交優先戰略」,為落實公交優先戰略,各地紛紛出台多項措施,包括公交成本規制的有益探索,實施公交成本精算,做到補貼有的放矢。類似消息令人欣慰,公交行業的改革又前進了一小步。

自2006年深圳首推公交成本規制以來,上海、常州、烏魯木齊及武漢等地陸續出台《成本規制管理辦法》,許昌、寧波、海口及珠海等地也已陸續著手進行公交成本規制的前期研究工作。全國的公交行業改革在經歷了「國有化-市場化-國有整合」過程,最終「回到原點」後,也在思索中前行。

公交成本規制是公交行業改革經歷風雨曲折後,前行中摸索出的一塊「墊腳石」。有了這塊「墊腳石」,未來的公交行業改革將逐步邁入「快車道」。成本規制是指政府有關部門通過建立成本標准,合理界定公交行業成本范圍,測算、審核和評價公交企業經營狀況,並將運營成本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開,以促進公交企業進行成本控制、規范營收。規范、透明的成本規制,一方面有利於政府監管,提高補貼補償資金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有利於督促公交運營企業加強管理,提升公交服務的安全與質量水平。

筆者認為,充分借鑒供水、供熱及污水處理等公用事業改革的成功經驗,循序漸進建立一套政府購買公交服務的財政體系,是未來公交行業改革的可行之道。

公共交通是一個面向社會、面向群眾,為廣大市民提供出行服務的公益性事業,公交票價為政府核定,公交線路、班次和運營車輛亦為政府指令,即公交企業的經營收入是被嚴格管制的,而公交企業經營成本是由市場調節。因此,公交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能力有限,離開了政府的財政補貼補償,公交企業很難生存。而政府購買公交服務的財政體系的建立,不但較為准確地測算出政府補貼補償金額,而且提高了政府補貼補償資金的使用效率,更為重要的是激勵公交運營企業加強管理,提供更讓市民滿意的公交服務。

建立政府購買公交服務的財政體系最為關注的是公交服務的價格和質量,成本規制和相配套的服務質量考核給出了答案:一是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公交行業成本規制辦法,明確哪些成本是相關且合理的,應由政府來承擔;哪些成本是不相關或不合理的,應該由企業自行消化,以此確定公交服務的價格。二是通過制定公交企業服務質量考核辦法,規范公交企業提供公交服務的行為,以此明確公交企業提供公交服務的質量。上海市閔行區政府已在進行「政府購買公交服務」的有益探索。

公交成本規制是基礎性、規范性工作,各地陸續探索的成本規制工作對公交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公交行業改革需要公交行業同仁共同思考,共謀行業前行之道。

③ 如何對企業成本進行審計

產品的生產成本是指工業企業生產一定種類和一定數量產品所支出的各項生產費用的總和,它反映生產費用的最終歸宿,是正確計算利潤的基礎。
一般來說,對於工業企業,生產成本的審計主要在於調閱"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原材料"、"累計折舊"、"庫存商品"等會計科目的賬冊,確定被審計企業有無虛列成本,有無將非生產性成本擠入生產成本;有無跨期攤銷費用;有無人為利用在產品成本調節利潤等現象。正常的工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與主營業務成本核算大致如下:
①分配、歸集直接與間接生產費用與成本
②分配製造費用
③結轉完工產品生產成本
④結轉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
對企業來說,產品生產成本的核算是確定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關鍵。由於企業的生產過程涉及大量的對內、對外業務,並且有一定的專業技術包含其中,因此往往成為企業所得稅審計的難點,也是審計人員最感頭痛之處。所以,我們在審計過程中,首先應該了解企業有關生產成本控制的內部管理體系是否合理。包括了解企業是否有專職會計進行成本核算;內部憑證制度是否健全,憑證的種類、內容、編號是否符合會計處理要求;簿記和報表的記錄和制定是否及時完整;憑證、賬冊、報表三者之間有無嚴格的核對制度;資產盤點制度是否按期完成;另外還應了解企業成本核算的流程。通過上述一系列的調查摸底,確定企業成本核算的可信賴度,然後根據可信賴度的不同,搭配審計人員,組成不同的審計小組進行審查。

④ 公交車輛核算成本指標

< strong>公交車成本主要是根據規制范圍內各成本項監審值、標准值以及規制值的計算方法進行核算。
其中,監審值是由專業中介機構通過審計等手段監審得出的成本數據;標准值指具體成本控制指標應當達到的合理水平或合理范圍,標准值可以採取按法定標准取值法、橫向比較法、縱向比較法以及直接認可企業的實際成本等方法進行設定;規制值即成本項目合理金額的核定可以採用上限法、浮動取值法以及固定比例法等方法進行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