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神來,用經濟學回答,你要完成大學學業有哪些機會成本,注意是完成大學學業
機會成本=四年的學費+四年可能的高薪收入(如果沒讀大學去找工作)+學費和薪水蘊含的投資增值。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經濟學是要研究一個經濟社會如何對稀缺的經濟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的問題。從經濟資源的稀缺性這一前提出發,當一個社會或一個企業用一定的經濟資源生產一定數量的一種或幾種產品時。
這些經濟資源就不能同時被使用在其他的生產用途方面。這就是說,這個社會或這個企業所獲得的一定數量的產品收入,是以放棄用同樣的經濟資源來生產其他產品時所能獲得的收入作為代價的。由此,便產生了機會成本的概念。
B. 上大學隱性成本有哪些例子
上大學的隱性成本指的是除了學費、住宿費等明確標價的費用之外,還存在一些不太明顯但是必須要支付的費用。以下是一些上大學的隱性成本的例子:
1. 教材費用:除了學費之外,每學期還需要購買教材和參考書,這些費用可能會相當昂貴。
2. 課外活動費用:大學生活中,很多社團和活動需要繳納一定的會費或者活動經費,例如加入運動隊、藝術團體或者參加一些志願者活扮世動。
3. 住宿費用:雖然大學提供了學生宿舍,但是有些學生可能會選擇在校外租房或者住賓館,這些費用也需要自己承擔。
4. 生活費用:包括廳鏈肢食品、衣物、交通、通訊等日常生活開銷,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這些費用可能相對較高。
5. 健康保險費用:在一些國家,學生需要購買健康保險,以便在發生疾病或意外事故時獲得醫療保障。
6. 學慣用品費用喚枯:例如筆記本電腦、列印機、文具、計算器等學慣用品,這些費用也需要自己承擔。
7. 畢業典禮費用:如果參加畢業典禮,可能需要購買畢業服、拍攝畢業照片等,這些費用也需要自己承擔。
總之,上大學的隱性成本是不可避免的,需要提前充分考慮,並根據自身情況做好相應的預算和規劃。
C. 大學每年要交多少費用
大學費用一年大概多少,這具體要看所上學校和專業情況而定。一般好點的學校都不算太貴,部分還免學費(六所直屬師范),三本院校比較貴。專業方面,藝體類的要貴點,通常那些中外合資的也要貴很多,其餘的都差不多。
大學費用一年大概多少:以普通本科為例
學費一般是5000左右,5000×4年=20000(元)
住宿費一年大概是1000元左右,1000×4年=4000(元)
1年生活費:
早餐5元+中餐10元+晚餐8元=23(元),
23×30天=690(元)。
寒假+暑假是3個月,也即1年要上9個月學,
9×690=6210(元)。
4年生活費:6210×4=24840
合計:4年學費20000+4年住宿費4000+4年生活費24840=48840(元),約為5萬元。
大學學費相關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高等學校收費管理,保障學校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和國家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管理的規定,制定本暫行辦法。
第二條 本暫行辦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由國家及企業、事業組織舉辦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第三條 高等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向學生收取學費。
第四條 學費標准根據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一定比例確定。不同地區、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校的學費收費標准可以有所區別。
教育培養成本包括以下項目: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教職工人員經費等正常辦學費用支出。不包括災害損失、事故、校辦產業支出等非正常辦學費用支出。
第五條 學費占年生均教育成本的比例和標准由國家教委、國家計委、財政部共同作出原則規定。在現階段,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具體比例必須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承受能力分布調整到位。
第六條 學費標準的調整,由省級教育、物價、財政部門按照第五條規定的程序,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物價上漲水平和居民收入平均增長水平提出方案,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第七條 農林、師范、體育、航海、民族專業等享受國家專業獎學金的高校學生免繳學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高等學校收費管理暫行辦法
D.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有哪些
成本如下: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兩個部分。顯性成本是學生上大學時的所有支出,隱性成本是學生選擇上大學而放棄在外打工的收入。
之前有一個上大學成本計算公式在網上熱傳,某大學以此公式通過學生學習、衣、食、住、行的五個方面的顯性開支,算出每天上學的機會成本。
上大學的好處
上大學可以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提升專業素質能力、增強技術工作能力等3個好處。上大學與不上大學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上了大學之後可以運用所學知識來進行工作,能夠懂得方法和技巧,而沒有上過大學的人可能只知道按部就班,而不知道利用一定的方法。
上大學具有讓你找到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進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等3個好處。上大學的目標就是為了就業,這是最直接、最根本的好處,通過上大學可以讓你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在工作之後,由於具備大學知識能力水平,可以更快地融入工作之中,而且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有力地促進個人的職業生源發展,可以使自己長久的工作下去而不被辭退。
E. 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有哪些請用經濟學回答
經濟學上,機會成本通俗的說就是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必須放棄的東西。
考慮上大學的決策,成本不是住房和伙食。因為即使不上大學,也要租房和吃飯。最大的成本是時間,如果把上大學的時間用於工作,能賺到的工資就是上大學最大的單項成本。
對於一般人來說,假定選擇上大學,其機會成本含,一是四年學費20000元;二是不上大學去找分穩定工作,一月可凈賺1500元,那麼四年就是可收入72000元;三是較低的存款利率回報。
而讀大學的話,由於掌握了一門比較專業的技術和知識,若一個月可凈賺的金額可以達到3000,那麼僅僅需要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可以賺到100000元。比自己不上大學去找工作來說,肯定選擇的更加理性。
F. 讀大學四年的機會成本
讀大學四年的機會成本簡單的說就是你不讀大學的話的收入。
大學的機會成本是指去讀大學而放棄的潛在收益(與不讀大學比較)。它包括經濟成本、時間成本和心理成本。以下是我們評估讀大學機會成本中貨幣性成本的公式。
機會成本=收入凈現值-支出凈現值
第N年支出凈現值 =
前期支出+第1年支出×(1+5%)-1+第2年支出×(1+5%)-2+……+第N年支出×(1+5%)-N
第N年收入凈現值 = 第1年收入×(1+5%)-1+第2年收入×(1+5%)-2+……+第N年收入×(1+5%)-N
其中,5%是根據我國經濟增長率而得出的貼現率(一般估計為5~7%之間,我們確定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