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總成本的計算公式
計算公式是:總成本=總固定成本+總變動成本。
其中,總固定成本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總花費的不變投入,總變動成本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時期內總花費的可變投入。在生產中,因為不變投入不變,所以總固定成本為常數,與短期內的固定成本和產出數量的變化無關。
成本核算有不同的方法,一般而言,按照費用的歸集和程序分配的方式,總成本等於生產資料和人工費用之和。生產資料指的是勞動者生產某種品種或數量的產品時所需使用的資源或者工具,包括土地、機器設備和廠房等。
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劃分,可將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分為以下四個成本項目:
(1)直接材料。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3)其他直接支出。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其他支出。
(4)製造費用。製造費用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瞎擾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一般包括: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生產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租入固定資產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
低值易耗品,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差旅費,運輸費,保險費陵神做,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勞動保護費,季節費,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費以尺衡及其他製造費用。
B. 總成本怎麼算
總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情況下來說是把各個小項目的成本加在一起匯總,計算成總成本的總數之和。
所以平時在計算的時候可以多跟專業的人士學習,掌握更多計算的方法和准確的技巧,才會達到更好的效果,多跟別人學習交流,以下幾點需要掌握。
1、學會傾聽。更多的傾聽會讓自己接受到更多容易忽略的信息,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多說,最好是多聽少說,這樣能減少自己犯錯的幾率,還能使自己顯得更有內涵和深度。
2、謙虛的態度。說話的遣詞造句應把自己放在謙虛的角度,不能太自信,更不能自大,不然隨時會影響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和工作效率。遇到事情最好與他人多商討,不要一意孤行。
3、言簡意賅。表達想法和思路應該言簡意賅,簡潔有效的敘述能更好的完成工作的溝通,這是工作能力的表現,准確的表達能夠減少一半以上的工作時間。
4、學習幽默。幽默能夠拉近自己和他人的關系,也能化解很多矛盾,當工作溝通產生理解上的偏差時,幽默能夠改變尷尬的氣氛,是職場中必須掌握的一種技巧。
5、多使用贊美。多贊美他人,才可以顯示自己的魄力。贊美別人的優點,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同時也讓自己更有學習的動力。
C. 關於PV、EV、AC、CV、SV、CPI、SPI、BAC、ETC、EAC的解析及計算
PV、EV、AC、BAC、EAC、ETC等計算公式含義
PV Planned Value :計劃值:應該完成多少工作, (按照計劃截止目前應該花費的預算)
AC Actual Cost :實際成本:完成工作的實際成本是多少 (截止目前實際的花費)
EV Earned Value :掙值:完成了多少預算的工作 (實際完成的工作,按照預算標准應該有的花費)
BAC Budget cost at completion :完工預算:全部工作的預算是多少?按照原計劃,完成所有工作所需的預算成本,不改變成本基準,BAC就不會發生變化.
EAC Estimate at completion :完工估算:(全部工作的成本是多少?)它是根據項目的績效和風險量化對項目最可能的總成本所做的一種預測。(根據截止目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到完工時,需要花費的成本預算)
ETC estimate to complete :完工尚需估算:剩餘工作在當前的估算是多少?(截止目前,剩餘工作到完工時,需要花費的成本預算)
以上6個指標為成本管理的基礎指標,其餘指標均可根據此6個指標進行計算。
CV 成本差異
CV = EV–AC CV>0代表成本節約,好!
成本差異比例 % = CV/EV = (EV-AC)/EV = 1- 1/CPI
SV 進度差異
SV = EV–PV SV>0代表進度提前,好!
進度差異比例% = SV/PV = (EV-PV)/PV= SPI-1
CPI 成本績效指數
CPI = EV/AC CPI>1代表工作價值高,好!
SPI 進度績效指數
SPI = EV/PV SPI>1代表實際進度快,好!
EAC = BAC- CV= BAC + AC–EV
(當前出現的偏差被視為非典型特例,而且項目團隊預計將來不至於出現類似偏差時。)
EAC = BAC / CPI
(當項目完成15%~20%時,CPI相對穩定,可以用來估算EAC)
EAC = ETC + AC
(以往績效表明原有估算假設有重大缺陷,或者由於情況改變,原有假設不再適用時。)
PC 任務完成指數 :PC = EV/BAC
TCPI 完工績效指數 剩餘預算每單位成本所對應的工作價值
基於BAC的公式 : TCPI = (BAC-EV) / (BAC-AC)
基於EAC的公式:TCPI = (BAC-EV) / EAC-AC)
預測技術包含在預測當時的時間點根據已知的信息和知識,對項目將來的狀況作出估算和預測。根據掙值技術涉及的參數,包含BAC、截止目前為止的實際成本(ACc)和累加CPIc效率指標用來計算ETC和EAC.BAC等於計劃活動、工作包和控制賬目或其他WBS組件在完成是的總的PV. BAC=完工時的PV的總和。
ETC是完成一個計劃活動、工作包或控制賬目中的剩餘工作所需的估算。
>>1、基於非典型的偏差計算ETC (後期不會發生相同偏差),ETC等於BAC減去各個活動的EV的和之後的差值。 ETC = (BAC-EVc)
>>2、基於典型的偏差計算ETC (後期會持續這一偏差),ETC等於BAC減去各個活動的EV的和之後的差值,然後除以各個活動CPI的和的商。 ETC = (BAC-EVc)/CPIc
EAC是根據項目績效和定性風險分析確定的最可能的總體估計值。
>>1、如果過去的執行情況顯示原先的估計假設有根本性的缺陷,或由於條件發生變化假設條件不再成立時,使用如下方法計算: 總的EAC,等於AC的總和加上ETC的和。 EAC = ACc+ETC ;
>>2、如果當前的偏差被看作時非典型的,並且項目團隊預期在以後將不會發生這種類似的偏差時: 後續單個活動的EAC,等於AC加上BAC減去EV的結果。 EAC=AC+BAC-EV ; 然後在累加後續活動EAC活動總的EVC.
>>3、如果當前的偏差被看作典型偏差時,後續工作可能仍然出現類似偏差:
總的EAC等於AC的累加,然後加上 ((BAC-EV)/CPI的累加);
EAC = ACc+ ((BAC-EV)/CPIc) ;
完工績效指數(To Complete Performance Index,TCPI)
TCPI = (BAC-EV)/(BAC-AC) ;
---------------------------------------------------------------------------------------------------------------------------------------------------------------------------------------
掙值管理 EVM 是一種常用的績效測量方法,可採用多種形式。它綜合考慮項目范圍、成本與進度指標,幫助項目管理團隊評估與測量項目績效和進展。
概念:
計劃價值:PV 是為某活動或者WBS組成的部分的預定工作進度而分配且進過批準的預算
掙值:EV 是某活動或者WBS組成的部分的已經完成工作的價值。
實際成本 AC 為完成某活動或者WBS組成的部分的工作,而實際發生並記錄在案的總成本。
進度偏差 SV SV=EV-PV 大於零表示進度提前 小於零表示進度落後
成本偏差 CV SV=EV-AC 大於零表示成本節約小於零表示成本超支
進度績效指數 SPI SPI=EV/PV 大於1表示進度提前 小於1表示進度落後
成本績效指數 CPI CPI=EV/AC 大於1表示成本節約小於1表示成本超支
完工預算 BAC
完工估算 EAC
完工尚需估算 ETC
完工尚需績效指數 TCPI TCPI=(BAC-EV)/(EAC-AC)
完工百分比
PC PC=EV/BAC
EAC計算方式
1 假設將按預算單價完成ETC EAC=AC+BAC-EV
2 假設以當前CPI完成ETC工作 EAC=BAC/累計CPI
3 假設SPI和CPI將要同時間影響ETC工作 EAC=AC+(BAC-EV)/(SPI * CPI)
是考試題目類型(以下摘自 南京石泉 的 關於掙值管理(技術)的考點分析)
考點一:問狀態、比大小
此類題目比較多,告訴你SPI、CPI、CV、SV或EV、PV、AC等,讓你判斷進度、成本狀態。比較簡單,直接按SPI>1,SV>0進度提前,SPI<1,SV<0進度落後;CPI>1,CV>0成本節約,CPI<1,CV<0成本超支,來判斷即可。這類題目要注意的是,SPI和SV不像CPI和CV那麼可靠,有時需要考慮關鍵路線總時差,大多數此類題目不用考慮關鍵路線,只有SPI>1,並且題干或答案里有暗示,需要考慮關鍵路線的總時差時,才需要考慮。
考點二:求EAC、ETC
此類題目也是必考題目。算EAC、ETC的關鍵就是要找到3個變數:BAC,EV和AC,因為EAC=BAC-CV或EAC=BAC/CPI,ETC=BAC-EV或ETC=(BAC-EV)/CPI,都只需要知道這3個變數就可算出。或者題目中會直接告訴你CPI或CV是多少。有學員問,到底按典型偏差還是非典型偏差計算呢?一般題目中會告訴你「情況一直持續下去」「這樣的績效會延續下去」,這時就按典型偏差用除法;如果題目中告訴你「這種情況以後不會再發生」「這是某一個特別原因導致的」,這時按非典型偏差,用減法。如果題目中上述暗示都沒有,那就兩種情況都算一下,看答案里有哪個。
考點三:求EV
這是近幾次考試出現的新情況,給你一些其他信息,讓你算EV,或讓你算出EV後,再算EAC。首先應該知道EV的含義,EV的舊稱是BCWP,這個舊稱更方便我們去理解EV,就是「已完成工作的預算價值」,不懂掙值技術的學員,要多念幾遍這個定義,才能真正理解掙值技術的真諦。考試中計算EV的方法無外乎這樣幾種,都是掙值公式的變形:EV=PV SPI,EV=AC CPI,EV=BAC-剩餘工作的預算價值,EV=BAC*PC。最後一個公式,大家可能不熟悉,PC就是完工百分比,PC=EV/BAC。
考點四:求完工工期
這個知識點,PMBOK里是沒有寫的,但是,根據CPI的用途,用CPI可以求完工成本,那舉一反三,用SPI當然也能求完工工期估算了,即完工工期估算=預算工期/SPI ;剩餘工期估算=剩餘工作的預算工期/SPI(藍皮書中,8個月的題目,就是這個公式的應用)。
D. 項目成本核算方法
成本計算方法
按一定的成本對象歸集生產費用,以便計算出各種產品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成本計算方法的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例如,在大量大批單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只要求按產品的品種計算成本,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穩定之為品種法。又如,在單件小批多步驟的生產情況下,由於生產是按照客戶的訂單以及企業組織的生產批別組織生產,因此,產品成本就應該按照訂單或生產批別進行計算,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就稱之為分批法。而在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的情況下,往往不僅要求按產品品種計算方法稱之為分步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可與基本方法結合使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例如,採用品種法計算成本,在產品品種規格繁多的情況下,為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可以先將產品劃分為若干類別,分別計算各類別產品成本,然後在各個類別內部採用一定的分配標准,計算出各個規模產品的成本,這種方法稱之為分類法。在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的企業中,為了加強成本的定額控制,還可以以定額成本為基礎,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這種方法就稱之為定額法。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企業生產情況錯綜復雜,在實際工作中,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往往是同時使用或結合使用的。這主要取決於企業的生產特點,其目標是力求達到既要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又要簡化成本的核算工作。