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借殼上市有什麼成本求解
由於從實質上講,殼公司是屬於那種有「病」的公司,它們在經營業務中一般都遇到了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
非上市方不僅要獲得這個殼,而且要設法使其經營實現扭轉從而保住這個殼。殼公司主營業務只有在凈資產收益率連年達10%以上,才能獲得再籌資能力。非上市公司在買「殼」上市或「借殼」上市前不得不作充分的成本分析。
絕大多數企業買「殼」上市的主要目的是將「殼」用為通向資本市場的橋梁,以此作為吸納資本的渠道,在這種情況下非上市公司不但要重視「殼」的短期效益的改善和取得,更要從「殼」的長期發展對其進行精心改造與培植,要得「殼」又要「殼」,這樣的非上市公司對成本分析就要考慮得較為全面。不僅要考慮短期投入,更要考慮長期投入。
其成本具體為:
(1)取得殼公司控股權的成本,收購殼公司股權的價格。數量比例和收購合並的方式。
(2)對殼公司注入優質資本的成本。在大多數情況下,獲得控股權的公司將自身所擁有的優質資產以一定比例折價注入上市公司,以圖改善公司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資產狀況,這些成本易於計算。
(3)對「殼」公司進行重新運作的成本。包括:(1)對「殼」的不良資產的處理成本大多數通過買「殼」上市的公司要對殼公司的經營不善進行整頓,要處理原來的劣質資產。
(2)對殼公司的經營管理作重大調整,包括一些制度、人事的變動需要大量的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些費用,實際上最終也應由非上市公司支付。
(3)重樹殼公司形象的成本要改變殼公司的不良形象,取得公眾和投資者的信任,需要大力地宣傳和策劃,這些費用支出也是成本的一部分。
(4)維持殼公司持續經營的成本。如果非上市公司買「殼」或借「殼」上市的主要目的是長期和資本市場相溝通,從資本市場吸收長期資本,那麼非上市公司就必須為「殼」的持續增長作長遠的扶植和幫助規劃,要不斷地給予投人,這是一種長期成本。
(5)控股後保持殼公司業績的成本。為了實現殼公司業績的穩定增長,取得控股的公司,必須對殼公司進行一定的扶植,如對殼公司原材料供應採取優價傾斜,而購買殼公司產品則實行比較優惠的價格,或將市場前景好、盈利能力強的經營項目優先讓給殼公司經營等。
Ⅱ 借殼上市的優缺點
一、借殼上市的優點
1、借殼上市可以繞過證監主管部門的一系列審查,從而縮短上市的時間成本,減少交易成本,交易迅速、確定、快速實現上市。眾所周知,我國證監部門對申請上市的企業會進行一系列的審核,這一過程需要耗盡大量時間成本,採用「借殼」來實現上市可無需經過證監部門的審查,只需與殼方進行必要的交涉,這樣便可使企業盡快實現上市。
2、 借殼上市的企業無需向會公開自己企業的各項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企業的隱蔽性。
3、 控制上市定價與價值,而並非由市場決定。
4、允許在較後時間進行籌資,定價較為明確。
二、借殼上市的缺點
1、缺點是成本較高,因為在借殼上市時會有較大的重組成本以及股權稀釋和攤薄
2、在國內借殼上市暫時無法立即進行融資,需要借殼上市運行一段時間後方能進行再融資。
拓展資料:
一、借殼上市
1、借殼上市是一個金融術語,指一家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把資產注入一家市值較低的已上市公司(殼,Shell),得到該公司一定程度的控股權,利用其上市公司地位,使母公司的資產得以上市。通常該殼公司會被改名。直白地說,借殼上市就是未上市的公司通過收購、資產置換等方式取得已上市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公司就可以以上市公司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從而實現上市的目的。
2、與一般企業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優勢是能在證券市場上大規模籌集資金,以此促進公司規模的快速增長。因此,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已成為一種「稀有資源」,所謂「殼」就是指上市公司的上市資格。由於有些上市公司機制轉換不徹底,不善於經營管理,其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喪失了在證券市場進一步籌集資金的能力,要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這個「殼」資源,就必須對其進行資產重組,買殼上市和借殼上市就是更充分地利用上市資源的兩種資產重組形式。而借殼上市是指母公司(集團公司)通過將主要資產注入到已上市的子公司中,來實現母公司的上市,借殼上市的典型案例之一是強生集團的「母」借「子」殼。
3、借殼上市一般都涉及大宗的關聯交易,為了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這些關聯交易的信息皆需要根據有關的監管要求,充分、准確、及時地予以公開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